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情境,让数学教学与孩子“共同境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ping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课堂,这个有着奇思妙想、思维碰撞的神奇磁场,总是令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欲罢不能。新课程改革中,师生共同演绎的数学课堂生命力更是犹如春天里的新绿,蓬勃而积极向上。纵观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关键词。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也成为教师们深思和积极实践的问题。作者试从“儿童立场”思考情境创设问题,意从学生角度入手,积极创设适合学生特点,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数学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 有效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 更新理念 研读教材 立足学生
  “和孩子共同境遇”,首先意味着对儿童的宽容、理解和欣赏,更深入地说,需要我们更新教学理念,蹲下身去,走进儿童的数学生活,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用儿童喜欢的学习方式,和儿童共同遭遇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从某个角度来说,“和儿童共同境遇”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心态,更是一种教学智慧。因此,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立足教材,善于深刻解读;立足学生,善于从学生角度思考,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实现与学生共同境遇,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之魅力。对此,笔者作了如下思考。
  一、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从更新理念、研读教材开始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与众不同的想法或者思考问题的视角时,你能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排除自我经验的干扰和成人的“文化优越感”,从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吗?能以“平等中的首席”之身份介入数学问题,进而与他们一起交流、沟通、协商吗?显而易见,教师必须具有以上问题的肯定答案方能从容地面对学生群体,课堂教学的设计方能实现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诚然,一个眼中有学生的教师才能很好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数学教学如果过分拘泥于文本,那么绝大多数课堂就会明显暴露出“掐头去尾烧中段”的弊病,如能让所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对所学课题的理性切入及各活动环节的理性小结统筹兼顾,那么,教材的运用过程,就有可能成为教师、学生与文本编者交流磨合的优化过程,课堂上流淌的才会是为我们的学生所接受的“活”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教师必须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例如,在六年级的一教学活动课中,“求石头的体积”,两位老师在思考这一教学内容后,不约而同想到了创设“乌鸦喝水”的教学情境。可是在教学中,两者对于这一教学内容目的的思考立足点的不同,也使这一教学情境的效果不同。一位老师只是借助这一情境,让学生了解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寻求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让学生计算出石头的体积;而另一位教师却不只是把数学生活化,不局限于算出石头的体积,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石头放在有水的长方体或圆柱体容器中就能求出它的体积?学生在讨论后,继续设置问题情境:你还有求石头体积不同的方法吗?这时,学生继续不断探索,课堂闪现智慧的火花。很显然,这位教师能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深入挖掘情境中的数学本质,让生活、数学利用情境在课堂上,在学生心中得到了辩证统一,完美地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此时,数学与孩子共同的境遇该是充满着睿智和神奇的。
  二、立足学生,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才有生命力
  17世纪,夸美纽斯《大学教学论》倡导直观教学,其中就强调了环境对学习的作用。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情境的创设最关键一点是,情境要为数学学习服务,把其中的数学凸显出来,真正符合学生特点,立足学生的发展。概括来说,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切不可为了追求课堂的外在热闹而丢弃了数学课堂的本质,过于烦琐、偏离主题、喧宾夺主的课堂教学情境千万要不得。比如,有的老师教分数时,把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引进教学,学到最后,学生在认识上还停留在猪八戒分西瓜,而没有上升到分数是个数。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课堂教学的思维状态就像两个相对的喇叭,开始教学口子可以大一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而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利用情境,逐渐缩小引向教学主题。因此,如何更好地从儿童角度出发设置有效情境呢?不妨从以下角度思考。
  1.“生活性、情趣性、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点
  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面对的学生群体的特点,当你的教学与之生活紧密联系时,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位教师执教二年级一教学内容“几时几分”,整堂课巧用本班学生的一天生活作为情境。因为是来自身边的案例,学生感到亲切而自然,首先从心理上接受了学习内容,再加上是低年级学生,更乐意于这种教学情境的介入。
  又如,上完平均数的意义后,老师设置了这样的学习情境,对学生宣布了一条好消息:下星期学校将要组织学生去春游。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老师继续说:考虑到目前是旅游旺季,游人较多,为使同学们玩得舒心,又确保安全,我们来了解我市风景区最近的日游客量,并且可以在课后向校长信箱递交我们班同学的春游建议书。学生非常兴奋。接着,老师出示了三个风景区的景点图片及各景区最近一周的游客人数统计表,让学生计算各景区最近一周平均每天的游客量……整堂课,学生都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进展也很顺利。
  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情境的创设要重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考虑学习者最近的学习发展区域,利用生活这一庞大的学习情境,同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创设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情境,创设适合不同学习者特征的多样的情境,这样用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2.“针对性、挑战性、求变性”是情境创设的关键点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效能主要是引趣、激疑和诱思,其核心在于激疑而诱思。虽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数学学习仅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科学理性是数学经久不衰的支柱,数学新课标和原来的数学教学大纲都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确定为数学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为此,突出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核心效能,让数学课堂在适度改变它枯燥乏味面孔的同时,引导学生最终折服并受益于数学的理性思维,对于情境设置,遵循宁精勿杂、宁缺毋滥的原则也就很有必要了。因此,从儿童角度出发,数学教师更要关注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针对性、挑战性、求变性”,让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更符合学生特点。
  就“针对性”而言,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仅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更要关注情境创设是否更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如低年级学生对美丽生动的童话、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特感兴趣,并热衷于充当其中的角色。这符合这一学段儿童天真、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情境。中高年级学生则更乐于接受自主合作、交流的情境。因此,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到有趣、有挑战性,激起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使他们产生学习的热情。
  同样,就“挑战性,求变性”而言,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情境”不是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要对学生学习有意义。情境是对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又要有富有挑战性的、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的。有时,我们不妨设计一些“练一练、做一做、辨一辨、争一争”等情境,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使情境创设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自行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稍加思考,就有学生马上提出:“车轮做成其他形状的,如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行吗?”这一质疑激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这种强烈的认知冲突触发了学生想弄懂其中的原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列举验证,明白了“圆”、“圆心”、“直径”、“半径”等有关的概念及性质。
  因此,一个有效的数学情境,一定蕴涵着丰富的数学内容和数学思想,不但要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要紧紧围绕着“数学”的核心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核心意义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思维处于爬坡状态,更能与学生共同境遇,让他们尽情遨游在数学王国,感受数学的魅力。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教学情境,犹如美味而富有营养的汤,教师要善于烹调,有效创设含有数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情境,让数学与学生“共同境遇”。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着无穷魅力的数学一定能走进学生的心里,永恒而隽永。
  参考文献:
  [1]丁国忠.让情境拥有《数学》的脊梁.人民教育.
  [2]夏小刚.情境创设≠情境的生活化、趣味化.人民教育.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其他文献
“导学案”是教师提供给学生并依托教材可以轻松地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导学案”教学,易于让学生在其指导下,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教学成绩。学生可以一改往日被动学习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适合自己的导学案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创感时代以“六感”为主要特征,即设计感、故事感、交响感、共情感、
摘 要: 新课改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思维,学会创造。发散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核心,它能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它灵活、独特,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的构思,对问题提出独特见解,并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和创造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提出新意,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在
《语文课程标准》着重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鉴别和选拔作用。”学生的学习评价,无论是在功能和价值上,还是在学科内容、呈现方式及对考试结果的处理上,都要力争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和工作思路,形成恰当的学习评价内容、形式、手段,以有利于新课程的深入实施。  一、有效评价活
我参加工作已经七年了,伴随着《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也七个春秋。回首走过的这些日子,有过几多困惑与迷茫,也有过几多欣喜与希望,但在不断摸索与学习中,我更加成熟。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应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注重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回归生活,注重体验感悟。正如在《我有一颗感恩的心》的教学中,我努力使教学
摘 要: 加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增进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培养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型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本文对河北省不同地域农村体育文化现状做了调查研究,旨在为制定河北省农村体育文化发展对策、提升农民文明素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 河北省 农村体育文化 现状    1.研究目的  河北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农村人口和农村区域占比均超过了65%。位于华北中部的北
摘 要: 如今互联网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高校辅导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方便,但是也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网络带来的新问题,明确工作方法,解决新生的矛盾,逐渐成为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重点。高校辅导员主动应对新的挑战,善于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 网络时代 高校辅导员 工作方法    1.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作为信息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然而,合作学习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流于形式,华而不实”、“着眼问题,淡化过程”、“表热实冷,合作淡然”等不良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在这一背景下,我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上了这样一课,觉得很精彩,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在这里,我们以Unit Three Reading (7A)为例分析应如何开展有效
摘 要: 打开小学数学新教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幅幅情境生动、丰富多彩的主题图。其与教材知识和基本内容连在一起呈现出图文并茂的形式,为数学教学构建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并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执教者在深入研究和仔细推敲的基础上,要做到合理运用、灵活运用、巧妙运用,使其能够更好地有价值地为教学服务,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试对此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摘要: Yes,Minister和Yes,Prime Minister是两本政治题材的英国小说,通过对一位虚构的政治家同其常任秘书和私人秘书工作中荒诞事件的描述,刻画了英国民主制度运行的许多根源矛盾和现实问题,是难得的现实主义力作。本文旨在从书中着力揭露的民主制先天缺陷、政党政治、官僚制、精英集团、集体行动困境五个问题入手,借用政治学理论对其主题——民主如何失效——有所发掘。  关键词: Yes,
摘 要: 想象力是艺术的源泉,想象力在中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创设情境 巧设疑问 想象力  马克思曾说:“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是爱因斯坦的一句著名格言,说明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基础,只有有了丰富的想象,才会有创新。想象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