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初探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al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西周时代社会现实生活,也是我国奴隶社会现实生活的再现,是一幅无比生动的社会历史画卷,她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感知中国古代先民的意识情趣,感知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颠峰时期,那是一个崇尚文学的时代,是一个歌唱的时代,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正因如此,引导现代的中学生,进入这缤纷灿烂的诗词圣境,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弘扬传统文化,使之实现创造性的转化,以适应现实的需要,这些都是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每位语文教师面临的任务。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
  1.注重引导学生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帮助同学们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使之引发思考,同时这也是对文言文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探索、尝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等老生常谈的现象,改变课堂教学沉闷乏味、单调落后的现象,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充分释放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潜能。首先诵读诗歌是理解诗歌的钥匙。每首诗歌的教学,先让同学们从聆听名家配音朗诵开始,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朗读,在吟诵中激发学生赏析诗歌的兴趣。正如古人所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营造诵读诗词的氛围,把学生带人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其次在吟诵诗歌的同时,通过对经典名著的点评,根据每首诗歌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指导学生到课外去吮吸更多的优秀诗歌的养份,把同学们带入图书馆,让他们与好书为友,以诗词为友,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阅读能力。这也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比如说教学进入到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时,利用多媒体,利用图片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结尾处合葬化鸟,“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生不能相守,死却能“相向鸣”意境,帮助学生领悟浪漫主义理想的艺术魅力:指导学生借助图书馆,讨论解决“东汉婚俗”、“七夕节”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理想境界。《师说》认为:老师就是传授知识,解释疑惑问题的人。那么,如何传授知识?如何解释疑惑问题?如何当好引导者与合作者?《论语侍坐》给了我们启迪,孔子让每位学生言志,给予每个人畅所欲言的机会。现代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前提。因此,要使学生对久远的诗歌文化作更深入的了解、思考,达到赏析,我们就必须营造一种诗歌赏析的氛围,本着“让课堂更有活力,让孩子更加聪明,让发展更为全面,让教学更富创意”的宗旨,教学中我不断启发学生充分联系社会生活背景,去理解、赏析诗歌。比如曹操的《短歌行》的教学课堂,教师进行作品背景介绍后,将课堂还给学生,交由学生,要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联系他们了解的文学作品及文学作品中对曹操的认识,畅谈对诗歌的理解,进而把握诗歌的主题,达到赏析诗歌的目的,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有的学生说“曹操是真英雄,不是奸雄”。有的学生说“曹操是位出色的诗人,不当丞相,做一个自由诗人多好”。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这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理论基础。课堂是开发潜能、培养智能、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阵地,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使语文课成为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诗歌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诗文的赏析能力,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配合教学,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的实效性,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想法,举办一个“诗词知识”竞赛。让学生们进入备战状态,分组准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学生们进行充分的知识储备。经过一系列的比赛,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加鼓舞了学生的士气,更加激起了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经典的热情。中国文化经典是古代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她滋养了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也产生过重要影响。因此中国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和平崛起的思想基础。研究、探索这一文化经典中诗歌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这是高中语文新课改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需要,是培养一代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引导现代的中学生,进入这缤纷灿烂的诗词圣境,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4、保持诗歌的陌生化,有意识的忽略传统的课前预习。
  长期以来,我们已形成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而语文学科更被约定俗成为:课前学生扫除文字障碍(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熟悉内容,课上老师检查字词,讲解内容和主旨;课后记背及练习有关内容。这就使诗歌学习这种娱情审美的乐事变成了枯燥机械学习的模式。当然,我并不是全盘否定课前的预习,其有存在的价值。学生自主的去熟悉字词,了解家生平、写作背景、创作风格及作家的其他作品,这更是一件令老师无比快意的事了。可这恐怕只有寥寥几个的学生吧,对大多数同学而言,预习只是一种停留在形式上的作业罢了。所以对诗歌的新、陌生就能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共同特征。而这何尝不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呢?
其他文献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突变株的复制质粒. 方法以含1.2倍拷贝HBV DNA全基因的质粒(pHBV1.2)为工具,采用分子克隆、PCR定点诱变、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和序列分析等技术构建目的质粒.转染肝癌细胞株Huh7后,测定培养上清HBsAg、HBV DNA来了解病毒抗原的表达和病毒复制. 结果成功构建了10种HBV全基因前C区/BCP区突变的表达质粒,
目的 应用超声技术检测肺静脉血流(PVF)和二尖瓣血流(MVF),评价川崎病患儿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变.方法 43例川崎病患儿在病程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测量并计算以下数据:肺静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峰值流速(VD)、逆向血流峰值流速(VA)及VS与VD比值(S/D);二尖瓣血流 E峰流速(E)、A峰流速(A)、E峰减速时间(DT)及E、A比值(E/A).4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川崎病
目的 :建立人膀胱癌细胞系BC 6 ,为膀胱癌的基础研究提供实验模型 .方法 :1 8例膀胱癌标本采用组织块直接培养法、8例采用细胞悬液培养法行原代培养 ;其中 1 2例同时行裸鼠皮
目的:建立正常(牙合)儿童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标准,研究其颅颌面发育特征,将有利于错(牙合)合的诊断分析.方法:选择104例正常(牙合)样本,男42例,女62例,年龄在12~16岁之间,对样
目的 了解社区人群卫生服务需求及意向,探索新的终身健康服务模式.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方法,对南昌某地区5个居委会700位居民及1 000名出院患者和亚健康人群,进行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及意向的调查.结果本组两周患病率为438‰,慢性病患病率为574‰;只有31.1%的居民选择社区医院就诊;63.4%的居民没有接受过卫生健康服务,但有59.6%的居民认为有必要接受卫生健康服务.结论社会人群迫切需要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TIMP 1)与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关系 ,评价其在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人为因素所致上肢外周神经损伤延迟修复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人为因素所致上肢外周神经损伤延迟修复27例29条神经,手术方法包括神经松解、屈曲腕(肘)关节位神经外膜缝合、束膜缝合及电缆式神经移植.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9年,平均37个月,平均优良率77.8%.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人为因素所致上肢外周神经损伤延迟修复时,如能尽早治疗并做到神经对位精
以PCR-SSCP和DNA测序确定1例17岁女孩的脂蛋白脂酶(LPL)基因为杂合子突变(Pro207Leu),此突变降低了LPL的催化活性和引起高乳糜微粒血症。
摘要:作为以传播知识为主要途径的图书资料馆,用传统的以借阅图书为主要形式的服务方式,已显得非常被动和低效,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人们对知识的急切需求。积极主动地收集、整理、开发、传播知识而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充分并快速地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已成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图书资料 重要意义  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
摘要:课堂管理是教育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当课堂出现纪律问题时,教师开口说的第一句话至关重要。第一句话说得对不对,好不好,往往决定着整个事情的走向和成败。本文通过对比在不同课堂突发状况下交流不当的语言和改良后的语言,探讨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师生冲突而又达到最佳管理效果的若干语言技巧:行为描述代替泛泛指责;表达情感代替做出评价;开放式问话代替封闭式评价;拿规则说事代替人际斗争;简明扼要代替长篇大论;清晰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