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向全国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同时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试行、总结经验,为其全面落实和不断改进做出自己的贡献。笔者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自感责无旁贷,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对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确立素质教育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所追求的不是分数和升学率,而是“育人”,其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智力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劳动技能素质教育。音乐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本身就与思想素质教育、智力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首先应确立下面的素质教育观念:
1、结合实际,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教育永远具有教育性。在教学中应体现德育为首,“育人”正是现代新课程最新理念,教学时,如果增强德育意识、充分挖掘课内外音乐作品中的德育素材,把音乐教学与思想素质教育二者巧妙结合,将会产生良好的协同效果。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时,有关长征的电视剧、文艺演出、影像材料特别多,我把10月20日中央电视台“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中的精彩片断播放给学生看。学生们个个聚精会神,我一句话也没说,学生们的眼睛却湿润了。常言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巧妙结合最能打动学生、说服学生,使他们内心深处有所感悟、有所触动。
2、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智力素质
音乐课中无“差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这是当代教育的教学价值观。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决定了音乐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这一观念要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讲些小故事,以此证明学音乐能提高智力。如: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的过程中弹钢琴,用音乐来启迪智慧和灵感;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在工作紧张时也不忘记拉小提琴;前总书记江泽民会弹钢琴;航天英雄杨立伟会吹黑管……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整个课堂,全体学生都精神饱满、情绪放松。这样的心境又延伸到其他的学科中,他们就会思路开阔、概念清晰、灵感迸发,从而达到提高智力素质的良好效果。
音乐课堂教学本身也具有提高学生智力素质的功能。现代科学已证明,只有左右大脑密切配合、平衡发展,才能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思维,人的智商才能得以提高,人的智慧才能得到开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到左脑的时候相对较多,而在音乐教学中,唱歌能刺激右脑兴奋、左脑相对休息放松,使左右脑平衡发展;欣赏音乐时,学生会随着音乐产生一系列的联想,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器乐教学更能促进左右大脑的发育。
3、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对思想道德素质、智力素质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素质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精神状态、处世态度和方法,音乐教学是情感的教学,易于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协作心理、宽容与同情心理、创造与进取心理,以及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和“真善美”的和谐平和的人生观等。比如音乐教学中的合唱:合唱本身是一种要求高度协作的音乐表演艺术形式,要求大家齐心协力唱出美妙动听的音乐,给人愉悦和享受,在演唱过程中,个人必须服从集体、个性必须尊重共性,协作性得到充分体现,而小组之间、班级之间、校与校之间又存在残酷的竞争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4、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从表面上看,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与音乐教学毫不相关:身体素质体现在肌肉是否发达,骨骼是否健壮,有无良好的视听力、耐力、体力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主要通过后天锻炼、情绪心境、合理营养等几方面获得。但是,现代医学证明,音乐与身体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运动锻炼常有韵律感和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作为伴奏,如体操、健身操、迪斯科、大众跳舞等,美的音乐能使人变得冷静平和、身心愉悦,激发体内的激素酶、乙酸胆碱等物质的分泌。另外,美的音乐还能产生做功的物理量,在体内产生微弱的热,对身体产生良好的效应,音乐对原发性的高血压、神经性头痛、失眠、抑郁症和精神病等有治疗效果。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本身需要气息和全身各部分的配合,这本身就是一种全身运动,对人体内脏器官也是一种锻炼,长期如此,当然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落实在于课堂教学的实施。素质教育观念的确立,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前提。思想决定行为,只有在这个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才能真正去实现音乐课堂教学最优化。
1、优化教材内容
优化教材内容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教材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和教师创造性教学,一线教师有权利编制和加工教材。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课内外教学资源。我们可以根据本地区、本校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音乐发展动态,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如:适当改变课时、改变教学顺序、吸收地方音乐或选择现在正流行乐坛的音乐作品等,使教材内容更加具体化、多样化、渐进化、简略化、系统化、结构化和网络化,真正成为教师易于表达和传授、学生易于主动接受的知识体系。我在西师版教材中,适当加入人音版和人教版的内容,特别是人音版配套的多媒体光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积极启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了课堂,也活跃了学生思维,增强了教材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2、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从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出发,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内在紧密联系的几个部分,更为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程序。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层次结构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完成教学目标。音乐综合课结构一般是“发声练习——节奏练习——视唱练耳——新课——巩固新课——复习”,其中视唱练耳和进行新课时间分配较多。欣赏课的结构是“介绍作品梗概——创作背景——作品风格——分析作品曲式结构——完整欣赏作品——分段、重点欣赏作品——唱、奏主题——复听作品”。培养技能课的结构大多为“组织上课——提出训练目的要求——复习与所要培养技能相关的知识——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总结——布置作业”。这些课堂结构在教学实践中确实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今天的音乐课堂结构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进行优化,主要体现在积极参与感受美、师生探索理解美、互助合作表现美和情感升华创造美四个方面。有时课型实难判定属于哪一类,如果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就不会跟随老师设定的较为固定的模式。教师这时只能把握航向,以审美为核心,放弃一些课前准备的结构时间分配、教学顺序等,大胆尝试,以感受美为中心,或理解,或表现,或创造。只要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全体学生愉快参与并乐学、愿学,教学目标就能轻松达到,从而实现教学结构的最优化。
3、优化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教师角色的专业化发展,势必引起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辩论法”、“演示法”、“练习和复习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探索学习法”等等。音乐课堂教学还有其自身独特的方法,如“感知实践教学法”、“情感实践教学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教师要联系自身素质和学生实际,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目标,恰当选择符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还要考虑到“合作性”、“个体性”、“自主性”、“综合性”和“启发性”,创设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的情境,重视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自主参与的快乐,培养探究的热情,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思维,营造友好和谐、轻松愉快、协作向上的教学氛围,不断调节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法为学法服务,启发、设问、酝酿气氛、激发兴趣等等。
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还须遵循一些原则,如情感性原则、形象性原则、欣赏性原则、愉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相互交流性原则等等。现代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启发学生主动性的发展,决不能用教师的思维和行为去替代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其二,以新、奇、特、妙的教学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学习者、表演者、欣赏者、创作者等多角色活动中来,从多层次、多结构、多维度上去理解音乐实质、感悟人生,激起学生内在的审美需要,使音乐成为学生内在的强烈追求。
综上所述,确立素质教育观念,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大体可以这样归纳:首先是确立素质教育观念,包括思想、智力、心理、身体等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积极参与到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表现、审美创造的活动中;其次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包括创造灵活地运用教材内容、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启发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使学生能被音乐有所“感染”、“浸润”、“启迪”、“震撼”、“顿悟”,从而真正实现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2版
2、吴跃跃: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理论与策略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一、确立素质教育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所追求的不是分数和升学率,而是“育人”,其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智力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劳动技能素质教育。音乐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本身就与思想素质教育、智力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首先应确立下面的素质教育观念:
1、结合实际,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教育永远具有教育性。在教学中应体现德育为首,“育人”正是现代新课程最新理念,教学时,如果增强德育意识、充分挖掘课内外音乐作品中的德育素材,把音乐教学与思想素质教育二者巧妙结合,将会产生良好的协同效果。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时,有关长征的电视剧、文艺演出、影像材料特别多,我把10月20日中央电视台“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中的精彩片断播放给学生看。学生们个个聚精会神,我一句话也没说,学生们的眼睛却湿润了。常言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巧妙结合最能打动学生、说服学生,使他们内心深处有所感悟、有所触动。
2、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智力素质
音乐课中无“差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这是当代教育的教学价值观。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决定了音乐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这一观念要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讲些小故事,以此证明学音乐能提高智力。如: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的过程中弹钢琴,用音乐来启迪智慧和灵感;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在工作紧张时也不忘记拉小提琴;前总书记江泽民会弹钢琴;航天英雄杨立伟会吹黑管……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整个课堂,全体学生都精神饱满、情绪放松。这样的心境又延伸到其他的学科中,他们就会思路开阔、概念清晰、灵感迸发,从而达到提高智力素质的良好效果。
音乐课堂教学本身也具有提高学生智力素质的功能。现代科学已证明,只有左右大脑密切配合、平衡发展,才能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思维,人的智商才能得以提高,人的智慧才能得到开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到左脑的时候相对较多,而在音乐教学中,唱歌能刺激右脑兴奋、左脑相对休息放松,使左右脑平衡发展;欣赏音乐时,学生会随着音乐产生一系列的联想,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器乐教学更能促进左右大脑的发育。
3、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对思想道德素质、智力素质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素质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精神状态、处世态度和方法,音乐教学是情感的教学,易于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协作心理、宽容与同情心理、创造与进取心理,以及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和“真善美”的和谐平和的人生观等。比如音乐教学中的合唱:合唱本身是一种要求高度协作的音乐表演艺术形式,要求大家齐心协力唱出美妙动听的音乐,给人愉悦和享受,在演唱过程中,个人必须服从集体、个性必须尊重共性,协作性得到充分体现,而小组之间、班级之间、校与校之间又存在残酷的竞争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4、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从表面上看,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与音乐教学毫不相关:身体素质体现在肌肉是否发达,骨骼是否健壮,有无良好的视听力、耐力、体力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主要通过后天锻炼、情绪心境、合理营养等几方面获得。但是,现代医学证明,音乐与身体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运动锻炼常有韵律感和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作为伴奏,如体操、健身操、迪斯科、大众跳舞等,美的音乐能使人变得冷静平和、身心愉悦,激发体内的激素酶、乙酸胆碱等物质的分泌。另外,美的音乐还能产生做功的物理量,在体内产生微弱的热,对身体产生良好的效应,音乐对原发性的高血压、神经性头痛、失眠、抑郁症和精神病等有治疗效果。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本身需要气息和全身各部分的配合,这本身就是一种全身运动,对人体内脏器官也是一种锻炼,长期如此,当然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落实在于课堂教学的实施。素质教育观念的确立,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前提。思想决定行为,只有在这个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才能真正去实现音乐课堂教学最优化。
1、优化教材内容
优化教材内容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教材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和教师创造性教学,一线教师有权利编制和加工教材。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课内外教学资源。我们可以根据本地区、本校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音乐发展动态,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如:适当改变课时、改变教学顺序、吸收地方音乐或选择现在正流行乐坛的音乐作品等,使教材内容更加具体化、多样化、渐进化、简略化、系统化、结构化和网络化,真正成为教师易于表达和传授、学生易于主动接受的知识体系。我在西师版教材中,适当加入人音版和人教版的内容,特别是人音版配套的多媒体光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积极启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了课堂,也活跃了学生思维,增强了教材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2、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从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出发,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内在紧密联系的几个部分,更为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程序。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层次结构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完成教学目标。音乐综合课结构一般是“发声练习——节奏练习——视唱练耳——新课——巩固新课——复习”,其中视唱练耳和进行新课时间分配较多。欣赏课的结构是“介绍作品梗概——创作背景——作品风格——分析作品曲式结构——完整欣赏作品——分段、重点欣赏作品——唱、奏主题——复听作品”。培养技能课的结构大多为“组织上课——提出训练目的要求——复习与所要培养技能相关的知识——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总结——布置作业”。这些课堂结构在教学实践中确实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今天的音乐课堂结构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进行优化,主要体现在积极参与感受美、师生探索理解美、互助合作表现美和情感升华创造美四个方面。有时课型实难判定属于哪一类,如果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就不会跟随老师设定的较为固定的模式。教师这时只能把握航向,以审美为核心,放弃一些课前准备的结构时间分配、教学顺序等,大胆尝试,以感受美为中心,或理解,或表现,或创造。只要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全体学生愉快参与并乐学、愿学,教学目标就能轻松达到,从而实现教学结构的最优化。
3、优化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教师角色的专业化发展,势必引起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辩论法”、“演示法”、“练习和复习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探索学习法”等等。音乐课堂教学还有其自身独特的方法,如“感知实践教学法”、“情感实践教学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教师要联系自身素质和学生实际,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目标,恰当选择符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还要考虑到“合作性”、“个体性”、“自主性”、“综合性”和“启发性”,创设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的情境,重视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自主参与的快乐,培养探究的热情,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思维,营造友好和谐、轻松愉快、协作向上的教学氛围,不断调节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法为学法服务,启发、设问、酝酿气氛、激发兴趣等等。
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还须遵循一些原则,如情感性原则、形象性原则、欣赏性原则、愉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相互交流性原则等等。现代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启发学生主动性的发展,决不能用教师的思维和行为去替代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其二,以新、奇、特、妙的教学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学习者、表演者、欣赏者、创作者等多角色活动中来,从多层次、多结构、多维度上去理解音乐实质、感悟人生,激起学生内在的审美需要,使音乐成为学生内在的强烈追求。
综上所述,确立素质教育观念,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大体可以这样归纳:首先是确立素质教育观念,包括思想、智力、心理、身体等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积极参与到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表现、审美创造的活动中;其次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包括创造灵活地运用教材内容、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启发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使学生能被音乐有所“感染”、“浸润”、“启迪”、“震撼”、“顿悟”,从而真正实现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2版
2、吴跃跃: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理论与策略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