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卷21 交通区位因素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11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成贵高铁是“十一五”的重大项目,预计2015年建成通车。读成贵高铁走向示意图,回答1~2题。
  
  1. 目前,川贵两省间主要的客运方式是( )
  ①公路 ②水运 ③铁路 ④航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2. 对该铁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矿产资源分布是影响铁路走向的主导因素
  B. 沿线地区生态环境利于铁路建设
  C. 跨越了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
  D. 沿线多高山、河谷,地质条件复杂
  3. 下图为世界某城市分布示意图,图中最适宜布局海港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古扬州城因大运河的兴起而兴起,因大运河的衰落而衰落。21世纪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读图,完成4~5题。
  
  4. 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 )
  A.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贯通
  B. 宁启铁路替代长江航运
  C. 铁路沟通扬州与长江三角洲
  D.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5. 图中城市地域扩展的方向及其影响因素是( )
  A. 南北扩展——平原地形
  B. 东西扩展——铁路线
  C. 向南扩展——京杭运河
  D. 向东扩展——绕城公路
  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区各种运输方式能耗和碳排放结构。回答6~7题。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占交通工具
  能源消耗总
  量的比重\&80.15%\&10.24%\&0.02%\&9.59%\&占交通工具
  碳排放总量
  的比重\&74.82%\&16.10%\&0.02%\&9.08%\&]
  6. 该地区各种运输方式单位能耗碳排放量最大的是( )
  A. 公路运输 B. 铁路运输
  C. 水路运输 D. 航空运输
  7.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该地区的碳排放量增长迅速。下列措施有利于减少该地区交通工具碳排放的是( )
  ①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 ②建设低耗能、零排放的城市轨道交通 ③降低该地区高等级公路的比重 ④提高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的比重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铁路运输供需缺口=经济发展需要的铁路网长度(DL)-已建成的铁路网长度(SL)。据图回答8~9题。
  
  8. 根据图示判断,铁路运输压力最大的阶段是( )
  A. T1 B. T2 C. T3 D. T4
  9. T4阶段,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变化趋势表明 ( )
  A. 经济发展严重衰退
  B. 区域间贸易往来减少
  C. 工业化程度提高
  D. 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读广州市轨道交通30分钟等时线图,回答第10题。
  
  内圈: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10 km的半径圈
  中圈: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20 km的半径圈
  外圈: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30 km的半径圈
  阴影部分: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乘坐轨道交通30分钟覆盖范围
  10. 由图中信息可知,今后广州城市空间( )
  A. 向东、向南扩张 B. 向西、向北扩张
  C. 呈同心圆状扩张 D. 由“单中心”到“双核”转换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东南沿海局部区域。
  
  材料二 向莆铁路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拓展中西部腹地的一条重要铁路线,也是福建首条连接中部和内陆省份的现代化铁路。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沿线地区陆路以公路为主的运输格局,有效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说出沿向莆铁路走向(由莆田至向塘)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2)说明向莆铁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不利自然条件。
  (3)简述向莆铁路建成后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12. 读我国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图(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解放前,有一首民谣:“姑娘出嫁到远方,马路又远又长,走了三十三天哟,才到新郎帐房。”该民谣是对当时 山高谷深、地形复杂、交通落后状况的形象描述。
  A. 黄土高原 B. 青藏高原
  C. 横断山区 D. 四川盆地
  (2)铁路②⑤的修建成功,表明( )(多选)
  A. 自然条件是影响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B. 先进的技术能有效克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自然障碍
  C.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填补地区空白
  D. 社会经济因素对铁路网规划影响特别大
  (3)修建铁路③④,共同面临着哪些自然条件方面的困难?
  (4)图示区域①路段在修建时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是什么?
  (5)铁路①③④建成后有哪些共同的社会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据此回答1~2题。  1. 在下列现象中,可成为地球自转证据的是( )  A. 日月升落 B. 极昼极夜  C. 月相变化 D. 四季转换  2. 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  A. 23小时56分 B. 24小时零4分  C. 24小时56分 D. 24小时  3. 下图是某条河的剖面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下图是世界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1~2题。    1. 从北京看东京,方位与距离组合最接近( )  A. 东南,2000km B. 西北,2000km  C. 东南,5000km D. 西北,5000km  2. 图中( )  A. 甲、乙、丙、丁四地中甲、丁相距最近  B. A、B、C所表示的区域面积中C的面积最广  C. a、b、c、d四地中d地没有发生过地
期刊
酯的实验,切入点主要有“酯的制取”“酯的水解”“油脂的皂化”等,考查点主要有化学方程式、浓硫酸的作用、乙酸与乙醇以及硫酸三种液体的混合顺序、碳酸钠溶液的作用、碎瓷片的作用、长导管的作用、盐析、平衡移动问题、示踪原子等等。    1. 实验细节的考查  例1 在实验室中,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1)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右图中曲线分别表示不同纬度地表吸收、地表反射、大气上界和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 图中曲线表示云层反射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影响①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A. 云层厚度 B. 地势高低  C. 太阳高度 D. 植被状况  3. 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某地理学习小组为了深入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做了一些探究。读某理想区域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 在探究中,假设太阳直射点只在赤道上,没有回归移动,甲地的气候类型在地球上将无法再找到,据此分析甲地实际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  A.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B. 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  C. 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D. 南半球、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1. 赤道无风带是指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的地带。下列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平气压梯度很小,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  B. 温度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气温年较差大  C. 气压带季节性移动,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D. 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欧洲  下图为三圈环流示意图(局部),据此完成2~3题。    2. 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读下面的某区域洋流图,分析回答1~2题。    1. 该洋流所在的海域位于( )  A. 北半球中低纬度B. 北半球中高纬度  C. 南半球中低纬度D. 无法判断  2. 图中甲、乙、丙、丁四支洋流中,其成因与西风密切相关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箭头表示洋流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完成3~5题。    3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和城市人口比重历史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 2008年该国的城市人口约为( )  A. 4亿 B. 1.55亿 C. 2.45亿 D. 2.4亿  2. 在图示期间,该国城市化进程最慢的时段是( )  A. 1776年以前 B. 1776~1915年  C. 1915~1967年 D. 1967~2008年  读近20年江西省与安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下图为影响工业区位的劳动力因素、科技因素和其他因素的三角坐标图。回答1~2题。    1. 序号①代表的工业企业可能是( )  A. 电子装配 B. 石油加工  C. 钢铁冶炼 D. 蔗糖生产  2. ②类工业部门为主形成的工业地域可能是( )  A. 鞍山钢铁基地 B.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C. 德国鲁尔工业区 D. 美国“硅谷”  3G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 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 人口素质低 B. 人口老龄化  C. 就业压力大 D. 人口增长快  2. 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  A. 大气污染 B. 能源短缺  C. 水土流失 D. 淡水匮乏  3. 读浙江省人口流动柱状图,分析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