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中的叙事意象解读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e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尘埃落定》里有一个人物“傻子”和两个意象“罂粟”与“梅毒”担任了故事线索和叙事功能。本文通过细读小说中反复出现的“罂粟”和“梅毒”意象,挖掘这两个意象在小说中所蕴含的警世寓意和人文启迪,探析叙事意象在历史小说作品中特殊的诗化记忆、故事载体和艺术审美的功能。
  关键词:罂粟 梅毒 叙事意象
  《尘埃落定》{1}是藏族作家阿来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小说借一个末代土司之子“傻瓜”的独特视角,叙述了20世纪50年代青藏高原边缘地带一个藏族土司制度社会的瓦解。这个土司家族的覆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外力的介入。当时进入嘉绒藏地土司统治领域而直接导致其消亡的“外力”主要有三种,即“罂粟”“梅毒”和“有颜色的汉人”。其中,“罂粟”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意象,更是成为贯串起整个故事情节的线索,起到了疏通行文脉络、营构宏大叙事主题的功能,同时也为读者探究文本的深层内涵提供了一个新颖的切入点。而“梅毒”意象所具有的叙事结构功能则主要表现在对人物命运、故事高潮和警世寓意层面的渲染上。小说通过“罂粟”和“梅毒”这两个叙事意象,非常清晰地呈现了“土司家族”殇乱迷狂地经历着家庭内部、各土司集团间以及与结下世仇的部落头人和国民党军阀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同时也如梦似幻地经历着内地汉区和边地藏区、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以及原始社会生态和资本市场经济转型大背景下深度冲突融合的“文化裂痕”的阵痛过程。由此,我们将“罂粟”和“梅毒”这两个叙事意象放在文本描述的历史背景下,看其对人物命运、情节发展及审美构成的影响,进而深入分析这两个意象在叙事结构、象征寓意和审美功能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价值意义。作为欲望、罪恶、毒害、疾病以及人性堕落之后的精神遭遇,罂粟和梅毒都是作者精心营造的艺术审美化了的叙事意象,也是作者切入历史时空的叙事切入点、主要人物关系的串联点和故事情节发展的主线索,而且,这两个意象上积淀了深刻沉重的历史灾难印记和人文警世寓意。
  一、罂粟与梅毒:意象叙事结构的“脉络”
  阿来通过“罂粟”和“梅毒”这两个意象给我们营构了一个疯狂淫乱的、浪漫悲壮的、苍茫凄凉的、魔幻传奇的末代土司家族悲剧故事,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人类在文明进程当中深刻的反思,使毒品和疾病对人类带来的灾难有了更多的警世寓意。“罂粟”在小说中浓墨重彩地出现,并成为嘉绒藏区土司官寨新奇壮美的风景。而在近百年来的历史文化心理沉痛中,罂粟在国人的心目中总是笼罩着一种邪恶的、诱惑的甚至颇为神秘的光环。小说里的“罂粟”则直接与情欲、噩梦、财富、仇恨、杀害、战争、堕落、毁灭等这些灾难产生了深度联系。在作者的描写中,罂粟是“心房上的花”,鸦片是“灵药能叫人忘记尘世的苦难”。罂粟还未长成就具有“无边魔力”,罂粟的叶子“像极了婴儿一对稚嫩的手掌”,罂粟花是“火焰一样的花”,“鲜艳的花朵”“灿烂的花海”“美丽无比”,罂粟果子像“和尚脑袋一样青乎乎的圆球”,“罂粟果实的味道四处弥漫,整个大地都像醉了一般”,罂粟地里“飘满了醉人的气息”,“漫山遍野汹涌的罂粟”……作者还借活佛翁波意西(土司官寨书记官)之口预言:“它(罂粟)在呼风唤雨。”活佛“嗅到了炼制鸦片的香味。这种气味叫人感到舒服的同时又叫人头晕目眩。这是比魔鬼的诱惑还要厉害的气味”。显然,在作者看来,罂粟既是鲜美诱人的,又是毒害人心的。在某种意义上,罂粟是土司家族的一种财富权力的象征,也隐喻着土司家族由辉煌到颓败的过程。正如故事里的“傻子”所言:“从我记事时起,事情的发展就开始越出通常的轨道了。在麦其土司辖地中心,围绕着官寨的土地上,全部播下了鸦片种子。”罂粟充满诱惑的形象预示着土司大地将发生一场巨变,土司家族的荣盛与衰败也应运而生。总体来看,罂粟在小说中主要有这么几重警世寓意:人性激情迷狂的欲望象征、灾难祸害降临的时代寓言和土司政权覆灭的历史启示。
  除了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毒品“罂粟”之外,“梅毒”也是小说中与“罂粟”异形同构的叙事意象,成为一种令人恐怖的、腐败堕落的人性象征。小说里由“梅毒”酿造的边境市场的混乱气氛跟现代都市中鄙贱、俗烂、麻木、空虚、荒淫等精神现象如出一辙。作者也赋予了梅毒一定的暗示、隐喻意义,象征着现代文明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些腐烂堕落、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以及罪恶祸害的现象等。而这种病灾“梅毒”在小说里具有多种暗喻指向,作者通过对梅毒意象的象征化、符号化、寓言化叙事,书写出作家对社会、文化、道德以及人性精神内涵等方面的深层思考,并以文启示着人们重新反思相对独立的地域传统文化的“爆炸式崩塌”与横行霸道、风蚀全球的现代文明垃圾“洪灾式侵袭”之间的深度遭遇。
  二、罂粟与梅毒:主要人物命运的“灾遇”
  小说中,“罂粟”每一次出现,都预示了人物命运的必然转折,并成为强化叙事功能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麦其土司在罂粟花田边艳遇查查头人漂亮的妻子央宗后,爆发疯狂情欲,犯下杀人罪恶,结下冤家世仇;土司长子最终死在仇人手下,小儿“傻子”虽逃过复仇劫杀,但由他所策动谋划的“罂粟经济”之争和“边境市场”的建立却给整个土司家族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土司太太从“黄特派员把一套精雕细刻的鸦片烟具赠给”她时就已深深埋下了悲惨命运的伏笔,最终她“叫人在茶壶里烫酒,用温酒吞下了几个鸦片烟泡”自杀身亡。而“梅毒”则是罂粟灾遇的潜在延续和故事情绪高潮的爆发点,最终腐蚀毁灭掉的不只是一个土司家族的社会事业,而是一个民族地方的历史文明。正如深受“梅毒”残害的麦其土司的那个死对头汪波土司的抱怨:“在我(傻子)新建的镇子上,妓院的女人毁掉了他的身体,朋友的妻子毁掉了他的心灵。”所以,“好多土司都在诅咒这个镇子。他们认为是这个镇子使他们的身体有病,并且腐烂。谁见过人活着就开始腐烂?过去,人都是死去后,灵魂离开之后才开始腐烂的,但现在,他们还活着,身体就开始从用来传宗接代,也用来使自己快乐的那个地方开始腐烂了”。
  随着黄特派员带来“罂粟”种子,土司家族也为自己埋下了从欲望高涨、财富爆发、人丁兴旺、经济繁荣走向全面覆灭的伏笔。故事的核心在于“罂粟”和“梅毒”引起的边疆土司领地的时代变迁、历史悲剧和人文灾难,小说里所发生的事情和人物命运基本都跟“罂粟”和“梅毒”有着密切的、深刻的关系,比如国民党特派员与土司家族的联系来往,土司之间的财富利益争斗,男人与女人之间情欲热烈交织,土司与仇人的恩恩怨怨,边境市场与资本经济、社会文化体制转型,戏班、妓女、商人以及有颜色的汉人等外来者介入所延伸出来的旧社会与新社会、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边缘藏地和主流汉地之间的深度碰撞交融,等等。而且小说主要人物命运同“罂粟”和“梅毒”的联系潜在而深刻地预示了土司政权必然衰落、崩溃和瓦解的历史趋势。细读文本,我们可以发现文本中那两个前后呼应的叙事意象“罂粟”和“梅毒”对生活在那个土司领域的人们命运沉浮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嘉绒藏区曾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但到了近现代,受中国社会文化和时代政治经济变迁转型的大背景影响,藏区社会形态和文化生态发生了严重的失衡现象联合裂痕阵痛。小说在最后的章节里比较深入地描述了这种社会动荡所造成的边疆藏地生存方式裂变和人文精神嬗变的迷乱虚空状态。   三、罂粟与梅毒:故事情节发展的“主线”
  小说是紧密围绕“罂粟”和“梅毒”这两个叙事意象构思、编排、铺垫情节,并引导故事发生、戏剧冲突和情绪高潮。“罂粟”“梅毒”的意象描写不仅成为故事情节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推动故事情节进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说,“罂粟”和“梅毒”不仅是《尘埃落定》这个故事发生发展并成立的最关键因素,更是加剧土司家族遭受内因和外力介入而导致悲剧命运的“导火线”。如果没有把罂粟的美丽写得那么诱惑,把罂粟的危害写得那么严重,可能整个故事的戏剧张力、紧张冲突、高潮迭起就不会那么精彩,也不会给人以一种那么悲壮、深刻的感触。所以,“罂粟”和“梅毒”在小说里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文学意象描写,而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记忆载体、艺术审美功能以及故事情节开展的切入点、推动力和催化剂。小说围绕末代土司家族的命运沉浮和人生荣辱来展开故事,而“罂粟”和“梅毒”这两个意象在展示小说人物命运遭遇和生命情感历程中深刻反映出了边疆封建土司制度由盛而衰、由存而亡的大势所趋。
  总体来看,小说对“罂粟”和“梅毒”的描写是浓墨重彩的、诗意浪漫的、寓意深刻的,不是简单的随意带过,也不是仅作为文学意象具有某些方面的象征意义,而是真正带动了整个小说故事的发展,是主要情节的催化剂。而且“罂粟”和“梅毒”在这部小说里面承载了历史叙事功能、艺术审美功能和文化启蒙功能,其担当叙事意象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对现代文明社会的深度反思与批判,以及对藏地民族文化精神内核的创新转型与重构。在小说故事里,历史进步不再是人文理性和社会本质规律的必然体现,而是毒品、性爱、暴力、狂乱、血腥等非理性因素和偶然性起作用的结果。麦其土司是作者笔下藏族传统没落贵族的代表,家族的兴起依赖种植罂粟的收成,家族的衰亡也与罂粟密不可分;家族因欲望迷乱、疯狂,从而走向堕落、毁灭之路。罂粟成为明显的欲望象征,而疯狂爆发的欲望则使土司家族走上了末世之路。在解放军炮击中毁灭的仅是麦其土司的官寨,最后一个真正的麦其土司告终在仇家的手上,而结仇的缘由来自麦其土司被罂粟蛊惑的占有欲。麦其土司完结的起因在于人性根本的欲望,充满了非理性的因素。罂粟意象所代表的欲望在此成了重构历史的一种手段,而小说中的罂粟形象也调动了更深刻的民族历史记忆。用罂粟意象渲染作品氛围,使作品呈现出浓艳而颓废的色调,充满了迷狂的情绪。作者用罂粟表达了一种时代的情绪和气息:一边是激情、浪漫,另一边是迷狂、沉沦。“罂粟”和“梅毒”分别成为两种相悖力量共存的载体,并作为叙事意象经过人文的思想启蒙成为诗意重构表述并绘图现代文明历史的载体。而更深刻的历史改变在于出现了市场经济,以及与其相关的“交易银行”“照相机”“枪炮”“梅毒”等随市场开发而来的现代文明产物。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罂粟”和“梅毒”这两个叙事意象在《尘埃落定》整个故事里面,具有推动情节发展、催化叙述节奏、铺垫情绪色彩、点缀诗意浪漫、加强悲剧意识和深刻警世寓意的作用;同时,在小说中对结构文章、组织材料、反映社会生活方面也具有特殊作用。特别是“罂粟”意象的营构使得作家对人情世故的观察认识积淀为超验性的叙事代码,成了作家表达穿越时空的人文感验、历史体悟和艺术思维的切入点和立足点,从而也成了小说人性象征意蕴的重要载体和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而在文本中的叙事方面,“罂粟”和“梅毒”不仅联系着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同时还影响着故事情绪的铺垫和全书内容的布局谋篇。
  小说中由“罂粟”和“梅毒”导致的主要人物悲剧命运以及边藏地土司时代的覆灭都给予我们深刻的警世寓意,启迪人们在文明多样性的全球化时代更加认识并珍惜“共和”之人道,尊重并永守“自度”之人性。
  {1} 阿来:《尘埃落定》,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文中有关该作引文皆出自此版本,故不再另注)
  作 者:吉洛打则,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编 辑: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
其他文献
摘 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小说的巅峰之作,曹雪芹笔下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史湘云这一女儿形象极其耐人寻味,她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审美观念。她独特的女儿气质更加引人关注。  关键词:史湘云 红楼梦 海棠花 赏析  一、引论  史湘云与其他金陵十二钗相比,在文本中出现较晚。围绕宝玉周围的女孩当中,史湘云的地位仅次于黛玉、宝钗二人。她与宝玉自小青梅竹马,她是宝玉生命当中极为重要的人物,不可或缺
期刊
摘 要:清末台湾内渡诗人许南英有过两段南洋生活经历,晚年客居棉兰期间是其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期,南洋诗是许南英诗歌创作中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与其他诗作相比,其晚年南洋诗有着更浓重的悲感和孤独感,情感表达更加浓郁强烈。身在南洋,许南英没有置身局外,写有多首关注国内政局的时政诗,并于诗中引入新词新事物,很有历史的现场感与时代气息。许南英还着意书写“南洋风土记”,将南洋的山川胜景、土产名物、民俗风情纳入
期刊
摘 要:《天赋》是波兰著名诗人米沃什的经典作品。这首诗浅显晓畅,轻快明朗,但却平淡中见深刻,诗意中含哲理。本文通过对这首诗的细读,分析诗中反讽手法的运用,认为这首诗是关于个体命运以及人类罪恶与苦难最为深沉的表达,同时也蕴含了一个宗教式的自我净化与救赎的主题。  关键词:米沃什 《礼物》 反讽 救赎  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是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授奖辞是:“在自己的全部创作中,以毫不妥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概述选读《追风筝的人》这本小说的缘由,其次总结小说的故事梗概,然后对相关文献进行扩展性讨论,并给予个人评价,认为目前为止研究者们多侧重于分析主人公阿米尔的背叛、救赎原因,而忽视了哈桑的行为动机。本文探讨了哈桑的性格与品格,指出了哈桑对待阿米尔一家忠心耿耿的理由。  关键词:文献综述 哈桑 主仆关系  一、引言  发现《追风筝的人》并非偶然。自2003年6月在美国出版以后,小说迅速占
期刊
摘 要:范小青因20世纪80年代的地域文化小说而成名,但成名后的光环没有使她固步于此,她始终对文学保持高度自觉,三十多年来,坚守对生活的热情,不依附于同时代的文学思潮。于文本细读间,笔者发现作者对“身份寻找”故事的热情持续不减,“身份寻找”是进入范小青的小说世界及研究范小青文学品相的重要通道之一。  关键词:身份 寻找 人性  在范小青的小说世界中,现代生活的困境,不是刘震云所说的“一地鸡毛”的困
期刊
摘 要:启蒙时代的大思想家卢梭逆当时潮流,发表了针对科学和艺术激烈的批判,这种立场贯穿他的一生。且先不谈卢梭的政治理想,单从他对艺术与科学的责问来看,它们的起源与本质、带来的社会效果和导致人的异化这三点成为他展开攻击的主要原因。然而,将艺术、科学与美德、伦理价值紧紧联系在一起,虽有其合理性,却需要更深入地反思。  关键词:卢梭艺术 戏剧异化 道德  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卢梭,逆当时的启蒙思想之潮流而对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在接受美学的视野下来看待读者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借引“潜在的读者”这一概念,举现代诗人冯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其1926年的旧作《我只能》的改动为例,来看待时代精神的影响之下,“潜在的读者”如何支配着作家的创作。  关键词:“潜在的读者” 接受美学 冯至  接受美学的学科历史虽然不长,但其着眼于文本——读者之间的关系,关注审美接受,引起了美学各个流派的重视。“从马克思主义者到传统批评家
期刊
今晨起,携小儿入市采买,偶遇一同窗,心中大喜,遂共赴茶楼叙旧。旧友讲一趣事,啼笑皆非。某君易明,得一大梦,卧榻昏睡三日,惶惶不进汤水。醒时如若疯癫,妻儿不认,独守角隅。语颇错杂无伦次,多荒唐之言。余闻之惊骇愕然,故稍加修饰,以易明君之角度,执笔撮录一篇,以供芸芸众生笑尔。  一  今日又是灰蒙蒙的一天罢……  顺着剥落的城墙走路,脚下踏着满满的灰土,雾霾笼罩的城市云苫雾罩,看不清前往的路。我攥着稿
期刊
摘 要:宁波诗人荣荣的作品多是与南方地理有关,在她的诗歌里,往往从一些具体的南方物象中提取出抽象的南方气息和南方想象,折射出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心灵在某些特定时刻的状态。从历史来看,荣荣的诗歌中有着对于同样生活在这片南方土地上的晚明先人某种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荣荣 南方 晚明 第三代诗歌 南华录  一、荣荣的南方  从地理上看,根据荣荣的个人经历,所谓“南方”是以荣荣生长生活着的宁波为中心,
期刊
摘 要:《世纪末的华丽》中,朱天文以女性独有的视角和价值观,围绕世纪末的都市生活,讲述了模特米亚从十八岁到二十五岁整整七年的人生经历,小说中对台湾都市在世纪末的物欲横流、浮华奢靡进行了描述,展现了都市女性萎靡沮丧,颓废消沉的内心世界,人们沉浸在纸醉金迷的繁华都市生活中,习惯在虚伪社交的觥筹交错中来回穿梭,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丝毫没有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人只是作为了物质世界的替代品和附属产物,成为一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