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加之原有城市环境问题,让城市环境问题更加严峻。河道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河道的生态化治理也就成为城市环境治理工作中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城市化;河道治理;生态;设计方法
河道的生态化整治是改善河道同时改善环境的重要环节,很久以前人们是依水而居,人们是去适应水的环境,而现在人们为了让水来迁就居住的环境,把河道肆意修改、大肆整修,就是为了让河道看起来适应这个钢筋水泥的城市,可是这样做的直接危害是将河道变成了封闭式的水泥池塘,使得河道淤塞不通,给城市生活带来了困扰。
一、城市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河道水文、水势失衡
受资金、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河道治理中最常见的是河流被规整化或渠化、硬化,这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城市河道防洪排涝、引水、灌溉等需求,但使得河流的水文连接度下降,水流连通性减弱,河床特征严重改变,河床纵坡降大大增加,河流的调蓄能力和河势稳定性减弱;与此同时,硬化面积的增加致使地表径流模式发生改变,水陆连通通道和地下水的调运补给通道被阻断。
(二)削弱河流自净能力、加剧水体污染
河道作为河流的主体,是汇集和接纳地表和地下径流的场所及连通陆域和水域的通道,是河流生态系统横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河道渠化、硬化及岸边带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地表不透水下垫面增加,导致地表径流系数变大,汇流时间变短,使得大气干湿沉降、初期雨水径流等污染源及未达标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城市河道后,河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能力降低、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河道水体污染加剧、水质进一步恶化。
(三)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河道的硬化断面阻断了河道和生态系统其他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河流以物理、化学、生物等方式参与生态系统运动的功能丧失,河道局部单纯过水,导致河流所在区域的局部生态系统平衡破坏;不合自然规律的河道渠化、硬化治理,不可避免的引起了河流水文形态、水势和水质以及生物栖息环境的变化,降低了河道生境的异质性、导致河流生物多样性与复杂性降低,一些对河流生态环境依赖和质量要求很高的生物面临迁徙、死亡,甚至是灭亡的危险。
(四)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受阻
河道治理过程中,随着沿岸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岸边带可能消失,沿岸丰富多样的植被会被破坏,沿岸的文化饰物、滨水景观可能暂时或长久的消失。以人文风景为旅游经济的城市将受到直接影响,城市人民的亲水需求、居住满意度降低,城市经济的脚步也因此而缓慢。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造成恶性循环。
二、城市河流生态治理原则
(一)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
要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处理城市河流生态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有赖于河流生态系统的支持,而河流生态修复规范的实施也有赖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投入保障。这就要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河流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相协调,河流生态系统修复项目的目标和规模也要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
城市河流属于非常复杂的开放性系统,对其进行生态修复既具有社会经济效益,又具有生态、景观效益。因此,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应从经济、人文、河流生态系统、河道景观等多维度统筹,进行多层次的立体修复,统筹考虑沿岸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水资源利用、城市文化和提高空间异质性的景观格局等多方面要求,达到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景观效益相统一。
(三)城市水系尺度和整体性原则
要从整体改善和恢复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角度出发,以城市水系为空间单位,从纵向、横向、竖向3个空间维度,统筹进行上下游、左右岸、由河底至河岸的多层次立体修复,使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优化和河流各要素的恢复措施相结合,点(点源)、线(河流廊道)、面(面源)修复相结合,最终在景观与生态系统尺度上恢复其价值。
(四)自然自我修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重点应放在减轻人为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辅助以人工措施创造生境条件,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的自设计、自组织的功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
三、城市河道治理生态化的设计方法
河道的整治是为了生态环境,而河道的景观自然也是生态师和设计师所应该要考虑设计的问题,因为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要做到提高城市河道的利用系统,保证河道与周边建筑的合理相处,因为有些河道周边是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是世界上仅存的唯一,所以我们在保护河道的同时也要做到使得河道与城市空间融为一体,接近自然的景观。
(一)河道平面设计
在设计河道的平面之时,要考虑两岸的高度可以在防洪问题上有着很好的抵御能力,但是从实际作用上面出发,这个不仅损害了河道的美观性,同时还对防洪的作用效果不显著,所以对于河道的平面设计应该要考虑多个方面,实现目标的统一。河道的走向应该是随着河水的走向,而不要强求平等同宽,这样改变河流的走向,从而不利于河道的流通,同时也要多准备与安排一些储水的湖池,这种在抗灾意义上更有收获,同时在景观上也有着重大的意义。要考虑城市生活用水的网络组成,这在构建城市一个完整生态系统上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河道断面设计
这个是必须要把河道的水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要考虑河道的功能,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性的河道功能,还有一个就是要考虑水流附近的绿地、坡地等系统,要有一个完整全面的防洪生态系统,有水的河道要保证能及时应对不同的水位河床,同时要防洪、防冻、正常供水等要求,最重要的也要有接通航行的要求。
(三)河道堤防设计
河道的地方是为了满足河道防止洪水的重要功能,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建筑标准,可以简单分为小堤和大堤。小堤的安全高度标准可以适当的降低,使得河岸的景色更加协调。大堤是为了保护城镇的,所以要考虑洪水可能到达的水位,这个建筑材料是非常讲究的,做法也需要非常的仔细,因为如果不一细致,可能会发生溃堤的事故。
(四)滨水设施建设
河道岸边的设施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个人性化的设计会使得地方的文化特色更加突出,这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乐趣也是人么陶冶身心,家庭娱乐的良好去处,所以人们渴望与水的多接触,要求要建立更多的水上设施。景观的设施会有:水上乐园、水上舞台、喷水池、海底世界等等。
为了满足人们对城市的环境的要求,同时也使得人们与城市建筑更加融合,最近几年,国内外越来越重视人文相关的滨水建设。许多地方增设了岸边的长廊,包括公园广场等等的娱乐设施,增加了河滨临近居民的生活悠闲娱乐好去处,这不仅成为了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美好的视觉享受和清新的空气。使得人与自然、空间和谐相处的特色滨水景观。
总之,城市河道治理并不是单一的生态环境的治理,它是将生态、水源保护、观赏性、周边发展相互结合的管理体系,在这个管理体系中景观和生态作用同等的重要,这不仅会使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还会在根本上提高城市化和生态化的共同发展的速度,使人与自然能够高度统一,达到共生共存的生态系统形式。
参考文献:
[1]牛德东,牛政.城市河道生态化治理的设计方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06
[2]王桂荣,巴洪涛.河道生态化治理的有效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9
[3]曾昀.城市河道景观提升城市形象的设计方法[D].南京林业大学,2010
关键词:城市化;河道治理;生态;设计方法
河道的生态化整治是改善河道同时改善环境的重要环节,很久以前人们是依水而居,人们是去适应水的环境,而现在人们为了让水来迁就居住的环境,把河道肆意修改、大肆整修,就是为了让河道看起来适应这个钢筋水泥的城市,可是这样做的直接危害是将河道变成了封闭式的水泥池塘,使得河道淤塞不通,给城市生活带来了困扰。
一、城市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河道水文、水势失衡
受资金、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河道治理中最常见的是河流被规整化或渠化、硬化,这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城市河道防洪排涝、引水、灌溉等需求,但使得河流的水文连接度下降,水流连通性减弱,河床特征严重改变,河床纵坡降大大增加,河流的调蓄能力和河势稳定性减弱;与此同时,硬化面积的增加致使地表径流模式发生改变,水陆连通通道和地下水的调运补给通道被阻断。
(二)削弱河流自净能力、加剧水体污染
河道作为河流的主体,是汇集和接纳地表和地下径流的场所及连通陆域和水域的通道,是河流生态系统横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河道渠化、硬化及岸边带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地表不透水下垫面增加,导致地表径流系数变大,汇流时间变短,使得大气干湿沉降、初期雨水径流等污染源及未达标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城市河道后,河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能力降低、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河道水体污染加剧、水质进一步恶化。
(三)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河道的硬化断面阻断了河道和生态系统其他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河流以物理、化学、生物等方式参与生态系统运动的功能丧失,河道局部单纯过水,导致河流所在区域的局部生态系统平衡破坏;不合自然规律的河道渠化、硬化治理,不可避免的引起了河流水文形态、水势和水质以及生物栖息环境的变化,降低了河道生境的异质性、导致河流生物多样性与复杂性降低,一些对河流生态环境依赖和质量要求很高的生物面临迁徙、死亡,甚至是灭亡的危险。
(四)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受阻
河道治理过程中,随着沿岸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岸边带可能消失,沿岸丰富多样的植被会被破坏,沿岸的文化饰物、滨水景观可能暂时或长久的消失。以人文风景为旅游经济的城市将受到直接影响,城市人民的亲水需求、居住满意度降低,城市经济的脚步也因此而缓慢。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造成恶性循环。
二、城市河流生态治理原则
(一)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
要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处理城市河流生态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有赖于河流生态系统的支持,而河流生态修复规范的实施也有赖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投入保障。这就要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河流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相协调,河流生态系统修复项目的目标和规模也要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
城市河流属于非常复杂的开放性系统,对其进行生态修复既具有社会经济效益,又具有生态、景观效益。因此,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应从经济、人文、河流生态系统、河道景观等多维度统筹,进行多层次的立体修复,统筹考虑沿岸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水资源利用、城市文化和提高空间异质性的景观格局等多方面要求,达到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景观效益相统一。
(三)城市水系尺度和整体性原则
要从整体改善和恢复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角度出发,以城市水系为空间单位,从纵向、横向、竖向3个空间维度,统筹进行上下游、左右岸、由河底至河岸的多层次立体修复,使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优化和河流各要素的恢复措施相结合,点(点源)、线(河流廊道)、面(面源)修复相结合,最终在景观与生态系统尺度上恢复其价值。
(四)自然自我修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重点应放在减轻人为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辅助以人工措施创造生境条件,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的自设计、自组织的功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
三、城市河道治理生态化的设计方法
河道的整治是为了生态环境,而河道的景观自然也是生态师和设计师所应该要考虑设计的问题,因为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要做到提高城市河道的利用系统,保证河道与周边建筑的合理相处,因为有些河道周边是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是世界上仅存的唯一,所以我们在保护河道的同时也要做到使得河道与城市空间融为一体,接近自然的景观。
(一)河道平面设计
在设计河道的平面之时,要考虑两岸的高度可以在防洪问题上有着很好的抵御能力,但是从实际作用上面出发,这个不仅损害了河道的美观性,同时还对防洪的作用效果不显著,所以对于河道的平面设计应该要考虑多个方面,实现目标的统一。河道的走向应该是随着河水的走向,而不要强求平等同宽,这样改变河流的走向,从而不利于河道的流通,同时也要多准备与安排一些储水的湖池,这种在抗灾意义上更有收获,同时在景观上也有着重大的意义。要考虑城市生活用水的网络组成,这在构建城市一个完整生态系统上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河道断面设计
这个是必须要把河道的水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要考虑河道的功能,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性的河道功能,还有一个就是要考虑水流附近的绿地、坡地等系统,要有一个完整全面的防洪生态系统,有水的河道要保证能及时应对不同的水位河床,同时要防洪、防冻、正常供水等要求,最重要的也要有接通航行的要求。
(三)河道堤防设计
河道的地方是为了满足河道防止洪水的重要功能,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建筑标准,可以简单分为小堤和大堤。小堤的安全高度标准可以适当的降低,使得河岸的景色更加协调。大堤是为了保护城镇的,所以要考虑洪水可能到达的水位,这个建筑材料是非常讲究的,做法也需要非常的仔细,因为如果不一细致,可能会发生溃堤的事故。
(四)滨水设施建设
河道岸边的设施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个人性化的设计会使得地方的文化特色更加突出,这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乐趣也是人么陶冶身心,家庭娱乐的良好去处,所以人们渴望与水的多接触,要求要建立更多的水上设施。景观的设施会有:水上乐园、水上舞台、喷水池、海底世界等等。
为了满足人们对城市的环境的要求,同时也使得人们与城市建筑更加融合,最近几年,国内外越来越重视人文相关的滨水建设。许多地方增设了岸边的长廊,包括公园广场等等的娱乐设施,增加了河滨临近居民的生活悠闲娱乐好去处,这不仅成为了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美好的视觉享受和清新的空气。使得人与自然、空间和谐相处的特色滨水景观。
总之,城市河道治理并不是单一的生态环境的治理,它是将生态、水源保护、观赏性、周边发展相互结合的管理体系,在这个管理体系中景观和生态作用同等的重要,这不仅会使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还会在根本上提高城市化和生态化的共同发展的速度,使人与自然能够高度统一,达到共生共存的生态系统形式。
参考文献:
[1]牛德东,牛政.城市河道生态化治理的设计方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06
[2]王桂荣,巴洪涛.河道生态化治理的有效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9
[3]曾昀.城市河道景观提升城市形象的设计方法[D].南京林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