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忧与夺情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uanhua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体褒扬先进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桥段——在关键时刻,××长期卧病在床的父亲(母亲)去世了,但为了工作,××没有回家看望亲人,他毅然擦去泪水,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国人价值观之转变,此为一典型例证。在现代社会,一个人为了公共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舍小家为大家”,常常被认为是道德高尚的表现,特别是为了某项意义重大的事业而舍弃骨肉亲情,会被树为“大公无私”的典范。
  但在中国传统社会,同样的行为,却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与现代人的价值观完全相悖。
  自从儒家思想成为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后,“以孝治天下”就成了中国历代正统王朝的基本国策。孝道最重丧礼,父母去世,儿子需要守孝三年,这就叫“丁忧”。
  丁忧的礼法在“第一儒家王朝”汉朝得到确认,《汉律》规定,子不为亲行三年丧者,不得选举为官。后来,丁忧成为一项铁的制度——别管你多大的官,别管你的工作有多重要,只要父母去世,一律停职回家守孝三年(后来以9个月算一年,丁忧期为27个月),匿丧不报者,革职!
  从文化角度看,儒家强调“孝”,是农耕时代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上至天子下至小民,都必须遵循这一社会准则。作为社会精英的官员,必须在“孝”的方面成为全民的榜样,因此丁忧制度成为通行了两千年的官场规则。
  这样看来,按照古代的标准,现在很多模范人物为了工作不奔父丧的行为,不仅要被革除官职,而且会成为全社会鄙视的对象。
  不过话说回来,无论哪个年代,当官都会上瘾的。试想一个处于权力巅峰的人,只是因为父母去世就要停职27个月,他岂能甘心?于是古代也为丁忧开了一个小口子——如果事关重大,比如战争,可以允许官员不丁忧继续工作,这就叫“夺情”,即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夺情本来属于特事特办,仅限战争等少数场合,需皇帝特批,但后来,渐渐成为野心家恋栈的借口。
  历史上关于“夺情”最有名的例子是张居正。万历五年,张居正十九年未相见的父亲去世了,这时正值张居正掌握权力不久,各项改革事业刚刚铺开,他当然不愿意此时离职。恰逢小皇帝这时也对他崇拜得不得了,两边一拍即合,夺情!但是明代的舆论力量非常强大,无数官员上书谴责张首辅的不孝行为,结果小皇帝生气了,当众痛打反对者的屁股,有人甚至被打成残疾。
  这件事的结果是复杂的。对于张居正,夺情一事讓他愈发自我膨胀,开始了从贤相到权臣的转变;对于万历,长大以后觉得自己被张老师骗了,拿夺情做文章,将死去的张居正抄家夺爵、子孙流放;而对于大明朝来说,由于万历记恨张居正,导致初见成效的张氏改革人亡政息。
  史家尝言“明实亡于万历”,追根溯源,张居正在权力与孝道之间的迷惘,竟成了引发明末大风暴的那对蝴蝶翅膀。
其他文献
雷横打死了郓城县知县的相好白秀英,知县一心要雷横死,派朱仝押解雷横去州里判决。朱仝在路上私自放了雷横,自己去顶罪,被断了二十脊杖,刺配沧州牢城。沧州牢城曾经是林冲待过的地方,我们领教了那里的黑暗和无道,但是我们不必为朱仝担心,因为朱仝碰到了一个好人,这个好人就是沧州知府。  沧州知府见朱仝仪表不凡,面如重枣,美髯过腹,并且知道他是因为私放雷横而获罪,内心便对朱仝有了一分敬重,于是没让他去牢城营服刑
期刊
昔有兄弟二人,兄不谈阴阳,弟多迷信,频年兄弟均未逢凶宿。弟拘禁时日,颇以为苦,思效其兄,以自疏放。不择日径出,果遇黑煞神于途,责其不循故辙。弟曰:“吾从吾兄,奈何独当其咎?”神曰:“汝兄懵懂,阴阳怕懵懂,不得不避之。汝畏服我者也,胡可违命。”  ——清·刘体智《异辞录》卷一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这个故事的,是清朝所谓的“中兴名臣”胡林翼。而听故事的人,是另一位清代名臣曾国荃。  当年
期刊
《荀子·臣道》载:  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挢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故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所尊厚也
期刊
自与契丹签订澶渊之盟以后,北宋进入比较安定的和平时期,至宋仁宗庆历年间,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俨然一派盛世景象。这时候,宋仁宗满以为能够解决西夏的边患问题,于是北宋与西夏进行了全面战争。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北宋军队三战皆败,同时国内还出现诸多兵变、叛乱和民变事件。  宋仁宗并非昏君,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他没有无动于衷,而是力图化解危机。庆历三年(1043),宰相吕夷简病退,宋仁宗起用范仲淹、韩
期刊
小时候背二十四节气歌,只是为背而背,真到了节气来临,并不关心也不知道。如今年岁渐长,却逐渐喜欢上了老祖宗的节气歌。  小满已经走过,芒种将要到来。忽然看到了一句很个性很有哲理的签名:人生“小满”足矣,当须“忙种”辅之。  小满时节,麦类等作物的籽粒日渐饱满,但尚未成熟,而夏收、夏种、夏管,三夏大忙的序幕才刚刚拉开。所以,小满之后是芒种。不过,也有点奇怪,节气里的其他小字辈节气,如小暑之后是大暑,小
期刊
成语铁石心肠亦做铁肠石心、铁打心肠或心如铁石。如今,人们常将其作为贬义,比喻心肠硬得像铁和石头一样,冷酷无情或无情无义。唐代皮日休的《桃花赋序》中说:“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其实,这是一种明显的誤读误解。“心如铁石”的原意本为“心如铁石坚”,是一个褒义词。  这个成语出自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是汉武帝时的中郎将,被派出使匈奴。抵达后,原降匈奴的汉人虞常等人欲劫持单于母亲阏
期刊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法律制度十分完善的时期,律令格式的法律体系涵盖了民事、刑事、经济等各方面的规定,同时也包含了交通管理方面的内容。从现存的唐代文献看,唐代关于交通管理方面的立法还是十分完备的,如唐太宗贞观年间制定的“右侧通行”的陆路交通规则,唐律中规定的“上泝避下泝”的海上交通规则,以及对交通肇事罪适用保辜制度的审判程序等,都反映中国古代的交通立法已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其中的某些规定,对于现阶段我国
期刊
有位青年来信言道,自读大学起,因老想着做“最有意义”的事,又老念着要成就“伟大”的事,因此,总无法“把心好好搁在一事上”,总不断地“怀疑自己做的事没有意义”,最后,满脑子都是各式各样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彼此又相互抵触、相互辩驳。结果,就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非常烦乱”。  回信给他时,我要他把“意义”“伟大”这些词儿都先暂时放下。这些词儿未必不好,却常常会把人困住。先搁着吧!事实上,中国人不太谈“
期刊
“言语”是孔门四科之一,指外交之辞令,学术之辨说。《论语·宪问》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这里“命”即指外交辞令。孔子说,郑国制定外交辞令,由裨谌起草,世叔研究,外交官子羽修改,东里的子产在文字上加工润色。一份外交辞令的制定,经过四道程序,高层把关,可见春秋各国对言语的重视。《论语·先进》:“言语——宰我、子贡。”孔子把言语置于德行之后,意在强调能言必
期刊
傅大士是中國早期禅学者中留下文字作品最多的一位,其中最重要的一篇是《心王铭》,而广为人知的则是两首短小的偈诗。我们先看其中的一首: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傅大士告诉人们:佛性是在天地尚未形成之前就已存在的,它没有具体的外形可以让人们看见与触摸,却无所不包容;它不生不灭,万古长存,既是永恒的空寂,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刹那间生生灭灭的万事万物的本体。  你若是读过《老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