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贵有疑,疑能得教益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ily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闲暇之余,我常与学生谈心,当被问及对课文内容是否发生过质疑时,回答是肯定的很少。这使我很是困惑:书海茫茫,知识无穷,怎会无疑可问呢?早在宋代时,陆九渊就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特别是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如此不能质疑,又谈何发挥其主动性,促使其更好的发展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质疑能力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58-01
  1 质疑能力是新课标的培养目标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阶段目标阅读一项中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推进学习的是问题。可见具有质疑能力是学生应达到的一项学习目标。这就要求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其主动地去发现并解决问题,不失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好方法。而从阅读角度来说,学生提出问题最大的价值就是有助于理解。孔子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比被动回答问题更为有效。
  2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途径
  2.1教师主动设疑,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身为世范,为人师表。养成学生质疑的习惯,最具说服力的莫过于教师的以身作则。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只会迷信权威、毫无创见的教师,怎么会培养出敢于质疑、富于创新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依据文章的重难点,设计出数个有一定深度、具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研读课文。例如,教读《故乡》时,我这样质疑:作者为什么说杨二嫂是“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仅仅是因为她外貌消瘦吗?文中多次出现的“圆规”,属于什么修辞手法?小说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教师的这种教法,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2教会学生方法,多方位设疑
  教学中,我通常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所学内容的重难点,再深入到篇章之中,引导他们产生疑问,并且创设学生生疑的种种条件,启发他们积极思维。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文中不同位置多次出现的相同句子。
  有时一篇文章中相同的句子会多次出现,具体语境又往往不同,那么它所表达的意思当然也就不同,这显然是作者有意为之。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此情况应高度重视,不仅要提出质疑,而且要力求想深想透。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一文中,作者就着力描写了孔乙己的三次受嘲讽,其中两次的结尾都有一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对此,不妨请学生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这两次出现的语句对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何作用?通过交流讨论,学生们就会明白:同样的句子多次出现,节奏上有诗一般的回环反复,内容上则着力渲染了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就越浓。这样以“乐境”写哀情,充分表现出取笑的人们的冷酷与麻木,孔乙己所处社会的冷漠无情。
  2)文章中极富表现力的词、句。
  优美的文章中往往会有一些极富表现力的词、句,经过作者的精心锤炼、组织,或生动形象,或清新雅致,或准确鲜明,或言简意赅,可谓恰到好处。在教读朱自清的《春》时,我请学生自主设疑,有的同学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春天来了,草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作者为什么要用“偷偷”“钻”来形容呢?能不能将它换成“长”或“蹿”?同学们在积极的思考之后,明白了“钻”字之所以用得好,是因为它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了春草生命力的顽强。“偷偷地”则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若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不能表现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
  3)看似前后矛盾之处
  一些作品的文字看似前后矛盾,其实却独具匠心。只要带着疑问,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认真体会,就一定会取得豁然开朗的效果。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该句中的“似乎”与“确凿”是两个意义相反的词语,把它们连用在一起,似乎矛盾。然而结合课文内容对其进行研读之后,就会明白:“似乎”是因为距今年代较远,记忆不是非常清晰,可在那时却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迹,因此又用了“确凿”。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连用,实则更好地突出了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
  4)独立成段的词语、句子
  有时作者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个人的某种感情,在文章中,往往用词或句子独立成段的方式来表达。
  5)意犹未尽处
  有些文章常有意犹未尽之处,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思考和想象空间。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善于对其提出疑问,并挖掘其深层含义,领会其弦外之音。
  (3)利用现有材料,强化设疑观念。
  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不少名人善疑的例子,如《怀疑与学问》中有戴震幼时读书善疑的例子:《发问的精神》一文中有牛顿、瓦特、释迦牟尼等善疑而成名的例子。此外,我还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一些关于质疑的名言。通过种种方式,使学生明白质疑是打开一切知识宝库的钥匙,是人类学术、文化进步的第一步,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质疑对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质疑观念深入到每位同学的心底。
  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上进。”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智慧火花的开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以达到促进他们自主创新学习的目的,极大地提高学生阅读、鉴赏的水平和审美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时期,学生一定要养成自学英语的习惯,因为在英语的学习当中自学很重要。如果学生想要出国深造或是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学好英语。他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觉得应该自己主动学习,从而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拥有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拥有适应社会需求的学习能力。这种自学能力在培养的过程中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培养。  【关键词】习惯 积极性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高效课堂”,即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最大效率的教学活动。创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从事教学任务的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高效课堂的构建至关重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教学方法不合理等原因,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直不容乐观。初中历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改进,优化历史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本文就如何使初中历史课堂更
期刊
【摘要】后进生的转化是数学教学工作中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从情感、学法、用法三个方面对差生的转化进行阐述。数学知识的掌握是直线式上升的,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很紧密,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师要尊重“差生”,接纳“差生”。注意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培养和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学中关注后进生的细微变化。  【关键词】数学教学 差生 转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期刊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自主的学习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针对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等现状,结合本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从创设情境、质疑问难、学生操作、放手探究和展示交流五个方面谈了如何让学生真正自主探究,从而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对语文教学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多媒体只是起到课堂的辅助作用,是老师教学的帮手,呈现老师上课的流程;课堂应该是老师与学生共有的;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语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独有的魅力,让语文真正成为“语文”。  【关键词】多媒体 课堂 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51-01  改革开放30年来
期刊
【摘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朗读阅读能力一直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着手培养和加强学生们的朗读能力,不但有利于切实提高学们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在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结合在在语文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和培养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进行详细的探究与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课程教学 朗读能力 探究与讨论  【中图
期刊
【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时下,读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关注,这不仅仅因为读是学习语文的有益方法,更因为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阅读 习惯 成功之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
期刊
【摘要】作文是一项考验学生创造性、实践性的活动,尤其是可以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语文这门学科学习的综合能力的运用的体现。但是我们发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的老师总是担心学生不能独立写好作文,在上作文课之前就大力度的备课,从审题立意,写作素材到文章的主题内容段落结构,已经替学生完全构思了出来,似乎不管学生是否真正吸收接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在朗读指导中不但要敢于“放”,更要巧妙地“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读出思考.读出情趣,藏得真知。  【关键词】阅读方法 翱翔蓝天 学习方法 朗读 主动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69-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是人生中的第一步,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心之一,要让每个弦子都走好人生第一步,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关键。现阶段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仍存在一些美中不足之处,不能完全发挥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引领作用。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实现应该到实践中去,让家长认同并参与到品德教育中来,让孩子在实践中养成好的习惯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之成为一个全面.扎实的育人基础。  【关键词】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 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