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生涯规划教育愈来愈受重视。受欧美国家的影响,加之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以及一大批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开展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前置到中学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也越来越多。因此,在初中阶段给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的教育,意义重大。
一、何谓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即是对影响我们生涯发展的经济、社会、心理、教育、生理等各种因素的选择和创造。它通常建立在个体对自我全面、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需要结合职业发展的一般性特点去探讨。换言之,就是设计人生的蓝图,让自己的人生按设计的方向发展。没有图纸的楼房建不高,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偶然。
生涯规划由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两部分组成。学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没有学业作基础,再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空中楼阁,不能实现。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是学业生涯规划的动力,抛开职业谈学业也是毫无意义的。
二、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要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认识。
首先是政策方面,也可以理解为社会需求方面。目前,全国各地的中高考都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改革,到2021年要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我国的高等教育将进入分层时代。届时,高等教育将更注重技能和实践,更强化就业导向。在这大环境下,学生的职业意识及职业规划能力将成为其核心竞争力。正因如此,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曾多次发文,要求把生涯规划教育列入高中生的常规课程中。而笔者认为,把生涯规划教育提前到初中开展更有必要。
其次是学校角度。在初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后,学生在生涯规划的驱动下走向自管自育,学校原来自上而下的、封闭式的学生管理模式将会转变为平行的、开放式的学生管理模式。同时,学生在规划下形成内驱力,原来被动依赖的心智模式会转变为主动思考的心智模式。原来“见一步行一步”的线性思维模式也会转变为“通盘考虑”的立体思维模式。这些改变将会让学校的德育智育工作事半功倍。
最后是学生角度。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什么职业适合自己。通过兴趣特长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同时树立理想,让学生开始展望未来,而未来理想的实现需要现在的学业作为基础,培养学习力是实现理想的保证。有了理想,有了计划并不代表已经成功,关键要看计划的执行情况,学生必须学会活在当下,努力锻造执行力。规划实施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学生走向成功的过程。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过程能让学生在面对未来时不再迷茫。初中生在面临中考决择时,选高中还是选职中、上高中后应该选择什么科目、选职中的话应该选择何种专业等问题,让大部分考生难以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对自己不了解及对未来目标不明确。
三、生涯规划教育的构想
针对生涯规划的三大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把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培养规划意识——认识自己
通过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体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规划意识。这个阶段可以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通过主题班会、团建活动、校园讲座等载体在学生中开展。这系列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也能让学生懂得实现精彩人生,规划很重要。
第二阶段:加强职业认知——树立理想
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活动,初步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也有了一定的规划意识,但对社会上的职业并无具体认识。例如,一个学生他的兴趣是骑单车,但他并不了解现在社会上哪些职业与之相关,这样他就无法树立具体的职业目标,生涯规划也无法开展。所以,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是加强职业认知,了解社会,了解各行各业,从而树立实际具体的职业理想。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安排在初二,主题班会,职业人校园讲座,校园体验活动都是很好的实施手段。
第三阶段:进行职业体验——付诸行动
进行职业体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职业以及职业对应工作岗位,寻求职业岗位的兴趣点。同时培养人格,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拓展学生对社会分工,职业角色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职業内涵认知,职业情景认知,职业价值认知。这个过程让学生找到了执行规划的着力点,为付诸行动注入动力。
进行职业体验有别于第二阶段的校园体验活动,这阶段的体验更强调真实。为达到真实体验的目的,可以组织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或职业院校。相比走进企事业单位,走进职业院校进行职业体验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职业院校专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而设,其工作环境完全真实,各项操作具有可预见性,对进行体验的初中生来说是安全可靠的。职业院校的教师本身就是对应专业的职业员工,除了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还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完全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体验。同时,职业高中的很多课程本身就是针对初中起点学生开设,初中生的体验可以做到无缝对接。同时,通过这样的真实体验,也可以为部分初中生打开一条技能成长的道路。
四、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与举措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唤起学生探索职业的欲望,激发他们规划未来的动机,我校名班主任工作室由广州市名班主任叶英姿、古土城老师牵头,成立了课题组,进行初中生的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在实践过程中,提出了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纵”“横”推进,协同育人;“内”“外”兼修,合力共为。
(一)“纵”“横”推进,协同育人
1. 纵向——分阶段定主题,开设序列化生涯规划课程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性,结合学校德育特色,借鉴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和“刘会金团队”在深圳中学的研究成果,初步建立我校“和韵心育”学生生涯发展辅导课程体系(见表1)。
2. 横向——借力各方资源,多面铺开生涯规划辅导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四位一体协同育人,加大生涯规划教育的力度与广度。
(1)借力高校专家,深化理论学习。与高校专家、研究者及广东教育学会生涯教育专委会,建立联系,获取大量生涯规划方面的咨询。在学习与培训中,了解教育改革及中考(高考)的政策导向,掌握生涯发展理论,了解中学生生涯发展特点,为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打下理论基础。
(2)善用家长资源,建立家校责任共同体。日本教育家小千谷学校的平泽校长曾说:“教师要认识到教师的责任,家长要认识到家长的责任,才能实现教师与家长的联合。”这个观点切中家校合作的命脉,因此被佐藤学引用,出现在其著作《教师的挑战中》,警醒教师不要孤军作战,而要充分借助家长的资源,发挥家长协同育人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家长中,不乏各个领域的精英,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公司高管、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者,皆可为我所用。
(3)深挖社工能量,助力职业探索。借助驻校社工的专业技能,对学生进行MBTI测试及霍兰德职业码、人职适配理论的学习培训,从多角度促进学生对自我、社会、职业的认知。
(4)汇聚校友信息,强化职业认知。借校庆之机,收集优秀、杰出校友的资料。邀请行业代表人物,做生涯访谈,分享其成长、成材、成功的经历,或邀请师兄师姐学习方法分享,以其作榜样,鼓励学生勇于追梦。
(二)“内”“外”兼修,合力共为
1.校内:三管齐下,从不同渠道进行多元渗透。
(1)主题班会。以班会课为主阵地,落实系列化的生涯规划课程
(2)德育渗透。通过国旗下讲话、级会等途径,多元形式渗透生涯规划意识。邀请区内享有盛名的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名校长,开展有关新高考(中考)政策解读、高中阶段学习要求及学习方法等讲座,让学生了解中考选考与未来学习的关系,助学生合理决策、合理选择。
(3)学科渗透。在学科课程中渗透职业规划教育。根据各学科不同的学科特征,在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介绍该学科领域内所适合的职业群,不间断地帮学生强化生涯
规划的认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涯规划环境,推动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
2. 校外:组织研学旅行,进行形式各异的学习考察
组织学生到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银行等场所,进行实地考察与研学。另外,结合不同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指引部分学生参加生涯规划大赛,促其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更好地规划人生。
五、结束语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校的生涯规划教育初步取得一些成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帮助,更多学生从自我认识到自我發展,并能学以致用,学会决策、学会选择。实践告知我们,开展生涯规划教育非常有必要且越早越好,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教育学生去关注成长,有义务引导学生去学会做梦,有义务助力学生去追求幸福。
[本文系广州市海珠区“十三·五”规划课题“‘互联网 ’背景下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立项号:2017C03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会金.中学生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2]闫明建,刘玉平,席蓉蓉.初中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研究——以“1 2”生涯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19(12):46-49.
[3]孙颉.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问题、策略研究——基于苏州市直属初中学生的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5.
[4]邓广勋.农村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以贵州省W县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7.
一、何谓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即是对影响我们生涯发展的经济、社会、心理、教育、生理等各种因素的选择和创造。它通常建立在个体对自我全面、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需要结合职业发展的一般性特点去探讨。换言之,就是设计人生的蓝图,让自己的人生按设计的方向发展。没有图纸的楼房建不高,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偶然。
生涯规划由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两部分组成。学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没有学业作基础,再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空中楼阁,不能实现。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是学业生涯规划的动力,抛开职业谈学业也是毫无意义的。
二、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要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认识。
首先是政策方面,也可以理解为社会需求方面。目前,全国各地的中高考都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改革,到2021年要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我国的高等教育将进入分层时代。届时,高等教育将更注重技能和实践,更强化就业导向。在这大环境下,学生的职业意识及职业规划能力将成为其核心竞争力。正因如此,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曾多次发文,要求把生涯规划教育列入高中生的常规课程中。而笔者认为,把生涯规划教育提前到初中开展更有必要。
其次是学校角度。在初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后,学生在生涯规划的驱动下走向自管自育,学校原来自上而下的、封闭式的学生管理模式将会转变为平行的、开放式的学生管理模式。同时,学生在规划下形成内驱力,原来被动依赖的心智模式会转变为主动思考的心智模式。原来“见一步行一步”的线性思维模式也会转变为“通盘考虑”的立体思维模式。这些改变将会让学校的德育智育工作事半功倍。
最后是学生角度。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什么职业适合自己。通过兴趣特长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同时树立理想,让学生开始展望未来,而未来理想的实现需要现在的学业作为基础,培养学习力是实现理想的保证。有了理想,有了计划并不代表已经成功,关键要看计划的执行情况,学生必须学会活在当下,努力锻造执行力。规划实施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学生走向成功的过程。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过程能让学生在面对未来时不再迷茫。初中生在面临中考决择时,选高中还是选职中、上高中后应该选择什么科目、选职中的话应该选择何种专业等问题,让大部分考生难以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对自己不了解及对未来目标不明确。
三、生涯规划教育的构想
针对生涯规划的三大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把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培养规划意识——认识自己
通过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体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规划意识。这个阶段可以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通过主题班会、团建活动、校园讲座等载体在学生中开展。这系列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也能让学生懂得实现精彩人生,规划很重要。
第二阶段:加强职业认知——树立理想
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活动,初步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也有了一定的规划意识,但对社会上的职业并无具体认识。例如,一个学生他的兴趣是骑单车,但他并不了解现在社会上哪些职业与之相关,这样他就无法树立具体的职业目标,生涯规划也无法开展。所以,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是加强职业认知,了解社会,了解各行各业,从而树立实际具体的职业理想。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安排在初二,主题班会,职业人校园讲座,校园体验活动都是很好的实施手段。
第三阶段:进行职业体验——付诸行动
进行职业体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职业以及职业对应工作岗位,寻求职业岗位的兴趣点。同时培养人格,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拓展学生对社会分工,职业角色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职業内涵认知,职业情景认知,职业价值认知。这个过程让学生找到了执行规划的着力点,为付诸行动注入动力。
进行职业体验有别于第二阶段的校园体验活动,这阶段的体验更强调真实。为达到真实体验的目的,可以组织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或职业院校。相比走进企事业单位,走进职业院校进行职业体验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职业院校专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而设,其工作环境完全真实,各项操作具有可预见性,对进行体验的初中生来说是安全可靠的。职业院校的教师本身就是对应专业的职业员工,除了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还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完全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体验。同时,职业高中的很多课程本身就是针对初中起点学生开设,初中生的体验可以做到无缝对接。同时,通过这样的真实体验,也可以为部分初中生打开一条技能成长的道路。
四、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与举措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唤起学生探索职业的欲望,激发他们规划未来的动机,我校名班主任工作室由广州市名班主任叶英姿、古土城老师牵头,成立了课题组,进行初中生的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在实践过程中,提出了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纵”“横”推进,协同育人;“内”“外”兼修,合力共为。
(一)“纵”“横”推进,协同育人
1. 纵向——分阶段定主题,开设序列化生涯规划课程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性,结合学校德育特色,借鉴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和“刘会金团队”在深圳中学的研究成果,初步建立我校“和韵心育”学生生涯发展辅导课程体系(见表1)。
2. 横向——借力各方资源,多面铺开生涯规划辅导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四位一体协同育人,加大生涯规划教育的力度与广度。
(1)借力高校专家,深化理论学习。与高校专家、研究者及广东教育学会生涯教育专委会,建立联系,获取大量生涯规划方面的咨询。在学习与培训中,了解教育改革及中考(高考)的政策导向,掌握生涯发展理论,了解中学生生涯发展特点,为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打下理论基础。
(2)善用家长资源,建立家校责任共同体。日本教育家小千谷学校的平泽校长曾说:“教师要认识到教师的责任,家长要认识到家长的责任,才能实现教师与家长的联合。”这个观点切中家校合作的命脉,因此被佐藤学引用,出现在其著作《教师的挑战中》,警醒教师不要孤军作战,而要充分借助家长的资源,发挥家长协同育人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家长中,不乏各个领域的精英,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公司高管、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者,皆可为我所用。
(3)深挖社工能量,助力职业探索。借助驻校社工的专业技能,对学生进行MBTI测试及霍兰德职业码、人职适配理论的学习培训,从多角度促进学生对自我、社会、职业的认知。
(4)汇聚校友信息,强化职业认知。借校庆之机,收集优秀、杰出校友的资料。邀请行业代表人物,做生涯访谈,分享其成长、成材、成功的经历,或邀请师兄师姐学习方法分享,以其作榜样,鼓励学生勇于追梦。
(二)“内”“外”兼修,合力共为
1.校内:三管齐下,从不同渠道进行多元渗透。
(1)主题班会。以班会课为主阵地,落实系列化的生涯规划课程
(2)德育渗透。通过国旗下讲话、级会等途径,多元形式渗透生涯规划意识。邀请区内享有盛名的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名校长,开展有关新高考(中考)政策解读、高中阶段学习要求及学习方法等讲座,让学生了解中考选考与未来学习的关系,助学生合理决策、合理选择。
(3)学科渗透。在学科课程中渗透职业规划教育。根据各学科不同的学科特征,在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介绍该学科领域内所适合的职业群,不间断地帮学生强化生涯
规划的认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涯规划环境,推动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
2. 校外:组织研学旅行,进行形式各异的学习考察
组织学生到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银行等场所,进行实地考察与研学。另外,结合不同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指引部分学生参加生涯规划大赛,促其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更好地规划人生。
五、结束语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校的生涯规划教育初步取得一些成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帮助,更多学生从自我认识到自我發展,并能学以致用,学会决策、学会选择。实践告知我们,开展生涯规划教育非常有必要且越早越好,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教育学生去关注成长,有义务引导学生去学会做梦,有义务助力学生去追求幸福。
[本文系广州市海珠区“十三·五”规划课题“‘互联网 ’背景下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立项号:2017C03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会金.中学生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2]闫明建,刘玉平,席蓉蓉.初中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研究——以“1 2”生涯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19(12):46-49.
[3]孙颉.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问题、策略研究——基于苏州市直属初中学生的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5.
[4]邓广勋.农村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以贵州省W县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