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7EN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完善的人”,它要促进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心理、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学在强调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情感陶冶的目标。不能出现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纯粹的应试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实施情感教育,让情感成为教学的催化剂。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要真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重视情感教育,特别是“爱”的教育。我们要从爱的教育的要求出发、重视丰富和发展学生健康的情感,将认知因素与积极情感因素有机结合,以增强认知效果。
  再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发现,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一部分,由三个方面组成: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二、注重语文运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我认为这三个部分的核心就是要强化情感教育,特别是“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的意识。
  而审视新版高中语文教材,我们接着发现: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重担的语文教学,已把人性中最重要的东西一一爱和生命意识放置其中,让我们去开掘、去探索,让我们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并把爱的种子播撒到他们的心田,引导他们用爱来塑造生命、奉献他人,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可见,教材与课程标准的精神高度一致。
  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爱”、体味“爱”,进而释放“爱”是我们必须树立的新理念。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强化“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的意识呢?
  一、体昧作者的情感,爱作者所爱,恨作者之之恨。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王夫之讲:“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可见情与景是统一的。美国心理学家利柏也认为,情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本身就是动机,健康的学习情感对学习活动将产生增力作用。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利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情感所产生和存在的情境,争取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角色,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找到与作者情感交融的契合点,去体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灵魂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
  基调是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二、爱护学生,建立感情的双通道
  爱是灵魂的车票,是黑暗中的一把剑,我们要无悔地为孩子开辟道路。当我们用温柔的手合上孩子的眼睛,他的周围都是光明。爱是严冬过后的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是乌云驱散后令人赏心悦目的日出。爱是长途跋涉后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令人神清气爽。爱是失意之时发自肺腑的安慰,让人感到人间真情永存。傅雷说:“人接受了太阳的光和热,就应当把它传给别人。”
  教育是阳光下的守望,学生是我们一生最大的财富。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每一个传奇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们必须以平和开放的胸襟,坚决支持和力挺孩子。每一个梦想都值得浇灌。英国作家狄更斯说:“如果我能弥补一个破碎的心灵,我便不是徒然活着;如果我能减轻一个生命的痛苦,或令一只离群的小羊回到羊群中,我便不是徒然活着。”教育要用心去关怀被教育者,要用善良的、美好的、温暖的、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方式,而不是消极、辱骂、羞辱、负面的方式;要在学生心灵、道德的层面给与他们指导与帮助。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皮哥马利翁效应实验证明:感情是双通道,教师心中有学生,学生心中必有教师。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传输过程,更是师生问情感交流的过程,知识的传授,个性的培养,潜能的激发,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指出,培养人的时候,不要忽视“人的所有方面和精神和谐,都是某种主导的东西所决定的。”
  因此。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只有去关心学生,赢得学生的心,才能做到真正的“育人”。这样,也才能赢得同学们的掌声和友谊。
  我们必须用真心去关爱学生,用真爱去浇灌花朵。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她的事业是常青的。我们一定要让“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闪烁,让“爱”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闪烁。
  三、实施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亲情,感悟父母的爱。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相对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相对细致周到的关爱。他们错以为他们生来就该享受这一切,因而他们缺乏对爱的感动,更不要说回报了。特别是对父母的爱,他们更认为理当如此。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实施感恩教育,必须强调指出:羊有跪乳之恩,鸦知反哺之义。学生要体会父母的艰难,要学着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做到不苛求父母。
  四、教育学生从爱自己,爱身边的同学、朋友开始;更懂得感恩老师,感激社会
  教育学生一定要尊重老师,感悟老师的爱。
  给被教育者营造一个健全、正确、正面积极的道德情感思维方式,使他们拥有善良、温暖的品质,做一个懂得体恤他人、不自私、不骄傲、有礼貌、有修养、积极向上的人。让爱的教育成为通往真理的路。
  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并拥有健康的情感,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因为试卷上的分数只能让学生满足一时,而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却可以使学生受益一世。我们要在收获爱的教育教学实践所取得的成果的同时,也汲取幸福快乐的生活源泉!
  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信奉“爱的教育”,要努力远离功名利禄的诱惑,远离个人得失的困扰,让语文亲近学生,让学生激昂人生。要有爱心、真心和诚心,以“真心”体现“真人”,以“真人”收获“真语文”,以“真语文”相互传递“真爱”。
其他文献
《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紧跟新形势,把《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敢于创新  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课前值日生短文汇报——话题情景导入——任务展示——自学探究——重难
期刊
摘要: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语文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读书写字的工具,更应该是工具和人文教育的统一。”本文拟就教学环节的设计来浅论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  关键词:语文  人文性 教学环节  教育,出自心灵,又造就心灵。要是语文教师对学生具有真挚的情感,必能使学生感悟到情真意切。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本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只有创设了融合的情感氛围,创造
期刊
摘要:在不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体育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使人们的体力得到了充分锻炼,而且也促进了人们智力的开发,增加了人体大脑皮层的厚度,并提高了其质量,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从而具有更好地学习知识文化的能力。  关键词:中专生体育课程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兴趣教学  从年龄结构来说,中专生介于初中生和大学生的中间阶段,类似于高中生,但从接受教育的方式来说,又接近于大学教育阶段,是相对特殊的
期刊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学习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重要一环。而学会学习,首先必须得先让学生学会反思,进行反思性学习。通过反思可以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反思还能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一、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
期刊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虽然蓬勃,但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满意率却不理想,因此必须加强中职旅游学生的专业教育,特别是旅游专业的专业意识、专业态度和专业习惯,在通过课堂常规教学、角色模拟扮演、专业技能展示、社会实践服务和榜样评比示范等途径来培养。实践性教学是中职学校根据自身专业培养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获得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教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一线人
期刊
摘要: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知识、能力、思想觉悟三个方面的任务。它们是互相联系而又相辅相成的,其中知识的掌握是基础,思想觉悟的提高是根本目的,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反复进行的、逐步实现的。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赖于良好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这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思想品德  中学生能力  培养 
期刊
提到妙笔生花,可谓老调常弹。可是又会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过这老调的内涵呢?现在对于农村学生整体来说,绝大多数作文水平处于低水平状态,文中大部分是错别字,语病比比皆是,初三的一部分学生几乎不能叙述出一件完整事件,更别说妙笔生花,这种现象令人甚忧啊!到底该如何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我来浅谈几点看法:  首先,要保证书籍供给,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  阅读的过程,是写作技巧形成的过程。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
期刊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重点在学生,关键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数学思维,科学地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让之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卓越课堂 主体作用 数学思维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重点在学生,关键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数学思维,科学地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让之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次,本人就“卓越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与数学思维培养
期刊
摘要:作文学习不仅仅是语言运用的学习,它是一种综合性学习。而中国的作文教学却是—种近乎封闭式的语言训练,最常见的就是学生静坐在教室里冥思苦想,似乎作文就是作文的事,与其他学科领域毫不相干。中国的作文教学亟需确立这样一种跨领域、综合l生学习的观念。日本的生活作文教育思想给了我们一个重新认识和思考作文教学与研究的参照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学习日本生活作文教育思想,我们可以改变作文教学的“形式训练
期刊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探究型课程中,使学生获得探究史实的经历,初步形成“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意识,进一步发展了解与理解历史的能力。所以,在中学历史课堂中,要重视史料运用,巧用史料教学。  近年来,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将史料引入教学已成为趋势。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史料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史料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史料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不论哪一类史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