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音乐教育对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作用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kul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西作为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音乐文化,这些文化有些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更多的则是在逐渐消失。本文拟从高校音乐教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资源的运用,探索对地方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文化
  广西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与措施作为非物质文化研究和学术界思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涉及当地众多民族和多种音乐形式与种类。鉴于各民族中的音乐特点和传承方式存在差异,这就要求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应该多样化的。然而,特定的地理环境差异性也造成音乐文化的区域差异。广西地区当前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方向是实行整体性、活态的保护,这在理论和实践上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但广西区内各地方高校在这一趋势下的具体做法、运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广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资源分析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广西是汉族、壮族、瑶族、苗族、侗族、水族、他佬族、佗佬族、彝族、毛南族、回族、京族12个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的人口多达1944万人,占广西总人口的38.5%,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广西区内各地方高校本应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特色优势,选择适合地方特色教育课程,开发地方特色教学资源,以满足本地区高校学生对地方音乐资源认识的需求。
  广西地区多个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不同民族因其生存环境与生活习俗不同,形成不同的文化性征,构成不同的文化板块,也就产生了不同的音乐非物质文化,共同创造了广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目前广西己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58个项目,入选国家级第一、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28个项目。广西的传统音乐有:那坡壮族民歌、侗族大歌、高沙锣鼓、瑶族蝴蝶歌、广西闹八音等,反映着各个民族原始的信仰和智慧。广西的民间舞蹈有:瑶族长鼓舞、田林瑶族铜鼓舞、壮族春牛舞等。广西的传统戏剧有:壮剧、彩调、采茶戏、桂剧、岂剧、侗戏、壮族师公戏等。
  广西地区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样、特色鲜明,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渗透对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全面的本土文化。因此,广西地区的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有益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加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重视,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循序渐进的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从而构筑合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体系,促进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二、在广西地方高校内推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教育的优越性
  (1)政府的重视推广:《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1年3月7日正式对外颁布,其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到2020年,广西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西部人力资源强省(区)行列,建成国家民族教育示范区”。“广西建设民族教育示范区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突出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突出民族地区办学特色;突出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内容的民族特色;突出教育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育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广西区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民族特色教育,以便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的文化。提出“建立民族教育示范区”,凸显广西特色区域文化,是一项有益于国家文化传承,有益于青年学生素质培养的、深得民心的政策。这使广西各个学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重视,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高校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同时,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载体,也为广西建成国家民族教育示范区的方案提供具体实施策略和建议。
  (2)原生態资源的教学基地保障:“原生态是自然地理和环境科学的一种概念,是指自然状态下的未受人为人工影响和干扰的原始生态或生态原状。原生态资源是客观存在的,能被利用的,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东西,其在审美、艺术、生态、生物多样性、文明传承等方面对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发展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价值,是追寻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明的根基。”原生态资源,是一种更贴近艺术源头的资源。
  广西地处中国南部,南临北部湾,是中国唯一的沿海、沿边、沿江的少数民族自治区。部分少数民族仍处于偏僻、封闭的自然环境,其保留着本民族传统的文化,缓慢的发展着。但是在现在化社会的冲击下,保留下来的原生态资源被大量淹没,为使这些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传承和保存,广西政府建立多处生态博物馆,用“馆村结合”“馆村互动”的方式,将所需保护的原生态环境村落列入保护范围,实行整体保护,为广西原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提供有力保障,这使广西地区至今依然保存多处原生态环境地区,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提供极佳的学习基地。广西的这些原生态资源是极其珍贵的,它为地方高校非物质文化教育提供原始资料和考察场所,是难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资源。
  综上所述,基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从区域视角构建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对广西地方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做出了初步探讨。而通过分析广西区内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地方高校在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实行就地、活态的、整体性保护等措施中遇到的遗产保护区内部、遗产保护区之间的具体保护、管理、协调工作等方面,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认定和区域性文化传统的保护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则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文化圈理论的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5(1):102-106.
  [2]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的几个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6(2):20-25.
  [3]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2):103-109.
  [4]孙家正.提高民族文化自觉,做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J].文艺研究,2005(10):4-9.
其他文献
“只有十五年就要退休了,你还要去教高中啊!”同事与朋友们都深知教高中数学的艰难,表示不理解,且为我担忧.rn小时候,爷爷常对我说“小时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早知书中
期刊
教育本质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让学生学到知识的环境是在课堂上。在当前大力推行回归教育本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在大幅度削减课时,改变以往那些熬时间、拼体力的学校教育的今天,再谈创造高效语文课堂,恰恰迎合了广大教师的心理需求,理所当然地被教师们认同,因此各校以“学洋思,提效率”的各项教研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作为新时期的教育者,我们理应以兼容并包的博大襟怀、去伪存真的务实态度,广泛汲取各路先进教育教学思
期刊
摘 要: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过程中,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加快了步伐,信息化以及数字化的建设对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都有着促进作用。只有在这一教学的目标上得以有效实现,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质量保障。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高校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建设要求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高校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问题和建设的优化方法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目标
一、引言rn水资源是人类共同的天然物,重要性不言而喻.同大多数国家立法例一样,我国《宪法》(第9条)、《水法》(第3条)将水资源归属为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同时,《物权法》(
期刊
摘 要:高校图书馆图书的种类繁多,其中期刊类书籍就是其中的一种。现在,高校图书馆中期刊数量缺乏,可是看书的人却比较多,图书馆管理员在对期刊管理方面做的不够好,那些管理人员服务的态度以及服务的水平也不怎么高。本文就是通过对高校期刊阅览室的管理进行探讨,得出一些基本的期刊阅览室管理方案,同时还要对期刊阅览室的管理进行优化与创新,让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期刊资源,扩充他们的知识量。  关键词:高校;期刊阅
关于罗马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笔者曾在《罗马环境法初探:理念、设施与法制》一文中得出如下基本判断:从总体上来看,罗马人尚不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保护意识,其对环境的法律
期刊
一、引言rn2005年2月16日,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实际上,《京都议定书》在1997年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国大会上就已
期刊
摘 要:听力是读、写、说等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听力理解是语言理解的普遍形式,在语言学习中,听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听力也是强化人们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评价人们语言能力的重要标准。但是目前大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的方法还存在滞后性,学生的听力水平还不高,教师在教学中也过分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对于英语背景的讲述不多,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使得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不强。听力理解是一种心理上的过程,图
概括了民族高校图书馆已开展的基本服务功能,分析了民族高校图书馆目前在服务功能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提出了一些提升与拓展民族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建议。 Summarizes t
经济新常态对于民营企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双创促使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产品、价格、资本等方面转向被誉为企业第一资源的人才,因此企业主能否招聘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管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