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最基础的学习,从始至终小学数学都离不开计算,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数学成绩。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有效的提高数学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技巧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教师要采取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步提高。那么,如何让每个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能力,减少学生计算时的错误呢?现就如何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用“景、典、动”培养计算兴趣
(一)用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计算题比较枯燥无味,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情景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不仅获得练习计算的机会,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更培养了他们对计算的好奇心与热爱。
(二)用典型事例催生兴趣
“典”就是要引经据典,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烘托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催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不知不觉就迷上了数学。
(三)让课外活动动起来
开展课外活动可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速算、巧算比赛、“开火车”比赛、争当计算小能手、接力比赛、抢答、评智慧小名星等,增强了学生的竞赛意识,提高了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三算”
口算、心算、笔算是小学生计算基本功训练的必然途经,通过加强口算、心算、笔算的训练,做到口随心动、手为心动,随口而出,准确无误。
(一)计算基本功包括:(1)、10以内的加、减法;(2)、20以内加法、减法;(3)、表内乘除法;(4)、能凑成整十或整百数的加减法;(5)、判断积和商的位数的方法等。这些基本功只有坚持天天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也才能为提高计算能力夯实基础,为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扫除障碍。
(二)进行口算训练,首先要从低年级抓起,教会学生口算方法。如:一年级应使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并逐步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二年级则要使学生在理解乘法口诀意义,熟记口诀的基础上,正确迅速地口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样为多位数加减乘除计算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我认为应主要做到:
1、每节课利用3至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
2、变换训练方式。如:听题口算、看题口算、抢答、自算、互算、口算竞赛、抢答赛、“开火车”计算等。
3、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口算。只要天天坚持训练,这些方法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还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笔算时要求学生书写要规范。书写潦草、格式混乱、演算粗心马虎,都是学生在做题中出错的主要原因,要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先要培养学生在笔算时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就必须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
5、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每天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课前5分钟的时间进行训练,让每天口算、听算训练成为学生的习惯。这样常抓不懈,才会使我们的训练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想就是想运算顺序和简便方法;三算就是认真计算不分心;五查就是认真检查不犯错。
(二)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从一年级开始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检查时方便明了。
(三)培养耐心检验的习惯。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把验算变成一种内在的需要。
(四)建立病题卡的习惯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五)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题之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碰到数据大,步骤多的题目要冷静分析,逐步计算;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后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多表扬、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还要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善于做或做不准稍复杂的计算、简算、估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看谁估得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迎难而上、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依赖于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形成;依赖于教师的期望、激励、训练与培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教育之花才会开得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技巧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教师要采取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步提高。那么,如何让每个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能力,减少学生计算时的错误呢?现就如何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用“景、典、动”培养计算兴趣
(一)用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计算题比较枯燥无味,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情景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不仅获得练习计算的机会,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更培养了他们对计算的好奇心与热爱。
(二)用典型事例催生兴趣
“典”就是要引经据典,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烘托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催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不知不觉就迷上了数学。
(三)让课外活动动起来
开展课外活动可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速算、巧算比赛、“开火车”比赛、争当计算小能手、接力比赛、抢答、评智慧小名星等,增强了学生的竞赛意识,提高了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三算”
口算、心算、笔算是小学生计算基本功训练的必然途经,通过加强口算、心算、笔算的训练,做到口随心动、手为心动,随口而出,准确无误。
(一)计算基本功包括:(1)、10以内的加、减法;(2)、20以内加法、减法;(3)、表内乘除法;(4)、能凑成整十或整百数的加减法;(5)、判断积和商的位数的方法等。这些基本功只有坚持天天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也才能为提高计算能力夯实基础,为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扫除障碍。
(二)进行口算训练,首先要从低年级抓起,教会学生口算方法。如:一年级应使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并逐步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二年级则要使学生在理解乘法口诀意义,熟记口诀的基础上,正确迅速地口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样为多位数加减乘除计算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我认为应主要做到:
1、每节课利用3至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
2、变换训练方式。如:听题口算、看题口算、抢答、自算、互算、口算竞赛、抢答赛、“开火车”计算等。
3、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口算。只要天天坚持训练,这些方法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还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笔算时要求学生书写要规范。书写潦草、格式混乱、演算粗心马虎,都是学生在做题中出错的主要原因,要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先要培养学生在笔算时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就必须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
5、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每天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课前5分钟的时间进行训练,让每天口算、听算训练成为学生的习惯。这样常抓不懈,才会使我们的训练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想就是想运算顺序和简便方法;三算就是认真计算不分心;五查就是认真检查不犯错。
(二)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从一年级开始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检查时方便明了。
(三)培养耐心检验的习惯。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把验算变成一种内在的需要。
(四)建立病题卡的习惯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五)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题之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碰到数据大,步骤多的题目要冷静分析,逐步计算;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后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多表扬、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还要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善于做或做不准稍复杂的计算、简算、估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看谁估得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迎难而上、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依赖于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形成;依赖于教师的期望、激励、训练与培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教育之花才会开得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