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复发与人血清miRNA6086表达水平的关系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hong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肛瘘复发与人血清miRNA6086的表达水平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60例肛瘘联合混合痔患者(肛瘘组)的血清标本及临床资料;另选取年龄、性别和体质量与之相匹配的行单纯混合痔手术的20例患者(对照组)的血清标本作为对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对比两组血清miRNA6086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肛瘘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miRNA6086表达水平与肛瘘复发的关系。

结果

60例肛瘘患者血清miRNA6086相对表达量为(65.85±15.57),较20例对照组(13.52±7.32)上调4.8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60例肛瘘患者中,24例(40%)发生肛瘘复发,其血清miRNA6086相对表达量为74.06 ± 12.92,高于36例未复发肛瘘患者(60.38 ± 1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清miRNA6086表达水平与肛瘘类型、瘘管数量及肛瘘位置有关(均P <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肛瘘类型(χ2 = 6.890,P = 0.009)、瘘管数量(χ2 = 0.554,P = 0.000)及血清miRNA6086表达水平(χ2 = 11.390,P = 0.001)与肛瘘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miRNA6086高表达(OR = 3.22,95%CI:1.31~8.22,P = 0.011)及肛瘘类型(OR = 4.75,95%CI:1.84 ~ 12.01,P = 0.001)是肛瘘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血清miRNA6086高表达与肛瘘特征有关,其对于术后肛瘘患者的复发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320)靶向E2F1基因对结直肠癌的肿瘤糖代谢的影响。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320在结直肠癌细胞株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miR-320与E2F1的结合位点。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320是否可靶向调节E2F1。从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验证E2F1与miR-320相互关系,使用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法试剂盒和乳酸检测试剂
盐诱导激酶1(SIK1)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SIK1在肝癌、胰腺癌、胃癌、肺癌、卵巢癌等肿瘤中的表达具有特异性,其异常表达能够抑制或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异常表达的SIK1有望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并对临床预后提供指导。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TNBC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NLR作为TNBC患者预后指标的作用价值。方法对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肿瘤科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7例TNB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分为低NLR组(NLR≤4.39)58例和高NLR组(NLR>4.39)29例,分
碱基切除修复(BER)是DNA氧化损伤修复的重要通路,该通路的突变造成基因不稳定而增加癌症风险。大量研究已证明,BER通路的关键蛋白,如DNA糖基化酶、脱嘌呤/嘧啶核酸内切酶1、DNA聚合酶等,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此外这些蛋白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影响肿瘤细胞的修复活性,有望成为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在构建、维持和促进肿瘤微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TAN在不同因素调控下表现出抑制或促进肿瘤的双重作用,既能通过直接杀灭肿瘤细胞、激活免疫应答发挥抑瘤效应,也可通过促进血管生成、介导肿瘤侵袭转移等机制发挥促瘤效应。新近研究发现,TAN还与肿瘤转移灶生态龛(PMN)密切相关,其可通过改变干扰素-γ等细胞因子含量促进PMN的构建和维持。
背景:第7版AJCC TNM分期系统于2010年应用于胃癌分期。2016年10月第8版AJCC TNM分期系统发表,并在2017年1月开始应用。两版分期系统的内容有些变化,这也导致了患者病理分期的改变:按照第7版分期系统T2N3M0为ⅢA期;而第8版中,N3期分为N3a期(7 ~ 15枚阳性淋巴结)和N3b期(≥16枚阳性淋巴结),T2N3aM0为ⅢA期,T2N3bM0则为分期相对较晚的ⅢB期。本
期刊
目的 探讨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Altemeier术)治疗直肠全层脱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6年7月间9家医院行Altemeier术治疗的52例直肠全层脱垂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其中武汉大学中南医院38例,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1例,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1例,湖北省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3例,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1例,湖北省团风县人民医院1例,湖北省荆州
慢性便秘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疾病。由于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传统医疗模式下其总体疗效欠佳。多学科协作模式(MDT)是新型的团队医疗模式,是系统化、模式化临床医疗的重要方式。开展慢性便秘MDT是提高慢性便秘疗效的有效途径。在诊断方面,通过汇总患者详细病史,完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精神状况和营养状况,MDT团队可更精准明确患者诊断和分型。在治疗方面,MDT团队可在基础、药物、物理、
目前的胃肠外科手术(甚至所有的外科手术)都是基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认识与思路。我们以胚胎学为借鉴和来源,在人体分层解剖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人体功能层解剖模型。并从这一模型出发,提出了腹膜腔-系膜层、系膜外间隙和筋膜系统等新的解剖学概念,提出了对浆膜划分、系膜划分和肿瘤T分期划分的再认识,在胃肠外科领域进一步提出了功能层切除术的理念和相关阐释。这一模型的建立,也许将成为传统解剖模型的有益补充,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治疗对于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4—2015年间在解放军南京总医院确诊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并行金陵术治疗的198例患者,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式的不同,非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00例,术前常规肠道准备,术后如存在腹泻、腹胀等胃肠道症状时给予益生菌和益生元治疗)和微生态治疗组(98例,除围手术期常规处理外,术前2周开始口服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