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耕耘心灵 静待生命花开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ge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影响力就没有生命力,没有生命力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学校的内涵发展。
  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命所在,造就好学校的是文化而非成绩,文化立校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学校现状,2006年我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口号,处处以人为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和而不同、泰而不骄”;校训是“诚、毅、和”;近期目标是“精管理、强队伍、优课堂、促质量”;发展愿景是“建文化、创特色、铸品牌、办名校”。几年来,学校在实施生命教育时,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之路。
  一、生命教育之内涵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它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状态,丰富师生生命历程,激发师生生命潜力,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教育。
  “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是生命教育的宗旨。在这一宗旨的引领下,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心胸宽广、不骄不躁的人格精神,创设了温馨、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充分体现了“生命”与“教育”的关系,彰显了“和而不同、泰而不骄”的办学理念,体现了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师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思想。
  二、生命教育之践行
  几年来,我校“生命教育”的开展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提高生命质量的全人教育为中心;以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为两个基本点。为全面实施“生命教育”,学校主要从“生命教育课程、打造活力课堂、体验式主题活动”这三大“砥柱”入手,并逐步构建起了生命教育的整体框架:
  (一)校园文化——生命教育的熏陶工程
  教学楼深情伫立,眉宇生辉;“行知园”芳洲飘香,绿茵滴翠;操场上,古木参天,绿树成荫;走廊内处处洋溢着文化的气息。生机勃勃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蕴含着生命的意义,传递着生命的价值,陶冶着师生的心灵,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研修文化——生命教育的奠基工程
  我们认为,只有先让教师享受工作的幸福,教师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学校根据教师职业周期的特点对教师进行菜单式校本研修。同时,学校还根据教师的行为动机以及目标设置,将教师的个人需要、期望与工作目标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平台激励教师发展,充分调动和发挥生产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师在自我成长中享受幸福。
  (三)活力课堂——生命教育的主体工程
  一个学校无论多么成功,如果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仍然只是行走在教育的边缘上。因此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学校把课堂教学作为生命教育的主渠道。经历了由有效→高效→以学定教→活力课堂→生命化课堂五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蕴含、渗透生命教育,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教育教学之“道”——构建“生命化”的课堂;研究出了课堂教学之“法”——以学定教;摸索出了适合本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之“术”——建构“自主探究,高效活力”课堂。
  通过活力课堂的打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美誉度也得到了提升。
  (四)校本课程——生命教育的研发工程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任何教育思想只有通过课程才能得到系统的传播和实现。为此,学校制定了特色课程开发建设方案,研发了《八十中学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体系》,进行了“双线并行”校本课程实践,即选修课和必修课同时进行。遵循“知我、知人、知物、知天”四个纬度,开发资源丰富的生命教育课程,其中将崇敬生命类的《生命教育》、浸润生命类的《知行成长课》作为必修课。同时学校开设了包括体育、艺术、文学、语言、科技五大类共19门选修课以满足学生不同选择的需要。
  (五)主题活动——生命教育的实践工程
  生命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学生良好的品质只有在体验中才能绽放出灿烂的光辉。因此,学校注重通过“体验实践式”活动开展生命教育。主要采取:模拟情境——角色体验;主题班会——心灵体验;社会实践——行为体验;节日资源——情感体验;三结合教育——多元体验等方式。从课堂到生活,由自身及他人,将课堂的领悟与活动实践有机的结合,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宝贵,不断升华他们对人生的理解。
  (六)多元评价——生命教育的动力工程
  “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在生命教育理念下,每个生命都是精彩的,应采用多元评价,力争让每一个生命都焕发活力。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学校开展了“争星创牌”活动。根据学生爱竞争的心理,评选礼仪星、乐学星、自律星、才艺星、洁净星等奖项,使学生感受到在生命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天都是快乐而充实的。
  通过生命教育“六大工程”的实施,丰富了学校生命教育的内涵,拓宽了生命教育的育人渠道,真正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提升他们的生存能力、生命质量和终身幸福感奠定了基础。
  三、生命教育之成效
  如今,生命教育办学特色已经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成为学校每一个成员身上的一种精神品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它深入学校每一个成员的骨髓,影响人的一生。
  生命教育的实施使学生学会了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使学生始终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和对生活的创造热情。
  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全国新形势下特色建设现场会”“全国初中名校长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并在“第六届中国名校长高峰论坛”“第五节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第三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2011全国生命教育大会”“辽宁省庆祝改革开放30年教育大会表彰会”“四川省安县中小学校长、教师暑期集中培训会”等活动上,进行了生命教育专题经验介绍。全国各地及国际慕名而来观摩学习的教育考察团队络绎不绝,反响强烈。
  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经验做法见诸于《人民教育》《辽宁教育》《现代教学》《中国教育报》《大连日报》等各级各类杂志、报纸。学校先后获得“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全国生命彩虹联络点”“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先进学校”“辽宁省课程改革示范学校”“辽宁省科研兴校百强校”等荣誉称号,另外还获得了“辽宁省校本课程一等奖”。
  教育文学家傅东缨对我校生命教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八十中学的生命教育有以下五个特点:认识生命,活在理性的世界里;敬畏生命,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激活生命,活在个性的超越里;发展生命,活在成长的过程里;实现生命,活在幸福的体验里。八十中学的生命教育,抓住了教育的根和魂,他们默默耕耘心灵,静待生命花开。”
  (责任编辑:武 亮)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初中“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为例,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落实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途径。提出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要从渗透学科观念、增强问题互动、开展实证研究、巧用史料佐证等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由“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
[摘 要]  由于平面向量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使它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成为联系多项内容的媒介。同时也因为平面向量的这种独特身份,在各省的高考中多有考察,是高考的热点.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加法与减法的几何意义,考查向量的模、向量的数量积的计算等,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向量的模的概念与计算公式。本题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摘 要] 字母是小学低年级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字母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字母的音、形、义。为了提高学生字母学习的效果,教师应在课中及课后善用各种资源,通过听、说、读促进学生字母的发音,通过“写”落实字母的“形”,最终“音”“形”互促,实现对“义”的理解。  [关键词] 小学英语;字母教学;音·形·义  字母是小学低年级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起始阶段的学生因为受到拼音的影响,学习字母存在一定的困难
[摘 要]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学科知识逐渐积淀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将核心素养的培育寓于学科知识的教学中,以便为核心素养的养成提供坚实的认知基础。对于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须注重教学深度,充分挖掘与学科知识契合的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教学情境,寓学科知识于鲜活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从实际出发,主动建构意义,在习得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自觉养成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学科
[摘 要]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基于课标、教材和学生认知起点,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采取多元教学策略,创设真实情景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以人教版“制取氧气”(第1课时)的教学为例,梳理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元目标多元策略教学案例设计流程,并对该案例进行反思与评价。  [关键词]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的课堂教学,要基于课程
Logo语言是一门专为儿童设计的计算机语言,它非常适合儿童的特点,能较好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能使儿童在认知与技能上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它本身形象直观,功能强大,能将理性思维可视化,易被儿童接受,但它毕竟是一门计算机语言,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足够的爱心与智慧,坚持一切从儿童出发,才能使学生保持兴趣,启迪思维,体验成就,悄然“花开”。  一、定位课堂教学的原点  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五年
[摘 要]  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为例,探讨了基于小学生思维特点的教学设计艺术,踩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潜移默化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认知,完善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几何概念。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维;精准教学;几何概念  [教材分析]  《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的第一课时,作为起始课,它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摘 要]  基于“互联网 ”中小学协同课堂融合了微课等先进教学元素,从主从式向双主多主教师模式的过渡,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针对不同的科目、课堂类型以及课程内容,可采用整体感知课堂、解决问题课堂、学习诊断与矫正课堂、学科活动课堂等几种远程协同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小学语文;互联网 ;中小学协同课堂;流程再造;教学模式  一、基于“互联网 ”的中小学协同课堂布署研究  “互联网 ”时代课
[摘 要] 数感是指关于数学计数问题、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是社会要求于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帮助建立正确的数概念、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等数学活动的基础。以“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教学实践为例,探索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数感;感悟;素养;有效  一、问题的提出  (一)部分教师对数感的误读  数感是什么?它在哪儿?怎么让孩子触摸数感?一直以来,深深困扰着笔者,它
[摘 要]化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即是学科内容的使然,也是落实高中化学学科“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在环境教育的内容编写与呈现方式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分析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中环境教育内容体系的基础上,着重对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中环境教育内容的栏目设置、图像系统、习题等呈现方式作以分析,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师有效使用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