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文化缺失分析与对策研究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中国文化意识的过程中,采取融入中国文化的教学方法,能加深对目标文化的理解与中国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口语与交际能力。通过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有意识的增加母语文化的知识与信息,最终将会切实地有助于培养双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英语课程 文化缺失 对策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只有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才能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当今社会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成绩、轻素质的现象。高等职业院校也不例外,高职英语教学中如果只一味地强调目的语文化教学,单向地导入目的语文化,会影响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同时,会使母语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轻视和冲击。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后,决定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国文化缺失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的。这将有助于大学英语学习者找到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并最终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高职院校英语课堂中文化缺失原因分析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 英语语文化的引入与学习已得到了充分重视,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英语文化知识对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综观整体高校英语教学,英语语文化得到强化教学的另一面却是交际主体另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的缺位。 仅仅重视英语语文化教学对实现平等、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是不够的,这种单方向的文化教学引起了南京大学丛教授提出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肖龙福也指出我国一些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多被动提供交际对方所需的信息,或多单向地了解、获取英美文化知识,而不能够适时、主动、有效、对等地向外输出,弘扬本族优秀文化传统”。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了解一些英美文化,对英语文化现象能够有效表达,但当要求其介绍本国文化时却无能为力,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表达都无法在更深入的层面上作进一步交流。在被要求进行中外文化对比时,一些学生会提出用汉语表达的请求。并且缺乏一些诸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中秋节”“端午节”“屈原”等基本的英语词汇的缺乏,不懂如何用英语来表达一些中国特色文化, 这些成为学生有效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障碍。
  二、高职院校英语课堂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长期以来,不少高职院校英语学生甚至一些教师认为只要熟悉了外语文化就可以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但实际上他们忽视了跨文化交际的二元性甚至多元性。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交际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不是一方文化对另一方文化的单纯灌输和影响。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国文化知识能够唤起学生重视母语文化学习的意识、丰富学生的母语文化知识,使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用英语传播母语文化成为可能。这不仅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播,也是实现有效、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前提。
  有学者曾经提出“生产性外语学习”的概念,即在目的语学习的过程中,目的语与母语水平的提高相得益彰, 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鉴赏能力相互促进,学习者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汉语和英语的学习可以是“1 1>2”的关系,即不同文化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整合会产生增值的效果,使学习者的整体潜能得到全面提高。同样,英语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母语文化也有助于促成“生产性外语学习”模式的形成,使学生的母语水平和英语水平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在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用英语阐释中国文化的人文素养,能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全面、系统的文化学习使学生能够体验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本质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的文化意识,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三、高职院校英语课堂中加强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学,合理制定文化教学大纲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文化教学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标准规范,制定一个具体系统的文化教学大纲是实施全面系统的文化教学的第一步。教学大纲应既囊括重要的英语文化又能兼顾中国特色文化,具有系统性和较好的衔接性、较强的课堂可操作性,使其能够作为英语课堂文化教学的依据。合理的文化教学大纲为教师文化教学提供指南,便于为学生搭建合理的语言文化知识结构。
  2.完善兼顾中西文化因素的英语教材及音视频素材
  制定出具体的文化教学大纲的同时,还应以大纲为依托,编写或完善各类英语教材内容,适当添加或补充相关中国文化或中西方文化比较的知识。目前我国现行的教材大都强调西方文化知识的传授,忽略中国文化的相应英语介绍。理想的英语教材应兼顾中西文化因素,或双语对照,或全英文介绍,由学生在学习时自己探究相应的母语文化;文化素材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或以简单的文字介绍,或以音频、视频等方式呈现,增加教材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还应兼顾听、说、读、写、译等教学技能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文化学习达到全方位提高。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利用课堂教学,创造语言环境。课堂上的交际活动给学习者提供了有益的语言实践机会,这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环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分析文学作品、阅读报刊时留心和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并且把中西方文化异同的东西进行对比,加深对两种文化的了解。可以引入一些跨文化交际的案例或对真实场景进行模拟,使学生体验不同交际情景中的文化差异,实现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
  4.组织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开展多样文化交流活动
  文化学习不仅应在有限的英语课堂上进行,还应鼓励学生多途径地获取信息。课外可以开设一些专题文化讲座,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介绍;或组织学生以及国外的留学生进行文化主题的演讲、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跨文化交际活动; 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作品,组织观看一些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外国电影,以扩大学生视野,使其获得更多英美等国家文化和中国文化知识。
  四、结语
  文化教育在外语教育中尤为重要。在学习目的语文化的同时,也应涵盖本族语文化的教育。只有文化的相互兼容才能实现比较、鉴别、平衡和互补,才能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金惠康. 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2]张芳. 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J].科技资讯,2009(28).
  [3]赵岩. 本土文化缺失导致的文化失语现象及对策研究[J].前沿,2011(24).
其他文献
音乐教育目标是探索音乐教育改革,建立音乐教育理论的起点。没有明确的目标,必然导致音乐教育中的盲目性;目标不全面也会给教育实践带来片面性。因此,有必要对音乐教育的目标问题进行探讨,以便使音乐教育的各个方面组织成为在一定目标控制下的完整系统。  1 音乐教育目标的代表人物  音乐教育史上的每一种理论和实践都从不同的侧面体现着一定的教育目标,说明了音乐教育目标的客观存在。  1.1亚里士多德  音乐在亚
用逆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从问题反面入手和由结论入手。反面入手主要方法是:补集法、反证法、反例否定法;结论入手主要方法是:分析法和同一法。
摘 要: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偏小,更多的是直观感悟事物。在数学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法,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成长,为其日后发展做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情境构建、游戏教学法等趣味教学方式,全面推行趣味教育,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趣味教学;游戏教学法;小学数学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的过程,数学学习于他们既是知识的积累过
稳健性本质上是一项限制性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由于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适度的稳健性有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我国,会计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对稳健性的应用有
为适应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中职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动画与游戏设计专业,MAYA三维动画课程是该专业的主修课程之一。本文是作者多年三维动画与游戏项目实践及教学经验的总
创新思维能力,是未来发展的最需要,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思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创新思维能力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成才的需要。
摘 要:在国内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得以全面普及,为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小学体育教学来看,受学生好奇心强、兴趣持续不长久等特点的制约,体育教学成效往往难以得到充分提高。笔者认为可在教学中引入花球啦啦操,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式提高教学成效。通过对花球啦啦操的简要分析,笔者提出了几点花球啦啦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花球啦啦操;小学体育;体
【摘 要】本文结合远程教育模式在农村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以使现代远程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远程教育 服务“三农”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先进的教学模式先后出现。远程教育是现如今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的产物,近几年获得了发展。当前农村教学问题越来越严重,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将远程教育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入到农村的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整个新课程改革一样,虽然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但实质性内涵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会自然而然地趋向于依赖汉语思维,从而导致汉语思维对英语写作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词汇、句法和语言风格方面剖析中西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的负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