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大切术后并发胆石症26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tion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胃大切术后并发胆石症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胃大切术后并发胆石症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病人中有20例施行了手术,术后1例复发。结论:胃大切术后病人易并发胆石症,可能和术中迷走神经损伤有关,该类病人在情况允许时应尽可能施彻底性手术。
  关键词 胃大切 迷走神经 胆石症 手术方法
  
  资料与方法
  
  1992年3月~2007年10月收治胃大切术后并发胆石症患者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33~68岁,平均41.6岁,均有明确的胃大切或胃癌根治术史。并发胆石症距胃手术的时间为8个月~10年,胃术前均没有胆石症的病史。胆囊结石9例,胆总管结石12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多发性结石3例。结石形态多为单个结石,有1例为泥沙样结石。26例病人中胃大切22例,其中Billroth Ⅰ式5例, BillrothⅡ式17例。胃癌根治术4例。本组除6例外均进行了随访。
  治疗方法:本组有20例施行了21次手术。另6例因病人因素拒绝手术,经保守治疗好转。手术方法分别为: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6例,十二指肠乳头成形加胆囊切除5例,胆总管十二指肠残端吻合加胆囊切除术3例,肝外胆管空肠Roux-en-y形吻合加胆囊切除术4例,另有3例因并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行急诊手术,手术方法为胆总管切开取石T形管引流。
  
  结 果
  
  本组26例中20例施行手术治疗,术后病人恢复顺利,无近期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有1例病人术后胆石症复发,复发时间为2年,该病人是因重症胆管炎而行急诊手术,术式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复发部位仍为胆总管,再次手术方法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随访2年6月未发现复发。另有6例未手术患者经保守治疗好转。
  
  讨 论
  
  胃大部切除后的主要并发症:①胃出血:是少数病例因切端或吻合口有小血管未结扎或缝合不够紧密;胃黏膜被钳夹伤或旷置的十二指肠溃疡止血不彻底等原因所致的出血。②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多因低位十二指肠溃疡,特别穿透到胰腺头部的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时过多松动十二指肠而损伤浆肌层或血液循环;残端缝合过紧,过稀或结扎过紧均能造成残端愈合不良。输入空肠袢梗阻,胆汁、胰液及肠液滞留在十二指肠腔内,十二指肠膨胀,肠腔内压力不断增高而致残端破裂。③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一般来说,大多由缝合不当、吻合口张力过大、局部组织水肿或低蛋白血症等原因所致组织愈合不良。④吻合口梗阻:发生率1%~5%,主要表现为进食后上腹胀痛、呕吐,呕吐物为食物,多无胆汁。⑤输入空肠袢梗阻:输入空肠段内液体潴留到一定量时,强烈的肠蠕动克服了一时性的梗阻,将其潴留物大量排入残胃内,引起恶心、呕吐。⑥输出空肠袢梗阻:主要表现为呕吐,呕吐物為食物和胆汁。⑦早期倾倒综合征:表现为进食后上腹胀闷、心悸、出汗、头晕、呕吐及肠鸣腹泻等。⑧吻合口溃疡:吻合口溃疡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⑨碱性反流性胃炎。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胆石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并发症,国内外屡有报道[1,2]。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胃手术过程中误伤迷走神经的分支,尤其是肝支损伤可能性最大,该部的迷走神经解剖变异较多,部分人的迷走神经肝支甚至成网状,没有明确的主干,因此术中极易损伤。迷走神经肝支损伤后可导致胆囊收缩无力,Oddi氏括约肌舒缩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胆汁瘀滞,成为胆道结石形成的温床。加上因胆道瘀滞,易造成胆道反复感染,刺激结石形成。因此在行胃手术时必须熟悉迷走神经的走向。只要熟悉了迷走神经的解剖,即使是行全胃切除也能做到不误伤迷走神经[3]。
  手术方法的选择:这类病人的治疗,笔者认为手术治疗为首选。手术时尽可能行彻底性手术,以解决胆汁瘀滞,单纯取石术难以达到远期治疗目的。本组有3例为重症胆管炎(AOSC)而行急诊手术,在挽救病人生命的前提下只能行简单的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其余均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手术。术中借助胆道镜,减少了肝内胆管结石的取出难度,并可了解十二指肠乳头的情况,若发现此处有狭窄即行十二指肠乳头成形术,否则就可行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或肝外胆管空肠Roux-en-y 形吻合术。本组有1例术后出现胆道逆行感染,该病人为肝外胆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后病人,而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及十二指肠乳头成形术后病人未出现逆行感染。笔者认为这和胃术后改道有关,大分部胃术后病人十二指肠成一盲端,极少食物进入盲端,故后两种术式感染机会相对减少,并且较胆管空肠吻合更符合生理。在施行胆管手术的同时,只要病人情况允许,必须将舒缩不良的胆囊一并切除,以免日后发生胆囊结石、感染而再次手术。
  
  参考文献
  1 三轮晃一,宫崎逸夫.胃癌手术における神经温存のコツ.手术,1994,48(8):1131.
  2 秋山义义,濑户启太郎,齐藤人志.他.肝胆道シンチグラヮィ一を用ぃた胃癌切除术后の胆汁流出动态の解析.日消外会志,1994,27(7):1758.
  3 郭大川,王舒宝.保留迷走神经的胃癌根治术解剖学研究.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3):160.
其他文献
临床资料    2001~2006年收治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17例,心功能均为Ⅲ~Ⅳ级;男10例,女7例;其中冠心病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瓣膜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病史7~32年,平均14.2年。    讨 论    难治性心力衰竭又称顽固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临床特征复杂,治疗有效率低,死亡率高。  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特点为:①左右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存在。②前向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3年4月~2004年7月住院病人100例,根据心电图改变,确定心房纤颤的诊断。发病年龄18~84岁,平均60.36±14.33岁,男32例,女68例。  病因、并发症及预后:风湿瓣膜病48例(48%),扩张型心肌病26例(26%),高血压冠心病12例(12%),肺心病8例(8%),肥厚型心肌病2例(2%),孤立性房颤4例(4%)。合并心力衰竭88例(88%),脑梗死10例(
期刊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Senile degenerative cardiac vascular disease, SDCVD)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瓣膜疾病,是心脏瓣膜及其附属结构(包括瓣环、瓣叶、腱索及乳头肌等)的退行性改变导致的一种病征,病变进展缓慢,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病情程度加重,是引起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绞痛、晕厥甚至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须重视SDCVD的防治。 
期刊
摘 要 目的:总结分析椎管内原发肿瘤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方式;结论:MRI检查对椎管内原发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对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有重要意义,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早期彻底切除肿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胸椎管内肿瘤 病理诊断 手术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1月收治胸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77岁,平均48±7.1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茶碱缓释片联合小剂量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常规抗感染、氧疗、止咳化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12.5mg、茶碱缓释片0.2mg口服;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用适量的洋地黄类强心剂和利尿剂;均以7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慢性肺心病情况明显好转,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慢性肺心病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氨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64例。结果:6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功能优良率96.9%。结论: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方便有效,具有操作简单、内固定可靠及术后痛苦小等优点,可以作为锁骨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的常规方法。  关键词 记忆合金 内固定 锁骨骨折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月~2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月接受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结果: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评分标准:优36例,良7例,可2例,差1例。术后皮肤坏死2例。结论:胫骨平台骨折采取切开复位、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及早期持续被动活动练习器(CPM)无痛功能锻炼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解剖钢板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方法:2003年8月~2007年8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中发生肺部感染15例(25%),因肺部感染未能控制而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者3例。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除进行综合治疗外,推荐使用沐舒坦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疗效    资料与方法    2003年8月~2007年8月收治
期刊
资料与方法    1999~2006年收治锁骨骨折患者56例,男41例,女15例,年龄16~63岁。左侧30例,右侧为26例。车祸伤36例,摔伤12例,锐器开放性损伤4例,直接打击伤6例。X线片示锁骨中外1/3处骨折40例,近肩峰端骨折3例,其他13例,锁骨粉碎性骨折18例。伤后接受手术时间1.5小时~10天。  材料:根据锁骨髓腔大小选择克氏针,一般克氏针直径大于髓腔直径10%。  手术方法:患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经皮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臨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拔针法复位后,再经皮穿入交叉克氏针作内固定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已达到解剖对位21例、近解剖对位16例、功能对位8例,均于术后4周内达到临床治愈,10周内达到骨性愈合。后期疗效观察,优29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结论:经皮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痛苦小、治疗时间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