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 平民史观下的献礼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q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电影市场迅速发展,爱国电影成为主要类型电影之一,其中,献礼片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爱国类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之一,改变了传统献礼片中英雄视野叙述、革命过程再现等特点,从平民的角度出发,挖掘平民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小中见大,流露出中国自豪和人民爱国的主旋律,为献礼片的发展a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我和我的祖国》;献礼片;平民史观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8-0071-02
  献礼片是爱国电影中的重要类型之一,一般是弘扬主旋律,歌颂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的优越,凸显成就。传统献礼片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重现重大历史事件,如《建党伟业》《开国大典》;二是建构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英雄群体,展现时代精神,如《周恩来》《五朵金花》等。影片情节线索较为单一,人物刻画上的英雄群体较为完美,呈现出类型化特点。进入新时代以来,献礼片发展逐步创新,以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影片为例,在市场上叫座又叫好。其中,《我和我的祖国》更具创新性,用平民史观讲中国故事,抒爱国情怀。
  一、爱国献礼片历史发展回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电影行业逐渐发展,爱国题材的影片始终占据电影市场的一席之地,叙述眼界囊括儿童视角,如《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革命视角,如《地雷战》《洪湖赤卫队》;伟人视角,如《周恩来》《焦裕禄》等。爱国影片类型繁杂,歌颂革命精神、牺牲精神,但万变不离其宗的都是对爱国精神的书写和传达。
  1958年,周恩来首次提出献礼片这一概念:“拍摄一批优秀影片作为国庆献礼片。”周扬强调了献礼片的“三好”原则:内容和、风格好、声光好。1959年前后,广大艺术工作者积极投入到献礼片的创作中。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全国人民经历了多年的浴血奋战之后,正处于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欣喜之中,献禮片多选材于抗战经历,反映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气节和巧妙抗战的智慧,涌现出如《地雷战》《青春之歌》等献礼片。80年代后,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思想解放成为电影主旋律,电影中人文关怀色彩增加,新中国成立40周年的献礼片数量较多,如《开国大典》,影片中也开始关注平凡人视角,不仅讲述伟人平凡的生活,也拉近了伟人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
  经过60年的发展,献礼片逐渐发展形成中国独具特色的一种类型电影,并逐渐展现出比较稳定的审美范式。 回溯是献礼片的主要方式,进入21世纪以来,先后出现了《建国大业》《建军大业》等回顾重要历史的影片,在献礼上遵循了原始的方式。电影市场发展日新月异,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系列献礼片在叙事方式、画面展示既继承了传统模式,又加以创新,实现了从铭记历史来献礼向展现发展来献礼的转变。新时代的献礼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多维度展现当代中国风貌,以当今中国的强盛为新中国献礼。《中国机长》融合了灾难片,使影片情节更丰富,同时中国机长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专业的职业素质也得到体现。《攀登者》加入了爱情的元素,影片看点增加。《我和我的祖国》更是全面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七个小故事从不同角度反映中国的强盛,从而展现中国当代国人的精神状态。
  二、平民视角下的礼赞
  《我和我的祖国》由七个故事组成:《夺冠》《回归》《前夜》《相遇》《护航》《北京你好》和《白昼流星》。取材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重要历史事件。在类型电影人物设置方面,故事往往以主角的视角展开,《我和我的祖国》打破了类型电影的模式,深入平常百姓的生活中去,去找寻观众身边的“平民英雄” 。七个故事展现出不同性格、阶层的英雄。
  《前夜》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确保在开国大典首次使用电动系统升起国旗时万无一失,工程师等比例搭建了整套系统反复实验;明明有恐高,还是爬到顶端焊接阻断球。终于在新中国成立时,工程师站在毛主席的身后目睹国旗升起。作为电影的开篇故事,背景设定在对开国大典的回溯,但整个影片并没有侧重对开国大典过程的展示,而是从典礼筹备的角度出发,挖掘为整个开国大典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做准备普通人背后的故事。《相遇》将叙述背景放在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期间。高远作为一名科研人员,隐姓埋名三年,秘密参与了实验。在意外发生核泄漏时,高远义无反顾返回实验室取出实验品,自身却被辐射侵害。原子弹发射成功,高远身体每况愈下,放弃了和女友的相认。在那个时代,像高远一样默默无闻、舍生取义的人比比皆是,高远正是这类英雄的代表。
  《夺冠》和《白昼流星》中都蕴含两层英雄形象:《夺冠》里一层是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女排运动员;另一层是为了让大家看到比赛舍弃自己和好朋友最后见面机会的男孩冬冬。《白昼流星》中一层是航天英雄,另一层是扎根边疆、为扶贫工作无私奉献的扶贫办李主任。两名流浪少年虽然贫穷,但本心善良,“白昼流星”给他们带去震撼和希望,其实也从另一个维度反映了国家强盛、扶贫工作给人民带来的改变和机遇。李主任和流浪少年也是无数扶贫干部和贫困工作者的缩影。两则故事都表达出英雄并不一定要有轰轰烈烈的功绩,懂事的孩子也能被叫作小英雄的思想。
  《回归》将刻画的重点放在澳门回归前夕为整个仪式做准备的人,以及回归仪式上从容不迫、争分夺秒的仪仗队员。《北京你好》中塑造了市侩粗俗的“的哥”形象代表——张北京。在奥运期间,每一个职业群体都对奥运举办贡献自己的力量。《护航》中的吕潇然是英雄子弟兵的代表。
  小人物,大事件。影片将人物放在重大历史事件中进行描写,将70年来新中国发展历史进程中浓缩在七个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中,展现越来越强盛的中国风貌。祖国和人民是双向称赞的:艰苦奋斗的人民造就了日渐富强的祖国,祖国的强盛增强了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七个故事从不同角度描写历史故事,展现平民眼中的历史事件,也印证了电影名称——我和我的祖国。“献礼方式”从单一历史回溯向回溯和展现发展两个维度转变。“我”就是每一个平民英雄,通过这些叙述主体的经历,刻画出一个胸怀梦想、爱岗敬业、无私善良的平民英雄群体,展现出当代人民的精神状态:既继承前人优良精神,同时也更具时代精神,以饱满的热情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真正体现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这一观点。   影片中的人物不是抽象的历史见证者,而是有感情、有爱恨的鲜活生命,人物刻画更加细腻,关注人物本身的情感和命运,更具有人文关怀。人物形象是立体的,如《白昼流星》中的流浪兄弟,因为贫穷他们偷窃、叛逆,这是绝望境地之中他们能做的唯一反抗。遇到李主任之后,兄弟两人逐渐被感动、被教化,他们善良的一面逐渐展现出来,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神舟十号让宇航员回家,让他们回家的是祖国的强盛,因为有了强大的祖国,以及像李主任这样默默奉献的工作者,一个个小家才能更幸福,两人也找回了希望。《北京你好》中的张北京同样如此,刚登场时市侩、粗俗,不被妻儿看好,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得知小男孩的心愿后,将奥运会门票送给了他。电影舍弃了“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舍生英雄形象,转而抓住日常生活的平民英雄,以平民史观讴歌英雄、礼赞祖国。
  三、新模式揭开献礼片发展新篇章
  传统献礼片主题上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党和祖国的衷心、歌颂党的历史功绩,显示出鲜明的宣传、教化功能。整体故事情节趋向单一,注重对真实历史场景的还原,形成了在历史重塑中表达礼赞之情的模式和套路。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三部重要献礼片为界限——《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献礼片在内容呈现、情节演绎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突破,表達的感情也变得多元,在歌颂祖国强盛的主旋律下掺杂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歌颂、对具体时代下人们正确价值观的讴歌,比如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专业职业素养的职业精神、攻坚克难攀爬高峰的登山精神、默默无闻的神州研制团队、舍己为人的奥运精神等。这些情感丰富了爱国精神的内涵,使爱国主旋律的宣传更具可观性。
  相较于前两部,《我和我的祖国》改变了传统因果式线性的叙事结构,转为缀合式团块结构。缀合式团块结构在叙述上是不连续的,各个单元结构相互独立,通过影片中心思想缀合在一起。缀合式团块结构淡化了影片故事性,但在整体上保证了影片最大限度的和谐与流畅。 七个故事有独立的情节人物,时间上从1949到2015逐年推进,空间上围绕祖国和我的故事铺开叙述,看似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内涵,但都统一于爱国精神的范畴下,又都从平民的视角出发展开叙述和描写。这种叙述方式后续在《我和我的家乡》等影片中得到再现。
  七个故事以不同的风格来叙述故事,《护航》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白昼流星》的宏大和压抑;尤其是《北京你好》《夺冠》中的喜剧风格,在轻快幽默的情节中完成对宏大主题的渲染。《我和我的祖国》拓宽了献礼片的叙事风格。此外,影片搭配耳熟能详的同名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七个故事结束,感情到达高潮时播放音乐,极大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平民史观的叙述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更能引起观众共情。在电影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我和我的祖国》改变了原始献礼片的模式,配合市场风格,探寻出一条类型片融合、平民生活叙述的新发展模式。
  《我和我的祖国》在市场上取得良好口碑,无疑代表了献礼片发展的重要转变。影片中在“写史”和“写人”中找寻平衡,用平民史观讲好中国故事,将献礼片和爱情片、喜剧片融合在一起,拓宽了献礼片的表现方式,为献礼片发展探索出一条新道路。
  参考文献:
  [1]乔晓英.献礼片:从1959到2001[J].电影评介,
  2009,(23).
  [2]林雪娇.献礼片70年,从1949——2019[J].电影文学,2020,(08).
  [3]熊立,周韵淞.献礼片类型化叙事的突破——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J].传媒论坛,2020,(18).
  [4]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奋斗,2019.
  [5]吕梦滢,徐明.我和我的祖国献礼片叙事风格新尝试[J].今传媒.2020,(08).
其他文献
【摘要】 英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可谓家喻户晓。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十四行诗的真正流行得益于“文艺复兴之父”彼特拉克。莎士比亚在充分继承意大利式十四行诗文学精髓的根本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创新,自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作的新风格。其文学创新主要体现在语言结构和写作内容上。  【关键词】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20世纪以来,美国华裔作家开始用自己的声音表现真正的华人形象,黎锦扬在《花鼓歌》中就塑造了个性鲜活的华裔人物。他对华裔人物形象的正面书写既是对美国主流文化内华人负面形象的隐性辩白,也是反驳西方主流文化庞大霸权话语的一种特殊而有力的方式。小说的出版与走红,不仅成功地构建了华人的正面形象,还清晰地向西方世界呈现了华人的民族品格——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明熏陶之下对“君子”标准孜孜以求的审美取向。
期刊
【摘要】 《精灵王》是英国女性主义作家安吉拉·卡特作品《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中的第五篇故事,故事讲述了单纯少女进入森林被精灵王迷惑哄骗,但最终摆脱困境、杀死精灵王的故事。本文揭示了男权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强烈控制欲,女性彻底沦为男性玩物,并且歌颂了女孩反抗男性压迫,不畏强权的自主意识。  【关键词】 《精灵王》;女孩;卡特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张爱玲的两部中篇《沉香屑·第一炉香》和《金锁记》呈现多重互文关系,《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上一辈女性梁太太在《金锁记》中变身为曹七巧,喻示张爱玲笔下旧式女性无论处于开放或封闭的境遇,一旦遭遇压抑的情欲、疑忌与自危的桎梏,皆无法逃离变成绝对自私者的病态命运。《沉香屑·第一炉香》中下一代女性葛薇龙等女性变为《金锁记》中的长安等,积极追求自我解放,但在上一辈或诱哄或掌控下,内外交困,渐失自我。
期刊
【摘要】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钻研学问,渊源文化的里程碑,虽存在不足,但不可否认它拉开了中国文化散文的序幕。“苦”是贯穿全书的主旋律,对“苦”的表现的探索其实是自然、文化、生命融合的探索,通过对余秋雨《文化苦旅》的研究,认为“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山水寻觅之苦,即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最直接的苦来自跋山涉水寻觅文化的身体之苦;文化探索之苦,即余秋雨热爱文化,其笔下有开阔的文化视域,但来自文化的消逝却让
期刊
【摘要】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借助CiteSpace计量工具回眸其1991-2020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文献追踪”的方式来挖掘相关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研究热点主要为“实践观”等,研究方向主要是学术价值和内容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前瞻。  【关键词】 费尔巴哈;实践;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是他对乡村生活如归故里爱的绽放,这是一份良知洞穿历史和现实后的沉思。贾平凹的小说显现了不同形态的乡土情怀,他以独特的视角立体地展现了商州那片土地上的人民及生活,并以一个深深热爱商州这片土地的“农民”的身份写出了对故土深深地眷恋及在城市現代文明冲击下农民生活的深深忧虑。  【关键词】 故土情怀;难舍;忧思;考量;寻根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诸多变法中,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典例之一,而以失败告终的王安石变法也极具研究价值。由于二者所处的社会生产关系有很大的差异,使得研究需要从责任伦理以及信念伦理的角度入手,对商鞅和王安石变法进行深刻反思。最终,从其中探寻有利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启示。  【关键词】 变法;社会生产关系;责任伦理;信念伦理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 唐诗中蕴含的琵琶意象,展现的是唐朝诗人的个体意识和情感倾向。从唐朝的开始到大唐灭亡之间,唐诗所表现出来的成就,体现的是唐朝诗人的个人命运、家国情怀与文学追求,这也是中国诗歌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 琵琶;意象;唐诗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1)28-0045-02  琵琶是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一种传统乐器,分为高、中
期刊
【摘要】 中国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伟大象征。汉字是人们表达的重要途径,每个汉字都有它蕴藏的含义和背景。透过汉字,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每个汉字的背后都印有历史的足迹。本文对透过汉字审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进行探讨,通过对汉字的分析,来审视阻碍中国发展的根源,分析与西方国家的战争。通过汉字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顽强精神,并能看到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路径。  【关键词】 汉字;中国近代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