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社会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 :长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ccxx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探究领域,本文将结合授课经验,对如何提高中国近代社会史的教学质量做出具体探索。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国近代社会史 高等院校
  
  中国近代社会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历史学基础课程,其地位和性质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在高校给历史系学生开设中国近代社会史课程非常必要,也是符合历史学研究方向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如何提高中国近代社会史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学相长,已经成为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史课程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近代社会史课程存在问题之解析
  
  1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中国近代社会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还是教学要求等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而教师为中心又从另一个角度导致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从,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无疑不利于学生学习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同时也扼杀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材内容陈旧或者因循,跟不上学科时代的发展,1986年,第一次社会史会议召开,这次会议促进了国内社会史研究的兴起。也标志着史学研究的重心已从单纯的政治史转移到了经济、社会、文化、思想等各个专门史。而其后,经济史和社会史的发展更是引人瞩目,成果突出。在社会史的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颇有影响力的通史著作。比如乔志强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史革新主编的《中国社会通史·晚清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朱汉国主编的《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但是这些社会史通史性著作多来用于中国近代社会史课程的教学,因此在教材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欠缺,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教材没有及时地将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吸收近来,使得中国近代社会史的学术研究与具体的学科教育出现严重脱节。
  
  3 教学评价模式的标准化,量化,导致了评价维度的单一,在中国近代社会史课程的教学评价模式上,往往只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惟一的准绳,而且从出题到阅卷给分这一流程完全由任课教师独自操作,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也无法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创新能力进行考察,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投入学习的时间很少甚至出现经常性的旷课。考试前有些学生只是把别人的笔记复印,机械记忆一下就可取得高分。应该说这种评价模式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评价的结果与实际学生的学习存在出入。
  
  4 教学方法上,以单一讲授法为主,教学氛围枯燥死板。在高校历史课的教学方法上,普遍存在着以单一讲授法作为教学方式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否定单一讲授法而是希望能有所改进。从实际分析来看,单一讲授法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很可能使学生在枯燥的教学氛围中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可否认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了讨论式教学、引发式教学、情感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等,但是在引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往往不得其要领并且也没有针对具体的章节进行具体应用,所以在实际的效果上改进不大。如果探究其原因,那么无疑仍然是长期以来的单一讲授法限制了这些新方法的灵活应用。更甚,有些老师拒绝改进,拿着多年前的教案,在课堂上宣讲,应该说在中国近代社会史的教学中,必须摒弃这些不良做法,才有可能真正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 对当前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进展和热点关注不够。历史是一脉相承的。在历史学的研究中,那些历史线索总是从过去延续到现在,并从现在向未来不断延伸。前续历史很可能就是后续研究的基础,而后续研究则很有可能就是前续历史的承继。但是,目前的高校在向历史系学生讲授中国近代社会史课程时,并没有对当前研究的进展和热点进行介绍,没有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因循教材。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感到学无所用,根本不能提起兴趣更谈不上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了。
  
  二、中国近代社会史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学改革建议
  
  鉴于中国近代社会史课程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高教中国近代社会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真正实现,笔者建议:
  
  1 在思想上,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中国近代社会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做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整个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起着绝对的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的服从和机械的理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以为了提高中国近代社会史的教学质量,就必须突破传统,重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首先,学生在授课过程中不应该只是带着耳朵的盲从者,应该是身心俱在的参与者。针对具体问题,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积极参与教学。其次,学生的参与对授课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必须精心备课,熟知具体的历史知识以备给学生答疑解惑。最后,我们强调学生为中心,并不是要求学生对老师进行肆意的怀疑和轻视,它要求学生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参与教学,遵循“发现一个问题,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的原则,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教学内容上,重视教材教师,以教材建设为基石和重点,高质量的教材是决定历史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中国近代社会史的教学实践中,必须注重相关教材的建设。在前面提到的诸多近代社会史方面的著作,比如乔志强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社会史》,史革新主编的《中国社会通史·晚清卷》,朱汉国主编的《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周积明、宋德金主编的《中国社会史论》等,这些有特点有影响的著作为我们中国近代社会史的教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教材与我们的教学出现了一些出入,因此在教材方面就必须进行完善和补充。首先应该将近些年的新成果介绍进来同时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修改。当然这个工作非常艰巨,它需要有一定积累的高素质的人员方能完成。笔者在此只是提出建议,希冀有能力的人来完成这一重任,使得中国近代社会史的学术研究与具体的学科教育能够相得益彰。
  
  3 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加强构建多元化的模式,打破标准化和量化的单一 评价纬度,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必须突破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以期末考试为准绳的做法,突破由授课教师一人出题到阅卷全权操作的单一流程。具体说:首先,在中国近代社会史的授课安排上,要打破传统的由一个教师承包的做法,一门课可以安排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相关研究状况进行授课,并且在人员的配置上要注意老中青的合理搭配。这样做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能使学生接触到不同老师的讲解,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单个人的授课水平低而给学生带来的负面效果。之所以强调不同的教师来授课,也主要考虑到不同教师的参与能直接打破传统的授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人包办的落后做法,以期对学生的评价更公正和贴近真实。其次,用于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除了期末考试的分数之外,还要对学生平时课堂讨论中的表现、整体的学习态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定。当然这种评定相对来说很难量化,但是这些因素的掺入对于打破以期末考试为准绳的单一评定体系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也能对那些平时不听课,期末考试前简单复印别人笔记机械背诵的做法起到抑制作用。另一方面,试题要减少死记硬背试题的比重,增加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性试题的比重。最后,在评价体系中,要注意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传统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由老师来完成,其实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除了中国近代社会史的任课教师外,学生也可以参与评价。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学生的权利,体现相应的民主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4 站在时代与学科前沿,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加强对近代社会史研究成果的介绍。时至今日社会史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高潮,并且出现了许多有影像的著作和文章,据统计,在中国近代社会史初兴的1990年至2000年,中国学术界共发表有关论文1139篇,专著275部。???那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就必须给学生介绍这些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涉及到近代社会史研究中的区域社会史(20世纪90年代后开展)的讲解时,就要给学生介绍苑书义的《艰难的转轨历程——近代华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乔志强主编的《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钟文典的《广西近代圩镇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王笛的《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中华书局2001年版)、魏宏运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东农村调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从翰香主编的《近代冀鲁豫乡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朱德新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河南冀东保甲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段本洛的《近代江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等著作,同时要求学生能够阅读其中的一本或者几本著作,真正达到“读一本书、研究一个问题、发表一篇文章”的“三个一”教学要求,从而能够有利于学生自觉能力的培养和历史知识的拓展。
  
  5 在教学方式上,加强多媒体和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但应避免形式主义。首先,在《中国近代社会史》的授课过程中,课程的信息容量和信息处理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之一。但是,在上述提到的传统的单一式讲授的授课方式中,由于局限在纸制的教案与教材,信息量相对不足。同时在授课时,单一式讲授不能把文本、图片、声音等多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所以为了提高《中国近代社会史》的授课质量,必须借助多媒体教学。这种方式能灵活的将图片、文字、影像进行转化,能迅速的将信息大量而又快捷的传达给学生,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在多媒体授课时,必须要结合教材具体章节进行安排,切不可形式主义。比如社会史教学中涉及到的近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非常直观的通过图片传授信息,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作用可以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强烈认同感和求知欲,进而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应该说,采用这种先进的手段来授课,成为今后文科教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其次,在重视多媒体教学同时,也应注意其他教学方式的运用,比如讨论式、情感式等教学方法。在中国近代社会史的授课过程中,针对具体章节可以适时的采用讨论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怀疑的科学探索精神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当然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在环境上的民主平等,总之,在具体的授课方式上,要求老师适时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相长,从而真正体现历史教育的科学功能和人文功能。
其他文献
摘要:2012年8月31日,我国民诉法再次修订,其中对诉讼代理人的范围作出了限缩规定。在此之前,由于法律规定的漏洞,导致了不少“黑律师”以律师名义进行代理,不仅扰乱了法律服务市场的秩序,还严重破坏了律师行业的良好口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事人对律师的信任危机。新民诉法的修订,既能进一步保障当事人聘请诉讼代理人的合法权利,又能整顿混乱的法律服务市场。本文以新民诉法修订为视角,浅析我国律师业务的新
[摘要]针对目前社会数控高技能人才紧缺这一现象,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使学生毕业时取得双证书,对数控机床课程教学进行探讨,试图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职业资格鉴定三者结合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技能,获取毕业证书及数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关键词]数控机床 课程 改革    数控机床是我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而培养数控高技能人才以满足社会紧缺又迫在眉睫,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高
B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抗体产生细胞,在机体的体液免疫中有重要作用。B淋巴细胞功能的异常或数量的减少在体液免疫缺陷中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年龄阶段,B淋巴细胞数量的参考
阅读和写作是英语学习中既相区别,又有诸多相似并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课前导入,加强段落和句子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针对阅读的内容,仿写段
[摘要]党性修养是党建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党建的内在的本质要求,是保持我党先进性、纯洁性的必要保障。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性修养尤为关键。本文主要通过对党性修养的剖析,进一步阐述党性修养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党性修养 重要性 途径  [中图分类号]D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7-0019-01  一、什么是党性修养  党性修养又
摘 要 刑罚执行作为打击犯罪、惩治罪犯的重要一环,执行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罪犯所受惩罚是否公平公正,直接影响整个刑事司法环境。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刑罚执行指挥制度,而现有的刑罚执行监督手段单一且威慑力不足的现状,严重影响了执行监督效果。本文以当前刑事执行监督的立法缺陷与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为切入点,具体阐述检察机关行使刑罚执行指挥权的必要性,并试图进行相关制度设计,以期该制度能够在我国得以确立。  关键词
[摘要]市政规划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为了实现城市自身经济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而编制的,为城市职能的履行和城市活动的正常运转提供基础和条件。本文基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论述了市级政府职能,并基于这一视角对市级城市的市政规划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市政设施规划及其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市级城市管理 基础设施规划 政府职能 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长期以来,行政执法证据与刑事司法证据衔接不畅一直是两法衔接的一大障碍。新《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为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效力正名,但规定较为原则性,审查适用等具体问题还需理清。本文将对“两法”衔接中证据的运用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 司法体制 行政执法证据 刑事司法证据  作者简介:赵志刚,浙江省嘉善县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  中图
在全球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卫星导航技术已经进入了全民时代,居民、企业、政府都离不开卫星导航技术,大到国家在全球卫星图上指定政策战略,小到居民出行手机导航,都用到了卫
当今社会随着网络媒体与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已经成了最为快捷方便且兼具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方式。数以亿计的中国网民无时无刻都在关注着全国的热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