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来务工人员人文素质提升的思考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vllnv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同时,外来务工人员的人文素质与城市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政府和城市管理者可以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融入”教育、开展服务与宣传、进行道德实践等,可以有效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 外来务工人员;人文素养;提升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也在进一步加速,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为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来高,而外来务工人员的人文素养整体低下,他们的道德水平、文明修养、价值取向等与城市文明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已构成对城市管理的挑战和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人文素养的培训,已成为中国现阶段迫切和重大的任务。
  一、外来务工人员人文素质现状分析
  (一)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发布的《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水平总体不高,绝大多数为初中生,少量为小学生、高中生,其中文盲占1.5%,小学文化程度占13.3%,初中文化程度占60.5%,高中文化程度占13.3%,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
  (二)公德、法制意识比较淡薄
  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偏差,公德和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在他们身上,有许多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应的种种陋习,如乱倒垃圾,随地吐痰,不懂交通规则,部份外来务工人员,还有一些小偷小摸的行为,此外,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来自欠发达或偏远地区,他們远离家乡、工作繁重、生活圈子窄,当他们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时,他们不懂得利用法律手段而常常借助老乡、亲戚关系来处理,当处理结果一旦没有达到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他们往往就采用暴力手段,因而,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地方,往往也是社会治安较差和暴力事件多发的地方。
  (三)道德认同感缺失
  大多外来务工人员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言行举止和生活方式与城市文明不太协调,再者受城乡二元结构及各种歧视性政策的影响,身体进城了,但是社会地位并未进城,心理上与城市存在着隔阂,容易造成心理失衡,产生偏激思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种心理上的反差,致使他们缺少道德认同感,难以融入到城市的文明中,缺乏为城市文明建设作贡献的热情。
  (四)价值取向有偏差,用“钱”来衡量自身和他人的价值
  外来务工人员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大多只能从事体力和低技能的工作,他们的收入也普遍较低,窘迫的生活使他们的价值取向偏重于“钱”,对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多以“钱”的多少来衡量,对“钱”之外的东西,包括精神生活和文明修养看得很淡,因而对社会公德、他人的利益、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不太关心。
  二、外来务工人员人文素质提升对策
  1.开展 “融入” 和“通识”教育,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德意识和现代文明修养
  外来务工人员人员大部分生活在偏远、落后的地方,由于生活条件和受教育程度的制约,他们在城市生活所需的文明礼仪、交通安全、公德意识等非常缺乏,所以,政府部门和企业有针对性地在外来务工人群中开展“融入”和“通识”教育,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获得城市生活所需的文明礼仪、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市情民情等知识,可以使外来务工人员在短时期内了解和学习现代文明,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道德、法律意识,逐渐成为城市合格的新“公民”。
  2.服务与教育宣传并举,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意识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法律知识匮乏和法制意识淡薄的特点,政府部门一是要提高对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服务的水平,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在自身利益获得保护的过程中感受法律的作用,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进而提高他们学法、守法、用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次要通过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对法律的兴趣、赢得他们的主动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
  与本地人口相比,外来务工人员是弱势群体,他们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基本权利长期被忽视,甚至受到歧视而引发各种矛盾纠纷,当他们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时,外来务工人员大多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们往往盲目地采取聚众闹事甚至动用非法手段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宣传让外来务工人员知晓社会有较好的法律服务体系,能帮助、协调和保护他们的权益,他们就不会采取过激和非法的手段,而会理性地选择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了。
  而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对法律的兴趣,从而赢得他们的主动参与,比如采用有奖问答、文艺晚会、法制电影、参观旅游等活动,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对法制的体验和感受,进而提升他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
  3.用道德实践活动,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道德水准和纠正价值偏差
  首先是要构造外来务工人员道德提升的外在环境,如通过发掘和宣传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运用道德讲堂、公益广告、宣传展板等形式,宣扬社会公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有利于外来务工人员良好道德认知和学习的氛围。
  其次,要内化外来务工人员的道德提升。一是可以通过抓典型示范,强化外来务工人员的道德意识和社会价值导向。如在外来务工人员中积极开展讲文明、守公德、守法律的典型事例评选和宣传活动,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开展“优秀外来工”、“礼仪之星”、“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借助报纸、电视、电台等各类宣传媒介,采取宣传图片展览、分发文明倡议书、进行文艺演出、道德大讲坛等各种形式,加大典型宣传的力度,通过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教育、感染外来务工人员,引导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文明言行,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二是注重道外来务工人员的道德养成,如多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到街道、社区、行业的文明创建工作中来,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开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网络文明传播、“三关爱”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志愿者参与对外来务工人员不文明行为劝导,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卫生、礼仪习惯等进行专项教育整治,引导外来务工人员遵德守礼,不断加强日常养成,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第三是要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推动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政府部门要整合教育、文化、科技等资源,建立多层次、开放性、立体化的外来工学习服务体系,同时要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先进典型评选机制、活动督导机制和道德模范关爱机制,使外来务工人员的道德实践活动得到有效保障,从而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常态化开展。
  第四要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工作环境,从而更加有效地纠正外来务工人员的价值取向。
  政府要全面建立和谐的企业劳资关系,积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和就业、生活环境,确保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提高,其次,要引导社会尊重外来务工人员,确保外来务工人员的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在这个基础,政府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向“真、善、美”、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就容易取得认同、支持和配合,从而取得效果。
  结语:外来人员人文素质的提升是一项长期和艰苦的战略任务,政府部门必须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采取各种有利措施并持之以恒才能最终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杨志明:政府将加大工作力度 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新华网,2014年07月30日。
  [2]《上海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培训现状及对策》,《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9期, 上海市教科院 ,马根荣、 钱虎根; 上海师范大学 ,吕  槟。
  [3]《新形势下定海区外来务工人员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思考》,舟山市文明在线。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北滘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佛山   52800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校园粤剧的传承创新发展为研究点,探索粤剧文化进校园对促进粤剧的发展的重要性。希望在校园粤剧传承这一系列活动举办下,能够让学生对产生于粤、发展于粤的粤剧有新的认识和传承,使粤剧重新焕发时代的光彩。  关键词:校园;粤剧;传承;融合;创新  粤剧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它根植于中华大地,产生于历史,对中国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推动,让更多的人对身边的文化增加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促使数学教育职能发生转变。主导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过去,更多的是积极引导。从实践角度来讲,现行方法比较传统,无法获得预期效果。情境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营造情境,促进学生进步。本文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应用策略  前言:初中是数学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理应肩负起职责。但事实并非如此,教师将课堂教学视为任务
期刊
摘 要:在物质条件受限定的地区学校,开展高中美术鉴赏课会遇到各种阻力,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掘民间艺术,开拓课程资源。本文主要从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充分开拓社区资源;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性来开发课程资源这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课程资源;网络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社区资源;学生主动性  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广东省经济还不太发达的地区,学校开办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近几年的事情。前些年,学校还没有美
期刊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如何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研究,这是我们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信息素养;策略  前言:近年
期刊
摘 要:纵观历史长河,虽然朝代在更替,但史料却保存下来。这些资料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将其搬进历史课堂,既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消化知识,也能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本文结合笔者的自身学习和工作经验,探讨如何在历史课堂上运用史料,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运用策略  前言: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推动高中教育的创新发展。历史作为基础性学科,理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教师一心抓进
期刊
摘 要:数学知识繁冗复杂,学生在复习期间很容易出现知识遗漏的情况。而思维导图的出现,能够有效减少和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促使学生通过良好的复习课,实现数学复习效率的不断增强。作为数学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改正传统复习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贴合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促使其进行不断的自主思考,进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培养和提升,推动数学复习实效性的增强。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课;重难点;知识
期刊
摘 要:几千年来各种优秀思想沉淀而成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外在表现,不管是对个人的文化素养还是道德品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知识体系、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渗透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活动中,通过多种有效的渗透途径,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致力于展示传统文化的特点与魅力,助其真正扎根于学生心里。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语文新课程标
期刊
摘 要:高中阶段的新课改教学在素质教育理论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得到进一步加强,无论是教学目标、内容还是方式都有了全新的方向。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查阅资料、经验总结等方法探究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具体路径,并结合实践结果简要阐述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性  前言:虽然课改实施了很长时间,教师也积极做出改变,但是
期刊
摘 要:国庆节的目的是国家希望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从政府机关到企业,从干部到老百姓,从长辈到晚辈,都能够对国家有所感恩,对革命先驱有所缅怀,对胜利有所纪念,在享受国泰民安的幸福时,应该学会追忆。如果说元旦和春节是一种自然节日,侧重庆祝的是生命和自然意义,那么国庆节就是一种有深刻人文内涵和历史意义的纪念节日,如果失去了其纪念的内容和形式,那么,这样的节日就会因为失去了文化内核而逐渐干瘪,必然逐渐同时中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推进和深入,幼儿园教学也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和学习特点,幼儿园教学在开展时多以趣味性教学为主,致力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满足幼儿的主观发展需求,这为故事教学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背景条件。幼儿在这个阶段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本身学习的意愿也比较主动,教师在开展故事教学的时候,幼儿的注意力可以很快被吸引过来,对于故事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记忆也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