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木见林 素养为本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lu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导数”单元的起始课“平均变化率”为例,探讨如何根据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设计单元起始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新概念的形成及应用过程,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中体会如何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起始课;高中数学教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高中数学教学应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具有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特征,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单元起始课是单元教学的“先行组织者”,它虽然只是某一个单元的第一课时,但是教师却需要有全局观,由木见林,从全单元教学的角度思考,如何走好起始课第一步。以核心素养为本的高中数学章节起始课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的生活问题融合到一起,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文章以《导数》单元的第一课时“平均变化率”为例,研究以核心素养为本的单元起始课的教学设计。
  一、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单元起始课教学设计
  导数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知识联系,是解决函数问题的重要方法。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导数这一专题的学业要求,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理解导数概念,了解导数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等性质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能力,并着重培养学生数学语言(尤其是符号语言)表达能力。“平均变化率”作为导数单元的起始课,理所当然要承担起先锋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通过实例探究、归纳、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上。而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平均变化率及其符号表示,可能对平均变化率概念的理解以及生活现象和物理问题做出合理的数学阐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首先要明确这节课的重要意义,其次要让学生明白课程的主要内容,从实际生活引出数学问题,从中抽象出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并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感受运用所学知识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了解平均变化率的现实意义、学会学以致用,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表达等方式,体会到数学是如何从生活中而来,又是如何回归到生活中去的,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一)介绍引言,突显数学文化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经常会直接跳过章前引言和图例直接进入知识点教学。事实上,教材中章前引言和图例对学生建构本章知识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概括整章的框架结构和知识内容,是引入新知识的重要工具之一。
  【师】17世纪,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科学领域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呢?是微积分的产生。我们班的某某同学制作了一份关于微积分创立史的小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展示视频)
  【师】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利用丰富的背景和大量的实例,学习导数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方法,并应用导数继续研究函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等。(PPT以导图的形式,展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体系。)
  【设计意图】张奠宙教授曾说:数学文化必须走向课堂,让数学文化渗透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充分领略数学文化独特的美丽与丰富,并在欣赏数学,阅读数学,交流数学和运用数学中充分展现自己。本节课一开始就展示了学生制作的微积分史料视频,利用优秀同伴的引领,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习数学的兴趣,从数学史的角度切入,将数学史融入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自然进入课题内容。
  (二)探究新知,提高数学素养
  1. 【合作探究】(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
  (1)探究“气球膨胀率”问题
  【师】(拿出一个气球)同学们都吹过气球吧,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吹气球的过程,(教师演示吹气球)如果每次吹入差不多的气体,那么气球变大的速度一样吗?
  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那么,如何从数学角度描述这种现象呢?
  这个问题中涉及两个变量:气球空气容量,即气球体积V,气球半径r
  而气球的体积V(单位:L)与半径r(单位:d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V(r)=43πr3
  如果将半径r表示为体积V的函数,那么可以得到r(V)=33V4π
  【活动】师生共同分析r(V)=33V4π
  【生】依次计算当V从0增加到1,以及V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的增加量、气球的平均膨胀率,并比较大小。
  从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
  【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1增加到V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
  解析:r(V2)-r(V1)V2-V1
  (2)探究“高台跳水”问题
  【师】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對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米)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秒)存在函数关系h(t)=-4.9t2 6.5t 10。
  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生】学生计算0≤t≤0.5和1≤t≤2的平均速度v,并举手回答。
  【师】解析:h(t)=-4.9t2 6.5t 10
  v=h(0.5)-h(0)0.5-0=4.05(m/s)
  在1≤t≤2时,v=h(2)-h(1)2-1=-8.2(m/s)
  【设计意图】两个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归纳得到结论,设置的问题由易到难,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一步一个台阶,为引入变化率的概念以及加深学生对变化率概念的理解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课本第三页探究
  计算运动员在0≤t≤6549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
  1. 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是静止的吗?
  2. 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
  【生】计算和思考,说出自己的发现,并讨论。
  得到以下结论:①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并不能准确反映某一刻的运动状态。②需要寻找一个量,能更精确地表示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到平均速度可以描述运动员某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但不能表示运动员瞬时的运动状态,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必要性,为下节课引出瞬时速度的概念,提供了良好的问题情境。
  2. 【概念抽象与生成】(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
  【活动】师生共同归纳出结论
  将上述两个探究中变量间的函数关系用y=f(x)表示,于是,探究中的变化率就可以用f(x2)-f(x1)x2-x1这个式子来表示,我们把它称为函数y=f(x)从x1到x2的平均变化率。
  引入符号Δx=x2-x1,Δx可看成是对于x1的一个“增量”,即可用x1 Δx代替x2
  类似地,引入符号Δy=f(x2)-f(x1),于是,平均变化率可以表示为:ΔyΔx=f(x2)-f(x1)x2-x1
  【设计意图】探究(1)的气球问题和探究(2)的高台跳水问题都是生活中的函数关系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去解决、去归纳提炼,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
  3. 【新知巩固与应用】(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例1】 已知函数f(x)=x2,
  (1)求函数在x=1,2,3附近的平均变化率,Δx取13,说明哪一点附近的平均变化率最大;
  (2)求函数在x0到x0 Δx之间的平均变化率。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求平均变化率的步骤:
  第1步:求Δx=x2-x1,Δy=f(x2)-f(x1);
  第2步:对所求的差作商得ΔyΔx=f(x2)-f(x1)x2-x1
  【练习1】已知某质点按s(t)=2t2 2t,(s的单位为m,t的单位为s)的规律运动,求1. 该质点在前3s内的平均速度;2. 该质点在前2s到3s内的平均速度。
  【生】在笔记本上演算过程。
  【师】巡视,将学生中典型的解题过程拍照,通过希沃授课助手上传至电脑屏幕,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点评。
  思考:数学中的平均变化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是把位移s看成时间t的函数s=s(t)在时间段[t1,t2]上的平均速度,即V=s(t2)-s(t1)t2-t1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例题与练习,让学生经历应用新知的过程,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体经验,进而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利用希沃授课助手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并精准点评,提高课堂效率。
  【探究几何意义】
  观察函数f(x)的图像,平均变化率ΔyΔx=f(x2)-f(x1)x2-x1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提示:直线AB的斜率公式
  【生】学生结合图像思考问题,并演算回答。
  【设计意图】问题的目的是:
  ①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变化率的理解;
  ②为下节课学习导数的几何意义做辅垫;
  ③提升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练习2】已知曲线y=x2-1上两点A(2,3),A′(2 Δx,3 Δy)
  当Δx=1时,割线AA′的斜率是
其他文献
摘 要:人文教育开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指导小学生阅读文学经典。而在浅阅读盛行的新媒体时代,经典的阅读被逐渐边缘化了。新媒体背景下小学生主要有三个阅读特征:第一个是阅读方式的多样性,第二个是阅读范围的宽广性,第三是阅读目的的功利性。不同的时代对于经典阅读的理解是不同的,这也是当下人们对于经典作品关注度降低的原因之一。结合笔者的相关实践经验,文章围绕如何利用多媒体设备指导小学生进行经典阅读展开论述。  
摘 要: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做好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衔接,关系到高一学生是否能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从而热爱并选择化学学科。笔者认为,高中化学老师可以从教学内容的处理、教法的改变和学法的指导等方面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高考;初高中化学;衔接  一、 新高考化学选科现状  我国中科院士、有机化学家戴立信教授曾指出:“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化学是一门有用的科学,化学是一门
摘 要:教师要合理使用语文教材,完成课内教学目标,做好适当拓展延伸,积极开展文本拓展教学研究,深入思考阅读教学应该如何做好文本拓展。文本拓展应该是在完成阶段教学目标基础上的有效延伸,必须是紧紧围绕语文学科性质的拓展,要将语文内涵与时代要求相结合。拓展阅读能够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拓宽学生阅读渠道,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文本;拓展;训练  著名语文教育
摘 要: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因为学生年纪尚小,学习能力以及认知能力还非常有限,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教材中那些长篇幅课文时会比较吃力,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最终的语文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长文短教”这一教学理念逐渐被教师所接受,教师会在语文教学中,将篇幅长、难度大的课文分解成知识点,然后通过以点到面、点面结合等方式,让学生轻松掌握课文中的知识内容。这样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是公民素养的教育,它与道德教育相交融合,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素养,引导学生做知法明理的好公民。文章从五个方面阐述小学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在体验中学习法规;在生活中感知法律;在案例中敬畏法律;科技助力传递法律温度;在活动中提升法律素养。  关键词:法治;道德;相交融合;知法明理  法治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定位是作为公民素养的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的法制人士
摘 要: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不断优化。政治是高考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有促进作用。在高考的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压力比较大。如果对政治复习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将会大大地提高学生复习效果。所以,在日常的复习中,老师要对学生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采取有效的措施识记相关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这篇文章主要从明确目标、关注社会生活、
摘要: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让我们更加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谐共处的重要性。首先,归结城市中一般达标中学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培养的现实困境:学生对于人地协调观的内涵缺乏了解与重视,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的学习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的践行缺乏完善的外在社会条件。其次,文章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四个角度对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培养的现实困境进行归因。最后,从实际出发提出高中地
摘 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更是实践的艺术。学生在音乐课堂之中,也势必要通过体验来获得美的感受,以此提升自身的知美与审美的能力。而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注入趣味元素,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与体验音乐,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基于此,文章立足小学音乐课堂,以“趣味化”作为论述点,简要分析当前小学音乐趣味教学开展的不足,并提出可行性的教学举措。  关键词:趣味教学;小学音乐;不足表现;教学举措  音乐是小学教
摘 要:高效的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提出假设、解决疑问的能力,有助于初中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識。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以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思维为教学目标,创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然而,由于教学思维僵化、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部分教师教学时忽略了学生主体的重要性,而一味地以教定教。这样易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一知半解,进而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不利于初中生核心
摘要: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思想性”是其灵魂所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由于种种原因,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施中,应试教育倾向性还是颇重。在更多的时候,教师不自觉地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情感的培养、素养的提升有所忽视。因而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也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不利于青少年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于我国人才的培养。因此,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对老版本的教材内容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