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化 生活数学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wa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遵循的主要原则是:1.激励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就是激励。2.实践性原则。“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作用,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与人合作、进行交流的技能。3.主体性原则。儿童是教育的对象,是发展的主体,是实践活动的主人。4.活动性原则。人类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儿童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交流、学习、实践、提高。5.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发展要求,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用数学写日记呢?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尽量生活化,多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到生活里充满数学,他们就是数学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使他们情绪激动,有话想说,有物可写,有与人共享的要求,有想去书写的欲望。具体做法是:
  
  一、引导学生做知识的发现者,想写数学日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因此,我们引导学生睁开好奇的眼睛,面对千姿百态的数学存在形式,去寻找、去发现,懂得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让他们始终保持一种不断发现的新鲜感,保持一种渴望和冲动,从而引导学生把看到、听到、感受到活生生的数学带人自己的课堂,写进自己的日记。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信息资料,引导学生发现知识。
  收集信息资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丰富课程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的重要途径。如在教“生活中的大数”之前,教师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生活中的大数”的资料,然后让他们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学生收集的资料让他们发现了许多知识,汇报时情绪高涨,内容可丰富了:“我从报纸上知道,我国的人口有13亿多,我国一天生产汽车……”“我到商店看见洗衣机价格是999元,电视机的价格有2300元、1900元的,电脑的价格有7600元,10689元……”“书上说一只杜鹃能吃掉松毛虫5000多条……”这样,让他们做个知识的发现者,他们乐于与人分享发现知识的快乐,自然想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2.课堂上让学生“做数学”,激励学生发现知识。
  课堂上,我们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数学,发现数学知识。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动手再小组合作,通过摆、拼、切等形式活动后,记下体积及长、宽、高的数据,然后观察这几组数据,让他们在观察对比中发现规律,再进行小组内交流,从而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在做中领悟、发现知识,他们自然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自然会激动不已,欣喜万分,想写的欲望自然一触即发。
  3.课后留心观察,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
  课内外沟通,让学生留心观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发现,数学是活生生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乐于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比如:在教学“购物”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去参加购物活动,然后把自己的发现写成日记。由于课上的“购物”游戏给学生充分的引导与铺垫,因此,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有不少新发现。有的写到:“我和妈妈在超市买了一箱鲜奶,一共是52元,我发现箱上写有里面有24盒的数字,还写有生产日期是2003年10月,我怎样才能算出一盒鲜奶的价钱呢?”还有的写到:“今晚妈妈带我去面包店买一个价格2元的面包时,售货员阿姨少收了四角钱,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经妈妈指点,我才发现店门口牌子上写着:晚上7:00后打八折。我这才明白,原来打折就是比原来的价钱便宜啊。”这种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发现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印象深刻,它不仅拓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更能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表达数学、乐于与人交流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做知识的研究者、探索者,乐于写数学日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实世界的存在形式千姿百态,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或读出它的数学表现形式或描述,而需要我们自己去描述,去发现。只有从数学角度进行描述,找到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才有可能进一步去探索其中的规律或寻求数学的解决办法。”所以,我们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展开生活画面,让学生走进生活天地,为学生提供和开拓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动手操作,主动去交流反思。教学中注意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研究和探索的机会。比如: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们通过创设情景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的样子,问学生它的面积是否变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再让学生动手拼、摆、剪、画、量、数,让学生尽情去研究探索,学生要表达与交流的愿望也就产生,让他们写下这些体验,他们当然乐意。
  
  三、方法指导
  
   当学生想写、乐写数学日记时,我们就从方法上给予具体的指导。首先,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随时随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适时指导学生学会洞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生活,写出学数学、用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经过与感受。其次,每周我校还组织教师利用一到二次数学日记指导课的时间,给学生作数学日记的评优、展示、交流;还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作阶段性总结和运用于生活的指点,并作适当的写法指导,从而促使学生写数学日记有样可依,又有充分的内容和时间作保证,每周写一、两次数学日记也自然形成习惯。另外,我们给学生自由写的机会。平时可随时有感而发,想写的可天天写,鼓励学生多写。为此,我们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
  
  四、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兴趣
  
  在评价学生“数学日记”方面,我们注重采取多元化、多样化的激励方式,形成自上而下的激励机制。如教师评改数学日记时,都注重用激励性的语言,象“你真棒”、“你真会用数学”、“你将是21世纪的华罗赓”这样的文字经常在学生的日记本上出现。各班每星期评选出写“数学日记”标兵。学校每月都出版“数学日记”刊物,树立典型,促进交流。每学期评选优秀“数学日记”进行展出,并举行比较隆重的颁奖仪式,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兴趣,形成我校学生写“数学日记”的高潮。
  
  简评: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数学日记课题研究值得学习与借鉴。它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并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002年秋学期,该校把“数学日记”课题研究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之一,由于“数学日3L"能使各学科有效地整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均得到明显提高。
其他文献
走进新课改课堂,我们发现,最让人欣喜的变化莫过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意识的唤醒,随之而来的是在师生平等关系基础之上的教学方式的建立。
期刊
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国中学生获得的金牌总数常常高居榜首,是名副其实的数学“奥赛”第一大国。  然而,有识之士却因此为我国数学研究的前途捏着一把汗。专程与会的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样坦言,中国数学研究水平与世界水平“有相当的距离,尤其是在前沿领域”。而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茨奖得主丘成桐更直言“差得还很远”。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及数学系主任刘克峰说:“对此也常有人感到不解。可是你看看
期刊
前阶段我校教师进行了同教材上观摩课的活动,在六年级数学课题为“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两位教师不同的教法。
期刊
从教几年来,有一个感触特别深刻:每逢遇到以计算为主的教学内容时,学生在课堂上总对对答如流,而下课自己练习时却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低年级学生的错误仅仅是因为粗心大意吗?他们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哪些呢?
期刊
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课程的感觉,形成了课程的意识,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学中教师们再也不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而是十分重视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儿童经验的回归。然而,什么样的课程资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呢?最近,笔者听了北京市通州区中山街小学聂凤霞老师的一节“百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课,使笔者很受启发。
期刊
一、复习内容: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和比例》单元复习(一)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以及正、反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2.进一步沟通比与分数、比与除法、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并能正确解答有关实际问题。  3.通过课堂复习交流,培养学生探究交流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复习实录:  1.复习梳理比的概念和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师出
期刊
2004年7月12日下午,有幸在北戴河听了徐斌老师的数学课“认识乘法”,精巧独特的教学设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都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时过几日,回味徐斌老师的人和课,留在我心中的竟然只是一个字——静!    恬静——春风拂面    下午第二、三节是徐老师的课,第一节下课是2点10分,炎炎烈日的午后,正是教师和学生最疲劳的时候,且看徐老师怎样忽悠学生吧,我在心里这样默默
期刊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苏教版第八册第53页~55页。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生:必须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1: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  生2:就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推导出来的。  教师板书:新→旧
期刊
在教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笔者讲究方法,注重启发诱导,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    一、大小课堂,合理衔接    例如,在上《5的乘法口诀》时结合钟面的认识进行教学,把枯燥需记忆的口诀物化在实物钟上,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先让学生在玩具钟面上贴数字1—12,从而体会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再引导学生感知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然
期刊
今天,教学“2、3的乘法口诀”。课前,我这样预设:基本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先出示例题图,引导观察1个2是2,2个2是4,编出关于2的乘法口诀,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创编关于3的乘法口诀,由“扶”到“放”。  可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将我的计划全部推翻。现将这节课的部分教学实录如下:  上课铃响,师生问好。学生刚刚坐下,就有几个学生按捺不住:一一得一,一二得二……机灵的孩子知道今天要学习乘法口诀,我还没来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