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背景下分层式练习课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嵊州市育英小学,嵊州312400)
  【摘 要】作为三大课型之一的练习课,其作用与功能不可小觑,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和学生的喜爱。本文拟从教学实践出发,分析小班化背景下数学练习课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现象与困惑,并提出了一些简单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课;小班化;模式探索
  小学数学课一般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新授课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知识的建构,练习课则是让学生经历知识深化的过程,使其对概念含义的理解更准确、深刻,方法技能的掌握更熟练、全面,知识结构的整理更清晰、合理。尽管练习课有如此重大的功用,也占了很大的课时比重(约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多),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冠以“枯燥”、“繁琐”之名,得不到老师与学生的青睐。数学练习课为什么难上?如何优化练习课的课堂效率?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值得教师去探讨与研究。
  一、练习课课堂现象剖析
  自新课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根据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尝试研究新授课課堂教学的优化处理。而练习课却无人问津,常常被人遗弃在角落,无法高登教研评比课、展示研究课的大雅之堂。在没有借鉴、学习、模仿的情况下,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练习课的处理只能草草了事,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碰到以下几种现象。
  (一)练习课掺杂着新授知识点,新课、练习课分不清
  对于没接触过旧教材的老师来说,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很多尴尬事件。往往新课上的顺风顺水,看似知识点已落实,教学目标也已基本达成的情况下,在练习的过程中却有许多突发状况让人始料未及。而处理这些突然状况的手段则是在练习课中以讲解习题的形式带过新的知识点。这种夹生的练习课往往很难把握重难点,让上的人不舒服,听的人也很难受。
  (二)练习课的材料缺乏层次性,知识难以及时巩固与延伸
  很多教师对新授课注重详尽的教学设计,对于练习课则拿着一本书就进教室,更别谈教学设计了。从练习一的第一题开始逐题练习,逐题讲评,书上的练习做完了事,走个过场。试问又会有谁喜欢这样的作业课、习题课?如果一味地就知识点本身而练习知识点,那只是在做重复机械的工作,学习变成了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对学生真正的理解、掌握知识的内涵,丰富、拓展知识的外延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三)练习课的内容已重复多遍,还是有一部分孩子不会做
  常常听到老师抱怨:“这个题目我已经讲了好多遍了,怎么就还是不会做?”课堂上老师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在讲解,学生恍恍惚惚地在听解题思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更多地尝试在新授课中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而在练习课中却不见踪迹。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人们,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更何况是这种被动的学习。
  二、优化练习课的对策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在小班化教学的课题教学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要了如指掌,关注每一位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练习内容进行调整,让学生知识学得更扎实,能力得到提高。笔者通过查找资料、整理分析,对该问题有了一些浅显的思考。
  (一)研读教材内容,寻求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练习课最基本的目标即巩固新学的知识,强化学习的重难点。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被删减了,导致练习课时师生存在许多教学尴尬。为了更好地达成练习课的课堂实效,对比新旧教材,结合实践研究,可以尝试对教材做一些简单处理。
  1. 根据目标,适当调整
  应根据课改精神,深入研究教材,研读课程标准,做全课后习题,把握学科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依照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实际情况,做“个性化”的调整和处理,但“个性化”处理教材内容时不应影响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中,在练习中却出现“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多少”。学生在解决此题时可以用列举法做,可以根据2、3、5数字的特征先确定个位,再找出最小的三位数。其实该练习已经渗透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那么能不能把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提到前面来呢?笔者在教学时结合书本第15页练习二的习题做了如下处理:找36和60的因数(复习找因数)——它们有哪些共同的因数(引出公因数)——它们共同的最大因数是什么(引出最大公因数)。
  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轻松掌握了这些概念。为紧接着的练习课的开设做好准备,可以加入更多与生活有关的、富有实际意义的变式练习。在尊重教材的同时,也活用了教材,在理论与实践中寻求最佳结合点。
  2. 依据学情,合理取舍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新教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感到很难驾驭。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合理使用教材,善于取舍教材,已成为老师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于新教材在修订的过程中,删除的一些旧教材中的知识,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取舍,不用完全地避讳。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方程》单元中,新教材为了更好地和初中的知识相衔接,突出用等式的性质来求解,舍去了形如“a-x=b,a÷x=b”的方程。然而在课堂作业本中却出现了“0.4-x=0.2、0.4÷x=0.2”这两道题。课堂教学的有意回避带来了练习效果的大打折扣。
  回顾解方程的例1教学:x 3=9,课堂上许多孩子脱口而出x=6。其实孩子的本能思维就是用逆运算的方法解方程:9-3=6。此时我们需要完全的抛弃老方法吗?不如直接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大大方方地展示出解题步骤,让学生作为一种方法了解即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那么,当学生在练习中再碰到形如“a-x=b,a÷x=b”的题目时就不会束手无策了。在领会教材意图的同时,有选择的组织教学,在传承中革新,在扬弃中前行。   (二)精选练习材料,寻求基础与发展的平衡
  新教材课后习题数量有限,与之相配套的课辅材料又是五花八门,练习课中习题的挑选、组织和呈现显得尤为重要。在练习课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创造性的改编习题进行多层次的训练,让现有的习题在练习课上发挥最大作用,让每个孩子在练习中都有所收获,真正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1. 關注全体,发展有序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这表明在让全体学生获得共同教育的同时,还要让一些学生有机会了解、接触或是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名学生的需要。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题(如一星、二星、三星),让学生自主选择,做到分层教育。也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来体现学生的思维水平。在本案例中的5个算式大小比较就是由书本练习中的蜜蜂连线题改编而来的。在解决此题时,学生可以选择用竖式计算来求解比较,可以用估算来比较,可以用一个因数相同,只比另一个因数即可(①61×39和②37×61),还可以选择简算(③25×32=25×4×8=800)来比较。该练习的设置,既关注到全体学生,都能用各自的方法独立解答,同时引导学生在辨析中进行方法的合理优化,学生的思维得以有序发展。
  2. 着眼重点,保质保量
  一节好的练习课应该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从而来确定练习的目标序列。练习的设计与组织既要强化学习的重点,也要突破学习的难点,才能保证练习课的有效开展。在本案例中,基于学生已经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和算理,本节练习课重点探究口算乘积末尾0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先估算后笔算的数学意识,感悟一定的数学思想。学生在编题——猜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灵活运用口算、笔算、估算、简算等策略,避免了练习课重复机械计算的枯燥感,又能保证各种运算的有效练习。这些练习内容是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测、计算、验证等数学活动。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教师要不断革新教育教学观念,真正认识到练习课的地位与作用。依照课程目标,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在小班化背景下,依据学生水平,精心选择练习材料。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与探究的过程中,扎实有效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系统完善地形成数学技能方法,逐步提升数学思维品质。让练习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走出传统,走向革新,实现高效。
其他文献
【摘 要】导学案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教材、学情的深入研究,精心编制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导学案把教案、学案融为一体,以“导学、诱学”为基点,突出学生的自学,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互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以上的观点,从三个方面论述促进导学案在模块复习课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高效自主;模块导学案;有效
摘 要:核心素养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着力点,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所在。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依托于有效的教学建构。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更是数学教师重点探讨的课题。针对数学素养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缺失的问题,江门市蓬江区教研室以省立项课题为抓手,以行政引领推动评价改革,从宏观角度构建了《蓬江区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框架》;从微观层面探索了“评什么”“怎么评”“
【摘 要】九年一贯制学校可结合花样跳绳特性,发挥课程规划、常规管理、课堂渗透、兴趣培养、评价机制等方面的优势,在跳绳教学中进行九年持续德育内容渗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地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本文就九年一贯制学校花样跳绳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学校;花样跳绳教学;德育渗透  九年一贯制学校顾名思义就是将小学阶
摘 要: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概括能力的训练常常出现“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随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课件的图示交互功能将思维训练过程进行可视化呈现的教学策略成了语文教师探讨的热点。文章试图从教学信息化的角度,阐述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图示策略优化学生语文概括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信息化;图示策略;语文;概括能力  教学信息化
【摘 要】在学校开展亲子教育活动,为学生与家长搭建一个亲近、沟通、交流的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各种形式的亲子教育活动,创建亲子活动平台,促进亲子感情;加强家校沟通,帮助孩子挖掘自我意识;丰富道德情感,帮助孩子践行道德行为,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关键词】亲子教育;亲子感情;自我意识;道德行为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比较明显。加上小学生正处于童年期,这个
摘 要:《图形的旋转》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运动》单元的末梢,它集合了较多图形运动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文章基于教学中学生对于旋转三要素——旋转方向、旋转中心、旋转角度的认知矛盾,结合课堂实践,在教学素材的选择、重难点的突破上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借此突出“以学定教”的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图形的旋转;旋转三要素;课堂教学  《图形的旋转》一课是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单元
【摘 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教学和好习惯养成教育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相促进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就需要做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生活感悟;注重评价的多样化和细致化;重视家庭教育力量,家校齐心协
【摘 要】浓厚的兴趣是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从教育方法与教师本身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在教育方法方面,可以巧妙设计导入,创设乐学情景,灵活运用多媒体等;在教师方面则需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综合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两方面的重要影响,从中找出激趣因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摘 要】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应该由老师引导学生探索,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自主研讨、交流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并进行自主研讨、交流的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引导;探索  叶圣陶先生提出:“能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自己得到真理解,这是好的教法。以为学生自己不能懂,要我们教师大大小小、粗粗细细讲了才会懂,这是坏
摘 要:微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高效学习的空间,带动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文章以课内的《陋室铭》及课外的名著阅读《西游记》为例,就微课在中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从四个方面出发对微课在课内外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了详细的阐述和系统的分析,以翻转课堂助力高效阅读教学。  关键词:微课;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名著阅读  现在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