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有效教学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2007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数学活动的展开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生为本”,建立生本课堂,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本文基于“以生为本”的视角,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为例,进行实践论证。
  【关键词】以生为本;认识时间;有效教学
  新课标倡导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灵活处理教材、组织教学。《认识时间》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认读整时和钟表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第二次接触时间的概念。时间虽然是熟悉的,时刻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但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循序渐进,突破重难点,从而实现有效教学。下面是我的几点感悟。
  一、为学生设计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
  时间是个抽象的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怎样把一个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又容易理解的知识呢?因此,教学中必须把抽象知识转化成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并在这基础上,加入“调味品”——游戏,吸引学生对新知识的注意,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在《认识时间》这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猴子吃桃子”的小游戏,并把游戏要求设计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小儿歌:“小猴子跳跳跳,跳5小格吃桃子,请你帮忙数一数,小猴跳了几小格?”课件先呈现12个桃子均匀地围成一圈,再动态演示:小猴每跳5小格就吃掉一个桃子,并且呈现出小猴跳过的路径。小猴在跳的同时,请同学们算一算,小猴跳1次,跳了多少小格?你是怎么知道的?跳2次呢?……跳1圈呢?学生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不知不觉地参与了认识钟面的活动。紧接着,提问学生:“小猴跳了一圈走过的路径像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游戏与钟面的知识对接起来,将数、形、乘法的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对“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等知识有了清晰的感知。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猴的路径上,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知道这个“钟面”还不完整。教师可以及时提问:“小猴的钟面还缺少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给这个“钟面”添上“1-12”这12个数字、时针、分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钟面。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钟面的形成过程,既使学生对复杂的钟面有了完整的感知,又为接下来认识“分”的知识做好了铺垫。
  二、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单单依靠枯燥的讲述,显然是难以达到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目的。因此,要将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让知识在亲身经历中构建起来。
  时和分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1小時=60分钟”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并且与他们在这之前已形成的“十进位”和“百进位”的认知结构形成冲突。教师通过让学生利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架起从“直观”到“抽象”之间的桥梁,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易于理解。师(操作钟面,从1时慢慢拨到2时):刚才,时针和分针是怎样变化的?生1a: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生2:时针走了1大格,分针正好走了1圈。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再从1时拨到2时,请仔细观察,时针走了多少?分针走了多少?(用课件动态演示出:1小时内,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并用弧线表示出来。)师:那从2时到3时,时针和分针各走了多少?请你动手试一试,看看有什么发现?生1:时针走了1大格是1小时,分针正好走了1圈是60分。生2:我知道了,1时=60分。师:是不是所有的1小时都会有这样的发现?拿出你的钟面,任选一个整时,让分针走1圈。看看时针是否走了1大格?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分享。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动手,又动脑,把抽象的数学理论“1小时=60分”,建立在动态的体验、感悟和思考之上,充分体现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三、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
  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就是做。”在认识了时间单位“分“后,为了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设计了体验1分钟的活动。体验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玩,而是需要学生用心体验,有意识地感受,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知1分钟有多长。在体验1分钟能做不少事情的过程中,经历从“无形”到“可量”,真正体会时间的价值。师:1分钟内我们能干什么呢?生1:写口算、写字、背口诀……师:请选择自己喜欢1件自己喜欢的事情,看看1分钟内能完成多少。(播放1分钟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做各种事情,如拍掌、跺脚、写口算、写字等。)生2:我1分钟能写30个字。生3:我1分钟能做18道口算。生4:我1分钟能拍掌72下。师:1分长吗?生:不长。师:1分钟虽然很短,但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就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价值。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银行点钞机1分钟能点1000张人民币。播音员1分钟播300个字。打字员一分能打字120个。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事情在1分钟内完成,通过亲身感受,体会“分”的实际意义,将抽象的时间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积累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展示更精彩的1分钟,丰富学生对时间的体验。另外,在学生感受完精彩的1分钟有多后,还应渗透德育教育,以此提高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总之,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有效的教学,教师就要以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视角,设计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具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柳梦洁.意义学习促理解,扶放有度提效能——以小学数学《认识时间》教学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7(10):66-70.
  [2]杨雪,杨军.积累活动经验,建立时间观念——《认识时间》的教学课例与评析[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6(5):36-37.
  [3]高永敏.磨课:寻找更适合学生理解的教与学——以《认识时间》一课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4(29):30-31.
其他文献
【摘要】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在教育领域的影响不可忽视。疫情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的程度大幅提升,线上教学的优势得以凸显,教师们开始思考创建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随着疫情被控制,学校进入复学的状态,由于病毒的危害性和传染性比较强,随时有感染的病例发生,所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的教学形式。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提升教学水平,深入挖掘线上线下混合模式
【摘要】区域地理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有效的区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以初中地理《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例,根据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和学情举例具体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内容,旨在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区域地理;青藏高原;核心素养  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从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等方面认识大洲、地区和国家。《地
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保障人民健康离不开医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但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创新发展进程中,存在“一低,三脱节”现象,为此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在2015年依托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课“四环相扣”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一、背景与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在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要性日益显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使学生从教育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法治观念。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方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随堂习作教学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其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随堂习作教学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随堂测试、随堂练习,通过随堂习作教学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学生能够对相关的内容进
【摘要】德育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管是对于在校学生还是在求职与社会发展中,道德的要求都是较高的,甚至很多企业、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将求职者的道德水平置于能力之上。可见道德要求对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当前德育的重点不仅在理论性的教育,还在于通过社会化、生活化的实践性教育推动小学生德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本文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对如何通过生活化教学提升小学生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育中阅读理解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要题目。阅读比重日益增大,阅读理解内容也变得更加深刻。持续默读方法和阅读圈的建立符合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和英语教材特点,遵循阅读教学原则,通过更加适合的方法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本文就如何利用持续默读和阅读圈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能力方面,从构建方法、阅读技巧等方面详细讲述提高途径。  【关键词】持续默读;阅读圈;高中英语;阅读能力;阅读方法  
【摘要】绿色化的数学教学是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导向,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数学学习充满生命力,体现出一种自然、亲切的数学美,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真实乐趣,从中体味数学的精彩。它不仅让数学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更让数学与生活实际达到了融合。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下,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全身心地去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得到绿色化教学的恩惠。因此,我们广大数学教师一定要努力认真地对待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小学语文课程践履中的关键节点,抓住这个节点,可以帮助学生在多元的阅读活动中掌握灵动的学习模式,即“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复习迁移”。当学生学会预习、质疑、对话,并实现知识与能力迁移时,就能养成在书海中“涵咏”的良好阅读习惯,拥有“活泼泼”的眼光、思想与语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程实践中,阅读教学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而
【摘要】感恩教育是一个持续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本文结合笔者本校的教育实践,从教师思想站位的高度、教育推动的力度、教育宣传的热度和育人环境的温度这四个“度”浅谈对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做法与理解。  【关键词】感恩教育;思想站位;推动;育人环境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中国以“礼仪之邦”屹立于世界之林,感恩教育源远流长。自古儒家就有“知恩不报非君子”的古训、“鸦有反哺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