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掩人之功”的大师们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wan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正的大师,必然有着崇高的风范和超凡的人格,总能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操守,“珍惜羽毛,不慕浮名”。即便在我们今人看来的一些“小节”问题上,也丝毫不曾有怠。
   大文豪鲁迅一生不仅以杂文见长,在红学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对《红楼梦》的许多精辟观点至今为红学专家们称道。先生在创撰《中国小说史略》红楼梦的部分时,借鉴吸收了胡適《红楼梦考证》的成果,明确说明这是胡適考证的结果,“胡適作考证,乃较然彰明”,以示不贪功之心。
   为世人所敬仰的钱锺书素以亲和待人,从不摆大学者的架子。一次,一个叫吴庚舜的青年写了篇关于《长恨歌》的论文请他指点。先生不仅没有推脱,反而悉心作了修改补充。论文发表前,大为感动的吴庚舜请钱锺书署名,推辞再三,钱锺书署下了“郑辛禹”的笔名,并释疑道:《百家姓》中,郑姓排在吴姓之后;地支中,“辛”排在“庚”之后;古代圣贤中,禹在舜之后。学贯中西的先生一生最厌“浮名虚誉”,守身如玉,断然不行与后学争名之事。这不由让后人对先生的崇敬更添一重。
   1942年夏天,郭沫若的历史剧代表作《屈原》在山城重庆公演,在连看了几场后,郭沫若觉得剧中婵娟斥责宋玉的那句“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气势上不够,于是便找到饰演婵娟的女演员张瑞芳征求意见,而张瑞芳虽有同感却也提不出更好的修改意见。正在一旁化妆的张逸生(剧中钓者的扮演者)便建议将台词中的“‘你是’改成‘你这’”。郭沫若聽后连声称好,并尊张逸生为“一字之师”。后来,他又专门就此事写了文章,表达了对张逸生的赞赏和谢意,并将文章附在剧本的后面。读完故事,在感慨先生谦逊惜才的同时,最为感动的还是他不掠人之美的君子风范。
   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生活》周刊是20世纪30年代一份影响力很大的时事和青年修养刊物。在第二任主编、著名出版家邹韬奋的主持下,这份小刊物从起初的“不足2000份”发行量激增到最高时15万份,一时间“风行海内外、深入穷乡僻壤”。由此,社会上很多人乃至业内人士都误认邹韬奋乃是该刊的创办者。而邹韬奋却在《二十年来的经历·现实的教训》中“为己正名”,写道“我不能掠人之美,《生活》周刊并不是由我创办的”。其实以邹先生之盛名,即便不作解释,也无人会去较真。老一代新闻人的高风亮节令人肃然起敬。
   不贪人之功、不掠人之美,实事求是、不慕虚名,成就了高山景行的一代宗师。而身处“渭水钓利、桐江钓名”世风下的我们,又该从大师们的身上学些什么呢?值得深思。
其他文献
媒体褒扬先进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桥段——在关键时刻,××长期卧病在床的父亲(母亲)去世了,但为了工作,××没有回家看望亲人,他毅然擦去泪水,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国人价值观之转变,此为一典型例证。在现代社会,一个人为了公共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舍小家为大家”,常常被认为是道德高尚的表现,特别是为了某项意义重大的事业而舍弃骨肉亲情,会被树为“大公无私”的典范。  但在中国传统社会,同样的行为
期刊
从茹毛饮血开始,直到火的发现以后,人类才开始进入熟食阶段,而盐作为一种调味品进入人类的生活,实际是较晚的事情。直至中国夏朝,盐还是一种仅限于贵族享受的奢侈品。到了商代,盐才为人们所了解,人们甚至用盐来治疗疾病,“以咸养脉”。周之后,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无盐则肿”。食盐作为烹饪的核心原料,《汉书》则称之为“食者之将”。  在传统农业社会,虽然大部分生产和生活资料都能自给自足,但盐却必须从外
期刊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部中国古代史无不浸透着这一潜规则。“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分分合合之中演绎出了多姿多彩的辉煌。  分则乱,合则统,分分合合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极大,虽说“乱”与“统”各有千秋,但中国文化的总体发展势头却是一直向前的。仅就春秋战国而言,尽管“乱悠悠”,却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
期刊
“开卷有益”源于《渑水燕谈录》——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说的是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昉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
期刊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是唐人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這首诗很好读,不标明唐诗人韩愈,还以为是杜甫的。韩愈诗很少清新,不知哪场春雨,把韩诗人浇迷糊或是浇开心改了诗性,写下回归常态后令自己惊讶的好诗。又曾经以为诗中景色在蜀都,再查,却在十三朝皇都的长安。足见当年八水绕长安地界有多滋润多丰腴,不似眼下西安,用水需从秦岭蜿蜒调来。一个“调”字显示
期刊
明朝名医李时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颇有文才。  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外面生活了五个月。在这期間,李时珍的夫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在这封情书中,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寄生草、芍药、
期刊
?有热气球的风景  让我们听听清朝已有过飞翔体验的中国人,他们的亲身经历吧。  走了四点钟,已把那气轮停住,渐渐落下,离地十余里,那球便稳住在空中,仿佛轮船停在码头一样,推窗四望,那眼界果真来得阔大。纽约的都市好比是画图一幅,中间四五十处楼房,红红绿绿的,好比那地上的蚁穴、树上的蜂巢;那纵横的铁路,好比那手掌上的螺纹。两人便临窗饮酒,谈些纽约的风俗。用过午餐才把气球渐渐落下……  就像欧洲过去的美
期刊
《新唐书》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有一年,皇上亲自挑选官吏担任京兆府的郡、县长官。过了一段时间,皇上把大臣们召集到一起讨论这件事。大家纷纷说:“皇上知人善任,应该祝贺!”只有兵部侍郎柳浑默默地坐在旁边一言不发,皇上就问他的意见,柳浑就回答说:“陛下应该做的事,是挑选大臣,直接辅佐陛下。然后,由辅佐您的大臣再挑选人去任京兆尹。京兆府选拔郡县长官,这是京兆尹应该做的。至于府内郡县长官,应由京兆尹去选拔任命
期刊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多对宋王朝抱有一种执着的偏爱。大儒朱熹曾言:“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   我认为宋代的文明,绝不仅仅在于她的文学艺术、程朱理学、经济发达、城市繁荣,更在于她的文人政治,即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思想空间,以及知识分子前所未有的独立人格。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宋太祖留在太庙中告诫子孙后代的誓约: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赵匡胤开创了保护知识分子,保障知识分子话语权的先河。仅凭
期刊
国学大师胡適、历史学家顾颉刚、诗人学者闻一多、大文豪鲁迅、建筑才女林徽因……提到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您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他们的学说、著作、文章。殊不知,主业之外,大师们的副业也是搞得风生水起——这与他们的文化修养、风骨气节、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今天,《国学》就来同您一起,了解大师们的别样人生,体验大师们的別样精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