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也是一门学问

来源 :七彩语文·习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eenliu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假里的一天,小农来到奶奶家,给感冒的奶奶送药。看到奶奶又是咳嗽又是鼻塞,小农很是心疼。奶奶戴上老花镜,认真地看药物使用说明。看了一会儿,奶奶嘟哝道:“这《使用说明》的字也太小了,小农你来看看怎么吃?”
  小农接过药品说明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指着《使用说明》说道:“这种药一次吃三到四粒,一日三次。”奶奶抠出四粒药正要吞下去,小农挡住奶奶的手说:“别急,奶奶,这后面还有一长串说明呢。妈妈说一定要看清‘注意事项’,否则容易出错。”果然,看完长长一串“注意事项”,小农看到最后一条:老年人减量。小农跳了起来:“看吧,老年人要减量,您差点吃多了!”
  帮助奶奶吃完药,小农一下子对药物使用说明产生了兴趣。他想,人们经常会生病吃药,懂得看《药物说明》就显得极其重要。老师常说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语文,要学会写应用文,《药物说明》不就是“生活中的语文”吗?它更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啊。想到这里,小农打开小橱柜,找家里的药。奶奶听了小农的想法特别支持,她甚至说:“小农啊,有好些《药物说明》都不容易看懂,你想想有什么改进的办法。”不一会儿,小农就找出很多种药物,有爷爷的降压药,有婶婶的养胃药,还有小弟弟的常用药。看着满桌子花花绿绿的药盒子,小农认真研究起来。
  《药物说明》的秘密
  通过研究,小农发现,有些《药物说明》的措辞不规范,让人看不明白。比如爷爷的降压药,《使用说明》是这么说的:一天一片,分两次服用,饭后冲服。而奶奶的感冒药则是一次三到四粒,一天三次。两种药物,一种按天服用,一种按次服用。假如有个马大哈把“一天一片”看成“一次一片”,不就药物过量了吗?妈妈曾经对爷爷说过,降压药服用过量容易造成低血压,对老人来说是极其危险的事。小农在降压药盒子上画了一条红线,准备改正。
  宝宝的药也要格外注意,小弟弟有两种退烧药,使用说明做成小表格,要严格按照宝宝的年龄用药。小农发现两种《使用说明》截然不同,一种是“年龄(岁)”,一种是“年龄(月)”,这是怎么回事呢?奶奶向小农解释说:“第一种药,按照宝宝的岁数用药,比如你弟弟一岁半,就符合一至两岁那一档。后一种药按宝宝的月龄用药,你弟弟十五个月了,符合十二到二十四个月那一档。”哦,小农恍然大悟,心想假如是自己给弟弟喂药,搞不好就闹出大问题,很有可能伤害弟弟的身体呢。
  再看婶婶的养胃药,是在中医院开的中药颗粒剂。橱子里摆着五个牛皮纸袋,每袋里头有十二包药粉,五袋整整六十包药粉。如果每天吃一包,两个月才能吃完;每顿吃一包,一天吃三顿,也要吃二十天呢。奶奶看出小农的疑惑,笑着说:“中药颗粒剂不是这么吃的,你仔细看看牛皮纸袋上的说明。”小农看到袋上一行字:“每种半包,分三次服用,热水冲服。”小农摸摸脑袋,还是没闹明白。他在心里暗暗计算:每种半包,还要分三次服用,那12×2×5=120天,哇!惊叹归惊叹,小农还是觉得自己肯定哪里出错了。果然,奶奶说:“这药粉每包倒出来一半,混合起来加热水调成药汤,再等分成三顿喝下去。”哦——小农恍然大悟,为自己的无知脸红。奶奶和蔼地说:“这不是你无知,是药房的人考虑不周到,难保有人按你说的方法吃药,结果肯定是钱花出去了病没治好。”
  小试牛刀
  发现这么多问题,小农摩拳擦掌,决定把奶奶家的《药物说明》改一改:
  爷爷的降压药——要详细到这种程度:“每片分成两半,每次用一半,一天服用一片。”
  奶奶的感冒药——药理说明一长串,一般人也看不懂,就应该放在“注意事项”的最后。“儿童和老人减量”这种提醒很重要,应该放在“注意事项”第一项的位置;
  弟弟的退烧药——各用红字加粗标明“年龄(岁)”和“年龄(月)”,以提醒家长注意,甚至还要加上一句话:“请看准用药年龄或者月龄!”
  婶婶的养胃中药——更是要改!可以这样写:“每天十二种药粉每小袋倒出一半,加热水调和,分三次服下。”
  小农研究完家里的《药物说明》,就发现这么多问题。他想社会上药物使用说明的问题一定更多,要不然媒体也不会常常报道药物中毒的新闻了,说不定其中看错说明书的情况就不少见。于是小农动了写一份倡议书的念头,他要提醒药厂注意:《使用说明》的措辞要清晰明了,还要注意老人用药的说明书字体不能太小……还要提醒全社会的人,生病吃药可不是小事,一定要认真阅读药物使用说明,如有必要咨询医生和药店工作人员,千万不能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吃药。
  想了这么多,倡议书怎么写,小农心里有底了。你呢?有没有兴趣帮他写一写?
其他文献
每到夏天,最期盼的就是下雨,夏日的雨和绵绵春雨相比,是猛烈的,凉爽的。  今天,云层很厚,天空比平时暗了好多。不多会儿,雷公公也跟着凑热闹,敲打着暴雨来临之前的战鼓,震耳欲聋。  渐渐地,天越来越暗,“咔”的一声,一道闪电劈了下来,天空像被劈成了两块。随着闪电,豆大的雨点落下来。逐渐,雨越下越大,倾泻而来。过往的行人撑着伞走过,都被淋成了地地道道的“落汤鸡”,真是狼狈不堪。再看看天空,“黑云翻墨”
期刊
假期里,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小二(3)班的师生们在QQ群里进行了一次远程班会,讨论了关于旅行的话题。  柏老师(371012776) 20:00:15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是说我们不仅要博览群书,还要在生活中增长见识。旅游就很能让人长见识,当然,旅游还能带给我们很多不同的体验,今晚,我们就来聊一聊吧!  史劭行(961230270) 20:02:11  前段时间,我到苏州太湖参加了夏
期刊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19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青鸟》创作于1909年,是一部梦幻剧。樵夫的儿子蒂蒂尔和女儿米蒂尔在圣诞节前夜看到仙女,她很像邻居贝尔兰戈太太。仙女要两个孩子外出给她生病的孙女寻找青鸟,魔钻召来了火、水、牛奶、面包、糖、猫、狗等的灵魂,陪伴两个孩子踏上寻找青鸟的旅途。他们先后来到仙宫、夜宫、森林、墓地、幸福乐园和未来王国。两个孩
期刊
锦锦是一只漂亮的熊猫兔,像多数熊猫兔一样,它的眼睛是黑色的,身上披着黑白相间的“大衣”。但锦锦又和别的兔子不一样,它长得实在太漂亮了,眼睛周围均匀地长了一圈黑色的毛,还在眼角处微微上扬地收尾,像画了精致的烟熏妆,以至于不喜欢小动物的妈妈一见到它都毫不犹豫地将它带回家。锦锦刚到我家时,妈妈还不相信它天生是这样,用棉签沾了水仔细擦洗,最终鉴定结果是,锦锦“妖娆妩媚”的眼睛是天生的,在我家人眼里,锦锦可
期刊
小时候,我总是不爱吃饭,几乎每餐吃一半倒掉一半,非常浪费。因为那时太小,根本不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记得有一次,老妈对我说:“这次饭菜要吃完。”我明明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吃完的,还是点了点头。  等到老妈走了,我立刻感觉到肚子已经“满”了,便想倒掉剩余的饭。可想到刚才答应妈妈的场景,我就想:这不太好吧,老妈肯定会很生气,怎么办呢?我端着碗来回走动,突然灵光一闪。  我开始在各个房间转,寻
期刊
写作文时,同学们常会遇见创作或续写童话这样的题目,同学们对这种题目十分喜爱,哈,施展想象力的时候到啦!可是,当作文发放下来时,一些同学却傻了眼,得到的分数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高,下面还附带了老师的一句评语:想象要合理!  这下同学们是不是犯难了?想象难道不应该是天马行空的吗?合理的想象是什么样的呢?  为了让同学们更透彻地了解何为“合理想象”,大猫老师在一开始上课时,就亮出了一首儿童诗。  这首儿童诗
期刊
咦,床不就是用来睡觉的吗,能有什么疑惑?聪明的同学肯定又在心里嘀咕了:以咱们这个栏目的惯例,古代的床很有可能不是用来睡觉的!  没错!在隋唐之前,中原的汉人习惯“席地而坐”,说是坐,其实是跪,下面垫着的席子或蒲团被称为“床”。南北朝的北魏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才传入了可以垂腿而坐的小马扎,也就是一种简易的小凳子,汉族人称之为“胡床”。还记得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吗?第一句就是“床前明月光”,有人考证,
期刊
亲爱的《七彩语文》小读者:  你知道一位名叫史斯克兰·吉利兰的美国诗人吗?在美国,他写的一首诗《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几乎是家喻户晓,诗不长,仅短短四句: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你也有一位读书给你听的妈妈吗?但愿你也有一位会讲故事给你听的妈妈。有一天,你就会感到比谁都富有。那些拥有一箱箱的珠宝,拥有
期刊
在加拿大温哥华Katzie小学,有一位角色特殊的阿姨,她不是老师,却每天在课堂上忙这忙那,协助老师管理课堂、安排教学,帮助小朋友们做手工,她就是来自中国台湾的义工妈妈张友慈阿姨。让我们跟随张友慈阿姨一起聆听她的义工故事,走进她眼中的Katzie小学。  我是义工妈妈  当义工妈妈真的很开心,同时面对这么多的孩子,其实不但不困难,还能从这里找到不一样的快乐!在参与课程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们都那么
期刊
才女林徽因赞颂四月“初放芽的绿”和“百花的鲜妍”,美丽的四月万象更新,温暖宜人,同学们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别忘了关心身边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新闻事件哟!下面请看我们小记者带来的报道。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眼球指数:★★★★★)  2014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