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思”字为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chen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思想作用的认识十分深刻。卡曾斯说: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一再强调“阅读、阅读再阅读,思考、思考再思考”。思考这种能力也是需要去培养去训练的,否则将会如新生儿的潜能般慢慢消失。
  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新课改已经步入正式启用阶段,我们的课堂教学,理念、模式、状态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去多元解读,去合作探究,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得并不快,语文综合素养也并没有得到实质的提升。课堂热闹的背后闪现的不是思维的火花;书声琅琅、交流合作的背后不是智慧的碰撞;整合教育、各式语文教学的背后没有还原语文的本位——培养学生阅读、写作、思考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学生边读边思考,在不明白的地方作上批注。学生常有三种学习状态:
  一种学生神态自若,边读边动笔画画、记记、写写。
  一种学生神情紧张,边翻书边观察他人的表现;反馈交流时,从不表达自己的观点。
  另一种学生神情漠然,这类学生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阅读,到反馈交流,几乎都是面无表情,无所事事,十分漠然。他们不是学习、课堂的一分子。
  我曾做过这样一项问卷调查“课堂上你在思考什么”,其中一道题目是:
  当老师让你自学课文时,读完课文之后,你通常会做什么?
  A.玩,或者看看其他同学在干什么;
  B.记记生字,读读词语;
  C.想想哪些地方不懂,并与老师或同学交流;
  D.不知道要干什么。
  参与问卷调查的是我校六年级的学生,有效问卷共100份。情况如下:
  选A的占8%,为课堂的观望者,漠视学习,我行我素,从不参与;选B的占35%,有参与学习,但只是学习知识,缺乏深入理解;选C的占21%,能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善于与同伴交流;选D的占36%,也是观望者,但比A选项的学生稍微积极。
  由此可知,79%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会主动思考,只会机械学习,缺乏独特见解;只有21%的学生能主动思考,并且知道自己思考什么。而这份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真正能思考、会思考的仅占21%,这数据很惊人。
  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给予思考的时空
  一堂课如何能保证有足够的时空留给学生自学、思考,又能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呢?下面,以《永生的眼睛》教学为例,说说我在日常略读课文教学中是怎样做的。
  1.读题先质疑。课题即文眼,读题先质疑。质疑是思维的外现形式。本文学生对“眼睛为什么会永生”兴趣浓厚。预习时,学生明白:眼睛永生是指捐献眼角膜,这个理解较浅层。
  2.在理清文脉后,根据学生的质疑安排自学提示。对本课的学习提示,我是这样设计的:“永生的眼睛”仅仅指的是“眼角膜重生”吗?永生的还有什么?请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画出相关的句子,作作批注。问题缘于学生,做进一步的提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每堂课的自主学习时间可安排10~15分钟。在高段,这个时间能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走入文本,去思索,去探索;让自学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读懂课文。
  3.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引导点拨。学习语文应让学生自主学习,思索文字背后的内涵。课堂上教师给足时间、空间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后,还要适时引导点拨,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如读完课文后谈谈对“永生的眼睛”的看法等。
  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给予思考的方法
  语文的思考不同于科学、数学学科的思考,语文的思维有语言的特色。语文的思维方式在于,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明白文章写什么,怎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对于中高段的学生,我让他们明白拿到一篇文章后,着手要做的六件事:(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理解词义,会写生字;(3)理清文脉,概括内容;(4)产生疑问,解决问题;(5)表达方法,学以致用;(6)写作意图,借鉴提升。这样做能让学生在预习时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学习。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考需要行动
  思考是个体主观意动的过程,不能勉强与替代。如何能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呢?我常用故事引导法与榜样激励法。如经常给学生讲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等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这些故事生动形象,充满童趣,无需太多教训的话语,在谈笑风生中学生自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树立起身边的榜样,让学生去学习去超越,激起学生的兴趣,于潜移默化中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思考重在创新
  一种方法的习得常会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无法”阶段。一个人最初面对一件事或一种技能,他总是经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总是先摸索,后找出解决的办法。
  2.“习法”阶段。当你发现此路不通时,就会寻找其他出路,想方设法解决。这时,你会习得许多方法。
  3.“创法”阶段。甄子丹版《精武门》中有一段讲述武术最高境界的旁白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是为武术最高境界。”方法习得的第三个阶段便是无法便是法,简称“创法”。
  当教师把这一切渗透在教学中,潜藏在其中,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时,学生自然愿意修炼到最高境界,会乐意去习法,去创造运用。
  任何一种学习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具体问题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思考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社会的主人。
  (责编陈剑平)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课本编入了很多的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有的作品突出语言美,有的作品蕴含意境美,有的作品体现人物形象美。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去感受、去欣赏这些美,需要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如何引领学生去发现美是一个关键。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通过自主阅读感受文字美  翻开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处处都有美。我们教师要领着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去体验美的
冬天寒冷,在被窝里小“赖”5分钟,不但可以让尚处在松弛状态的肌肉有个缓冲的时间,恢复到自然紧张状态,使正在“休息”的血液逐渐“清醒”,由缓慢流淌回到正常流速上来,还能调节精
2017年11月,"佛系"流行语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佛系"代表着一种看破红尘、一切随缘、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人生态度。"佛系"词语引发"人人自称佛系青年"的网络传播现象,并最
哲理养生是更高层次上的养生,涉及到每个人的人生观及世界观。简单地说,就是你悟透了人生的道理。那么怎样叫“悟”呢?
1.持续性咳嗽提起咳嗽,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感冒、流感和过敏反应。但有些持续性的久咳(三到四周之久)很可能是一些癌症的信号(如肺癌)。医生通过询问病史、进行咽喉及肺功能检
学生是一个个主观能动的个体,“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语文学科独有的特点与魅力,引领学生从自主合作走向自主探究,从知识领域走向情感世界,通过巧妙的启发诱导,给学生营造积极主动探究的空间。  一、创造情景——初步参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亦如此。如果上课一开始便重视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取得事半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的诗句,恰当地描述了秋季雨多风爽的特点。的确,经历了苦夏的煎熬后,入秋以来的气候着实让人惬意。然而,随着秋季的来临,一些潜伏体内的疾病也会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主要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不定时常反复,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有文献报道,TIA后的90天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高达10.5%~14.6%。特别是在TIA后的最初1周内
阴道炎——拖延不治反复发作症状:常见的阴道炎有滴虫性阴道炎与霉菌性阴道炎两种,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阴道炎典型症状有:白带增多,呈黄绿色泡沫状,质稀薄并有异味,有时呈脓
6岁的青儿身体不是很好,咳嗽、发热连着来,没过几天居然又出水痘了,瘁得哭闹不止。妈妈被她弄得焦头烂额之后忽然想到,青儿是打过水痘预防针的呀,才过去三四年,居然又生了水痘,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