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的QC活动自1978年至今已有36年历史,目前以飞快的速度蓬勃展开,其热情和规模都是空前的,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业QC获奖数量达到了418篇,可见QC活动开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建筑施工企业中QC活动整体水平不高,更有甚者是停留在表面而不能务实的开展。本文将以笔者几年的建筑施工企业QC工作为立足点,从建筑业生产QC活动的特点、QC技术常见不足之处,领导作用、QC活动的教育及QC活动的激励等方面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建筑施工企业QC小组活动健康的开展论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QC活动;建筑业生产;QC活动的特点;QC技术常见不足之处;领导作用;QC教育;激励
建筑施工企业从人员到业务都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且整体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以及其自身的生产特点等因素,都影响了建筑业中QC活动的开展。如何在此条件下开展QC活动,成了摆在所有建筑施工企业QC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下面结合笔者在本人QC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切实开展QC工作作一浅析。
一、建筑业生产的特点及其QC活动的特点
建筑业生产与一般工业产品生产相比具有以下的特点:生产的流动性、单件性、地区性、周期长、生产组织协作的综合复杂性等。特别是建筑产品生产的单件性,一般的工业产品是在一定的时期里,统一的工艺流程中进行批量生产,而具体的一个建筑产品应在国家或地区的统一规划内,根据其使用功能,在选定的地点上单独设计和单独施工。即使是选用标准设计、通用构件或配件,由于建筑产品所在地区的自然、技术、经济条件的不同,也使建筑产品的结构或构造、建筑材料、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法等也要因地制宜加以修改,从而使各建筑产品生产具有单件性。
由此决定了建筑每一件产品的过程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它立足于新的产品的设计生产,没有完全一致的生产模式,所以在QC活动初期没有真实的问题可以分析,如果勉强套用“问题解决型”课题的活动程序“找问题、分析问题、找主因……”,便显得不伦不类,其逻辑性、系统性和可信性都很差,这也是建筑业QC活动难以做出好成果的根源所在。
由于建新的建筑相当于创新产品,“创新型”课题活动程序一经提出,问题又出现了,虽然整栋建筑来说,是新建的,但是如果以创新型来定义这个课题,那么这个课题就很大,无法就一个QC过程能完成得了,因此QC又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建筑工程行业较少创新型QC也是这个原因。那么创新从何入手呢?笔者认为创新型课题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一、从设计入手,在设计院进行设计图纸时,加入新的元素,新的设计样式,从而达到创新的要求;二、从材料入手,从全国或者全世界对于新型材料的研究方向入手,这也是对国家新型材料的一种实践过程,从而创新;三、从工艺入手,同一分部分项项目不同的施工工艺很多,市场中无非都是使用常用的工艺进行施工,无新意,我们可不可以结合新型设备对工艺进行创新呢,我觉得可以;四、从施工机械入手,项目施工中施工机械无非都是那几样,我们可不可对机械进行调整,比如使用其他行业的一些机械,达到更好效果的机械,这个值得探讨。
二、QC技术常见不足之处
根据笔者从事QC活动多年的总结,目前建筑业施工企业在QC活动、QC成果编制、发表等过程存在以下不足:
(1)选题不当:经常看见部分小组选题不当,或者选题过大,在小组活动及编写成果过程中出现重点不明确,关键点找不准的现象,口号性质多,比如“运用***,提高***施工质量”等,这种题目其实是大而不当。在选题中很多原因并行在一起,分不清主次,不明确,很难归结到一个原因上,因此成果出来后,给读者有以下感觉,成果内容似什么都要说,但是什么都说不清楚,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要找到问题的根本,结合QC选题的标准,抓住QC选题的要点。
选题理由不够充分,许多都是口号式的,比如为了达到什么什么奖要求,为了达到公司什么什么标准,等等,这些作为选题理由就不够说服力,选题理由要从问题存在的实际出发,比如出现这个问题会造成什么影响,合格率低、如解决了这个问题又能起到什么效果,等等,要从问题的根本出发,不要泛泛而谈。
(2)活动记录不完善:QC活动关键是在活动过程记录,包括数据、图像、会议记录、现场活动情况等等,必须有记录,其实许多成果编制过程中的难题都是在活动过程中解决了,活动记录保留好,后期編制成果事半功倍,比如数据统计、原因分析、要因确认、制定对策、效果检查巩固等,都是在活动过程解决的,完善的记录对后期成果的编制起到关键作用。
(3)成果编制人员能力有待提高:在成果编制中经常出现逻辑错误、图表运用不熟悉、原因分析不彻底、制定的对策模糊、措施不确定,目标不量化等等问题,这都与编制人员QC编制水平有关系,成果是直接影响到最终评比结果的资料。
三、建筑施工企业QC活动中领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QC活动是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但是在整个QC活动过程中,领导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ISO9000标准的八大质量管理原则中,关于领导作用表述如下:“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根据这一原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认识QC活动中领导的作用:
其一,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在这一层面上,建筑企业领导的QC活动意识应上升到较高的高度,把QC活动纳入企业的总体质量体系中,建立QC小组活动制度,指定专职管理部门或专职管理人员。真正实现“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有利于实现全员参加管理;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等QC小组活动的作用
其二,以QC小组活动为平台,使有“实现自我价值之需求”的员工,实现其理想、发挥其才能。领导要把QC小组活动作为项目部(部门)和员工考核指标,并以考核指标作为奖励和提升的依据。领导要支持并参与QC小组活动,积极参与QC小组召开的“头脑风暴会议”和QC小组成果发表会,以此作为识别优秀员工并与其进行交流的途径。对QC小组活动中成员的培训、参观、学习、会议等需要的人、财、物力,都要积极的提供支持。领导对优秀的QC成果、优秀的QC小组、优秀的QC工作推进者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提升,使优秀的员工既能得到精神和物质的激励,又能获得自身价值的体现。为QC小组活动的开展储备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开展QC活动,领导的作用至关重要,领导重视会给QC活动提供极大的动力和便利。
四、建筑施工企业中QC小组活动的教育
QC小组活动的教育,普遍的教育方式是举办学习班、集中培训。但笔者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有以下两点不足:(一)作用面窄,仅适用于有一定QC活动知识和水平的组长、专业管理人员和骨干的培养,而对小组成员的教育,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二)不适合于建筑施工企业,因为建筑施工企业中工作人员分布相对分散,不容易集中。实践证明采用此种教育方式,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QC小组活动教育的成本和难度。
从事QC小组活动多年,笔者总结出一种把教育放在活动中的“随程序教育”的QC小组活动教育模式,即随着QC活动的开展进程而进行分段教育。每个活动程序进行前,小组拿出一定的时间(半小时到一小时)进行小组成员集中教育,这种教育可以采用成员组内教育和组外教育两种方式。开展教育时,对本次活动的程序的内容、所应用的数理工具及其用法进行全面讲述。以“选择课题”程序为例,此程序开展活动前教育的内容为:(一)课题的来源,(二)选择课题的原则,(三)通过多课题的评价评议选择课题,(四)课题名称的设定,(五)选题理由的陈述,(六)选择课题常用的方法,如何用“加权矩阵表”进行课题的评价选择等。随程序教育完成即开始此程序的活动,这样能使成员印象深刻,学习理论后立即进行实践,在小组活动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整个活动过程的教育,小组成员较为全面的掌握了小组活动的程序和方法。在活动的总结阶段再进行一次全面QC活动教育,小组成员就能系统的掌握QC小组活动方法,为下一步QC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经过多次实践,这种“随程序教育”的教育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QC活动水平得到提高,而且够起到了普及教育的作用,为QC活动培养了大批“懂理论、能实践”的活动骨干。
五、认真实施激励机制,使其成为QC工作管理的增长点
对QC小组活动的激励问题,笔者认为,除参照企业中QC小组成果奖执行外,另对获奖QC小组成员个人进行奖励,这是对QC小组成员的一种肯定,对其劳动果实进行了确认。
把已形成的激励机制落到实处,使其发挥作用成为QC工作管理的增长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领导在QC小组激励问题上,一定要言而有信。员工通过QC小组活动取得了成绩后,渴望得到领导的赏识──精神和物质激勵相结合的赏识。领导要按奖励的规定足额奖励,切忌奖励缩水。否则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产生一种慢性“腐蚀剂”,腐蚀集体的创新及向心力。
另一方面,QC小组要正确的分配激励。笔者认为小组成员应获得QC小组激励的大部分,对QC工作推进者及本小组的协作者也要进行分配。可能小组获得的奖金并不多,但这是“润滑剂”,必将滋润小组成员和领导及协作者间的关系,使之更加融合。小组还应留取部分奖金,作为下次QC小组活动的资金。
由于各企业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具体激励措施可灵活执行。但笔者要着重提出的是,要想保证企业QC活动健康、持续推行,激励必须落实。企业领导者要树立以激励作为QC工作管理增长点的思想,才能使QC工作扎实推进。
六、结束语
对于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QC小组活动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所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既有近期的也有长远的。QC工作的推进任重而道远,所有的建筑施工企业的QC工作推进者,要有“将QC活动植于班组建设中,加强现场质量控制,推行5S管理,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全面提高班组素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提高产品实物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的思想意识,为推动建筑施工企业QC工作而不断努力,为提高建筑施工企业QC活动水平继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蔡晓春.正确处理建筑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关系.城市开发,Urban Development,2001年10期。
[2]汤亚军,徐君.对建筑工程产品及生产特点的进一步认识,山西建筑,2000年06期。
[3] wdjingping.追求卓越—QC活动在企业中的运用,天圆地方建筑论坛,2007-10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QC活动;建筑业生产;QC活动的特点;QC技术常见不足之处;领导作用;QC教育;激励
建筑施工企业从人员到业务都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且整体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以及其自身的生产特点等因素,都影响了建筑业中QC活动的开展。如何在此条件下开展QC活动,成了摆在所有建筑施工企业QC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下面结合笔者在本人QC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切实开展QC工作作一浅析。
一、建筑业生产的特点及其QC活动的特点
建筑业生产与一般工业产品生产相比具有以下的特点:生产的流动性、单件性、地区性、周期长、生产组织协作的综合复杂性等。特别是建筑产品生产的单件性,一般的工业产品是在一定的时期里,统一的工艺流程中进行批量生产,而具体的一个建筑产品应在国家或地区的统一规划内,根据其使用功能,在选定的地点上单独设计和单独施工。即使是选用标准设计、通用构件或配件,由于建筑产品所在地区的自然、技术、经济条件的不同,也使建筑产品的结构或构造、建筑材料、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法等也要因地制宜加以修改,从而使各建筑产品生产具有单件性。
由此决定了建筑每一件产品的过程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它立足于新的产品的设计生产,没有完全一致的生产模式,所以在QC活动初期没有真实的问题可以分析,如果勉强套用“问题解决型”课题的活动程序“找问题、分析问题、找主因……”,便显得不伦不类,其逻辑性、系统性和可信性都很差,这也是建筑业QC活动难以做出好成果的根源所在。
由于建新的建筑相当于创新产品,“创新型”课题活动程序一经提出,问题又出现了,虽然整栋建筑来说,是新建的,但是如果以创新型来定义这个课题,那么这个课题就很大,无法就一个QC过程能完成得了,因此QC又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建筑工程行业较少创新型QC也是这个原因。那么创新从何入手呢?笔者认为创新型课题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一、从设计入手,在设计院进行设计图纸时,加入新的元素,新的设计样式,从而达到创新的要求;二、从材料入手,从全国或者全世界对于新型材料的研究方向入手,这也是对国家新型材料的一种实践过程,从而创新;三、从工艺入手,同一分部分项项目不同的施工工艺很多,市场中无非都是使用常用的工艺进行施工,无新意,我们可不可以结合新型设备对工艺进行创新呢,我觉得可以;四、从施工机械入手,项目施工中施工机械无非都是那几样,我们可不可对机械进行调整,比如使用其他行业的一些机械,达到更好效果的机械,这个值得探讨。
二、QC技术常见不足之处
根据笔者从事QC活动多年的总结,目前建筑业施工企业在QC活动、QC成果编制、发表等过程存在以下不足:
(1)选题不当:经常看见部分小组选题不当,或者选题过大,在小组活动及编写成果过程中出现重点不明确,关键点找不准的现象,口号性质多,比如“运用***,提高***施工质量”等,这种题目其实是大而不当。在选题中很多原因并行在一起,分不清主次,不明确,很难归结到一个原因上,因此成果出来后,给读者有以下感觉,成果内容似什么都要说,但是什么都说不清楚,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要找到问题的根本,结合QC选题的标准,抓住QC选题的要点。
选题理由不够充分,许多都是口号式的,比如为了达到什么什么奖要求,为了达到公司什么什么标准,等等,这些作为选题理由就不够说服力,选题理由要从问题存在的实际出发,比如出现这个问题会造成什么影响,合格率低、如解决了这个问题又能起到什么效果,等等,要从问题的根本出发,不要泛泛而谈。
(2)活动记录不完善:QC活动关键是在活动过程记录,包括数据、图像、会议记录、现场活动情况等等,必须有记录,其实许多成果编制过程中的难题都是在活动过程中解决了,活动记录保留好,后期編制成果事半功倍,比如数据统计、原因分析、要因确认、制定对策、效果检查巩固等,都是在活动过程解决的,完善的记录对后期成果的编制起到关键作用。
(3)成果编制人员能力有待提高:在成果编制中经常出现逻辑错误、图表运用不熟悉、原因分析不彻底、制定的对策模糊、措施不确定,目标不量化等等问题,这都与编制人员QC编制水平有关系,成果是直接影响到最终评比结果的资料。
三、建筑施工企业QC活动中领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QC活动是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但是在整个QC活动过程中,领导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ISO9000标准的八大质量管理原则中,关于领导作用表述如下:“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根据这一原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认识QC活动中领导的作用:
其一,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在这一层面上,建筑企业领导的QC活动意识应上升到较高的高度,把QC活动纳入企业的总体质量体系中,建立QC小组活动制度,指定专职管理部门或专职管理人员。真正实现“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有利于实现全员参加管理;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等QC小组活动的作用
其二,以QC小组活动为平台,使有“实现自我价值之需求”的员工,实现其理想、发挥其才能。领导要把QC小组活动作为项目部(部门)和员工考核指标,并以考核指标作为奖励和提升的依据。领导要支持并参与QC小组活动,积极参与QC小组召开的“头脑风暴会议”和QC小组成果发表会,以此作为识别优秀员工并与其进行交流的途径。对QC小组活动中成员的培训、参观、学习、会议等需要的人、财、物力,都要积极的提供支持。领导对优秀的QC成果、优秀的QC小组、优秀的QC工作推进者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提升,使优秀的员工既能得到精神和物质的激励,又能获得自身价值的体现。为QC小组活动的开展储备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因此,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开展QC活动,领导的作用至关重要,领导重视会给QC活动提供极大的动力和便利。
四、建筑施工企业中QC小组活动的教育
QC小组活动的教育,普遍的教育方式是举办学习班、集中培训。但笔者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有以下两点不足:(一)作用面窄,仅适用于有一定QC活动知识和水平的组长、专业管理人员和骨干的培养,而对小组成员的教育,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二)不适合于建筑施工企业,因为建筑施工企业中工作人员分布相对分散,不容易集中。实践证明采用此种教育方式,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QC小组活动教育的成本和难度。
从事QC小组活动多年,笔者总结出一种把教育放在活动中的“随程序教育”的QC小组活动教育模式,即随着QC活动的开展进程而进行分段教育。每个活动程序进行前,小组拿出一定的时间(半小时到一小时)进行小组成员集中教育,这种教育可以采用成员组内教育和组外教育两种方式。开展教育时,对本次活动的程序的内容、所应用的数理工具及其用法进行全面讲述。以“选择课题”程序为例,此程序开展活动前教育的内容为:(一)课题的来源,(二)选择课题的原则,(三)通过多课题的评价评议选择课题,(四)课题名称的设定,(五)选题理由的陈述,(六)选择课题常用的方法,如何用“加权矩阵表”进行课题的评价选择等。随程序教育完成即开始此程序的活动,这样能使成员印象深刻,学习理论后立即进行实践,在小组活动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整个活动过程的教育,小组成员较为全面的掌握了小组活动的程序和方法。在活动的总结阶段再进行一次全面QC活动教育,小组成员就能系统的掌握QC小组活动方法,为下一步QC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经过多次实践,这种“随程序教育”的教育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QC活动水平得到提高,而且够起到了普及教育的作用,为QC活动培养了大批“懂理论、能实践”的活动骨干。
五、认真实施激励机制,使其成为QC工作管理的增长点
对QC小组活动的激励问题,笔者认为,除参照企业中QC小组成果奖执行外,另对获奖QC小组成员个人进行奖励,这是对QC小组成员的一种肯定,对其劳动果实进行了确认。
把已形成的激励机制落到实处,使其发挥作用成为QC工作管理的增长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领导在QC小组激励问题上,一定要言而有信。员工通过QC小组活动取得了成绩后,渴望得到领导的赏识──精神和物质激勵相结合的赏识。领导要按奖励的规定足额奖励,切忌奖励缩水。否则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产生一种慢性“腐蚀剂”,腐蚀集体的创新及向心力。
另一方面,QC小组要正确的分配激励。笔者认为小组成员应获得QC小组激励的大部分,对QC工作推进者及本小组的协作者也要进行分配。可能小组获得的奖金并不多,但这是“润滑剂”,必将滋润小组成员和领导及协作者间的关系,使之更加融合。小组还应留取部分奖金,作为下次QC小组活动的资金。
由于各企业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具体激励措施可灵活执行。但笔者要着重提出的是,要想保证企业QC活动健康、持续推行,激励必须落实。企业领导者要树立以激励作为QC工作管理增长点的思想,才能使QC工作扎实推进。
六、结束语
对于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QC小组活动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所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既有近期的也有长远的。QC工作的推进任重而道远,所有的建筑施工企业的QC工作推进者,要有“将QC活动植于班组建设中,加强现场质量控制,推行5S管理,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全面提高班组素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提高产品实物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的思想意识,为推动建筑施工企业QC工作而不断努力,为提高建筑施工企业QC活动水平继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蔡晓春.正确处理建筑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关系.城市开发,Urban Development,2001年10期。
[2]汤亚军,徐君.对建筑工程产品及生产特点的进一步认识,山西建筑,2000年06期。
[3] wdjingping.追求卓越—QC活动在企业中的运用,天圆地方建筑论坛,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