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856432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在教学中,要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一、扣住课题,介绍背景,引发情感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课题中的关键词犹如文章的眼睛。因此,我每授一课,必定紧扣课题,引导学生审题,使学生从课题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学生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如教学《向往奥运》时,我先让学生读题,抓住题眼“向往”提出系列问题:作者“向往”什么?奥林匹克精神是什么?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再简要介绍奥运会的情况,以及2001年北京申奥的情况,并播放申奥成功举国欢庆的录像,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认识到申奥成功的重大意义,感悟奥林匹克精神,引发学生对奥运的向往,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揣摩词句,欣赏插图,领悟情感
  
  “培养学生运用字词句篇的能力,和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从词句入手,让学生揣摩与品味教材里的思想感情,才能如春风化雨般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教学《尊严》,我先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描写哈默外貌的语句:“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让学生体会哈默当时的饥寒交迫,艰难生活;接着再分析关于不吃食物,哈默与杰克逊之间的对话,使学生体会杰克逊的善良和哈默不肯接受施舍的坚决态度;然后切身体会“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从这一动作,感悟到哈默饥饿的程度,从而懂得哈默刚才不接受食物的精神之可贵,即使到饥饿极点的时候,也要坚持先干活再吃饭。通过揣摩这些词句,学生把握了文章的内涵:“以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是一种尊严”。这样的品析词句使得学生的情感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自爱、自强、自尊”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还配置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有的是爱国主义教育,有的是行为规范教育……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使学生在教学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又受到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净化。如教学《挑山工》,可利用文中的插图,强化学生对挑山工的感性认识。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全文,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并读一读。然后对照课文插图,使学生头脑浮现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形象,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登山体验及见过的登山画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艰辛和执著。最后让学生加以讨论:挑山工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再在插图下面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这样,学生在欣赏插图的同时,心灵已被挑山工那种“认定目标、步步踩实、坚忍不拔、奋力攀登”的精神所感动。
  
  三、展开活动,体验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直观的形象是发展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种情绪色彩。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当人们对客观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后,才可能引起强烈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一些活动,如走访调查、参与社会实践、考察名胜古迹、扮演角色等,使学生形成直觉的情绪体验,诱发他们的情感。比如,学生学习了《趵突泉》、《桂林山水》等课文后,就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节假日到有关的风景名胜古迹去游览、观光,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开展“我爱祖国的山河”或“名篇佳作赏析”等语文活动,这就把语文学习与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指导朗读,品味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另一种有效方法。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产生共鸣。因此,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慢慢回味,细细体悟作者精心酝酿、百般锤炼的优美语言,让学生能把课文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把枯燥乏味的文字符号读成美妙动听的乐章,达到“语语其神,目视其文,耳醉其声,心同其情”。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朗读这篇课文应带着对周总理的深切的缅怀和爱戴之情。读的时候尽量想象当时的情景,语速应慢一些,语调应低沉一些。在读到表现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应重一些。在读对总理往事的回忆,语速可稍快,语气是欢快和骄傲的,但读到“然而今天”,情绪应低落下来,语速应缓慢下来。这样通语速一快一慢的对比,将人们极度悲痛的心情表现出来,不知不觉中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语文课文中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精神同步发展,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
其他文献
小学生作文的目的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这似乎很简单,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却是一件头疼的事。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与语言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文章要讲究语言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大诗人杜甫更是大声宣言“语不惊人死不休。”自然界的一株花,好的枝干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没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认知从问题开始,学生有疑才能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创设民主、和谐、宽容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长期以来,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造成了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状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培养。因此只有创设民主、和谐、宽容
有个教育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讲台上放只公鸡,再撒把米,接着按住公鸡的头硬逼着公鸡吃米,结果公鸡拼命挣扎,不肯吃。乍一听,这个故事有点好笑,再仔细想想,
现代企业的一切管理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结为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企业管理,实质上是通过有效地配置企业拥有的各种资源,实现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目标(利润、市场等),从而为企业的进一步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人们一直苦苦地探索创新习作教学的有效路径,以适应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需要。笔者以为:放飞想象,活化语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目的探讨中频治疗仪结合舒适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中活动度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85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干预方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大多关注的却是成绩好的学生。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作为教师应该关心学困生,注重对学困生的帮助,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获得进步。那么,如何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使他们取得进步呢?本人从实际教学出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正确引导,使学困生树立信心    美国著名教育家本尼斯精辟地概括了教师期望的价值:“只要
当今,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越来越多的情景作文走进了课堂。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游戏作文”、“实验作文”、“想象作文”等字眼儿屡见不鲜,作文教学情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