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铜镜纹饰的金乌扶桑

来源 :收藏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hu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铜镜的形制、纹饰和铭文的发展变化,记述了先民们的艺术想象力和社会文化观念,也显现出其铜镜文化自身的系统性和时代性特征。研究这些纹饰和铭文,为我们今天认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艺术和社会意识,提供了实物证据和一个独特的视角。本文讨论的是战国时期一种纹饰中带有乌、树及变形龙纹的铜镜,大多数人将其命名为“凤乌纹镜”或“蟠螭菱纹镜”,学界亦有称之为“鹦鹉菩提蟠龙纹镜”。究竟哪种说法更加贴切?解读纹饰中所表达的含义,有助于更加严谨地探讨这类铜镜的定名问题。
  这类铜镜为战国时期铸造,圆形、三弦钮、圆钮座,外围凹面形带一周。外区主纹饰分为地纹和主纹。地纹为圆涡形的云雷纹或者席纹。典型的主纹样是,在地纹之上、钮座外圈,均匀地向外伸出三或四组菱形纹样,延展出卷曲枝杈,伸向外缘,菱形纹样上栖一乌,三组或四组纹样将镜背分为三或四个区域,枝杈末端可见龙首,枝杈盘卷恰似龙身,呈现出龙乌共栖一树的巧妙画面(图1、图2)。这类题材的战国铜镜纹样尚可见多种变化(图3-图5)。
  以前学者们注意到此镜上的乌纹勾啄,形态似鹦鹉,而鹦鹉又与佛教有关。如玄奘译《称赞净土摄受经》日:“极乐世界净拂土中,常有种种奇妙可爱的杂色众乌,所谓鹅雁、鹫鹭、鸿雁、孔雀、鹦鹉、罗(迦陵)频跏、命玄乌等。如是众鸟昼夜六时,恒共集会,出和雁声,随其类音,宣扬妙法……当知皆是无量寿佛变化所作。”这些鸟通解佛家智慧,宣扬佛法,是佛的化身。观想西方净土时,见鹦鹉等便如见极乐世界。镜中鹦鹉又栖息于一棵树上,于是人们又联想到菩提树这一又与佛教有关的事物。相传,当年释迦牟尼为了创造一种解脱众生的法门,于是来到一棵树叶茂盛的菩提树下,铺草打坐,开始冥思苦想,这便是有名的“菩提悟道”。释迦牟尼战胜了魔王种种的干扰,经过七天澄心净虑的思考,终于在最后一天晨曦初放之时豁然开朗。他从人生死轮回无穷无尽,逆观十二因缘、四谛、五蕴,洞识了人的本质,大彻大悟了。于是学者们将鹦鹉与菩提悟道相结合,推测此树可能为菩提树,遂命名此镜为鹦鹉菩提蟠龙纹镜。
  但是,现在我们公认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两汉之际,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中佛教何时传入中国一则,比较可靠的史料是讲东汉初年的情况。《四十二章经·序>载“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顶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有通人傅毅日: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日佛,轻举能飞,殆将其神也。于是上悟,即遣使者张骞、羽林中郎将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支国,写取佛经四十二章,在十四石函中,登起立塔寺。于是道法流布,处处修立佛寺。远人伏化,愿为臣妾者,不可称数”。在神怪小说盛行的汉代,人们夜梦神人是很正常的。圆梦者显然已有一些佛教知识,有意向佛教方面引申,故促成了汉明帝遣使求取佛经。至于汉明帝遣使的时间,有永平三年、永平七年、永平十年等不同说法,不得详考。但是对佛教东传这样一场大规模的、长时间的、民间的传教活动来讲,把初传时间模糊一点,定为两汉之际,可能更符合历史的真实。如此产生了以下探讨: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记载“汉明帝永平年中,遣使往西域求法,是为我国向所公认佛教入中国之始。”那么, “菩提”这一佛教梵语用词入中国和人们认识到菩提树、鹦鹉与佛教有关也不应早于此时,战国时期的人们更不可能去创造出带有佛教性质的所谓“鹦鹉菩提蟠龙纹镜”。那么此类镜上的纹饰究竟反映了何种寓意呢?我们认为此镜上的树纹或许就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所流传的扶桑树。古代世界很多民族都流传着有关树木的神话传说,对此弗雷泽在《金枝>中已有详细论述;李松、贺西林《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中“中国远古神话中有关树木的传说也非常丰富,其中扶桑、若木、建木神话最具代表,扶桑为东方神木”。
  《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海外东经》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大荒东经》也说“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便是对十日神话传说的记述。
  《淮南子·精神篇》中说“日中有踆乌”,郭璞注解说“中有三足乌”,则是对太阳为金乌化身的说明和解释。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十日,每天早晨轮流从东方扶桑神树上升起,化为金乌或太阳神鸟在宇宙中由东向西飞翔,到了晚上便落在西方若木神树上,这表达了融化于神话之中古代对日出日落现象的观察和感受。
  《玄中记》:“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巅常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乌应之。阳乌鸣,则天下之鸡皆鸣。”那么,此类铜镜图案上的乌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就是传说中的太阳神鸟、金乌呢?
  我们再来看看此类镜上的龙纹饰,极具蛇的形态特征。胡照华《中华神龙》中讲太吴·伏羲,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相当强盛的氏族部落,曾与女娲氏族部落联姻结盟,伏羲以“大龙”为图腾崇拜,女娲以“小龙”为图腾崇拜,合为一体而共同以“蛇龙”为图腾崇拜。
  《左传·昭公十七年》中记载: “太吴(杜预注:太吴伏牺(羲)氏,凤姓之祖也。有龙端,故认龙名官)以龙纪,故以龙师而龙名。”《汉书·律历志》载“言疱牺(伏羲)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大义为帝太吴。”这表明太吴与伏羲为凤姓,而以龙为图腾,且以龙名官,自名“龙师”,至于太吴与伏羲是同族或两族,尚有不同见解,但均以“神龙”即“蛇龙”为图腾,却无疑义,当为先后族裔。
  明确了太吴族的图腾为“蛇龙”后,我们再来就“太吴”作进一步的探讨。战国时代,王权下移,诸侯争霸,在五行思想的流行中,原先统一的天神分化成为东、南、西、北、中五帝。《呂氏春秋·十二纪》把传说中的几位圣王神化,说他们死后都成为主宰一方的天帝,有自己的专职、辅臣、德行、色彩。其中,东方的天帝名太吴,辅臣勿芒,属木德,主春,由于木为青色,故东方天帝又名青帝。五帝中太吴属木德,与树木有一定关系,这有可能间接导致“蛇龙”与树木有一定关系。如果是这样,具有蛇的形态的龙与树木共同出现于一面镜子上,就顺理成章了。太吴为东方天帝,主东方,太吴族的图腾龙在四神中就代表东方位神,而扶桑为东方神木,则此镜上的树应为扶桑树。
  基于以上对此类铜镜中树纹与乌纹以及树纹与“蛇龙”纹关系的分析,窃以为此镜应命名为“金乌扶桑蛇龙纹镜”,较之其他定名更为确切。期以此文能够引起同仁们对此镜的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2.李松、贺西林《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3.胡照华《中华神龙》,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
  (责任编辑:尹翌)
其他文献
2016年9月7日,“中国瑰宝”展览在卡塔尔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拉开帷幕,为当地观众奉上一次令人心潮澎湃的全新文化体验。此次展览得到了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主席阿尔·玛雅莎·宾特·哈马德·阿勒萨尼公主的鼎力支持。观众将有机会亲身领略中华文化瑰宝,一睹沉睡数千年之久守卫着神秘地下王国的秦始皇兵马俑的真容。作为此次展览的一部分,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将为观众开启一段独特的时光之旅,去探索跨越五千多年的中
期刊
意大利政府日前宣布,对在2016年年满18岁的意大利人和合法居民发放每人约560美元“文化奖金”,以鼓励年轻人参与文化活动和购买文化产品。该政策将于2016年9月15日起生效,至2017年12月31日结束。据了解,这项政策将花费意大利政府约3.3亿美元公共基金,约55万名年满18岁的意大利年轻人将享受到这项福利政策。  奖金可用于购买书籍、观看戏剧或音乐演出、参观博物馆和展览,但不可用于购买唱片。
期刊
8月24日意大利中部的强烈地震发生后几小时,缅甸中部也遭到了强震袭击,导致至少4人死亡、近200座建造于公元10世纪左右的佛塔及神庙受损。  多年以来,缅甸建造于公元10-14世纪的神庙、佛塔都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度假的主要旅游景点,这次的地震使得缅甸的旅游业陷入了混乱的境地。  缅甸总统廷觉于当地时间25日来到现场,了解受损情况,并组织官员制定修复计划。这些支离破碎的古建筑在缅甸的军管期间曾经被草
期刊
背带,也称“背儿带”。借助背带,婴儿可依偎在母亲身上,与母亲进行最亲密接触。存在于我国各少数民族生活中的背带,在原料、形制和使用方法上都存在差异。传统的背带制作是以棉、麻、丝、毛等为原料,经蜡染、刺绣等工序,最终完成。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背带的制作已开始简单化并大量使用机制配件替代耗费时间和巨大精力的人工技艺。大大节约人工、时间成本的同时,也对传统的背带制作工艺带来冲击,使传统技艺面临变
期刊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印度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经典。该经在中国流传甚广,影响极大。从东晋十六国到唐,曾由鸠摩罗什、菩提留支、真谛、玄奘、义净等人先后五次译为汉文,现存译本六种,其中以姚秦鸠摩罗什译本最为通行。  本遗书为鸠摩罗什译本,首脱尾全。现存9纸,181行,计360.3厘米。原状未整修。另附启功题字,题字装以护首、玉池。首部经文起自“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尾全,存尾
期刊
指画又称手指画、指墨画或指头画,是我国传统绘画领域中的一种特殊绘画艺术,以指、掌、拳甚至肘沾墨作画,别有一番古雅意趣与特殊技巧。关于指画艺术的起源,唐人张璪《文通论画》中有“或以手摸绢素”记载,近代李放《八旗画录》载顺治帝福临“尝以指上螺纹,蘸墨作渡水牛,神肖多姿。自后,臣高其佩等皆擅长指墨,其法实始自世庙也。”①然纵观唐至清初这一时间段,并无指画作品流传于世,顺治帝的指画可能为一时兴起所做,偶一
期刊
南京博物院收藏各类文物43万余件,其中瓷器近半,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便是其中难得的精品。这件瓷器作为现存惟一完整的明洪武釉里红带盖梅瓶,胎质坚硬,造型优美,纹饰精致,釉质滋润。它的白釉微青,釉里红虽发色略黑,但瑕不掩瑜,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定为一级文物,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图1)。  明代,梅瓶一直被皇室、贵族用作重要的陪葬品。那么,这件明洪武景德镇官窑釉里红梅瓶的主人究竟是谁?它的背
期刊
记得2014年3月26日,94岁的著名华人艺术家朱德群在巴黎去世。他的去世标志着“旅法三剑客”时代的结束。  提起“旅法三剑客”,人们便会想到林风眠麾下的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他们三位都是享誉国际的当代艺术大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们在海内外市场上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海外市场上,三剑客始终是香港佳士得、苏富比的台柱子。那么,他们的艺术如何?市场走向如何?笔者在此略做分析。  油
期刊
清代宫廷绘画,以康、乾两朝最为兴盛,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画家,其中有专在内廷所设画院机构供职的宫廷画家,也有兼任官职的大臣画家和院外卓有成就的画家。康熙年间有焦秉贞、冷枚、唐岱等人。乾隆年間有丁观鹏、金廷标、徐扬、张宗苍等人。还有一批外国传教士画家如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潘廷章等人。他们以不同的技艺,受到皇帝的重用,图绘为皇室服务的题材。也正是因为这些外国传教士供职于朝廷之后,使得这一时期在宫廷绘画
期刊
周绍良藏《瑜伽师地开释分门记》-卷,存10纸,长275.9厘米。正面抄写147行,背面抄写94行,共计241行。  《瑜伽师地论>为印度佛教瑜伽行派的重要著作。当年玄奘赴印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求《瑜伽师地论>。玄奘回国后,将该论译为汉文,计100卷,成为中国佛教唯识宗立宗的基本典籍。9世纪下半叶,即敦煌归义军统治时期,著名义学僧人法成曾参照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释>,为弟子们讲解该《瑜伽师地论>。听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