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现代茶道思想的经纬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WU3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70年代晚期开始,茶界兴起茶文化复兴风潮,经过三十多年各方的投入工作,茶文化今呈蓬勃的态势:茶界充满各类积极创新的经营手法,人们对茶文化可以自由地发表各种学术思想论说,社会也更加相信和尊重茶学家、茶人与茶道艺术家们的个人价值和力量,与40年前之喝茶情况相比成了鲜明的对照。但由于各地的茶文化现象引发之变化不尽相同,时段也並不一致,我们观察到:茶文化如果要再往前迈进,摆脱茶停留在漫不经心的日常饮品之中的印象,提升其精致度,让大众更加重视茶汤的艺术价值,进而体悟茶道精神仍然是现时很重要的工作。
  1992年我进入茶界工作之后的二十多年,台湾与其他地方的茶书我都会择要阅读与研究。以期对这段时间茶人们提出的茶道内涵与思想有全面性的掌握。最近由于要为蔡荣章老师的《现代茶道思想》一书写跋,我认真地看了每一篇文章,发现可以利用这本著作理清茶界这三十多年来所确定的位置和方向。接着,我们又可以通过这个脉络,从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点与线之间找到秩序与方法来辨识茶道。
  蔡老师既立的茶道思想体系拥有清晰概念,我们可以从《现代茶道思想》最主要三条脉络(茶与艺术、茶与茶业、茶道艺术家与茶会)进入由他耕耘灌溉的茶道花园里。
  《现代茶道思想》的茶道体系由经线的茶具、茶席、茶法、茶学、茶业、茶人、茶会。以及纬线的纯茶道、茶与艺术、茶道美学、茶道内涵交织而成,作者开发的事物与思想互相串连成一套缜密的系统。其架构如下:
  茶具:为了“泡好”茶要有好用的茶具,所有茶具在良好功能性的要求下,一项一项改进或加入新元素。从电水壶、茶车、茶荷、茶盅到茶壶,从断水、滤渣到材质等各方面。
  茶席:为了要有专属泡茶的地方,发明了茶车。茶车式茶席是茶文化复兴期中最早诞生的茶席,它有的是注重“泡好”茶的全套完整设备,茶具摆置分成四大规划区。它没有留空间给香、花、挂画(背景还特别采用浅灰色宣纸挂轴来表示无背景)、音乐等艺术。
  茶法:为了方便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泡茶、喝茶,于是整理了10种泡茶法,尤以小壶茶法、浓缩茶法、大桶茶法、旅行茶法的训练模式是独创。依循着这些途径,后来的车轮式泡茶练习法也产生了。
  茶学:从制茶、识茶、泡茶、品茶、评茶、赏茶、茶器、茶会、茶史、茶思、外语翻译各个方面来准备教材,所有教材都一一写过,或发表在《茶艺》月刊或出书,在茶道教室启动茶学教育。
  茶业:从茶具设计、生产、销售到茶叶与茶文化结合的产品化,新颖地推广,影响着市场往更积极的方向迈进。
  茶人:设立泡茶师考试制度,让泡茶者成为泡茶师,培育人才。
  茶会:茶汤要怎样表现呢?必须要有茶会来表现。茶会要怎么举办?什么场合运用?于是研发了“无我茶会”,让各地的茶道方式串连在一起,也表示了茶道当代思想。
  纯茶道:在茶法、茶会的建构上需要一些思想与艺术作为基础,所以提出“纯茶道”的概念,提出什么才是茶道的核心。他使用抽象艺术来说明纯茶道的意义。
  茶与艺术:茶道艺术内涵、茶之抽象美,茶道艺术到底是什么?他明确划分出泡茶、奉茶、品茗是茶道艺术的主体,摒弃了茶席四艺,斩掉其他艺术的干扰,抓住茶道核心。
  茶道美学:他说茶永远有苦涩的一面,特别提出茶道的空寂境界与美感,为茶道开辟了一块美学上的园地。
  茶道内涵:从思想、从美学、从艺术谈到茶道比较属于哲学的部分。谈到茶、茶汤、茶道里“无”与“有”的概念,强调“无”与“有”在“存在”与“信念”上的意义。
  以上的茶道体系说明清楚之后,接下来我们在《现代茶道思想》这本书看到的就是如何完成,和怎样继续完善作者所提出的观念及想法。《现代茶道思想》全书分成十二篇,共有128篇文章,他对原有的架构个别做了深化的研究,举例如下:
  茶具:茶道体系初成立期,在茶具设计研发方向首先从要求茶具必须符合泡茶功能、然后升华至功能美、质感美、抽象美。在“喝好茶、泡好茶、用好具的意义”、“好茶具有其绝对价值吗?”、“波动影响着茶汤”几篇文章里,进一步指出茶具烧结程度的高低将影响茶汤好喝与否,而好喝与否直接影响人们健康。他也提出物质的波动会影响到它能量所及的空间与其他物质,最后也会影响茶汤,冲击着人类的生命。
  茶席:从1982年的茶车发明到2012年品茗馆专业泡茶席的规划,我们可以发现蔡老师自始至终推行纯茶道的茶席。从“品茗馆专业泡茶席的设计”、“茶席设置与茶席设计”、“茶席,有茶道就够了”这几篇,他更明确地点出:茶席须以泡茶奉茶品茶为主的茶文化来发展。“移爱入汤移爱入人”更提出“将泡茶移入为茶服务,将茶汤移入为爱它的人享用,将一切事茶的努力移入为爱自己与所爱的人作献祭”的茶道理想。
  茶法:1981年创立的小壶茶法,没有更动任何物序,但以“小壶茶法的实事求是”、“茶汤标准浓度的界定”、“评鉴泡茶法与品饮泡茶法”等几篇加强兼说清楚茶汤的观念,方便学泡茶的人更容易学上手以及享用。
  茶学:从1980年的台北陆羽茶道教室至2007年建立茶文化系专业,他在“‘茶思想研讨’的课上些什么”、“读茶文化系,毕业去卖茶”里开宗明义告诉大家要怎样学茶,学茶之后又可以做些什么等与茶文化发展不可切割的观念。2012年蔡老师创设“现代茶思想”专属网站,“我们要有个现代茶思想网”一文提到“思想的建立与沟通是促进茶文化发展很重要的动力”,“现代茶思想”专属网站在他的主导下以“茶学图书馆”模式进行分类排版,並规定每星期都要贴2篇新的谈观念的功课。
  茶业:一直以来大家卖茶馆空间、卖茶具、卖茶叶、卖茶艺表演、卖包装、卖品牌,蔡老师说我们要卖茶汤、卖纯品茗、卖茶文化,他以“茶叶市场与茶汤市场”、“泡茶师为客人泡茶的品茗馆”、“茶的文化性值多少钱”等篇来举证说明,並在学院开先河推动品茗馆的经营模式。
  茶人:自1983年在台北创办泡茶师检定考试制度,让爱茶者、喝茶者依循着方法提升泡茶能力,成为泡茶师。他继续以“茶人的茶道生活与音乐家的音乐生活”、“茶界修道者颁证”等文来揭示茶人与泡茶能力修炼的必要,“泡茶内功”是如何深深影响茶人,让茶人脱胎换骨。“从泡茶师到茶道艺术家”一文是已经获得新生命的茶人,有能量和力气发光发热去感染其他人了。
  茶会:自1990创办“无我茶会”,近年提出“茶道艺术家的茶汤作品欣赏会”和“接力泡”茶会,以及编制“现代版曲水茶宴”。无论是“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茶汤作品欣赏会”等名词,都是茶文化新创立的概念,並由蔡老师推动形成。
  上述所提,是所谓茶道体系的经纬网中较具体可见的经线上七大点,与之相垂直的纬线上还有茶道思想中的四个核心观念(纯茶道、茶与艺术、茶道美学、茶道内涵)贯穿期间,读者如要触摸这些思维,以下选出各核心范畴上重点的文章:
  纯茶道:“茶道艺术家与茶汤作品”、“从通俗茶道到纯茶道”、“茶道上纯品茗的抽象之美”。
  茶与艺术:“从茶道学习到抽象概念的产生”、“茶道里的艺术内涵”、“茶汤,这件泡茶者的艺术作品”。
  茶道美学:“茶汤是茶道的灵魂”、“茶道空寂之美”、“深谈空寂”。
  茶道内涵:“支撑茶文化的三根支柱”、“茶道的独特境界—无”、“让自己泡在茶汤三个月”。
  从《现代茶道思想》一书中,发现蔡老师着意于三方面的努力:一是说清楚茶的艺术性与表现方法。他一再强调要把茶道提升到艺术的层面,而且要透过对纯艺术与抽象艺术的理解来表现茶的艺术性。
  二是在茶业市场中强调要在已经普及的茶叶市场外再振兴茶汤市场。茶汤市场与传统的茶馆、茶艺馆有何区别?称作品茗馆的茶汤市场应该如何经营?经营品茗馆的泡茶师要如何栽培?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蔡老师在这本书上所述说的重点。
  三是泡茶者变成茶道艺术家后,他的作品除了在品茗馆销售外,尚可举办“茶道艺术家的个人茶汤作品欣赏会”或“茶道艺术家的联合茶汤作品欣赏会”。这种茶汤作品欣赏会应如何举办、如何收费,在这本书上也都举例说明了。
  我们发现这三条脉络正是30年来茶文化复兴接着要展开的工作。蔡老师在他前19本书奠定了茶文化复兴的基础后,在第19本书《现代茶道思想》又铺陈了新的茶文化道路。
其他文献
北京的天气透着一种无常,教人捉摸不定。暖春三月,已有金黄的迎春花零星绽放,气候慢慢回暖,只待暖风送来更多盎然春意。却突然凄风苦雨,将没有任何准备的我淋得精湿。我向来爱雨,淋雨也无妨,只是知晓北京连日灰霾后雨的内容,不免懊闷。第二天清晨,拉开窗帘竞发现窗外是一片玉琢银装,晶莹的仙子落满屋檐、枝头、小路。雪轻于柳絮重于霜,却未若柳絮因风起,凝成树挂,静待消融。恍惚间仿佛回到腊月,没想到冬天过后还能再次
期刊
从古至今,武夷岩茶的品质都备受诗人所称颂,而武夷岩茶工艺之精细,也为历代文人雅士所惊叹。武夷岩茶之真昧,需得心闲手敏工夫细,方出武夷岩骨花香韵。正可谓,精工细作出好茶!  继前两期对武夷岩茶地理、地貌的描写之后,我们再一次针对武夷岩茶制作的相关问题对陈郁榕女士进行了专访,向读者展示武夷岩茶的采制特点。  问:作为武夷岩茶采制的第一道工序,岩茶鲜叶的采摘有何特点?  答:由于武夷山岩茶的品质是以内质
期刊
6月28日,由江西茶人联谊会主办的2013首届中华茶人庐山论坛在庐山脚下拉开帷幕。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香港、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云南、河南的13个省、市茶馆业代表,雅集一堂,分享了各自经营茶馆的经验与感悟,并围绕“当前清茶馆的经营创新与发展”的主题开展交流与讨论。  29日晚9时,经过连续3场的互动交锋与讨论,全体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庐山倡议》,拟组建中华茶馆联盟,以茶为载体
期刊
对于茶农,茶季是关系营生的收获季节。而对于爱茶的收茶客来说,早已是厉兵秣马,只待好茶一出,便一拥而上。  每年都在上演不同的收茶故事,但不变的是收茶客走向深山、走向茶区的心情——收得怎样的好茶固然重要,但在春天里走进青青世界感受茶香,成了这一年里最陕意的事情。而从更高的视野来讲,整个收茶的过程也折射出茶界近期的发展脉络与趋势。  浩浩荡荡闯闽东  对于已过花甲之年的陈成忠老先生来说。这几天都在不停
期刊
读徐渭的字,恍如在一条古道上行走,有清冷之气嗖嗖而来。可能这与熟悉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吧。晚年的他,狂放不羁,孤傲淡泊,如此复杂的经历与个性反映在笔墨上,就是浮华散尽,唯剩凝重与苍茫。然而,2012年的深秋,我在浙江上虞县的碑廊里见到的《煎茶七类》刻石,改变了我此前的看法。其字温暖扑面,如同与久未谋面的老友邂逅于一座藏于深巷的老式茶楼里,把盏品茗,开怀谈心,有暖暖的阳光穿过木格子的窗户照进来,温暖惬意
期刊
2013年初春的一天,万佛寺和往常一样,香客如云,很是热闹。但在方丈的禅茶书斋里,却是另一番的景象,广霖大和尚和“赖氏红茶”掌门人赖培华先生一行正安静地细品一款特制的“赖氏红茶”。  在一番慢啜细品后,广霖大师对这款红茶赞誉有加,评价“此茶真乃人间仙露也!”。在大师的询问下,赖培华先生侃侃道出一段沉睡近两百年,鲜为人知的“赖氏红茶”的历史。  清道光年间,17岁的赖氏先祖赖维顺,在家乡晓洋(今福建
期刊
“无”是一个很可爱的字眼,因为只要无了。一切就可以重新开始。所有的事物都是从无中产生的,要在土地上种玫瑰花,就得先把杂草除掉;盖房子也是从无中起造的。您说:“不是的,有些只是改造。原本对自己的工作很不满意。经过一番心情改造与努力,现在已天天过得很高兴。”但这也是把先前的坏心情排除掉了才重新塑造的新乐园呀。  我爱极了这个“无”字,于是在构想了一个类似性质的“茶会作品”时,就想把它叫做“无茶会”。但
期刊
“香”,它的存在形式很特别,摸不着看不到,要用嗅觉和味蕾去细心捕捉。生活中受人追捧的美食、赏心悦目的鲜花、富有个性又带着些神秘色彩的茶品中,都能闻见大自然馈赠予人们的馨香。在人类智慧的创造之下,这些“香气”發挥到了极致。在品茶时,更多的茶客热衷于去捕捉茶中那清冽鲜爽的花香,却在有意无意中忽略了茶中似有似无的瓜果香。其实,沉淀在花香之后的瓜果香能为茶的滋味增色,让融合了瓜果甜香的茶滋味更加绵长、充满
期刊
洗春  茶品:冰岛生茶  茶席设计:玩茗堂老九  茶具:台湾老岩陶煮水壶、台湾土陶盖碗泡茶组、孟宗竹茶托、软木壶承、湘西苗族土布蜡染、纳西东巴手编土布  春日,叶已绿,草还枯,春意渐浓。湖畔,水如碧玉山如黛,让人不忍打搅这清宁。土陶、土布设席,取“道法自然”之意,采新发绿芽枝条,用烧过树根为香,几缕淡烟,与茶香相融,嗅之,竞让人颇有出尘之感。一席茶洗尽浮华,春的气息,想来也有这一味吧。  青·花 
期刊
新北市坪林的文山包种茶,集香、浓、醇、韵、美于一身而闻名。在质量的鉴别上,首重香气且须带有明显的花香,其次滋味要活泼甘醇,再者茶汤要呈亮丽的绿黄色。坪林乡前乡长郑金连表示,坪林包种茶曾是上世纪50年代台湾外销东南亚最夯的商品,当时坪林人只作批发,将黄片与梗剔除后,由茶贩载至大稻埕再分装为小包。  尽管今天早已卸任乡长职务,但郑家却始终传承优良的制茶技艺,胞弟郑添福不仅连续多年勇夺坪林包种茶特等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