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化归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归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进行转化,进而解决的一种方法,一般是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渗透到了各种代数与几何问题中,对帮助学生解决各类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以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中心对称图形》一课为例,深度探讨了化归思想的具体应用过程。
  一、初中数学化归思想的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初中数学有了新的学情、新的教学特征,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多层次优化能力,以及数学化归思想的应用能力。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David Ausubel曾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句话虽然简单但意义深刻,运用学生已有知识优化教学设计,是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上做到的,也是化归思想应用的一个过程。
  二、《中心对称图形》教学案例设计
  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目标就是保障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数学思想的有效扩展。具体来讲,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案例,明确化归思想的应用策略,在特殊条件背景下进行数学问题的有机转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化归思想。例如,在讲授《中心对称图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案例设计、探究活动、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呈现和应用化归思想,体现化归思想的应用价值。
  1.案例设计
  讲授《中心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应基于“图形的旋转”设计案例,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中心对称图形的平移、翻转两种运动特征,并顺势将“图形的旋转”这一知识点引入教学中。“图形的旋转”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更难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化归思想转化“图形的旋转”这一知识点。为了实现知识点的转化,教师必须结合图形的旋转概念展开教学设计,让学生重点理解旋转概念所包含的三个关键要素: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方向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
  2.探究活动
  講授《中心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用化归思想简化所学知识点,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中心对称。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重叠在一起的两把全等三角尺,其中一把尺子固定不动,另一把围绕顶点任意旋转,得到一个新的全等三角形。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前后两个全等三角形,并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实际上,教师希望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旋转过程,告诉学生什么是“基于中心对称的旋转”,并希望以此为学生学习旋转的基本性质打好基础。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旋转的概念主动探究问题,通过观察或动手操作让他们理解了旋转过程中的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旋转角是什么等问题。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辅助虚线,积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观察中心对称图形旋转的本质,让学生找出全等三角形的所有对应点,并说一说这些点是否都能旋转。
  3.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化归思想分析了基于对称点旋转后新旧全等三角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利用相对直观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了解了旋转前后全等三角形的变化,如此设计教学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有一定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真正实现知识从难到易的转化,让学生学会了巧妙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生从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探究经验。总结来讲,上述案例设计并非是数学研究的全部内容,但它能够充分结合教师所应用的化归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三、总结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与数学相关的创新教学思想非常多,本文谈到的化归思想所呈现的是一种对知识内容的转化、渗透过程,它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归解题思路,让他们懂得转换数学学习节奏、数学学习立场,以及数学学习思维,能够从容面对各种困难、问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逸夫中学
其他文献
本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原则,《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高中历史教育应贯彻的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观念的提出促进了历史学习方式和育人方式的转变,但目前高中阶段贯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形成。这种评价机制应该是学
期刊
为了更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咸阳市实验中学在校领导的集体倡导下,全校教师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以“同课异构”为交流平台,开展了听课、评课、议教研讨活动,笔者受益颇多。现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进行反思,以期与同仁进行交流分享。  一、教学有效是良训,“同课异构”当先行  “同课异构”重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為什么教与为什么学?教什么与学什么?怎么教与怎么学?我们从分析和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际存
期刊
温先生在《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中用很大章节来论述语文教学,对这部分内容我作了深入研读,试图通过这些文章来领会温先生语文教育的真谛,特别是在了解了语文教材的编写的体例、特点之后,必然要回归到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操实练中。我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要求中,“读”占据第一位  温先生说“读说听写”,“读”是最重要的,关乎学生在成长中甚至步入社会以后继续学习和接受熏陶的能力。因此他倡
期刊
在我国少年儿童中有这么一类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双方或有一方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农村与父母其中一人或其他亲人一起生活,这个儿童群体被称为“农村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进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多数将子女留在了农村,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他们被称为农村留守儿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名著是中学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本文以初中教材《简·爱》一课为例,简要谈一下笔者对名著阅读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  一、精心设计导读课  设计导读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笔者在《简·爱》的导读课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目录切入猜读法  1.请学生根
期刊
微视频指短小的视频,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5分钟以内的视频。微视频具有直观性、高效性、广泛性、信息量大等特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合理利用和挖掘多种社会资源,要注意利用网络、电视、电影等信息媒体,丰实、深化、拓展课程内容。如何开发适切的微视频资源,并恰当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呢?下面我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爱国教育主题教学内容为例,谈谈微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原则及策略。  一、微视
期刊
研学旅行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研学旅行,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践行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促进书本知识与社会经验的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为了建立一套管理规范、责任清晰、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的长效机制,学校通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集全校之
期刊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习作时写不下去的窘境和情节雷同的尴尬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缺乏生活积累虽然是一个方面,但有时积累了生活经验,作文也不一定能写得好。本文以《西游记》前八回情节创作为例,就情节相生的诱因略陈管见,以期能够解决学生习作中的困顿,达到绝处逢生或不同凡响的佳境。  一、《西游记》前八回的情节  《西游记》前八回大致有十个耳熟能详的情节:石猴出世、美猴王、访道求仙(包括七十二
期刊
教师专业素养是影响儿童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数学素养,能够帮助普通教师更加清晰深入地理解教与学的关系,让教师明白“教什么”“教给谁”“如何教”,激发教师对数学教育活动的情感和信心。通过教师智慧的教学,使幼儿在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达到“喜欢数学、亲近数学、走进数学”的目的。  数学是培养思维和锻炼能力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将数学形象地称为“人类思
期刊
在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要学会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效果。经过相关实践,教室的留白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智慧,课堂的留白可以有效激发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室中能呼吸到更多的氧气。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有效性都能得到提高。本文将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对课堂留白艺术进行深入刨析。  一、在课程导入设计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