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欲时代的社会生活与《项链》中主人公的命运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确立,虽然使人获得了自由、解放,但市场经济对财富的热烈追求,以及对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人生的肯定和鼓励,也强烈地生发了人们在生活中对财富的占有欲,形成了主流社会以追求奢华享乐、感官刺激为基型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对十九世纪法国主流社会病态的生活方式,巴尔扎格、福楼拜、莫泊桑、左拉等一大批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通过自己的作品,从不同方面做出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项链》虽是一个短篇小说,但莫泊桑凭借其高超的小说写作艺术,通过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一生命运遭际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物欲时代人的生存命运的强烈关注,蕴藉着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
  
  一、玛蒂尔德的人生价值取向
  
  玛蒂尔德生活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巴黎,作为出身于小职员家庭、自幼就生活在市民社会里的一个普通女性,她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物欲时代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
  被物欲化的人,生命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满足人无限扩张的肉体欲望,不断寻求生理器官的刺激体验。在丢失项链之前,玛蒂尔德生活的忧伤与快乐也全部由此而生。
  年轻美丽的玛蒂尔德嫁给了小公务员路瓦栽后,本来过的是衣食无忧的安闲生活,她不但可以不劳而获,而且还享有仆人的伺候。但她却不能满足于这种生活状态,她甚至为自己远离富贵奢华的生活而痛苦到“常常整天整天地哭泣”的程度。在玛蒂尔德看来,人生的目的就是拥有财富、金钱,人生的幸福就是过富贵奢华的生活。清贫的物质生活状态竟让她觉得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失去了生存的价值。
  丢失项链之前的玛蒂尔德就是这样一个以极浅薄无知、极愚蠢卑俗的认识来看待人生的人。她用来衡量生命价值、人生幸福的标准是人生理的、肉体的感官满足。她在灵魂上甚至有点堕落:不但愿意过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而且竟认为自己的美貌和姿色是过寄生的、豪华奢侈生活的资本。她不知道人类的生命除了肉体的存在,还要有一个超越肉体的心灵或精神内核;人的生命存在,除了能享用物质财富,还能通过各种创造性的劳动,丰富完善人自身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当玛蒂尔德为了参加一个贵族社会的舞会,追求梦想中的人生幸福,毫无自尊也毫不犹豫地去向贵妇佛来思节夫人借用贵重豪华的首饰时,我们可以仔细想想,即使那挂项链没有在舞会后丢失,她以后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对于这个问题,莫泊桑通过写玛蒂尔德在舞会上的表现和成功作了精心的暗示:舞会上“她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她是早晨四点钟光景离开的。她的丈夫从半夜起就跟三个男宾在一间冷落的小客室里睡着了”。这样的情景,我们自然可以推断:如果她没有丢失那挂项链,她以后的生活会有两种可能性出现:一是从此再没有机会参加那样的舞会,那么玛蒂尔德在日常生活中就更不能忍受丈夫的平庸和家庭的清贫,她会更加幽怨、抑郁,沉溺感伤和哀痛中不能自拔;二是她有了更多的机会,第二次、第三次地参加那样的舞会,由此能够和某个或某些贵族男子有了密切的交往,甚至有了浪漫的情爱,然后不顾一切地奔向她向往的高雅和奢华生活。那么,结果又会怎样?以她的社会地位和仅靠姿色悦人,她能过上她梦想中的豪华奢侈生活吗?这样的悲剧故事在同是描绘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名作《包法利夫人》和《苔丝》中发生过。
  玛蒂尔德的人生取向、人格缺陷注定了她的悲剧性命运。莫泊桑惟恐读者忽视这一点,故意用了一个障眼法:在十年后,让已经变成了一个面老的、穷苦人家的粗壮劳妇的玛蒂尔德,在劳动之余回想自己当年迷人的美丽时,去这样想、这样问、这样感叹:“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会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的变化无常啊。极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读到这里,我们切记:是莫泊桑让玛蒂尔德这样看待自己命运的——人生变化无常,是一件极小的事情把自己的人生败坏了。但读者也这样看人生、看玛蒂尔德的命运遭遇,莫泊桑会暗中笑你的。
  
  二、关切与同情,批判与痛惜
  
  如果莫泊桑在小说中仅仅是揭示玛蒂尔德的性格对她悲剧性命运造成的影响、她的性格与命运之间的因果关系,仅仅是否定玛蒂尔德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生选择,那么《项链》的人文内涵就单薄了,就很难成为一部普世的文学经典。
  在《项链》中,莫泊桑对玛蒂尔德这个市民社会中的普通女性有着多重的情感关切:在丢失项链前,莫泊桑对玛蒂尔德的人生追求、价值选择无疑是否定的,作者在描述她那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甘愿过寄生生活又百无聊赖、哀哀戚戚的病态生存状态时,带有鲜明的批评和讥讽;但当写到路瓦栽夫妇确信那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已经无法找到,毅然决然地决定赔偿并不惜倾尽家资、变卖房产、艰难举贷筹措来巨额资金时,作者对这两个普通人物身上体现出的诚实、信义、责任等道德良知又作了不露声色的肯定,写出了他们人性中高贵的一面。当路瓦栽夫妇在长达十年的岁月中,艰苦劳作,勤俭持家,含辛茹苦,终于还清了沉重的债务时,我们看到,尽管玛蒂尔德失去了十年前外在的美丽与优雅,但在她这个贫苦人家粗壮的劳动妇女身上,却彰显出了由责任、勇气、顽强、坚韧和生命的创造性等构成的人性尊严。也许读者会说,玛蒂尔德生命中这些内在特质的变化,是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下被动发生的,但莫泊桑要告诉世人的恰是:玛蒂尔德在十年的吃苦耐劳中,获得了生命中那些最基本的内在价值。
  莫泊桑对玛蒂尔德这个普通女性的同情和关切,不只是仅通过描写路瓦栽夫妇赔偿项链的过程表现出来的。作品中还透过对佛来思节夫人轻描淡写的生活描述,不露声色地把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与那个不公平的社会联系起来。当我们在《项链》中看到原本年轻美丽、优雅迷人的玛蒂尔德,只在十年的艰苦生活中,就变成了一个身体粗壮、衣着胡乱、高声粗语、面老手粗的中年妇女时,我们能鲜明地感覺到莫泊桑内心的痛惜:为生命中的美丽被毁灭而痛惜,为生命不能在肉体和精神上完美地发展、存在而痛惜。生命的存在应该是美好而有尊严的,美好而尊严的生命是那些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得到健全发展的人。莫泊桑在《项链》中,通过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一生命运遭遇的描写,揭示了物欲时代的社会生活对人性的扭曲、对人类美好生命的伤害。
  在物欲时代的社会生活中,人对外部世界的态度,没有在认识和关切的基础上产生的爱与审美,而是用索取、占有、享用等功利性方式对待外部世界(他人、社会、自然界),人的所有的感情、人生的幸福与痛苦,都只是“物”的得与失的被动反应。这种生活状态取消了人的精神信仰,弱化了人的道德与良知,促发了人的自私和贪欲,否定了人类生命的创造性,从而取消了人的生命的存在深度,反向张扬了人性中原始的本能欲求、生理的官能激情,人成了病态存在的徒具肉欲感官的“生物”人、没有精神自我的“空壳”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莫泊桑在《项链》中,借助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不仅深刻地批判了人们在物欲时代“物欲化”的人生状态,揭示了物欲化社会对人类美好生命毁灭、伤害;还表达了他对人的幸福与尊严、人生存的终极意义和超越性价值、生命存在的健全与完美等人类生存问题的关切,特别是对普通人物生存命运的关切。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学,必须摒弃以往“老师一味讲,学生只管记”的单线的教和学的模式。教师可通过“诵读”这种动口、动脑从而让学生动起来的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读”贯穿教学始终,引导学生模仿、探究、实践、创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文言文 诵读探究 实践 创新    初中的文言文教学,常常是课上完了,学生却读不顺、背不了、记不牢,这种现象的根源就在于我们的课堂。课堂
期刊
在人类历史上,阅读行为是伴随着文字和文献的创造发明而产生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丰富情感;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语文能力,培养学生开放、多元的文化品质。有效的阅读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增长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南宋著名的文学家、目录学家和藏书家尤袤在《岁初堂书目》序中是这样比喻的:“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期刊
摘要: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词:背诵 模仿 分类 应用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差异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关注差异分层促进发展    在班级制的教学中,每个学生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不同,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势必会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针对班
期刊
日裔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一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入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必修三,定位为略读课文,编排于第四单元(科普文单元)中。学生独立学习或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不能忽视其中的两个细节。    细节一:“教育”    课文标题为《一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为什么不是“成长历程”,而是“教育历程”?显然,作者要紧扣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因素来叙写。“教育”这一细节,无疑关乎文章的主旨
期刊
2010年12月8日—9日,本人有幸观摩了江苏省第五届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大赛的体育实践课,深感我省体育课程改革,不管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学习方式、评价与激励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位参赛选手新颖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努驾课堂能力让我为之叹服。在观摩了整个实践课部分后,我有了一些感想与拙见,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认为新型的小学体育课,关键要弄明白四个“什么”。    一、课要干“什么”  
期刊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咏物抒情且极具形态美的散文。她有俊美的主体形象,是那流动的“瀑布”;她有秀美的细部线条,是那美丽的小花;她有柔美的情感色调,是那浅浅的紫色;她有唯美的语言文字,是那含蓄隽永的花语;她有醇美的意蕴表达,是那生命的赞歌。学习中,以传统的方法去感悟、理解文本,可能解读不出“瀑布”流动之美,品读不出唯美隽永的花语之韵,更感悟体验不出那是藤萝花的礼赞,生命的最强音。如何让学生走进文
期刊
当“生本”一词映入我的眼帘时,我内心充满了困惑:生本是什么?它是怎么样的?当我一页页品读“生本”时,眼前便豁然开朗起来——原来,“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以生命为本!读着读着,“生本”二字逐渐放大,一些关键词跃然心上:尊重、理解、信任、依靠、激励、引导、自主、合作、探究……于是,在内心深处搜罗起过往的点点滴滴阅读课堂教学印记。突然间,一个词钻进了我的脑海——體验!体验式阅读追求一种身心
期刊
一、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 然而,現行体育教学模式,却长期处于重视教学目标的完成,忽略甚至无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多元化的教学,这样就把许多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磨灭了,更不用提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了。据有关报道调查,2005年与1995年相
期刊
戏曲诀谚有云:“动有式,念有调,鼓有经,打有套”,这是对戏曲程式的描述。戏曲表演过程中的固定程式和表演技巧,是无数戏曲艺术表演前辈们无数次千锤百炼的艺术结晶,是他们自身经验的高度总结。这些表演程式和表演技巧来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而是上升到了一个审美的高度,形成了一种美学语言。  我们讲到这种美就不禁想到舞台上旦角的一动一移,想到武生的绝好功夫,想到舞台赋予的写意美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