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推动我国思政教育“化人”本性的回归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i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顾友仁先生所著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一书,是从传统文化融入的维度探讨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的力作。全书论述了传统文化与我国思政教育创新的前提、背景、历程和使命,尤其对当代思政教育单一“政治性”的现状进行纠偏,从内化的高度提出了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历史使命,并勾勒了中国特色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一部具有很强学理性和启发性的著作。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贺玉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基金项目】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52400410381。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全社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如何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促进我国思政教育发展已成为当前思政研究的重要领域。顾友仁先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创新》一书恰恰从这个方面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关照地予以论述,是近年来研究思政教育不可多得的一部力作。
  全书内容主要分为传统文化与我国思政教育创新的前提、背景、历程、使命四章。第一章以文化软实力的概念为基调,提出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天然结合性,即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既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民族土壤,又具备思政教育功能,为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理论前提。第二章引用大量史料,叙述了近代以来我国思政教育“反传统”的历程,提出了近代以来我国思政教育具有“反传统”的传统,造成目前我国陷入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危机的观点,为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必要性。第三章描述了在当代“国学热”社会思潮的背景下,我国思政教育运用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的现状,提出了传统文化的回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选择等观点,从理论高度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创新的历史机缘。第四章以文化选择为视角,论述了思政教育运用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的发展趋势与历史使命,为当代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提供了方向性探讨。该书系统地论述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创新的必要性与历史使命,勾勒了中国特色思政教育体系的发展前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一本书的价值如何,关键在于其能闪耀多少思想光辉。笔者认为,本书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当代思政教育的纠偏。作者认为我们在坚持思政教育政治性的同时,否定或忽视了思政教育的文化性,从而导致目前思政教育资源单一化和教育形式呆板化,同时使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人员局限于思想理论战线的工作者,大大缩小了思政教育的传播范围。思政教育不仅要进行政治教育,也承担着重要的文化育人功能。以高校为例,目前思政教育课堂上仍然存在重政治宣导、轻文化涵化的现象。很多思政教师将思政教育的重心放在政治理论、方针政策等的宣传上,导致思政教学成为空洞的政治说教与道德说教。学生们也因此误以为思政教育就是进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一系列党的方针政策的传播,使思政教育弱化了育人的职责。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历史长期积淀中形成的一种以人文关怀为特征的伦理型文化,以“德性的态度面向世界,寻求在天与人、内与外、知与行的统一中实现生命的潜能和意义”。其在培育人的价值观念、道德修养、行为操守等方面具有独特而强大的魅力。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其系统、形象地向一代代人传递着厚植于中华土壤的文化价值与思想内涵,承载着以民族文化濡化、涵化人的育人功能。因此,从文化选择的角度看,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把它融入教育体系中,应是我国思政教育政治育人、文化育人相结合的一个长期的重要职责,而不该是被忽视或者被“国学”热潮带起的一圈转瞬即逝的涟漪。
  二是从内化的高度提出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历史使命。作者认为,所谓思政教育的内化,即“个人真正接受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变为自己意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支配、控制自己思想、情感、行为的内在力量的过程”。这是思政教育的理想状态,也是其关键议题。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长期以来由于强调社会需要,忽视个人需要,并采取单向灌输方法,因此思政教育的内化工作一直受到困扰。而传统文化“齐家、治国”等人本与社稷相结合的思想精髓为思政教育的内化提供了创新的渠道。因此,如何将传统文化的内化功能融入思政教育体系,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受该书思路所启发,笔者认为,运用传统文化实现思政教育的内化,还是要从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出发,让受教育者意识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体共存。而消化、吸收、传播传统文化就应从这一视角出发,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首先在做人的基本准则方面,普及传统文化中紧密结合现代社会所需的个人道德教育资源,满足个人成长需求。这是从个人需求出发,实现内化的第一步。其次在社会发展层面,传播传统文化中涉及“社会公德”“家国情怀”的公共价值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共同推动社会发展。从个人发展到社会发展,既有递进又紧密结合,方能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思政教育理念的内化,解决长期困扰思政教育的问题,实现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三是勾勒了中国特色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体系,归根到底是利用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教育性,实现思政教育的特色化创新发展。该书最后的落脚点也正在于此。作者以促进文化生态的不断优化为目标,分析中国特色思政教育的前进之路,即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先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特色,以古今中外文化相结合为形式,促进其所处的文化生态各要素(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有序竞争、和谐共存。确实,当前的社会环境已形成官方、民间双重话语场:一方面以草根舆论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在民间话语场已占主导地位,形成了大众文化的话语霸权,而“沉默的螺旋”效应又会使处于官方和民间之间的大众偏向获得话语霸权的一方,使以主流意识形态为主的官方话语场在通向民间话语场时遇到阻滞,即俗称的政府、专家公信力下降。特别是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主流文化无法对民间舆论形成有效引导,甚至会促使大众产生逆反心理,进一步弱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舆论影响力。另一方面,以商品拜物教、娱乐化等为特征的大众文化披裹着时尚的外衣,对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年群体产生剧烈影响,影响了主流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如相比于课本、专家的言论,青少年群体更容易受到偶像明星言行举止的影响。这两方面的情况是由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效率不高导致的。因此,实现思政教育的特色化创新发展,就是要将主流意识形态通过思政教育这一渠道进行有效传播,使之所处的文化生态更加优化。
  无疑,走中国特色的思政教育之路,一方面,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论指导,保证思政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又要植根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使我国文化生态少一些颠覆传统价值的光怪陆离,多一些坚守崇高价值的清风正气,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民胞物与”“厚德载物”的开放特质,使中国特色的思政教育体系多了包容与吸收其他文化的能力,更加有利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共存、整合传播,实现新时期思政教育文化生态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文化“化人”的效果。
  [1]陈继红,王易.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研究的论域、问题与趋向[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1).
  [2]戚万学. 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困惑与文化选择[J]. 教育研究,2009(10).
  [3]方李莉. 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4]何舟,陈先红. 双重话语空间:公共危机传播中的中国官方与非官方话语互动模式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10(8).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通过论述美国出版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编辑之一麦克斯韦尔·珀金斯的编辑实例,剖析其编辑理念与实践,探究珀金斯给我们今天的编辑工作所带来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麦克斯韦尔·珀金斯;《天才的编辑》;编辑理念;编辑实践  【作者单位】高建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麦克斯韦尔·珀金斯(Maxwell Perkins,1884—1947)(以下称珀金斯)是美国出版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编辑之
期刊
【摘要】钢琴考级已经成为一种十分功利的活动,越来越偏离艺术教育的初衷。在考级热的推动下,很多家长盲目地投入这一领域。鉴于这种情况,旅美音乐家茅为蕙撰写了《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一书,从各个方面纠正学琴误区,希望还原音乐教育的本质,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关键词】音乐;钢琴考级;茅为蕙;教育思想  【作者单位】刘婵,新疆教育学院音乐学院。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曾说过:“如果没有音乐的快乐,我
期刊
【摘要】 “互联网+”时代,新闻阅读由纸媒转向移动终端,并成为人们的日常阅读方式,这种转变深刻地影响了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新闻客户端设计案例的研究,解析了数字出版领域的用户体验(UE),分析了针对掌上阅读用户的交互设计,展现了新闻客户端的界面风格和视觉风格。  【关键词】互联网+;新闻客户端;交互设计;界面风格;用户体验  【作者单位】周睿,西华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四川省旅游局四
期刊
【摘要】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一种形式,木版年画起源于隋唐时期,宋代,民俗文艺的活跃,也让木版年画的发展达到高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转型加快,包括木版年画在内的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危机。本文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对木版年画的出版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下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弘扬木版年画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寻求可行之路。  【关键词】木版年画;出版与传播;设计研究  【
期刊
【摘要】1984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法学卷)曾深受读者欢迎。进入21世纪,第一版法学卷的内容已不能适应我国法制建设发展的步伐和日益深入的法学研究需要,本文结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法学学科的编撰过程,对法学学科在框架体系的设置、条目的增补和内容的修订与更新等方面做介绍。  【关键词】《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框架体系;条目;修订;更新  【作者单位】朱明秀,中国大百科全书
期刊
【摘要】 2015年7月14日晚间,一段时长约为一分钟的不雅视频从某视频网站流出,并迅速通过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即“优衣库试衣间事件”。本文以该事件为个案,从社交媒体的参与性和媒介素养等角度,试图探讨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试衣间事件;社交媒体;媒介素养;网络暴力  【作者单位】田丝雨,北京印刷学院;张文红,北京印刷学院。  2015年夏,北京三里屯优衣库试衣间
期刊
2015年9月25日下午,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出版管理司,山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主办,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承办,山西广播电视台、《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协办的“全民阅读‘红沙发’系列访谈之对话出版人”,在第25届太原书博会会场举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董事长何林夏与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樊希安做客“红沙发”,围绕近日党中央陆续推出的《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
期刊
【摘要】作为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中率先崛起的代表和出版传媒板块的新龙头,中南传媒坚守“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发展理念,抓住中央对文化产业不断出台扶持政策的机遇,充分利用资本平台,完成了向现代传媒集团的转型。本文对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资本运营的几种主要方式和效果进行分析,以期能对其他传媒企业实施资本运营有所启示。  【关键词】中南传媒;IPO;并购;效果;启示  【作者单位】李洁,中国传媒大学南广
期刊
【摘要】品牌,在现代社会早已不是什么陌生概念,如同大卫·奥格威所言,它是“生活结构的一部分”。图书的品牌常是出版社独特个性的集中体现,也可以说一个出版社的品牌是由一套套品牌图书构建起来的。本文将以“小虎队儿童文学丛书”这套大奖图书为例,揭示图书品牌的创建之路。同时,还会提到图书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对出版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品牌意识;品牌建设;品牌维护  【作者单位】惠春鹏,辽宁少年儿童出
期刊
【摘要】品牌的塑造不仅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而且需要明确的定位与科学的发展策略。本文试以《熊出没》系列作品的品牌战略建构与实施为例,探讨国产少儿动画影视作品在文化品牌的塑造方面可以进行的共性尝试。  【关键词】少儿;动画;文化品牌  【作者单位】郑晓瀛,琼台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科学2014年度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培养(批准号: QJM1306)的研究成果。  作为驱动文化产业发展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