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r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计算机网络发展很快,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重点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讨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几个问题,从扩大知名度、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思考。
  随着网络应用的广泛深入和电子商务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与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以Internet为代表的全球性信息化浪潮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深刻,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应该说每个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笔者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谈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1 注重技术培训和社会服务,扩大知名度
  
  首先可以考虑与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合作,在全省职业技术院校中开展计算机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证工作,开发相关工种培训资源包和无纸化计算机考试系统,例如开发“ACCESS数据库”和“实用网络技术”等无纸化考试系统软件。同时,逐步在相关实训室添置有关接入设备,把计算机技术实践教学基地和公共技术平台各相关实训室整合到—个平台上,陆续向社会开放远程登录实训。
  其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竞赛活动,争取在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上和全国青年技能网络技术大赛等各种项目中一展风采,扩大社会影响。
  另外可以与更多的合作企业成立相应的技术服务中心,进一步扩大知名度,最终成为国家指定或事实上的“中小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使本专业取得“批量生产”HCNA的优异成绩,形成一定的办学优势,在国内外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同行中具有良好声誉和较大影响力。
  
  2 实施课程教学改革
  
  2.1 课程建设要以培养网络工程师为主导建设过程中要坚决贯彻“职业技能导向”“案例教学”“工程活动导向”和“项目任务驱动”的建设思想;实训教学环节的特色教材建设要重点放在“活页讲义”的质量建设上,要充分吸收恩科公司、华为3-com企业的新技术培训手册的内容;围绕网络工程师岗位的核心能力,采取分解量化的方式,引进企业的岗位训练手册,采取精讲多练、能过关的方式进行课程建设,将专业技能学习、综合素质培养和就业导向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2.2 深化教学与考核方式的改革继续强化实行项目(案例)驱动和“以做为主”的教学方法,将大量真实的项目、案例和施工技巧融入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紧贴生产实践和技术前沿,并进一步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考核方式上[2],进一步推行综合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教考分离和网络考试。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试题库和网上实操考核平台,理论与实操测试二者结合,来客观评估学生的能力。
  2.3 完成有关的专业技术资料、文献及标准的上网形成包括网络课程、专业标准大全库、专业信息文献库、专题特色资源库、多媒体课件库、试题库和案例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资源库,并视情况加入专业视频动画库。
  2.4 与考证相结合与考证有关的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必须紧密地与考证相结合,要以考证的合格率为指挥棒,加强辅导,提高考证的合格率。证书的选择可以从几方面去考虑:价格适中,容易通过,非常实用又有国家权威性。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的CEAC认证项目,项目多,内容比较集中,如办公软件应用专家、网络管理员和网络应用工程师。当然还可以选择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水平考试等。
  2.5 注重实践课程每一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对于学生的意义是很重大的。课程设计的题目应该是最新的,可以有一定的难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而毕业设计的正规性和有效性是最重要的,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将学生送入正规的公司去参与开发的整个流程;如果没有条件,可以仿效公司的开发流程,让学生真正在毕业设计中得到锻炼。
  
  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1)在实训基地建设上,通过校企共建,实现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统一规划,互为补充,体现统一性;实训室的构建和设备配置与对应企业吻合度高,贴近企业,贴近技术发展。
  2)创建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网络设备虚拟实训环境”,改善学生的实训条件,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在课程的立体化改革方面,从技术、方式、方法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3)开发一种与计算机交互的“手把手”实训教学软件,创新实训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创新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交互式教学课件开发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4 校企融合
  
  校企要深度融合,围绕职业核心岗位能力,对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改造;按照职业需求(部分IT企业提出的要求),将专业教学融入企业的生产链,作为企业生产的某—个环节;同时企业保证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给毕业生—个稳定的就业环境,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5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个核心。引进行业知名专家作为顾问和专业带头人,引进企业能工巧匠作为技术骨干,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每隔两三年给教师带薪进修的机会,进修时间为2~6个月,可以到外校听课,做一些课题与科研,自我充电。建立适当的机制,奖励在教学上真正有创新的人,因为教学本身完全是可以创新的。
  
  6 就业定位
  
  专业建设要以工学结合、学工交替为切入点,制定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融合,建设融教学、培训、项目开发于一体,能体现“真实工作场景”的开放型实训室和工厂;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体现职业性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参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相关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及教学资源建设,建设省级专业培训与认证中心。在此基础上,提高专业服务区域经济、服务社会的实力,把专业建设成为具有示范作用的国内一流的网络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参考文献
  [1]王富荣.高职高专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2]袁杰.高职高专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改革思路[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其他文献
数学探究性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笔者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情境的设计。    1 为学习新的课题而设计的铺垫型情境    以
以浙江省为例。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对高职人才需求的分析出发,分析了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状况。通过对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定位的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办学定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电算化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如何尽可能地缩短学校教育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探索出一种新的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高职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高职院校、学生的利益,也是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
人文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人的人格和精神,它与“两课”教学的内在是一致的,而“两课”起核心、灵魂作用。通过分析加强“两课”教师人文素质的必要性,阐述了人文教育与“两课
学籍档案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开发学籍档案信息资源,实现超前服务,为学校专业设置调整服务,在职业预警方面为学生服务。  学籍档案记载了每个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情况,客观地反映了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状况,也是一个人接受某种教育程度的经历和他所达到学识水平的信用凭证。学籍档案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学生毕业以后就业、提拔干部、晋级、考评、转正和晋升工资等都离不开学籍档案。学籍档案工作
近年来,造假账、造假报表、虚列资产和权益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严重,并出现类似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不诚信行为。社会各界对会计失信的谴责此起彼伏,这不但影响了国家税收,更导致国家经济决策与实际的经济状况偏离,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相对来讲,我国传统的会计教学体系重专业技能而轻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专业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会计教学开展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性人才”。在现代社会对高职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达成高质量就业。目前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出现了相对不足。如机关、企事业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广告行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自动
教育学中,本质主义的终结、强势话语的消解以及文本意义的僭越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充裕的空间与自由度。教师不再是理论与实践之间被动的导体,而是二者之间积极活动的对
2003年,教育部制订的《普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把“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课程的第一理念,强调“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其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上机练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