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前,移民香港的同乡们聚集於此,获得食宿、联络亲朋;百年後,此处乡情不减、浓情依旧。今日,在主席王铭流先生、永远会长林江先生等人的带领下,惠海陆同乡互助社将一如既往保持着团结乡亲、回馈社会的热情,大家联手一同在新的时代开展新的公益活动,以豪迈的笔调,集体书写社团新的篇章。
前言:2016年9月5日,惠海陆同乡互助社举行“第67周年庆典联欢晚会”,众多嘉宾云集一堂,公众集会及遊行上诉委员会主席阮云道、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拿督斯理程万琦博士担任主礼,並有邵仲衡、林俊彦等香港艺人到场助兴,活动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主席王铭流先生、永远会长林江先生分别致辞,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岁月更替情愈深
大约150年前,中国大地正处外忧内患、新旧交接之际,战事频繁、民生不稳,不少惠州、海丰、陆丰一带的百姓,为求一处安稳居所,陆续来到进入港英时代不久的香港。虽然在这个英国的殖民地里,他们不必像家乡同胞那样饱受战乱之患,但生活依然艰苦,有的人刚到香港,食宿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又怎能安心去求职谋生?於是,一群早年已经落户香港的乡贤自发组成惠海陆同乡互助社,为新来港的乡里提供食宿,缓解生活压力,帮助他们逐步融入香港社会。
王铭流主席回忆,以前香港基建匮乏、物资並不充裕,所以先贤们就在中环置办一处物业,放上简单的家具,供新移民过来的乡里落脚,住个三五天,吃大锅饭,待找到工作可以自食其力,便搬了出去。由於住在这里的人後来多数做了车夫、警察,或进入消防局工作,所以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在消防局同乡的支持下,惠海陆同乡互助社应运而生。大家都围绕着“帮助他人”的简单宗旨,陆续开展各项工作。1949年,惠海陆同乡互助社正式註册成立,让延续大半个世纪的团体拥有了政府认可的身份。
之後,加入惠海陆同乡互助社的成员越来越多,规模最大时竟有两三万人之多。大家借助这个平台,互帮互助,增进感情。虽然都是漂泊在外,但源於家园和文化的情感卻把彼此连接起来。惠海陆同乡互助社犹如会员们在香港共同的大家庭,让这些在異国他乡打拼奋斗、安家立业的遊子们感受到等同故乡的熟悉关怀。
岁月的不断变迁,社会也在不在发展,香港更从一座滨海小城,经过历年的建筑,发展成为繁华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的提升让市民有能力招待远道而来的亲朋,所以後来再有同乡来到香港,需要到惠海陆同乡互助社暂住的人开始减少。加上政府对社团、同乡会等作出了规范,就相关事宜开始了调整。种种变化,都让惠海陆同乡互助社的功能进行转变,经过与会众人的群策群力、修整兼融,终於完成改革,成为今日活跃於社会公益界的一股重要力量。
“我们现在成为参加香港社会福利处的义工团体,组建了义工队,开展探访孤儿、伤残人士、独居长者等服务工作。”现任惠海陆同乡互助社主席的王铭流先生与该社渊源颇深,其父亲便是该社的创办人之一,而他在前辈的影响下,也积极投身服务乡里的工作中,见证了惠海陆同乡互助社的成长及转型。多年以来,他勤勤恳恳,很多事情都坚持亲力亲为。因此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成为今年该社名望所归的领导人。
2016年9月,惠海陆同乡互助社举行“第67周年庆典联欢晚会”,王铭流先生致欢迎辞中明确表示,惠海陆同乡互助社的作用是希望可以回馈社会,为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援助,促进社会和谐,让各人都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他们还提出“扩阔惠海陆,融入大华夏”的理念,增广了工作的范围,实现更多的善行,在前辈缔结的稳固基础上,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承前启後展新章
自转型以来,惠海陆同乡互助社每年都在不同的领域里付出众多,如敬老茶聚、参与一年一度的长洲太平清醮及飘色巡遊並以舞麒麟助兴、到汕尾探访福利院、收集民俗文化实物赠予香港博物馆等等。种类繁多,接连不断。而在众多活动中,会员们皆以义工身份参与,出钱出力出时,这对今天生活节奏快速忙碌的香港而言,可谓难得。足以显出惠海陆同乡互助社会员们积极主动投身服务的热情之高。
除了常常参与社会工作,王铭流先生他们也把惠海陆同乡互助社当成承接家乡文化的中转站,他们不愿看到乡亲们移民香港的後代逐渐忘记淳朴多元的惠州、海丰、陆丰等地的文化,因此充分利用社址的露台,给会员的晚辈传授舞麒麟一类民俗技艺。
“过去我们进行了转型,所以现在惠海陆同乡互助社等於重新获得发展,且逐渐进入正轨。大家的工作也应该把不合时宜的部分替换掉,用与时俱进的内容填补过来。例如舞麒麟,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延续家乡文化,一举多得,要是有会员的孩子们愿意来学,我们是乐於教授他们技艺的。”惠海陆同乡互助社永远会长及筹委会主席林江先生表示,虽然与香港常见的醒狮相似,但流行於客家地区的舞麒麟以力量著称,与注重技巧、灵活的醒狮並不相同。惠海陆同乡互助社对传统文化重视,也是把地方浓郁鲜明的特色进行保留与发扬,为融汇东西文化的香港,增添了来自家乡的风情。
未来,惠海陆同乡互助社会积极扩大受益人士以及服务范围,如在湾仔的会址及长洲分会提供青少年研习室,为愿意开展青少年服务的义工提供良好的场所,藉此帮助会员的孩子们提高学业。他们也凖备在各社区派送饭盒,让有需要人士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而社内也有几位从医务岗位上退休的义工,他们会给长者进行身体检查,以自己的专业能力服务社会。
如同香港大多社团一样,惠海陆同乡互助社的传承问题也较为突出,毕竟随着老一代会员的离去,新会员接手工作也显得急迫起来。对此,王铭流先生与大家集思广益,制定多个方案,希望吸引青少年的加入。他们提议“与时俱进,与社会接轨”的理念,培养能接受工作的後辈,让这些更具创新、更有活力的年轻人,延续爱国爱港爱乡的情怀,把前辈优秀的品质与思想,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当前,“一带一路”的战略是国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惠海陆同乡互助社对此亦予以重视,组织了相关活动,带动会员了解时事的热情。例如组织到英国、柬埔寨、文莱、迪拜等地考察,与当地友好团体合作,围绕着“一带一路”之主题,开展各种活动。王铭流先生希望有关的活动能受到年轻人的重视,可以在培养後起之秀的同时,又能增加惠海陆同乡互助社回馈社会、祖国的行动:“一带一路是我们国家大方针,覆盖六七十个地区国家和地区,影响大概44亿人口,佔全球六成 ,但目前实现的经济总量只有20亿万美金,尚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如果我们现在教导年轻人去认识这个方向,进而增加实践,出现了成果,再後来就有收成。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局面,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教导年轻人,更要成为他们的‘探路者’,做好引导的工作。”目前,社内贤达已经相继着手有关事宜,如参加讲座、研讨会,与会员们分享,渐渐把“一带一路”的信息及内涵带给香港:“我们研究有关的方针及政策,并积极培育下一代走一带一路的方向。而且增加与不同国家的交流机会,进行合作项目,开展商务往来。”
故乡,是惠海陆同乡互助社众多人心中共同牵掛的地方,也是带给他们信心与动力,继而开展众多社会工作的源泉。他们心中有一份源於惠海陆地区的自豪,督促他们在日後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帮助他人,愉悦自己,也把人文关怀的荣誉带给乡里。
前言:2016年9月5日,惠海陆同乡互助社举行“第67周年庆典联欢晚会”,众多嘉宾云集一堂,公众集会及遊行上诉委员会主席阮云道、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拿督斯理程万琦博士担任主礼,並有邵仲衡、林俊彦等香港艺人到场助兴,活动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主席王铭流先生、永远会长林江先生分别致辞,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岁月更替情愈深
大约150年前,中国大地正处外忧内患、新旧交接之际,战事频繁、民生不稳,不少惠州、海丰、陆丰一带的百姓,为求一处安稳居所,陆续来到进入港英时代不久的香港。虽然在这个英国的殖民地里,他们不必像家乡同胞那样饱受战乱之患,但生活依然艰苦,有的人刚到香港,食宿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又怎能安心去求职谋生?於是,一群早年已经落户香港的乡贤自发组成惠海陆同乡互助社,为新来港的乡里提供食宿,缓解生活压力,帮助他们逐步融入香港社会。
王铭流主席回忆,以前香港基建匮乏、物资並不充裕,所以先贤们就在中环置办一处物业,放上简单的家具,供新移民过来的乡里落脚,住个三五天,吃大锅饭,待找到工作可以自食其力,便搬了出去。由於住在这里的人後来多数做了车夫、警察,或进入消防局工作,所以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在消防局同乡的支持下,惠海陆同乡互助社应运而生。大家都围绕着“帮助他人”的简单宗旨,陆续开展各项工作。1949年,惠海陆同乡互助社正式註册成立,让延续大半个世纪的团体拥有了政府认可的身份。
之後,加入惠海陆同乡互助社的成员越来越多,规模最大时竟有两三万人之多。大家借助这个平台,互帮互助,增进感情。虽然都是漂泊在外,但源於家园和文化的情感卻把彼此连接起来。惠海陆同乡互助社犹如会员们在香港共同的大家庭,让这些在異国他乡打拼奋斗、安家立业的遊子们感受到等同故乡的熟悉关怀。
岁月的不断变迁,社会也在不在发展,香港更从一座滨海小城,经过历年的建筑,发展成为繁华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的提升让市民有能力招待远道而来的亲朋,所以後来再有同乡来到香港,需要到惠海陆同乡互助社暂住的人开始减少。加上政府对社团、同乡会等作出了规范,就相关事宜开始了调整。种种变化,都让惠海陆同乡互助社的功能进行转变,经过与会众人的群策群力、修整兼融,终於完成改革,成为今日活跃於社会公益界的一股重要力量。
“我们现在成为参加香港社会福利处的义工团体,组建了义工队,开展探访孤儿、伤残人士、独居长者等服务工作。”现任惠海陆同乡互助社主席的王铭流先生与该社渊源颇深,其父亲便是该社的创办人之一,而他在前辈的影响下,也积极投身服务乡里的工作中,见证了惠海陆同乡互助社的成长及转型。多年以来,他勤勤恳恳,很多事情都坚持亲力亲为。因此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成为今年该社名望所归的领导人。
2016年9月,惠海陆同乡互助社举行“第67周年庆典联欢晚会”,王铭流先生致欢迎辞中明确表示,惠海陆同乡互助社的作用是希望可以回馈社会,为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援助,促进社会和谐,让各人都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他们还提出“扩阔惠海陆,融入大华夏”的理念,增广了工作的范围,实现更多的善行,在前辈缔结的稳固基础上,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承前启後展新章
自转型以来,惠海陆同乡互助社每年都在不同的领域里付出众多,如敬老茶聚、参与一年一度的长洲太平清醮及飘色巡遊並以舞麒麟助兴、到汕尾探访福利院、收集民俗文化实物赠予香港博物馆等等。种类繁多,接连不断。而在众多活动中,会员们皆以义工身份参与,出钱出力出时,这对今天生活节奏快速忙碌的香港而言,可谓难得。足以显出惠海陆同乡互助社会员们积极主动投身服务的热情之高。
除了常常参与社会工作,王铭流先生他们也把惠海陆同乡互助社当成承接家乡文化的中转站,他们不愿看到乡亲们移民香港的後代逐渐忘记淳朴多元的惠州、海丰、陆丰等地的文化,因此充分利用社址的露台,给会员的晚辈传授舞麒麟一类民俗技艺。
“过去我们进行了转型,所以现在惠海陆同乡互助社等於重新获得发展,且逐渐进入正轨。大家的工作也应该把不合时宜的部分替换掉,用与时俱进的内容填补过来。例如舞麒麟,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延续家乡文化,一举多得,要是有会员的孩子们愿意来学,我们是乐於教授他们技艺的。”惠海陆同乡互助社永远会长及筹委会主席林江先生表示,虽然与香港常见的醒狮相似,但流行於客家地区的舞麒麟以力量著称,与注重技巧、灵活的醒狮並不相同。惠海陆同乡互助社对传统文化重视,也是把地方浓郁鲜明的特色进行保留与发扬,为融汇东西文化的香港,增添了来自家乡的风情。
未来,惠海陆同乡互助社会积极扩大受益人士以及服务范围,如在湾仔的会址及长洲分会提供青少年研习室,为愿意开展青少年服务的义工提供良好的场所,藉此帮助会员的孩子们提高学业。他们也凖备在各社区派送饭盒,让有需要人士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而社内也有几位从医务岗位上退休的义工,他们会给长者进行身体检查,以自己的专业能力服务社会。
如同香港大多社团一样,惠海陆同乡互助社的传承问题也较为突出,毕竟随着老一代会员的离去,新会员接手工作也显得急迫起来。对此,王铭流先生与大家集思广益,制定多个方案,希望吸引青少年的加入。他们提议“与时俱进,与社会接轨”的理念,培养能接受工作的後辈,让这些更具创新、更有活力的年轻人,延续爱国爱港爱乡的情怀,把前辈优秀的品质与思想,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当前,“一带一路”的战略是国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惠海陆同乡互助社对此亦予以重视,组织了相关活动,带动会员了解时事的热情。例如组织到英国、柬埔寨、文莱、迪拜等地考察,与当地友好团体合作,围绕着“一带一路”之主题,开展各种活动。王铭流先生希望有关的活动能受到年轻人的重视,可以在培养後起之秀的同时,又能增加惠海陆同乡互助社回馈社会、祖国的行动:“一带一路是我们国家大方针,覆盖六七十个地区国家和地区,影响大概44亿人口,佔全球六成 ,但目前实现的经济总量只有20亿万美金,尚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如果我们现在教导年轻人去认识这个方向,进而增加实践,出现了成果,再後来就有收成。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局面,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教导年轻人,更要成为他们的‘探路者’,做好引导的工作。”目前,社内贤达已经相继着手有关事宜,如参加讲座、研讨会,与会员们分享,渐渐把“一带一路”的信息及内涵带给香港:“我们研究有关的方针及政策,并积极培育下一代走一带一路的方向。而且增加与不同国家的交流机会,进行合作项目,开展商务往来。”
故乡,是惠海陆同乡互助社众多人心中共同牵掛的地方,也是带给他们信心与动力,继而开展众多社会工作的源泉。他们心中有一份源於惠海陆地区的自豪,督促他们在日後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帮助他人,愉悦自己,也把人文关怀的荣誉带给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