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轼诗词中的佛教思想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1982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轼的瓷不但充满了佛学禅味,而且还经常以僧人禅院为题作诗词,还多以佛教典故入诗词,可见佛教思想对他诗词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从苏轼受佛教思想的渊源、苏轼诗词中佛学和佛典为线索分析佛教思想在苏轼诗词中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诗词;佛学;佛典
  苏轼作为一代文豪,留下许多不朽诗词篇目,在这些诗词中有大量关于佛教的论述。作为一个中国古代传统士大夫的代表,苏轼诗歌创作却受到了佛教思想的极大影响,引人注目。
  苏轼受佛教思想的渊源
  苏轼受佛教思想的家庭渊源。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州的一个极富文学传统的家庭。他的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其弟苏辙亦精于文章,父子三人在文学史被尊称为“三苏”;母亲程氏出身官宦世家,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这般浓重的文化氛围必然使他有极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极高的文化情操与修养,因而能够比别人站得更高,全方位、高层次地审视着社会与人生。同时,苏轼生活在佛教繁盛的四川眉州,依傍着佛教圣地峨眉山,全家都浸染在佛教文化大氛围,家庭的传统信仰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苏轼人生信仰的选择。
  苏轼受佛教思想的人生渊源。启蒙期间,寄居在佛寺读书的苏轼进一步接触了佛学。苏轼在他的《众妙堂记》中说道:“居天庆观北极院予盖从之三年”;苏辙《龙川志略》中“予幼居乡闾,从子瞻读书天庆观”的记载也印证了这一点,苏轼兄弟所说的天庆观,就是三峰寺。在香火繁盛的三峰寺学习期间,苏轼不仅在性情上收到佛学熏陶,还研习了《维摩经》、《金刚经》等佛教经典。除此之外,苏轼一生中还多与僧侣交往,他曾自豪的说道:“吴越多名僧,与予善者常九十”。这也说明了苏轼对佛教文化向往和认同。
  苏轼受佛教思想的社会渊源。隋唐以后三教合流,以“齐家治国,兼济天下”为追求的中国传统士大夫的观念里开始出现佛、道的思想因素,这也使传统的士大夫的价值选择趋向多样和反复,苏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早年苏轼虽然倾心于佛学,但多是出于文学思考的需要,骨子里仍是支持士大夫的理想,苏轼少时作文多重史论、策论,是应举入仕的需要,被后代八股写作所推崇,甚至北宋有流行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羮。由此可见,当时苏轼热心社会政治,希望完成“齐家治国,兼济天下”的理想,这时,佛教思想并不是他思想的主流。然而,苏轼傲骨奇坚,从不苟同,在王安石改革中受到保守派和改革派的两面攻击,仕途坎坷;乌台诗案之后,苏轼一再受到贬谪,在偏远荒芜的岭南之地度过晚年。积极的政治热情被无情的社会现实浇灭,在宦海沉浮中感受到人情冷暖和命运无常,在自己无能为力的政治事实面前,理想变成苦闷的源头,苦海飘零,唯有佛教这种一切本空的世界观、自然适意的人生哲学和追求清净解脱的生活情趣,使他在心内平衡中得到了寄托,又能在尘世中求得一片净土。
  苏轼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佛学入诗词,二是佛典入诗词。
  佛学入诗词
  苏轼少时研习佛经,成年后更是倾心佛学,“往往匹马入寺,循壁终日”,就算在贬谪之路也多寄居佛寺,與会禅师,可以说是佛学研究的集大成者。苏轼在其诗词中绝不缺少佛学思想,其中以《楞严经》和《维摩经》思想最为常见。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苏轼多次以其中“迁变无常”入诗词,在跌宕起伏的仕途中,苏轼可谓是尝遍世间冷暖,对世事无常有着特别的感触。在苏轼的诗词中都可以捕获万物“迁变无常”的片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是苏轼在贬谪时对故人聚散无常的感叹。“我昔南行舟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回头顷刻矢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泗州僧伽塔》)则是苏轼在行舟南下时对天气无常的感叹。“岂惟老变衰,念念不如故。”(《和陶神释》)又是苏轼对自己年岁变迁的感叹。“人生到处知何以,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则是苏轼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感叹。
  身世的起伏无常往往带来孤独的苦闷,而寄心于佛学的苏轼却已找到让拯救自己的稻草。
  《维摩经》又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其中《维摩经》观众生品第七:“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相,如热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直言依幻执之身心,定立人我分别,一切贪嗔痴炽盛,则生无量的烦恼痛苦生死流转。一切身见,心见,一切烦恼,无一不是依此幻身幻心而生,皆是妄想安立,若能体悟万法如幻,则离一切生灭轮转!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在变迁无常的世事中,若任运随缘,顺其自然,便能获得一份安逸闲适。”于是苏轼便发出解脱的心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若使人人祷輒遂,告物应须日千变。我今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泗州僧伽塔》);“我以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和蒋夔寄茶》)。
  佛学入诗词
  苏轼熟悉佛典,其诗词不但充满了佛学禅味,而且还经常以僧人禅院为题,还多用佛教典故入诗词。这些佛教典故并不是单纯只是为了畅诉佛学而使用,还为了表现自己的情感意志、人生际遇和世俗风貌。其中对《维摩经》典故的运用更是出神入化,妙笔生花。苏轼并不是直接运用佛典意向表达,而是在借助的基础上融合贯通,苏轼在“虽无孔方兄,颇有法喜妻。”(《赠王仲素寺丞》)用了《维摩经》佛道品第八:“法喜以为妻,慈悲为男女。”典故来表现自己对佛法的青睐。
  佛法无边,佛教经典中哲学智慧是广阔的,对佛教经典的解读也是难有终结的;苏轼对佛教思想领悟极深,对苏轼诗词中佛教思想的解读也众说纷纭,因人而异的。前人已逝,后人只能从他的只言片语中窥得一斑。
  参考文献
  [1]黄昭寅.论佛教对苏轼思想及人生态度的影响[J].现代语文,2006(1).
  [2]梁银林.苏轼诗与楞严经[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1期
  作者简介:
  吴虹憓(1992-),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海南省海口市,职称无,学历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史。
  (作者单位: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地方戏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人民精神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有很多地方戏剧已经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逐渐进步与发展,有相当一部分的地方戏曲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困境中。本文以江苏省淮海戏的保护与传承为例,探讨了地方戏曲传承所面临的困境与相关解决对策与路径。  关键词:地方戏曲;传承;保护;淮海戏  一、前言  淮海戏深受当地人
期刊
在融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广播新闻内容、广播新闻形式、广播新闻栏目,都需要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服务听众,注入创新理念。广播电视新闻创新的基本要求是保证新闻内容的质量,建设好广播新闻文化,强化时新观念,服务大众。  一、融时代新闻记者从业面临的困境  新闻的真实性是贯穿新闻采访、编辑等的全过程,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以视频与声音的形式来传播新闻,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它
期刊
摘 要:音乐对人具有感化作用、教育作用,是能够深入人内心的一种艺术。想要抓好曲子的风格和动力,就必须摸清不同音乐的“性格”,如若在学习和表现一首作品时只知道旋律、节奏等谱子上标注的东西,那势必不能完整体现作品的内涵以及所蕴含的深厚感情。在初中音乐课堂,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掌握不同音乐的风格,了解音乐所表现的真实情感,进而实现美的教育,是身在音乐教学一线的广大工作者普遍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总结和
期刊
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旧址收藏着这样一把小提琴,它制作于1944年,至今已有75年的历史。是目前已知延安时期保存下来的唯一一件鲁艺人自制的乐器。琴体总长60厘米,宽21厘米,厚10厘米;琴弓长80厘米。  小提琴的保存者是鲁艺学员王卓,1928年生,1939年参加八路军宣传队,1945年毕业于延安鲁艺音乐系。他先后创作过《出征歌》《八项规定好》等作品,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我们自己培养起来的作曲家”。  
期刊
摘 要:作为漆艺研究方向的学生,本文主要介绍当代漆器和漆画的装饰设计从民间美术中汲取设计灵感。具体介绍漆器装饰纹样与民间艺术之间的背景关系、当代漆艺术与民间美术结合的设计理念,分别以:瓦当、年画、剪纸为例。当代漆艺设计与民间美术题材的结合既发扬了古老的漆艺技术,又使现代艺术作品具有民族的特点,符合当代的审美。  关键词:背景;设计:理念:瓦当;年画;剪纸;漆画;漆器  1 漆器的装饰纹样与民间艺术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多元化的特征也日益显现。而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高校的油画教学,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多元文化对高校油画教学的影响进行简要的阐述,并对多元美术文化的发展视角下的高校油画教学进行探究与分析。以供相关人士的阅读与参考。  关键词:多元美术文化;高校优化;教学探索  引言  作为培养油画专业人才的主要方式,油画教学不但要对学生的绘画技巧进行培养,还应对学生
期刊
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一文分析了哲学的终结是以形而上学的完成而以科学占主体解释并统治一切存在物为哲学的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哲学失去了发展的可能,当哲学研究的对象越来越被让渡给科学,剩下的前科学的纯思的东西反而被突出了出来,海德格尔指出思的任务就是:放弃以往的思想,而去规定思的事情。他的目的是为了揭露技术时代的本质而为神性的降临做准备。  海德格尔对哲学终结的判定以及他对思的任务的重新规定
期刊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日渐凸显现在手机上的依赖。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手机依赖对大学生身心产生的危害,并针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提出了干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手机依赖危害;干预措施  随着信息智能化的发展,推动和加速了智能手机的普及,如今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再常见不过。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
期刊
数与术,风水术与哲学科学相表里。经过多年来对杨公风水术与哲学科学辩证关系的潜心研究,特别是得到了杨公第二十四代传人的悉心传授,得以管规杨公风水之尊容,从作了更深入的研究。我们认为,风水文化与哲学科学共宗同源,两者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风水文化是哲学科学的实践,哲学科学是风水文化的概括,风水文化与哲学科学相互表证。笔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与广大同道一起共同探讨,对
期刊
摘 要: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率领井冈山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培育和锻造出来的伟大精神,是井冈山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应该重点继承和发扬。其中影视传播为比较主要的方式之一,伴随着信息渠道和环境的变化,在技术赋权之下,传者本位变为受者本位,传播形式和传播手段也愈来愈丰富,井冈山精神影视剧的创作和传播也要契合新的传播语境。本文将基于传播学5W要素,对新时代视域下井冈山精神影视剧的创新传播路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