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思型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ps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教育家孔子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乱而不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空泛而不实。“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围绕教学要求和学生认知实际,有意识地创设诱思情境,诱导学生积极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成功体验,变苦思为乐思,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方法点拨,让学生从乐思走向巧思,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在高中历史《罗斯福新政》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构建情思型课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境,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的动力在于疑。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学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疑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在课堂教学的开头巧设疑问,犹如磁石吸铁一样,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导到新课的情境中,自觉地产生思考。例如,在新课导入时,播放《大国崛起》,视频所展示的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只用了200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其大国崛起的梦想。然而美国的崛起之路并不是一路坦途。1930年左右的美国就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她陷入了什么困境,又是如何摆脱困境的?且看这出“英雄救美”的大戏——罗斯福新政。这时学生炸开了锅,他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面对学生的讨论,我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新知识的学习解决问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在经历“始而疑之,继而思之,终而知之”的思考过程后,不仅学到了新知识,探究的欲望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
  在授课过程中,也要适时地设疑,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活跃状态,质疑不断,探究不止。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探究欲望,我将罗斯福新政的重点知识设计成个三个问题情境:“他们”的心情、“我们”的困惑、“大家”的福利。
  “‘他们’的心情”针对的是工业领域,采用2013年北京文综卷23题图,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设计成三个问题:(1)漫画中的三个人物分别代表什么阶级或力量?(2)你认为他们中谁内心可能有点失落?谁可能心中一阵欢喜?谁又可能感觉比较惬意?(3)根据新政工业领域的内容,说出你做出判断的理由。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达成让学生深入理解政府在工业领域中所起的干预作用,同时让学生深入理解政府干预工业的措施是如何缓解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危机的。
  “‘我们’的困惑”针对农业领域,采用“领取救济品的人群”和农业调整署的政策的对比产生两个问题:(1)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谁来为受到损失的农民买单?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达成让学生理解新政的农业政策是如何达到缓解经济危机效果的,同时让学生理解政府加强了对农业的干预,为下面新政特点的得出埋下伏笔。
  “‘大家’的福利”针对社会福利内容设计,其中以“以工代赈”这一核心措施切入。为了提高大家的探究兴趣,采用观看视频、抢答问题的方法引出以工代赈的历史意义和政府在其中的努力。最后得出结论:政府干预社会的再分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让学生积极思考,自由交流,总结以上三个探究问题的答案,自然得出结论:新政的最大特点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并在此总结出自由放任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模式被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所取代,让学生理解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在美国诞生。这样,“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的教学目标就可达成。
  二、布“动”境,调动自主探究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应是通过教师的灌输获得,而应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利用必要的材料,通过意义建构而主动获得。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把教材上的理论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展示,设置“动”境,为学生提供更多更直观探索新知的思维材料,诱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对新知的探究,从中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讲授《罗斯福新政》时,我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英雄救美”为主线,下设四个篇章,第一篇“女神遇险英雄出山”、第二篇“英雄救‘美’力行新政”、第三篇“光彩重现魅力四射”、第四篇“智慧之光,启迪未来”,让历史教学显得更有趣味性,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生动直观的场景在学生的认知与教材间搭建了一道桥梁,学生在“动”境中思索着、感悟着,逐步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积极参与中把知识建构起来,既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创“议”境,促進认知深化
  在历史教学时,教师应创设学生讨论、争论的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从而让学生把学习历史知识内化成为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例如,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评价问题,我选用了三个角度的评价:
  (1)罗斯福自己对新政的评价:“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资产阶级对新政的评价: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异端”,一些报纸也骂罗斯福吃“烤百万富翁”,并称《社会保障法》是抄自《共产党宣言》。
  (3)工人阶级对新政的评价:罗斯福新政是“彻头彻尾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东西”,而且“具有很大的法西斯性质”;新政的改良措施,对工人阶级的让步“有很大的欺骗性,不利于革命”。
  这样的不同评价必然可以引起学生思考,多维史料的运用让学生在思维体验中明白:不同阶级立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历史结论也就不同。由此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去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这样的历史认识也具备了一定高度,历史素养大大提升,学生分析事件、人物,阐述观点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课堂实践证明,情思型课堂是在尊重客观历史史实基础上,合理创设诱思情境,通过教师积极主动创设条件,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教学过程,主动的做知识的“探究者”和“研究者”。情思型课堂优化了教学过程,使识记型课堂转变为情思型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对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具有切实有效的作用。这也是情思型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势所在。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前瞻性对照性研究,观察中药血必净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疗效。 方法: 将2007年1月到2009年3月间到急诊就诊并住院治疗的急性百草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
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教育应该这样做,于是,大家都照那样去做,丝毫不产生怀疑。从来都认为我应该“这样”,至于学生会“怎样”,以及结果如何,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没有去展开研究。一旦出现问题,除了批评,就是埋怨。批评与埋怨之后,教育涛声依旧。  课堂上,学生回答错误,教师要么训斥一顿,要么不耐烦地摆摆手让其坐下,并请其他同学来回答,要么从此将答错的学生打入“冷宫”,学生也从此丧失了好好学
期刊
案例涉及人员: 主管:办公室主任李先生 下属:秘书助理小刘 案例情景 办公室里总是繁杂的文件呀,档案呀,有很多的事要去做。尽管已是现代化的办公系统了,但所有的事情做起
米兰·昆德拉曾说:“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而教育又何尝不是。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育的过程是灵动鲜活的,教育的对象更是独具个性的。而这一切又决定了教育活动的走向具有无限的生成性,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教育这棵树也是长满可能的。  教育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枝繁叶茂,苍翠欲滴,这棵树是充满生命力的。教育应了解孩子的原本个性,而非按照理想化的模式塑造孩子;教育应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
期刊
目的: 观察康复治疗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方法: 46例拟行冠状动脉搭桥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n=25)和对照组(n=21)。康复组给予逐渐递增的运
创建特色学校,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南海作为“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以特色学校创建为突破口,引
期刊
笔者从事由世界银行贷款的湖北城市环境项目管理的咨询业务三年多,现简要介绍一些工作体会,供大家参考。一、项目简介世界银行贷款湖北城市环境项目是湖北省改善环境状况与环境
根据实施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特色课程视域下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理论与个案研究”的需要,2016年12月6日至7日,广东省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经验交流暨优秀建设方案
期刊
知识管理与组织故事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知识已成为竞争优势的关键,以一种清晰的、易于理解的方式共享知识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知识管理研究者詹姆士·奎恩说:“知识一经
广东省陈洪义教师工作室的LOGO,核心是由字母“Q”和 “S”组成,“QS”的内涵:一是表示“牵手”,工作室教师入室便是缘分,强调建立工作室成员与跟岗学员永久的情谊;二是表示“情思”,“情思”历史是工作室正在努力打造和提炼的标志性成果。在前行的路上,工作室践行的“情思历史”开始散发出其不俗的魅力。  一、情思历史的缘起  “情思”两字的起源,要从一本书说起。前两年,我编辑了一本册子《师范生眼里的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