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调查及策略探究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l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学生对某类知识很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间接兴趣和直接需要。间接兴趣是指导学生的兴趣是由事物表面现象和特点所吸引。直接需要是指导学生把学习和成长以及未来社会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并且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有些学生希望“多学习一些这样的知识对以后有好处”“对学习别的课有帮助”“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了”等等。
  第二、直接兴趣,即学习兴趣是由于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了浓厚兴趣,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规律产生探究需要而萌生的兴趣。这种需要很明显地表现为两个层次:一种是好奇心;一种是探究心理。
  历史课中的经济类问题,学生学习兴趣最低,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在教材中,这类知识的分布较零散,不集中。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易形成整体认识;在内容上呈现多样性,如各种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名目繁多,学生不易掌握;在形式上较抽象,一向都有以历史概念的形式出现,不易理解;在关系上较复杂,学生难以理清头绪。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认知上就产生了距离感和障碍感。因而,对此类知识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其次,从主观方面看,学生兴趣不高,是认为此类知识与自己关系不大,少数人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将学生的学习心理与知识特点相结合的策略:
  1.创设情境
  历史虽然不能重演,但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辅助设备如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情绪高涨,兴趣倍增。如在讲“九•一八”事件时可让学生听《松花江上》歌曲;在讲二万五千里长征时,要求学生朗诵在小学学过的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这些手段的运用,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用直观性言语进行描绘,创设情境。在单元学习中,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了解经济制度、经济形态的发展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概括、归纳经济现象的发展特点和线索,这样就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条件
  另外,可以开展多种活动,如外出调查、访问、咨询等。
  2.反思升华
  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具有结构性的。形成知识结构的意义在于不仅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而且有助于解决在课外所遇到的问题,或者日后课堂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即形成学习的迁移。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不停总结归纳,学中思外,学后想前。我告诉学生的至理名言就是联系,本节课总要将上节内容再梳理一遍,每学到一课,总要将与之相关的内容罗列出来,并请同学进行比较,不仅加深本课印象,还十分有利于大型单一内容的论述题。另外,阶段性地引导学生将分散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有关经济类的知识汇聚在一起。找出其内部联系,概括其特点,提示其发展趋势并探求规律,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图示式、线索式、表格式或鼓励学生自建形成。
  3.培养意识
  意识支配人的行动,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联系实际,许多的问题就不再抽象。在教学中,教师要细心寻找疑点,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总是面临问题,产生求知欲望,教师从中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设置疑点应注意问题的难度,要使学生感到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轻易解决问题,需进行积极努力的思考,“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并且经过努力,解决了疑难,感到所学的知识有用,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如在讲西安事变时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一问题不仅要求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知识,还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中华民族当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只有和平解决内部问题,才有可能形成一致对外的局面。
  4.激发兴趣
  孔夫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典心理学家说得更直接明确:“所有智力方法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是一种典型的智力工作,学习历史知识,同样不例外。如果学生对某一历史问题比较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因素,因势利导,以趣促学。如果学生对某一历史问题很少或没有兴趣,教师的教学难度就会增加,教师就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习兴趣,使其在一种积极状态下学习、思维,课堂教学才会有活力,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所以,培养学习兴趣是历史教学的重点工作。历史科学作为一门基础科目,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其教学亦必须以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为目标。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教育教学目标呢?
  5.问题驱动
  在某种意义上讲,“历史就是一条充满了问题与回答的河流”。学生的历史学习就是通过起促进作用的历史材料把学生与探索的历史联系起来进行历史思维的过程,或者是由“是什么”到“为什么”的理解过程。初中生好奇心强,对历史事件的结果,历史人物的命运很关心,有时甚至替古人担忧。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观点,提出一些问题,介绍、提供一些小资料,引导他们初步地研究历史问题,帮助他们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体会到创造性活动的乐趣。
  收稿日期:2011-08-10
其他文献
1.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教学法的提出  首先,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教学法是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主客体错位现象,即只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在学生还没有去探索知识或是还没有遇到困难之前,教师便过早地给予铺垫,过早地给学生解难引路,很少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学中教师大包大揽,讲解过多、过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太小。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主体作
期刊
【摘要】在当前西部农村地区教学资源相对短缺,教育资源开发相对滞后的背景下,以“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为主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严重削弱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与动机,严重桎梏了学生自主灵性创新能力的发挥,使作文教学深陷收获少、收效慢、效果差、投入时间长的低迷境地。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迷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以积极的认知、激越的感情和刚强的意志去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充分发挥一个人潜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音乐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教师应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改变过去刻板的教学模式,提高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具体从四个方面去尝试,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音乐活动;提高;幼儿;主体性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音乐教学改革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课程要求,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变过去那种机械的教学模式,真正让音
期刊
1.研究背景据相关数据调查  当前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过重,学生作业存在“难、偏、繁、杂”等现象。这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携手努力解决。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倡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业是教学常规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进行教
期刊
【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新课标反复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揣摩思想倾向。本文认为在教学中融入体验性学习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创设模拟情境,在活动中体验;二是激活相关经验,在联想中体验;三是提供体验环境,在实践中体验。如果能把体验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化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为自然活泼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摘要】生活处处皆语文。为了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应拓宽学习语文渠道,增加语文实践机会,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构建无处不学生活语文的好机制。本文试图从“在课堂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家庭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自然生活中学习语文”这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社会     生活即语文。语言文字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可以说生
期刊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的特点。老师无论是在课前准备,还是课上引导,课下作业布置,,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自觉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自己读——思——议——结的基础上有所收获,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收获的欢乐。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在老师的引导下,
期刊
1.学生地位的主体性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为我们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明了路子。首先,我们教师注意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多为他们提供运用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实践,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期刊
我从事初中班主任工作多年中体会到,新时期的班主任要具备“五个形象”:  1.爱心形象  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深刻地感受到,要树立良好的班主任形象,首先教师自身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同时还要有博爱众生的奉献精神。良好的师德和无私的爱心是树立良好班主任形象的根基。中学阶段是成长期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好奇心最强,模仿能力也最强,开始叛逆,开始有自己的主见,把自己当大人一样希望别人尊重他。
期刊
【摘要】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应用激趣、激情、激活等方法可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关键词】兴趣;吸引;激发;举一反三;成语接龙  The interest commence, let the student fancy language lesson  Luo Zhong- ping  【Abstract】Study of had better stimulate to the i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