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少林易筋经行功法解析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2011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月行功法
  【秘谱】
  初揉之时,择少年童子数人,更番揉之。一取力小,揉推不重;一取少年血气壮盛。
  揉时解襟仰卧,心下脐上,适当其中,按以一掌,自右向左,推而揉之。徐徐往来,匀匀勿乱,掌勿离皮,亦勿游动,是为合法。
  当揉之时,冥心内观,守中存想,勿忘勿逐,意不它驰,则神悉皆附注一掌之下,是为真正火候。若守中纯熟,推揉匀静,正揉之际,意不它往,竟能熟睡,更为得法,胜于醒守也。
  如此行特约略一时为不能定,以大香二炷为则,早、午与晚,共行三次,日以为常。如少年火盛,只宜早晚二次,恐其火聚,或致它虞。
  行功既毕,静睡片时,清醒而起,不妨应酬可也。
  【解析】
  前面的一切准备停当后,就可以正式进行易筋经的修炼了,修炼之初以揉法开始。
  通常在练习的时候,要选10岁左右的儿童3~4人,让其轮番推揉。为什么要以儿童作揉功呢?第一是以其力小,推揉的时候不易伤及肌肉筋膜,而能达到恰到好处的效果;二是少年童子血气旺盛之故。
  注意:初揉选童是古传练法,不要照搬!自己想练此功,那就自己下手,既方便操作,又易控制轻重。
  揉的时候,应将衣服解开或脱掉,仰卧在床上,令儿童上前以掌按在心口与肚脐之中间(即胃脘腹部地方),自右向左,推而揉之。速度不快不慢,不能太轻而脱离皮肉,也不能太重而压着骨头,也不能到处乱加推揉按摩,这样才符合要求。
  进入正式揉的时候,要排除杂念,聚精会神,神不外驰,意守所揉,专心练功;但也不能死守不放,或者刻意加重、营造、追逐某种意念,因此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反为所累。做到这样的要求,精气神自然附注在揉摩之掌下,这才是合度的火候、真正的火候,方算真正的练法。
  如果这个状态保持得好,揉着揉着竟能熟睡,就更为得法,优于醒守。揉的时间1次大约需1个时辰,古时没有钟表而无法定时间,则以大香两炷接连烧完为准。
  揉功每天要在早、中、晚各做1次,每天坚持。如果青少年练习此功,因为阳火旺盛,只早、晚各练1次就行了。如果练习过于频繁,很可能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来,健身不成,反致疾病。
  揉功练习完毕之后,可静睡一会,一醒即起,不妨碍做事即可。
  二、二月行功法
  【秘谱】
  初功一月,气已凝聚,胃觉宽大,其腹两旁,筋皆腾起,各宽寸余,用力努之,硬如木片,是有验也。
  两胁之间,自心至脐,软而有陷,此则是膜较深于筋,掌揉不到,不能腾也。至于此时,于前揉处一掌之旁,各开一掌,仍为前法,徐徐揉之。其中软处,用木杵深深捣之,久则膜皆腾起,浮至于皮,与筋齐坚,至全无软陷,始为全功。
  此揉、捣之功,亦准二香,日行三次,以为常则,余仍应酬。
  【解析】
  第一个月的初步功完成,内气已经充盈团聚,自觉食欲很好,消化能力增强,腹部两侧有两条筋韧腾起,各有一寸多宽,如果将腹部努努气时,这两条筋便像木板一样坚硬。这就是初步效应的验证了。
  然而,原来按掌的两旁的胁间、自心窝到肚脐软而有陷者,低深于筋下,这便是膜,掌揉不到,所以不能腾起。在二月行功法中,就要于原来所按一掌的两旁同时下掌,仍按前法徐徐揉摩。其中最软的地方,还可以配合木杵深深捣之。
  日久功深,则膜自然都能腾起,也向皮肤附着,看得见,摸得着,与筋同样坚实。使上腹部没有一处软陷的地方,这就达到了全功。
  这一步的捣揉之功,每次也是1个时辰,可以两炷香为标准(现在有时钟,不必用香),每天仍按早、中、晚行功各1次,天天行功,寒暑不间,长期坚持。
  每次练功之后,就可以做日常之事务,两不相误。
  三、三月行功法
  【秘谱】
  功满两月,其间陷处,至此略起,乃用木槌,轻轻打之。两旁所揉各宽一掌处,都用木槌,如法捣之。
  又,于其两旁,至两肋梢,各开一掌,如法揉之。亦准二香,日行三次。
  【解析】
  做完两个月的功后,原所下陷之膜,因为按掌揉捣之功的锻炼,到这时候都略为隆起了。这时,可以用木槌轻轻捣打。两侧下掌的位置,也都可以用木槌按上法捣打。
  接下来,再于两掌所按两侧,即接近两肋处,稍微再各开一掌,按前述方法揉摩。其他要求和要领与二月行功相同。
  四、四月行功法
  【秘谱】
  功满三月,其中三掌,皆用木槌打之;其外二掌,先捣后打。日行三次,俱准二香。
  功逾百日,则气满筋坚,膜亦腾起,是为有验。
  【解析】
  练功满3个月后,前所按三掌的部位皆用槌打,后来所按的两掌部位用槌先捣后打。每次的时间和每天的次数跟前三段练法要求相同。如此行功超过100天之后,内气充满,筋也坚实,膜也腾起,这说明练功有了效验。
  五、五至八月行功法
  【秘谱】
  功逾百日,心下两旁至肋之梢,已用石袋打,而且揉矣。此处乃骨缝之交,内壮、外壮于此分界。
  即于此时,不向外引,则其积气,向骨缝中行矣。气循打处,逐路而行,则自心口,打至于颈;又自肋梢,打至于肩。周而复始,不可倒行。
  日行三次,其则六香,勿得间断。如是百日,则气充满前怀,任脉充满矣。
  【解析】
  功逾百日,就是功夫修炼了100天以上,4个月是120天,到了这个时候,心口下的两旁与肋骨交接的自上到下整个部位,已经过石袋扑打和揉功操练。这些部位乃骨缝的交界处,内壮与外壮的功夫也以练法变化在此交界。
  此时不要导引向外,那么所积之气就会向骨缝中行。气是根据打的路线运行,所以应自心口、循中线打至脖颈处,再由此中心点分别沿肋梢打至肩。
  一遍过后,再重来一遍,周而复始,不可倒打。每天3次,每次2小时,不得间断。如此再行百余日(4个月左右),则气充满前怀,任脉气畅,功夫已有一半成功(按通常所指的任督二脉修炼为准分的)了。
  六、九至十二月行功法
  【秘谱】
  功至二百日,前怀气满,任脉充盛,宜运入脊后,以充督脉。
  从前之气,已上肩颈。今自肩颈,照前打法,兼用揉法,上行至枕,中至夹背,下至尾闾,处处打之。周而复始,不可倒行。
  脊旁软处,以掌揉之;或用槌杵,随便捣打。
  日准六香,共行三次。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揉打周遍,用手遍搓。
  如此百日,气满齐,后能无病,督脉充满。
  凡打一次,用手遍搓,令其均润,无滞无碍。
  【解析】
  当行功过200天以后,前怀气满充盈,任脉通畅,这就要运功于后脊,以充督脉。以前的揉打到达肩颈,现在就自肩颈仍用前面的打法,并兼用揉法,绕至脑后,从枕部开始,沿脊椎下夹脊,直至尾闾,挨次扑打。打下去一遍,再从头来,不许由下向上倒打。中线脊椎的打法一定要从上往下,而不能倒打。但脊椎之处的软陷部位则可以随便捣打。
  背后的打法重在贯通督脉。每天也按早、中、晚3次进行,每次2~3小时。每次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打完一遍后,就要用手搓一遍,如此再行100天,气满脊椎后,督脉即通畅,百病尽消。这里要记住和掌握的要领是,每打完一遍必用手搓揉一遍,令其肌肉、皮肤、血脉匀润,而无气滞血淤等不良后果。
  七、行功轻重法
  【秘谱】
  初行功时,以轻为主。尤宜童子,其力平也。
  一月之后,其气渐坚,须用有力者,渐渐加重,乃是合宜。切勿太重,或致动火;切勿游移,或致伤皮。慎之!慎之!
  【解析】
  前四月的行功,必须遵循由轻至重渐次加力的方法。尤其是第一月更要以轻为主,最好请10余岁的儿童作为助手来揉摩,因为儿童力气平和。注意,没有条件者,自己练习即可。
  一个月之后,内气渐充而坚实盈满,这时则可用稍大力量,渐次加重,方为合宜。但切勿太重,太重容易动火。火即神意,练功中神意乱动,被叫做走火。通常锻炼内功外壮的功法中,均有一势泻火功法,其目的是不使全身气血淤滞、皮肤肌肉僵硬,畅和经络。
  用木槌捣揉时,切勿使木槌在皮肤上游移摩擦,应当直上直下,否则容易伤损皮肤。这一点,练习者千万注意,谨慎行事!
  八、行功浅深法
  【秘谱】
  初行功用揉,取其浅也。此渐加力,是因气坚,而增其重,仍是浅也。次功用捣,取其深也。再次用之打,打外属浅,捣内属深。内外皆坚,方有得。
  【解析】
  开始行功用揉法,是取皮肤上下取浅。渐渐加力,是因为内气逐步充实,可以承受,虽力稍重,仍是取浅。然后用捣,方算得深入。以后再用打。打虽然属浅,但它有震动力,可以震动到皮肤深层。轻重渐进,揉、捣、打合用,使中宫由外到内逐步坚实,才算达到行功的目的。
其他文献
在意拳推手的训练中,勾挂、分挂和扶按球是运用率较高的三种试力。勾挂运用小臂回勾之力,破坏对方重心,在力量的运用上偏重于前后微微有外分和上提之力;分挂则是运用小臂回勾外分之力,破坏对方重心,在力量的运用上偏重于左右外分并有左右手上下回拉之力;而扶按球则是运用小臂下压之力,破坏对方重心,在力量的运用上偏重于下压并有外分和微微回带之力。三种试力之法在运用时皆要求坐胯后靠,以身体带动双臂支点来完成动作。 
期刊
陈式太极拳有着“掷人于丈外,发人于无形”的独特的技击效果,正如陈式太极拳先辈所云:“挨到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中玄。”陈式太极拳展示出的超强功力是如何练出来的呢?本人练拳三十余年,认为练就陈式太极拳的整体劲是陈式太极拳超强功力的表现形式之一,而“松得开,合得住”与整体劲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拳论云:“得大松者得大道。”一语中的,说明了“松”在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谓放松,是指
期刊
蚂蚱,又称蚱蜢、蝗虫。蚂蚱眼的突出特点是直视、呆滞,不能上下左右转动。昆虫学家介绍,蚂蚱有5只眼,其中单眼3只、复眼2只,略呈棱形,都没有眼球和瞳孔。单眼只能感受光源的方向和光的强度。复眼由许多个小眼集合而成,能分辨物体的形象和色泽,是成像用的,但只能像照相机、电视机一样,把图像按原形录下来,眼睛既不会转动,也不会左顾右盼,更没有任何表情。习练太极拳禁忌“蚂蚱眼”。  太极拳的眼法要求与蚂蚱眼恰恰
期刊
他身兼演员与导演,曾先后19次获得金像奖提名,为中国最佳动作设计第一人,至今已导演影视作品数十部,参与制作影视作品150多部,被誉为“世界上最灵活的胖子”。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洪金宝。  入学戏剧学院——初探武学  洪金宝,乳名三毛,1949年出生于香港,祖籍浙江宁波,祖父是老上海的电影导演和制片人洪济。洪济先后在上海和香港创建了金龙、华南等影片公司,制作并执导了不少武打片,如《飞龙传》、《海上女侠》
期刊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运动中双人徒手对练套路的形式,运用太极拳的劲力、技法,遵循太极拳的原则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进行的运动。在推手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太极拳的各种身法、步法和招式,它是太极拳体系中训练技击能力和劲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笔者在长期的太极拳推手训练中,体悟到要习得推手功夫,须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学拳架、练拳架、调拳架,求得动作的内功劲力  一般来讲,拳架中的每一个动作既是推手化
期刊
(三)内外交叉缠绕训练  内外交叉缠绕训练是指双方双缠推手时,防守方根据进攻方的动作,初次接手时一手由内接向外、另一手由外接向内开始,双手同一方向、一先一后或同时以螺旋缠绕的运行轨迹,以腿、脚、腰、胯、肩等全身内外各部位的协调配合,化解对手进攻后再反攻的反复练习。练习缠绕的接触部位主要是腕部前臂、肘部上臂或部位之间的位移互换,也可以称为缠腕或缠肘。接手时按部位分,一手臂是内接腕或内接肘,另一手臂是
期刊
一、意拳摩擦步概述  摩擦步是意拳的基础步法训练,它不是与地面的真正摩擦,而是在移动步子时,运用意念诱导、精神假借,使脚在与地面距离很近但并不接触的情况下与地面在意念中不停地摩擦着前进或后退,并体会其中的劲力感,由此来培养腿部的浑圆力。摩擦步的训练和试力的原则要领大致相同,故也可称其为脚与腿的试力。  二、意拳摩擦步的基本要求  意拳摩擦步训练时同样要突出精神假借、意念诱导的引导作用,精神要高度集
期刊
上乘至精至神之术少林龙、虎、豹、蛇、鹤五形拳法,简称为少林五拳,此外还有多种别称,如具有宗派门户色彩的少林拳、具有禅宗静悟色彩的罗汉拳、具有至高无上色彩的少林镇山拳、具有秘密组织色彩的洪拳、具有朴素传统色彩的五行柔术等,更有“宗门拳术”、“宗门拳技”或 “吾宗拳术(或拳法)”、“吾宗拳技”以及“少林拳术(或拳法)”、“少林精技”等暗称。总之五拳俗称为五形拳,通称为少林五拳,儒称为五行柔术,释称为后
期刊
七、乌鸦别翅式  【歌诀】  格腕撩阴意在臂,惊下取上别翅拿。  下拉上挎反劈压,切防下盘步走化。  【实战】  敌我对峙时,我方诱敌出招,如敌右拳出击,我左臂上挂敌腕的同时右脚撩向敌裆。不论撩中与否,只在分散敌手上的注意力的同时,我左手叼拿住敌右腕,右臂猛地屈肘提挎敌右臂,并旋转进右掌抓压敌右后肩腋部,使敌佝身扑俯(图25~28)。  【要点】  挥掌、撩阴均为诱敌之法,均是为扭臂固锁服务的,几
期刊
在少林寺山门外西南约1公里的地方,有一圆形的山峰,好像一个钵盂口向下在地上扣着,人们根据其自然形态取名“钵盂峰”。   钵盂峰上边,地势平坦,森林茂密,山姿秀丽,风景宜人。传说二祖慧可立雪断臂后,实现了他一生最大的心愿“臂断心安”。但严重的伤势使他坐卧不宁,经行不成。为了使慧可尽快恢复健康,达摩就让他在这个山峰上禅养臂伤,并挑选了两个得力寺僧作为近身服侍。   钵盂峰稍偏西南靠近少室山右壁的地方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