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话剧的民族化发展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zy3106ji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1
  “中国式”的话剧发展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吸取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借鉴了西方话剧的发展经验,去粗取精,糅合了多种现代化的元素,自成一家,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一)新鲜元素,活跃舞台
  ①舞台写实元素加入
  “中国式”话剧比较重视舞台的直观感受,重视舞台意境的营造和气氛的渲染,有时导演为了营造逼真的效果会设法为话剧增加与之相适应的内容。
  话剧《樱桃园》中,导演为了营造真实的樱桃园的感受,在话剧舞台上真实的种植了樱桃树。话剧《赵氏孤儿》中,导演特意从国外花高价购得两匹白马,就是为了营造话剧舞台上诗意的气氛。而在话剧《厕所》中导演为了证实再现老北京底层人民的生活,真的在舞台上搭建了一所破旧脏乱的厕所。而在这些写实元素融入了话剧舞台,更是增添了话剧元素的真实性,提高了话剧的艺术性。
  但是,有些时候,导演不免会过于追求舞台形式,削弱了观众对剧情的关注度,也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②多种艺术形式的加入
  “中国式”话剧融入了相声、皮影、哑剧、舞蹈等多重元素,增强了舞台表演的综合性,丰富了话剧内容与形式。
  在《哈姆雷特》中,林兆华导演加入了双簧的因素,一位伶人在身后讲解,一位伶人在台前表演,增强了经典名剧的趣味性,通过演员夸张的表演,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③拟人化的手法
  “中国式”话剧经常采用将物拟人化的形式,丰富舞台的形式,活跃舞台气氛。
  《刺客》豫让毁容的戏中,导演将火拟人化,增加演员调度,增强了舞台活力。表现出豫让在毁容时的挣扎于疼痛,增强了舞台的现场效果。
  (二)因“本”制宜,寓意深刻——戲文形式
  无论是空灵虚拟化的写意式舞台,还是重再现的写实性舞台设置,导演都重视因“本”制宜,根据话剧剧本的内容,具体的架构舞台设置,由此可见剧本对于话剧演出的重要性。本文将具体说明两种“中国式”话剧剧本的写作模式。
  (1)戏仿
  戏仿即通过对其他作品进行借用,以达到调侃、嘲讽甚至致敬的目的,是一种常见的先锋戏剧的写作模式。通过对原著的二次解读,以现代人的角度解读戏剧内涵,表达出对经典作品内涵与众不同的而理解。
  林兆华导演的《赵氏孤儿》就是属于戏仿作品。通过对纪君祥先生元杂剧的《赵氏孤儿》的二度创作,产生了与原著截然不同的解读,形成了经典原著的颠覆。同样的,“中国式”的话剧不仅有着对整部作品的戏仿,还有对局部情节甚至是某句台词的戏仿。
  在对其他作品借鉴的同时,加入自己独特的理解,或是讽刺,或是欣赏,增强了话剧的幽默感和调侃的意味。
  (2)拼贴
  拼贴即将两种不同的文学作品拼贴在一起,将毫无联系的作品拼成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通过前后不同的对比,表达出戏剧独特的思想内涵。
  《三姐妹等待戈多》就是典型的拼贴式话剧,话剧将《三姐妹》和《等待戈多》这两部剧拼贴在一起。这两部看似毫无联系的戏剧,却因为“等待”这个共同的主题联系在一起。后台的三姐妹被围在水中的一块陆地上,她们在等待着重回莫斯科生活的日子,期待着美好的未来。而弗拉基米尔和爱斯特拉冈永远在前台等待着戈多,但是在舞台的后方却会变成中校和男爵,而这也表现出了人在永恒等待着的这个状态。导演让演员交错出演这场拼贴式的话剧,表现出不同时代人物的等待状态。剧中既包含了契科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包含了贝克特对生存价值的怀疑。林兆华先生刻意模糊了一部分台词,使整个剧本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中国的话剧逐渐被分为“主旋律”大戏与小剧场实验戏剧。很多人认为“主旋律”大戏因其题材陈旧、手法保守,并没有受到年轻人的广泛欢迎,。但是,林兆华导演不仅其所创作的小剧场话剧广受欢迎,其导演“主旋律”大戏一直被视为票房奇迹,究其原因也是因为他一直坚持着与众不同的“中国式”话剧道路。
其他文献
摘 要:《逃离》是加拿大女作家艾丽斯·门罗的主要代表作品。作品以女性视角讲述了关于“逃离”的故事,展现了现代女性生存的悲剧性。本文通过联系作者本人的生平经历来阐释“逃离”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关键词:爱丽丝·门罗;《逃离》;启示  作者简介:杨天姣(1992-),女,汉族,山西大同人,海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本文以唐诗《渡汉江》两种英文译本为例,从译者主体性这个角度,对两种译本进行评析,并指出译者尊重原文却又不拘泥于原文,尊重译语但尽最大可能不凌驾于原文之上,译者对原文的阐释最终会维持在一个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渡汉江》;翻译;评析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02  一、引言  作为源语
摘 要:《今昔物語集》(以下简称《今昔》),是日本说话文学的集大成之作。本文通过分析除怪故事中的鬼怪形象,了解了日本平安时代人们的鬼怪观念。认为在《今昔》中鬼有化形、隐身的神通和吃人的习性,并且出现了拥有了狡猾、知晓人情、善于伪装等精神方面的性质的鬼怪,是绝对强势的崇高的存在,能够刺激处于力量对比底层的人类的自力救赎的生存意识。  关键词:今昔物语集;除怪故事;鬼怪形象;生存意识  [中图分类号]
摘 要:“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从表面上看是一个中国式的大团圆故事,但是细细推敲,不难看出其中蕴含的种种悲剧意蕴以及作者汤显祖对生命的叩寻,戏曲中的主角天生多情,因时而发,在生死之间,在人间与地府之间,体现出鲜活的生命力,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充斥着强烈的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色彩。  关键词:牡丹亭;至情说;生命观  作者简介:高圣怡(1996.8-),女,汉族,湖北荆州人,南昌大学中文系本科就读。
摘 要:特里·伊格尔顿是英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也是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问题有过深入的研究,在其新作《文学事件》中,他重申了意识形态与文学作品的重要关系,并且对文学的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新的阐释。特别是文学形式与意识形态的问题、意识形态的解读问题,是伊格尔顿关注的重点,也是本文试图总结和梳理的。  关键词:文学;意识形态;形式;结构化  作者简介:朱鸿旭(1991-)
摘 要:作为“80后”作家的领军人物,韩寒真正进入公众视线是从在学生时代的《杯中窥人》在新概念作文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开始的。之后,因为他本人受到社会关注,所以他的退学行为饱受社会争议,成为“韩寒现象”。本文从韩寒作品的叛逆和批判现实主题出发,探讨韩寒眼中的另类世界。  关键词:韩寒;韩寒现象;现实主题  作者简介:王一帆(1991-),男,汉族,浙江嘉善人,海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秋风  吹走了夏天  阵阵秋雨含情脉脉地  轻唱着  浅秋的韵律和诗行  绵绵秋雨  你是不是夏日里  那朵朵的白云  瓜熟蒂落  飘然而下  绵綿秋雨  你是不是  还会  变成白云朵朵  飞翔在蔚蓝的天空
摘 要:《闷与狂》不仅是王蒙耄耋之年的长篇小说,同时也是继《王蒙自传》三部曲之后的另一部“王蒙自传”。它颠覆了自传写作的常规,显示出一定的异质性,是王蒙跨文体写作的蓝本。《闷与狂》在语言的狂欢中洋溢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印象式书写展示了王蒙丰富的内心世界。散文化、诗化的形式也是对自传写作传统的挑战。  关键词:“王蒙自传”;《闷与狂》;印象;狂欢;散文化  作者简介:杨笑(1991-),中国海洋大学文
摘 要:对《论语》中“贤贤易色”的理解,古今学者多有分歧,以杨伯峻先生为代表的一派认为“贤贤易色”即“尊敬贤者,轻视美色”,以王念孙为代表的另一派则认为“贤贤易色”即“以贤为贤,将对美色的渴慕热望,更易为对贤人的渴望热慕”。本文通过出土文献帛书《五行》与《孔子诗论》中对《关雎》的阐释提供的相关线索进行论述,结合新的语法成果,认为“贤贤易色”应该理解为“应该解释为以贤为贤,改易颜色。”。  关键词:
摘 要: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可以说是二战之后世界文坛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之一了。他那令人赞叹的小说创作技巧、充满智慧和想象的写作风格,他致力于穷尽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以拓荒者的勇气和智慧不断开辟出新疆界被人们誉为“作家中的作家”。异化主题是卡尔维诺创作中极为关注的话题,而《意大利童话》中所展示的所反映的不仅仅是意大利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一定程度上也是整个人类的歷史与现实,其中对人类自我本质的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