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从敬畏到享受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的深度阅读的实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参与语言文字的阅读过程,从“文本表面”进入到“文本底层”,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深层感悟,探究文本的精髓,让学生完成创造性的意义建构,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精神的享受。阅读的深度是学生主动体验获得,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逐步累积升华而成。
  一、构建版块阅读模式——让经典在敬畏中重现辉煌
  四川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以阅读教学为主的教材。在阅读部分注重分析鉴赏,注重知识点的传授。习惯意义上,我们的这种以阅读为主导的语文教学,可以称为学课文,而不是学语文。真正的学语文,我们认为,应该是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传统思想,深入挖掘文本的文化因子;应该是用阅读来引领学生提升识见。我们会提醒学生,去读屈原的孤愤,读司马迁的坚忍,读莎士比亚的浪漫,读巴尔扎克的渊博,读钱钟书的睿智,读周国平的深刻,读史铁生的顽强,读时文的新颖……让它们来丰富我们的精神,深刻我们的识见,高贵我们的灵魂、滋养我们的生命。正是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将选文重新进行了分类。我们以必修教材为例,设定了以下版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寻找英雄”、“善意面对残酷人生 理性寻找生命补丁——问责人性”“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泉而赋诗——坚守本心”。
  这里我们仅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寻找英雄”这个板块为例。
  在阅读前,我们对必修教材作了初步的整理和分类,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在归纳中整理,让学生真正从文本中读出选文里超越时空,亘古不变的文化的东西。
  二、拓展板块阅读空间——让经典在时文中升华
  “教材只是个例子”,我们的语文阅读,需要以教材为例子,举一反三。充分链接教材中的观点,用以解决现实问题,才是我们阅读的真正目标。而鲜活生动的时文,正可以充当试验者的角色。在网络漫天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都可以对某个问题作出审视。作为中学生,我们正好利用自己在教材中领悟到的东西去辨别,去分析,去选择。
  在“寻找英雄”这个主题中,我们安排了两则阅读,试图让学生真正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意识。
  (一)『清代段玉裁』鳥父也。从隹。厷聲。羽弓切。古音在六部。(雄,小鸟之父。字形采用“隹”作边旁,“厷”是声旁。)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的说法,是动物和植物精华的人格化。“英雄”本义的人格化,暗含了人类从野蛮的自然中分离出来,同时又没有被社会权力异化的特殊状态。英雄借助于身体的自然能量和勇气抵抗外力的伤害,并保护了身体能量较低的同类,他们能够在紧急状态中迈出第一步,并且具有自我牺牲精神。
  (二)时文阅读:《中国古典“英雄”概念的起源》(刘志伟)《中国人的血性哪里去了》(傅伯勇)《中国人的血性哪里去了》(孙毅安)
  第一则阅读追溯了英雄的缘故来历,第二则阅读则从理论的角度再次定义了英雄,将学生心目中的理解拔高,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中国人的血性哪里去了》则是昆明事件后的时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之中,自然会反思人类现在的举动,自然而然的会受到“英雄”的感召,从而激发出自己那种舍我其谁的壮举。
  三、固化版块阅读写作——让经典在表达中变成享受
  俄国作家鲁巴金说过:“阅读,就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学生在阅读文本后,精神获得愉悦,思想之门与智慧之窗大开,会引发对相关生活的广泛联想,会产生表达自我见解的强烈冲动,会表现出提笔写作的强烈兴趣……
  衡量阅读效果的最佳方式,就是让学生自愿把心中所想,心中所思倾吐出来。看着自己的思想变成文字无疑是最佳的享受方式之一。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设定了两个步骤来完成。
  其一,人物速写。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领悟,熔铸到一个具体的人物身上,用简洁的文字以片段的样式展示。
  其二,借助经典为文。可以自由使用教材的结构,行文思路,进行自我的写作。
  深度阅读,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材的利用率,可以让学生在文本中读出思想的力量,在写作中写出个性的精彩,在生活中活出理性的思辨,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让阅读成为构建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的一把利剑。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260万字以上。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理应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一、帮助学生圈划课外阅读书目  学校的图书室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是学生看书的主要阅读园地
期刊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不断推广和普及,给当前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同时,也对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开阔学生知识的视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图文并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学对学生的感染力,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
期刊
学生作文普遍有一种困惑:作文中已经注意写自己所想,记自己所感了,怎么还是不能让文章感人呢?我反复训练,终于让我的学生消灭了这只作文路上的拦路虎。我把经验写出来,也许能帮助有同样困惑的学生。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用细节打动人,化叙述为描写  细节描写指对生活中的典型情节或场面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具体到人有动作、神态、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
期刊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无比重要的位置,既是重点.同时也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想,我们首先耍弄懂什么叫作“有效”?  “有效”主要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语文课
期刊
阅读和写作应当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对密不可分的有机体,在阅读教学中要不断提取写作因子,给学生以写作上的示范,既教阅读,又教写作,用好教材,大有裨益。  归有光的散文名篇《项脊轩志》在阅读层面的背后,蕴涵着关于写作的真谛。作者围绕“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追忆昔日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并抒发了人亡物在、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文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用简洁朴素的
期刊
微信、微博、微电影、微实验等,如今已步入一个微时代,微课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微课以形式之“微”、内容之“精”、效果之“妙”,改变了过去教师笔耕舌耘、单一的教学模式,尤其给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带来了福音。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词语言精美,意境深邃,韵味悠长,情感丰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然而,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文化积淀、知识库存等有所欠缺,再加上常规教学循
期刊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学生都期盼能在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写出高分作文。那么,怎样在短短的45分钟内写出美妙的作文呢?  一、慧眼传神的标题  要在考场中取悦阅卷教师,就要先用传神的标题去构建作文的佳境,标题是眼睛,好的作文就要有一双迷人的慧眼。现在学生训练了大量的话题作文,大部分学生却把标题拟得老气横秋,或者干脆用话题作为文章的标题,让人一看就不愿给高分。所以作为考生,要充分意识到阅卷教师的
期刊
很多教师在一年一度的开学时,第一堂课的教学安排都较为随意。因为有了定势的影响,反正今天只是预备课,提提要求,自习自习,预备预备,这堂课就可以了。其实这节“见面课”不能随便,更不可懈怠,教师应该精心准备,全心投入,因为很明白:一见钟情缘于第一印象。人与人在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在语文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可谓是占据了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在日常的教学里,我们往往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如何让学生写好作文、爱上作文。因此就导致了一个为了作文而作文,为了分数而作文的怪圈,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我更为关注的是如何让作文成为师生沟通交流的一个平台。  一、作文是打开交流之门的钥匙  以往我们在写作练习的时候,往往是给定一个题目或者
期刊
一、课堂激“活”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是一块激情燃烧的阵地,激情四射的课堂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还是各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换,那么我们同时获得了两种思想。”因此,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合作小组。这种方法让整个课堂像一轮太阳,每个学生都发出光芒。他们让课堂生机勃发。有感于学生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