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学习模式基本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收的模式。而新课堂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出懂知识的学生,更要培养出会主动获取知识的学生。教师网络培训给了我们一个学习、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仅有优秀教师总结出来教学经验,还有直观的教学片断,还可以在线与学员们交流。综合学习及教学实践,我认为造就优质的化学课堂可从以下着手: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一、深入备课,吃透教材,做到深刻
赞科夫曾说过“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老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备好课,设计好教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教案设计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体现学科改革时代精神,适应新时期人才素质的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的特点。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我们现行使用的教材总体说来是符合科学性以及适用性原则,无论内容,还是内容的编排顺序都是科学的,但编委专家不可能把使用教材的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都切实地加以考虑,这就要求使用教材的教师灵活应用教材。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特点,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需要备学生。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不是对教材作大的调整。如前后相隔几节课对调是不科学的,这样会引起学生学习上的混乱,增加学生心理负担,也会给学生复习带来不便。当然,一节课需几课时完成,每课时内容分配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每节课讲多少,内容讲到什么程度,可很据学生情况而定,不可强求一律。例如我们在讲授初中化学一、二单元的同时,可让学生每天适当记忆一些元素符号,以为后面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科学地安排好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能力提高的更快。例如对于不同的内容,有的使用课件可能效果较好,但有的使用课件适得其反;对于化学演示实验,有的实验教师演示效果较好,但有的通过播放视频效果更好。
三、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四、善于设置有效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取知识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比如在《水的净化》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观看自来水厂净化水的短片,使学生在感官上掌握水净化的几种方法及其流程等等知识。
五、让学生由感知知识走向动手实验
教化学的同行都常说这句话,讲实验不如给学生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三种方法掌握知识的效果是逐渐递升的,讲实验和演示实验只是学生的一种感知,只运用了学生的眼和脑,而动手实验则是一种感受,一种身临其境的体会,它能让学生体会知识获得的全部过程。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由“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进行实验”、“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的全部过程。这样会让学生的眼、手、脑、心等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参与了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很好,掌握知识必然非常牢固。合作探究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实验并不会都能成功,那么失败时,分析失败的原因也是发现新问题,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这样书本上的知识会在实验中得到扩展,得到升华。
六、总结
教师对于每一节课的得失都应及时总结、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表明了一个教师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成长历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现今创新和有效教学的趋势。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有话言长,无话语短。以反思促教学,长期的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一、深入备课,吃透教材,做到深刻
赞科夫曾说过“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老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备好课,设计好教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教案设计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体现学科改革时代精神,适应新时期人才素质的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的特点。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我们现行使用的教材总体说来是符合科学性以及适用性原则,无论内容,还是内容的编排顺序都是科学的,但编委专家不可能把使用教材的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都切实地加以考虑,这就要求使用教材的教师灵活应用教材。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特点,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需要备学生。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不是对教材作大的调整。如前后相隔几节课对调是不科学的,这样会引起学生学习上的混乱,增加学生心理负担,也会给学生复习带来不便。当然,一节课需几课时完成,每课时内容分配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每节课讲多少,内容讲到什么程度,可很据学生情况而定,不可强求一律。例如我们在讲授初中化学一、二单元的同时,可让学生每天适当记忆一些元素符号,以为后面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科学地安排好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能力提高的更快。例如对于不同的内容,有的使用课件可能效果较好,但有的使用课件适得其反;对于化学演示实验,有的实验教师演示效果较好,但有的通过播放视频效果更好。
三、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四、善于设置有效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取知识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比如在《水的净化》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观看自来水厂净化水的短片,使学生在感官上掌握水净化的几种方法及其流程等等知识。
五、让学生由感知知识走向动手实验
教化学的同行都常说这句话,讲实验不如给学生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三种方法掌握知识的效果是逐渐递升的,讲实验和演示实验只是学生的一种感知,只运用了学生的眼和脑,而动手实验则是一种感受,一种身临其境的体会,它能让学生体会知识获得的全部过程。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由“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进行实验”、“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的全部过程。这样会让学生的眼、手、脑、心等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参与了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很好,掌握知识必然非常牢固。合作探究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实验并不会都能成功,那么失败时,分析失败的原因也是发现新问题,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这样书本上的知识会在实验中得到扩展,得到升华。
六、总结
教师对于每一节课的得失都应及时总结、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表明了一个教师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成长历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现今创新和有效教学的趋势。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有话言长,无话语短。以反思促教学,长期的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