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64例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64例。结果:6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功能优良率96.9%。结论: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方便有效,具有操作简单、内固定可靠及术后痛苦小等优点,可以作为锁骨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的常规方法。
  关键词 记忆合金 内固定 锁骨骨折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锁骨骨折患者64例,男45例,女19例;年龄19~55岁,平均32.7岁;摔伤43例,车祸伤21例;斜形骨折31例,粉碎性骨折33例。骨折均为明显分离移位,未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手术方法:单纯锁骨骨折采用颈丛麻醉,有并发症患者采用全麻。手术取锁骨前方切口,以骨折处为中点,切口长度5~7cm,暴露骨折端,将锁骨前方骨膜稍作剥离,复位骨折,选择长度及大小合适的记忆合金接骨板,在0℃左右的冰盐水中浸泡,充分展开其环抱臂,安装于骨折处,使骨折线两侧各有两个环抱臂固定。如骨折复位满意,则取40℃温热盐水湿敷接骨板,使之迅速恢复原形状,起到持续加压的作用。如为粉碎性骨折,则先将骨折片复位后,用可吸收缝线捆扎,然后安装接骨板。碎骨片尽量放置于接骨板连接臂下。术后常规三角巾悬吊3周,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3个月内避免肩关节剧烈活动。
  
  结 果
  
  64例病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0个月。根据陈氏[1] 的功能评定标准:优60例,良2例,差2例(术后3~4周X线片复查时发现接骨板脱落),优良率96.9%。除2例接骨板脱掉骨折再移位外,未发现其他并发症。全部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本组有2例出现接骨板从骨折端脱出而重新手术者,考虑与过早活动有关,但主要原因是环抱接骨板的型号选择不当。经再次手术更换接骨板并延长固定时间后骨折愈合。
  
  讨 论
  
  锁骨骨折多见于青壮年及儿童,约占临床骨折的5.98%[2],其中以中外1/3处最为多见,常因肌肉的牵拉及上肢重力作用而产生明显移位。骨折原因及类型:锁骨位置表浅,易发生骨折。间接暴力造成骨折多见。跌倒时手或肘着地,外力自前臂或肘部沿上肢向近心端冲击;肩部着地更多见,撞击锁骨外端造成骨折。 间接暴力造成骨折多为斜形或横行,其部位多见于中段;直接暴力造成骨折因着力点不同而异,多为粉碎或横型。骨折后局部肿胀、压痛或有畸形,可能摸到骨折断端。伤肩下沉并向前内倾斜,上臂贴胸不敢活动,健手托扶患侧肘部,以减轻上肢重量牵拉引起疼痛。幼儿多为青枝骨折,因皮下脂肪丰满,畸形不明显,因不能自述疼痛位置,只有啼哭表现,但病儿头多向患侧偏斜,颌部转向健侧,有助于临床诊断。
  锁骨骨折治疗有闭合手法复位后“8”字绷带固定法、“8”字石膏绷带固定法、双布带圈固定法、肩背吊带固定法等多种外固定法。但因外固定不牢固,易松动,骨折端由于肌肉、韧带和上肢重力作用以及病人不能较长期配合外固定,骨折往往复位容易,固定困难,反复予以闭合复位使病人易失去信心。骨折断端由于外固定失败导致移动度较大而不利于骨折愈合,延长愈合时间,甚至骨折不愈合。外固定也不利于病人早期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护理和观察不当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皮疹、压疮,甚至压迫腋下血管、神经致严重后果。特别对于骨折重叠移位明显,粉碎性骨折且骨折片对周围组织有影响者,骨折整复固定较困难,并且治疗时间长,患者痛苦大。杨氏[3]对20例锁骨骨折的患者针对性采用单纯外固定治疗,有17例畸形愈合,有损美观。虽然保守治疗骨折也能愈合,但一部分患者产生了畸形愈合,使左右胸廓不对称,影响了美观。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特别是新型内置物的产生,为内固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骨折能较好地复位和固定,恢复正常胸廓。因此采取内固定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骨折愈合。
  治療锁骨骨折常用的内固定方法有克氏针、克氏针加钢丝及钢板螺钉等。相比较而言,克氏针(或加钢丝)固定操作较为简单,对于一般骨折完全可以满足内固定需要,但对于粉碎性骨折则有术后出现成角畸形的可能,克氏针易松动、脱出,骨折再移位,针尾顶破皮肤,引起溃破感染,患者痛苦大,或者钢丝滑入骨折端影响骨折愈合等。普通钢板螺丝操作相对复杂,且难以满足锁骨S形解剖形状,可影响愈合。重建钢板虽可预弯塑形但价格昂贵,患者难以接受。特别是对于粉碎性骨折,处理碎骨片时较为棘手。而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则有如下优点:①环抱形结构,无需钻孔,使内固定变得更容易,相对钢板固定操作更加安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接骨板是近年研究的新型内置物。用镍钛环抱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具有使用方便、应力遮挡作用明显降低、抗扭转力较髓内钉大、不损伤髓内血管等优点,符合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的要求。②原形状的记忆恢复特征,可产生持续加压性,使骨折固定变得更加稳定。③有弧度的接骨板适用于锁骨S形解剖形状,较之钢板能更加紧贴骨面,固定时无需过多地剥离骨膜,使骨折解剖复位愈合率较高。④环抱臂圆形结构与锁骨不完全圆形地解剖形状呈点状接触,有利于骨痂生长。对于锁骨肩峰端骨折,因锁骨解剖形状变化,难以选择合适的环抱接骨板,而且喙锁韧带的附着处也会妨碍环抱接骨板的安装。因此,此处的骨折还是采用克氏针或钢板固定为好。
  对于锁骨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疗效确实、固定牢靠、并发症少、价格适中的内固定方法。记忆合金接骨板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可以作为锁骨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的常规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敖忠.锁骨骨折几种内固定疗效比较.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16:377-378.
  2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6.
  3 杨轶.也谈锁骨骨折的治疗.中国骨伤,2002,15:67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慢性肾衰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并就其作用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慢性肾衰竭患者24例,每日口服缬沙坦80mg, 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血一氧化氮及尿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时血压为17.2±0.7/11.2±0.5kPa,比治疗前的18.8±0.7/12.0±0.4kPa降低(P<0.05);血清肌酐治疗8周时为334±188μmol/L,比治疗前的4
期刊
关键词 西米替丁 半衰期 不良反应    对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及支气管哮喘而言,茶碱及糖皮质激素是常用药物。有时因受原有心脏病及其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其应用常受到用量、用药次数等方面的限制。我们在应用氨茶碱、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喘息性肺疾病过程中,合用西米替丁等 H2受体阻滞剂。影响茶碱代谢使其排泄减慢,延长半衰期,同时避免了激素的相关不良反应,收到良好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一般資料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糖尿病、高血压病、肝肾疾病、甲状腺病、恶性肿瘤及近期感染性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低脂饮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20mg,每晚顿服,连用12周。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24小时内及治疗后12周采集空腹静脉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川牛膝醇提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作用以及对大鼠血浆前列环素(PGI2)的影响。方法:将40只SHR随机分为5组,采用尾动脉测压法测量给药前及给药后2、4、6、8周大鼠收缩压,采用放免法检测PGI2。结果:给药8周后,川牛膝醇提物明显降低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其中高剂量组的降压幅度与卡托普利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并且与空白组比较,依那普利组和川牛膝醇提物高剂量组的P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AT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动态心电监护下,静脉注射ATP。结果:38例中有效36例,无效2例,有效率95%,注入ATP后大多无明显不良反应,4例出现胸闷、恶心呕吐,2例出现室性早搏,3分钟内上述不适自行消失,1例出现窦性停搏,4.5秒钟后自行恢复窦性心律。结论:ATP疗效确切、使用方法简单、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基层治疗PSVT的首选药
期刊
临床资料    2001~2006年收治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17例,心功能均为Ⅲ~Ⅳ级;男10例,女7例;其中冠心病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瓣膜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病史7~32年,平均14.2年。    讨 论    难治性心力衰竭又称顽固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临床特征复杂,治疗有效率低,死亡率高。  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特点为:①左右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存在。②前向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3年4月~2004年7月住院病人100例,根据心电图改变,确定心房纤颤的诊断。发病年龄18~84岁,平均60.36±14.33岁,男32例,女68例。  病因、并发症及预后:风湿瓣膜病48例(48%),扩张型心肌病26例(26%),高血压冠心病12例(12%),肺心病8例(8%),肥厚型心肌病2例(2%),孤立性房颤4例(4%)。合并心力衰竭88例(88%),脑梗死10例(
期刊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Senile degenerative cardiac vascular disease, SDCVD)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瓣膜疾病,是心脏瓣膜及其附属结构(包括瓣环、瓣叶、腱索及乳头肌等)的退行性改变导致的一种病征,病变进展缓慢,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病情程度加重,是引起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绞痛、晕厥甚至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须重视SDCVD的防治。 
期刊
摘 要 目的:总结分析椎管内原发肿瘤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方式;结论:MRI检查对椎管内原发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对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有重要意义,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早期彻底切除肿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胸椎管内肿瘤 病理诊断 手术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1月收治胸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77岁,平均48±7.1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茶碱缓释片联合小剂量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常规抗感染、氧疗、止咳化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12.5mg、茶碱缓释片0.2mg口服;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用适量的洋地黄类强心剂和利尿剂;均以7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慢性肺心病情况明显好转,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慢性肺心病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