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趣的灵魂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donb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用他独特的视角观看这个世界。虽历经磨难,但最终仍对这社会温柔以待。鲜有以文人名号命名的食物,他做到了;即便遭遇贬斥,在一方土地便爱一方人民。像是一个玩童,更像是大智若愚的智者。本文就东坡一生经历,结合其诗词作品,感受这有趣、有智、有爱、豁达的灵魂。
  关键词:苏轼;诗词;灵魂
  作者简介:武妍妍(1986-),女,汉族,河南省焦作市人,硕士研究生,焦作大学人文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周蕾(1983-),女,汉族,河南省焦作市人,硕士研究生,焦作大学新闻采编与制作教研室主任、助教,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01
  台湾作家余光中说:“如果让我跟一个人去旅行,我不会选择李白和杜甫,前者太不负责任,后者过于严肃。苏东坡就很好,是个很有趣的人。”综观文学艺术成就,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无人能与其并驾齐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宋代最杰出的古文家之一,堪称宋代最大的诗人。在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宋词最高成就的代表;其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画的墨竹及枯木怪石在绘画史上享有盛名,同时还是文人画的开创者。古往今来,何曾有过一人在这么多的艺术领域登峰造极?是什么原因使苏轼能在如此广泛的艺术领域内游刃有余?这些问题当然不是一篇文章说的清楚的,本文主要从苏东坡生活的变化中结合其关键时期的作品谈一谈这有趣的灵魂。
  一、艺术生命的天赋灵性
  据说苏轼出生时其家乡的山头的草木突然枯死,直到苏轼死了此山头才恢复了苍翠。苏轼自幼接受严格的而教育,饱读诗书,十岁便写下“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的千古警句,可以说苏轼的文学灵性是一种天赋。苏轼喜爱书画,其父苏洵喜爱收藏绘画,而苏轼不仅能观赏,还画得一手好画,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据说,苏轼年少时曾把重要的经史典籍全部手抄了一遍。而且每一部书用不同的书体来抄写,这样既精熟了经典,又练习了各体书法。大多文人都可以称得上是“专才”,而苏轼,我们认为可以成为“通才中的专才”。
  苏轼的艺术成就涉及各个领域。虽然北宋时期文人有着至高的社会地位,但是作为一名爱国者,这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仍不忘以一己之力服务祖国。官场的现实与尔虞我诈并没有让苏轼一蹶不振,即便遭遇贬谪,依然不忘身负百姓安危,做百姓的知心人。
  二、人生的转折点
  身处困境却把生活过的兴致盎然,苏苏轼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却是最淋漓尽致的一个。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谪黄州,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便是在吟诵《定风波》之后。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并没有让苏轼觉得狼狈:管他刮风下雨,“何妨吟啸且徐行”。春风吹来依然有些凉意,但山头的斜阳还在等着呢。再看看来时的路“也无风雨也无晴”。文学史上“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苏轼词作风格的临界点,也道出了苏轼人生观的豁达。这之后的作品中,苏轼更多书写对人文、人性的关怀,对世事宽容的心态。
  我们翻阅对苏轼其人其文其作品的研究可以发现,苏轼真正的有趣之处在于他对各领域的好奇。不仅与佛缘、禅宗相连,还涉及旅游及音乐等领域。
  一个有趣的人在于他对世间万物的态度,一个有趣的灵魂在于其豁达开朗,容纳万物的豪气!苏轼的幽默再起诗词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前文的《定风波》是一例。苏轼在和其胞弟苏辙的《渑池怀旧》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飞鸿这种优雅的鸟不是在天上飞,它是在雪泥里面践踏,我们每个人在这世上留下的痕迹印记最终都会在这世上消失。从优雅的飞鸿到蹇驴,又有些许的幽默。苏轼能够在多次经历了人生的不如意之后能够从容地在这世上,靠的就是这份对人生、对世间百态的达观、幽默。
  在《赤壁怀古》中我们又看到了颇具风流和豪情的苏轼。“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画”,并不仅仅是长江的自然景观,而且是“千古风流”的人文景观,这一景以“一时多少豪杰”为注。而自然景观雄奇的伟绩,正是他内心深处的政治和人格的理想的意象。
  苏轼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其作品风格的转折点。《定风波》更像是他走出心灵困境的政治宣言。而此后的《赤壁怀古》等作品也确实让读者看到了潇洒、豁达、风流的苏轼。
  三、结语
  当下,正值大力宣扬和践行人文的高潮期。人文教育不再仅仅是学校课堂的知识灌输。更关注的是人内心的情趣。杨三喜先生在《人文教育当培养更多有趣的灵魂》疑问中强调,當今社会“精致的人才太多,而有趣的灵魂太少”。距离我们千年之遥的苏轼,从他的诗文及经历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摆脱了狭隘的物质生存考虑,保有追求真理、承担社会责任的理想主义精神的有趣的灵魂。
  参考文献:
  [1]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 莫砺锋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02期.
  [2]飞鸿踏雪泥 诗风慕禅意——从接受美学视角看苏轼诗词翻译中禅境的再现 外语教学 戴玉霞 2011年05期.
  [3]论苏轼赤壁的豪杰风流之梦 孙绍振 文学遗产2010年05期.
  [4]苏轼与人生 莫砺锋.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
其他文献
摘 要:晚清名臣曾国藩推崇方苞、姚鼎等桐城文人为“文学正宗”,其文论思想直接受到桐城派古文的影响。在桐城文派陷入两难之时,曾国藩出而振之,维护桐城派正统的同时又不拘于此,于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博采经史百家之长,提倡阳刚雄肆之风,使得桐城派文学作为中国古典散文的最后辉煌一直延续至五四前夕,曾国藩本人也因此被看作是“桐城中兴”的代表。  关键词:曾国藩;桐城派;文论;经世致用;博采众长;
1995年初,以侯庆顺为支部书记的普兰店太平乡姚家村新一届党支部班子成立了。过去姚家村的赌是出了名的,群众赌,党员也赌,村干部甚至在办公室里赌,影响极坏。于是,在一次党
目的:在体外初步探讨峨参提取物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和H4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为峨参提取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在体内从峨参石油醚提取物及水煎剂对肝癌H22荷瘤小鼠肿瘤重量、体积、形态学变化及bax、bcl-2等因子的表达等各方面综合分析峨参石油醚提取物及水煎剂对H22荷瘤小鼠的影响,旨在为峨参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以A549和H460细胞为细胞模型,采
基金项目:“西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养项目”及项目编号2015—GSP-006。  摘 要: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与日本的《源氏物语》虽然处于不同的时期,作者不同,分别源自中国和日本,但两者却有很多的相同点,有很大的可比性。两部著作都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都在两个国家有着重要的文学地位,都对今后文学乃至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从两者的“同”来对两部著作进行比较,主要包括人物设
李清照的《声声慢》是其晚年的重要代表作品。全词以“愁”为词眼,表现了晚年时期李清照亡国丧夫、孤苦无依,天涯沦落的悲苦。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成功把握李清照《
摘 要:古代文学属于璀璨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更具有珍贵性和价值性。促使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得以广泛的传播和流传,有必要对其传播当中的各个层次进行明确探讨。本文在探索我国古代文学传播时便主要对传播的主体、环境、内容、方式、对象、效果等展开了探讨。主体主要有书塾、寺院等,环境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内容包括时代性和价值性,方式有书面和口头,对象有创作型、批评型和消费型,效果与方式和对象
摘 要:白居易是继唐代杜甫之后我国文学史上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以儒家仁政为主,主张“穷则独善”、“达则兼济”的思想,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理论。本文从他的诗歌作用、创作方法和表现内容三方面出发,全面论述其诗歌理论。  关键词:白居易;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01  中唐时期,政局混乱,宦官
摘 要: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具有优良的传统文化。而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更展现出古代人的智慧与高尚的节操。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很多都能够体现出水思想与水意象,借助于水,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以水喻政,以水喻德,在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还有很多事借助于水,来表达愁情、爱情、离情、豪情等等。本文就简要的分析了古代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水思想与水意象。  关键词:古代文学作品;水思想;水意象  作者简
摘 要:王维从19岁中进士后,一生都在做官,在终南山和蓝田辋川过的亦官亦隐的吏隐生活。隐居在王维的生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王维的半官半隐也有很多的争议。本文旨在通过对王维个人及所处历史背景分析,深入了解王维在仕途隐居道路中两难选择的隐情。  关键词:王维;长安;辋川;山水田园诗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01  王维
摘 要:从最初的萌芽到最终与诗、文比肩的独特文体,词体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词兴起于唐代,唐代文人词受诗歌与宫廷文化的多重影响经历了从最初的萌芽,到初步生成,再到发展变化,最后基本定型的演变,本文意在对中唐时期的文人词进行考察探讨,着重分析宫廷文化与唐代文人词的关系。  关键词:中唐;文人词;词为艳科;宫廷文化现象  作者简介:王亞芳(1992-),女,汉族,吉林舒兰人,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