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历史文献片的史学价值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ang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最大的一个动作就是与全国城市电视台联合行动,用一个个城市惊心动魄的“解放”经历,组接成一部气势恢弘的关于共和国起点的史诗,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这便是百集革命历史文献巨制《解放中国》。
  《解放中国》将镜头聚焦在60年前,那个改天换地的历史瞬间。真实再现了一段历史即将结束,一个时代宣告开始之际。风起云涌的壮阔画卷。上千人的摄制队伍,数百部摄像机同时记录。这在中国影视发展史上是空前的,也是远离地方的中央媒体和其他任何独立制作机构无法做到的。百部题材相同又各呈异彩的同名纪录片,成为中国纪录片星河里不沉的风景,其史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也是无可代替的。
  深度挖掘,使枯燥的历史有血有肉。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近几年。有关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的影视作品不断走上屏幕,如《解放》、《开国大典》、《密令1949》等。然而这些作品仅以剖面和切面,从局部展示了这段历史。像《解放中国》这样,百城联动,辐射全国的全景式记录,尚属首次。
  各地参与摄制的电视台,在占有资料、熟悉环境、积累素材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他们个性化的视觉,对历史的扫描透视更为敏锐:他们长期在当地生活工作的独有地理优势,使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了解得更详尽。对史料的挖掘更深,对历史的记录更为客观全面。他们把枯燥的历史化成有血有肉的画面,使冰冷的历史再度鲜活起来。他们以新的视觉为我们呈现出生动感人的历史镜像。
  如伊春电视台的《映山花开》,以赵一曼、薛文、冷云等一群抗联女战士的英雄事迹为主线,通过翔实的史料、抗战亲历者和抗联老战士后代的叙述,再现了抗联女战士为民族大义,与日寇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节目视觉独特巧妙,感人至深,成为一曲缅怀历史的颂歌。
  淮南电视台的《煤矿保卫战》,以故事化的手法,讲述了60年前发生在淮南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往事:国民党溃败之际,密谋炸毁淮南矿区。煤矿工人和地下党里应外合。经过曲折的较量,终使一场惊天大爆炸化险为夷。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杭州电视台的《保卫钱塘江大桥》、嘉兴电视台的《嘉兴征粮记》、泉州电视台的《穿越战火的姻缘》、济南电视台的《浴血夺城记》都以新的视觉和新的表现手法将那段历史拍出了新意。
  大题材,小切口,既避免了过于宏大的叙事,又避免了与以往重大题材创作的重复与雷同,其内容价值远远超越了艺术价值,对历史还原的生动与真实,是其他艺术作品无法抵达的。
  再度发现,弥补了史料的疏漏与空白。发现。是纪录片的生命力所在。也是《解放中国》的又一特色。《解放中国》属于重大历史题材,内容必须绝对与党史、国史、军史、战争史吻合。《解放中国》创作者以史学家的态度,忠实记录历史的同时,没有一头扎进故事堆里,围绕现有的史实“炒剩饭”,而是经过艰苦细致的采访。寻觅新的情节,发现新的故事。
  “解放”这样大的一段历史,在当时特定环境和条件制约下,对史实的记录不可能没有疏漏或空白。《解放中国》让不少被岁月湮没的往事,重新走进人们的记忆。
  《解放商丘》的开头这样说:“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lO日,决定中国命运的生死大决战淮海战役在商丘的张公店打响第一枪,又在商丘陈官庄胜利结束。”在中外战争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淮海战役究竟何时在何地打响?所有文字影像,包括王树增的《淮海战役》都没有明确记载。《解放商丘》通过中野一纵司令部通信员的讲述和1948年11月9日《解放日报》的醒目标题。证实了这一史实:“解放淮海地区战役打响,我军全歼商丘逃敌一师。”
  《解放深圳》里有这样一组镜头:1949年10月1日,距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还有8个小时。在远离北京的深圳一个小渔村提前举行了一场庄严的迎接开国大典的升旗仪式。在事前与北京没有任何联系的情况下。那面提前升起的红旗竟和国旗惊人的相似。
  这些往事重新被发现,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财富。
  研究了28年军史的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马沈在颁奖仪式上。由衷地向各城市台的努力致以敬意,认为“解放”系列故事,让尘封的辉煌重现光辉。节目史料准确,细节生动,像解放东北的一场战斗:由于严寒冰雪,除了手榴弹和迫击炮。其余武器全打不响:淮海战役支前老人,每双军鞋鞋底缝1700针,鞋帮缝2300针。这些细节将历史无限放大,甚至使人可以看到它的毛细血管。
  对历史的独立思考。《解放中国》是60年后对新中国起点的回顾,也是60年对中国历史的总结和思考。《解放中国》所记录的不是权威和片面的历史,而是由百姓和地方参与的更客观和完整的历史。创作者以严谨的态度,在讲述中倾注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让史实平民化,故事人性化,主题充满寓意。他们凭着使命和责任,跳出现有历史的窠臼,重新打捞和梳理历史,对复杂的历史背景进行细化,寻觅60年前这块土地上最有特征意义、最具代表性、最有表现力的东西,并将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主观倾向,感性客观地表现出来。通过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故事,将孤零零的史实,表现得丰盈而充满活力。
  中央电视台高级记者、资深纪录片专家徐明东说,《解放中国》没有资料堆积,而是靠拍好节目、讲好故事,让历史告诉未来。节目的真实性和厚重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大台做出了气势,小台做出了风格。
  纪实不是纪录片的唯一品格。纪录片还应具备思维的品格。那就是通过对记录对象的描绘,通过对素材的选择和剪辑,以潜在的方式,表达记录者的创作意识和思想倾向。60年前的那场战争,给国人带来的伤痛是无法言说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60年后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旨在警示人们勿忘昨天,不再让历史重演。
  (作者单位:商丘电视台)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摘要:广州亚运会期间,各大门户网站积极参与亚运报道工作。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工具,既为人们提供了快捷便利沟通的平台。也为门户网站和新闻工作者创造了更新更快的新闻源。本文从亚运会举办地广州的信息化水平、微博自身特点、媒体应用先例和使用微博的工具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广州亚运会报道中应用微博的可行性,并从侵权行为、信息安全、盈利途径和差异化竞争等方面,为门户网站在今后的大型体育赛事中应用微博提出建议。 
期刊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大潮的激荡和影视、网络等媒介的冲击下,文学期刊逐渐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与此同时,一些身处边缘的边地期刊却逆流而上,迅速崛起,成为文坛一道亮丽的景观。本文以《南方文坛》为个案,通过对其崛起过程的考察,探讨边缘文学期刊在市场化语境中的生存之道。  关键词:《南方文坛》 边缘文学期刊 生存策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大潮的激荡和影视、网络等媒介的冲击下,文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个案,考察近年来各大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与南通相关的新闻报道,以及南通本地最受欢迎的论坛——濠滨论坛的相关主题,比较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在城市形象的建构中所表现出来的各自特点及形成原因,以期这些分析能对城市形象的传播有所启示。  关键词:城市形象 南通市 网络建构    城市形象与城市软实力    近年来,不少城市提出增强城市软实力,而在城市软实力的诸多要素和指标中,“城市形
期刊
在“中国首届媒介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有学者疾呼,要把媒介素养教育当成是一场“启蒙运动”。而在“第二届媒介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我们发现,专家们还在坐而论道,而不见学界、教育界有意识地、有纲领地、有系统地、有普遍性地开展扎扎实实的行动。  起源于西方的媒介素养研究与教育已有80余年的历史。综观英、美、加、澳、日等同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与实践,其对媒介素养的认知具有以下共识:媒介素养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
期刊
摘要:央视俄语频道对上海世博会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平衡客观的报道手法体现了从“对外宣传”到“对外传播”观念的转变,报道视角呈现多元趋向,不过这种趋向仅表现在个别地方,未能真正形成多元的格局,报道内容
期刊
议题设置理论是麦克姆斯和肖在1972年发表的《形成议题的研究报告》一文中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在特定的一系列问题或论题中,那些得到媒介更多注意的问题或论题,在一段时间内将日益为人们所熟悉,它们的重要性也将日益为人们所感知,而那些得到较少注意的问题或论题在这两方面的相应下降”。“受到某议题影响的受众成员会按照该媒介对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调整自己对问题重要性的看法。”    议题要能引起公众参与   
期刊
古老而神秘的湘西,历来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孕育着灿烂的多元文化。自从“2006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效应,“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靖州苗族歌鼟便揭开了头上的面纱,以原生态的艺术魅力从湘西大山走向了中国民族音乐殿堂。2006年,靖州苗族歌鼟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和2007年,两次应邀参加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和华夏清音中国民间音乐展演;2010年5月,中
期刊
摘要:作为土家族作家,陈川的创作不仅立足于民族的土壤,描绘真实的土家风情风貌;更以一个思考者的身份,关注土家人的生存处境,审视土家人的生命形态;而且,小说叙事话语新鲜独特,富有渝东南地域特色。  关键词:地域风貌 土家风情 生存境遇 生命思考 叙事话语    地域风貌、文化风情的书写    对地域与文化风情风貌的倾力倾情书写是陈川小说的一个亮点。陈川深爱着他脚下的这片热土,这块地处黑山(武陵山脉)
期刊
摘要:吴嵩梁是清嘉庆、道光时期诗坛名家,时有“诗佛”之誉。吴氏的诗学观集中体现在他所作的《石溪舫诗话》与一些论诗诗中。昊氏的诗学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本体论——注重诗家人品才气和创作论——注重学诗门径与诗歌之正,对清代诗歌与清代诗学研究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清代 吴嵩梁 诗话    论及清代“诗佛”,人们自然推举性灵才子袁枚,其“诗佛”称谓源自蒋士铨。袁氏《随园诗话补遗》卷三云:“蒋心余太史
期刊
摘要:阎连科运用“受活”这一方言词汇,对其“耙耧系列”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生存状态,做了最为形象的言说。但是经过细读“耙耧系列”小说,我们发现在苦难化的生存环境中,耙耧女性不但要和男性一样承受生存的艰难,而且还要承受男性的压迫和制约,呈现了更为凄惨的生存状况。她们承受一切但并不“受活”,活着受苦、受累、受辱——“活受”才是她们最为普遍的生存状态。文章拟从“受活”这一方言词汇的丰富内涵出发,运用女性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