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农村中学教师心理障碍及管理策略应对初探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z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农村中学教师因角色的转换、专业知识的缺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社会评价的片面性等引起的心理压力日益凸现。采用一定的管理策略来应对教师的心理障碍以确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农村的有效实施,就显得尤其迫切与重要。
  关键词:课程改革;农村教师;心理障碍;管理策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称“新课改”或“课改”)启动以来,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以及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肯定。但也有学者指出“意在提升教育整体素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促进我国教育整体提高的同时,却有意无意地将农村教育的发展置于边缘性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农村课改的成功与否是我国课改成败的关键,而农村教师是否能以积极的心态、满腔的热情投入课改又是农村课改成败的关键。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有不一样的心态,他们因教师角色转换、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专业知识的缺乏、社会评价的片面性等原因往往产生焦虑、抵触、消极等心理障碍。通过对教师的访谈、调查,农村中学课改过程中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教师的角色转换
  受我国传统的文化及长期习惯性教学影响,教师们形成了相对较稳定的自我角色认知。尤其是在农村,由于交通相对闭塞,信息交流相对不畅,教研教改气氛相对不浓,社会重传统、重权威的价值取向对教师角色的影响比城市大,教师扮演的角色更多是知识的“权威者”、教学的“操纵者”。而新课改赋予教师新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应是“组织者”、“合作者”、“研究者”、“平等中的首席”,强调师生沟通与合作,共同探讨性教学。
  教师要否定受传统文化与传统教学影响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教师传统角色,转换成适应新课改的新角色,将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出于对未知的恐惧和自我超越的担忧,教师会本能地出现抵触心理”。
  
  2.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代课程改革的焦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教师不但要鼓足勇气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更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但农村学生有他们的特殊性,由于受视野相对狭窄,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相对较少等影响,他们依赖性较强,主体意识相对淡薄。加上农村教学设施简陋,许多学校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或缺乏计算机教师;没有规范的图书馆、阅览室等,学生无法查阅课本要求的参考资料。因此,要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困难相对较大。在现实困难面前,教师未免会感到困惑与茫然,甚至产生消极情绪。
  
  3.专业知识的缺乏
  在农村中学,许多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失衡、专业意识淡薄。一是因为不少优秀中青年教师不断流向城市,流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二是由于近几年来,高中招生规模扩大造成高中教师短缺,一批初中教师进入到高中任教,初中教师不足又从中师毕业的小学教师中选拔,造成教师专业化程度降低,尤其是物理、地理、生物、计算机等学科专业教师严重不足,许多教师不得不跨专业教学,教师整体素质下降。
  另一方面,新课改带来许多新的教育理论,但“理论的改变从来也不等于实践的改变,实践的改变需要过程,而且往往还伴以百倍艰难。”问理论语言本身具有高度概括性,对于基层工作的教师本身就较难理解、掌握。加上农村信息沟通相对不畅,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学校经费紧张,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极少,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面对新课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准备不足。而新课改要求教师精通本专业知识,掌握相关教育基础理论,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对于大部分农村教师来说,他们会感到困难重重、无所适从。
  
  4.传统社会评价的片面性
  在农村,家长送孩子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够“跳出农门”,他们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孩子的命运甚至家庭的命运。而且这种改变在他们看来,只有通过考取高一级学校来实现。因此,在农村,一所学校考上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的人数多少成了社会评价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依据。同样,教师抓“升学率”能力的高低也成了影响教师公众声誉的主要因素。学校是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的,学校也好,教师也好,必须尽可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新课改课程目标定位在未来社会人才的素质结构上,提倡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要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实现。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在学生身上毕竟是长效的,难以一时表现出来且难以评价。教师们忧虑:学生素质提高了,“中考”、“高考”分数能提高吗?学校与教师对教育的价值取向只能在“成长袋”与“分数”之间寻求平衡。这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在这个命题面前教师未免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焦虑。
  教师是新课改的实施者,他们对课改的认同程度与参与程度直接决定了课改的成败。作为管理者。尤其是学校的校长要正确对待教师在课改中产生的心理障碍。要调整管理策略,通过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等措施来调适教师的心理,使他们充满信心、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新一轮的课改中去。
  
  1.加强宣传,营造有利于新一轮课改的社会舆论氛围。
  新一轮课改开始之初,社会、教师对课改的背景、课改精神了解较少,学校应通过广播、网络、报刊、集会、标语、座谈、致家长一封信、黑板报等形式宣传新一轮课改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宣传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营造有利于课改的社会舆论氛围,赢得社会对新课改的理解和认同。
  
  2.增强培训有效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面对农村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思想相对落后的现状,学校对教师的培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校为本,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进行。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当前农村教师反对强制参加、脱离自身教学实践的培训。他们希望有关专家走进课堂,通过教学实例对理论重新诠释,帮助他们认同、理解、把握教育理念及课程标准;他们也希望自主参与培训活动,通过与专家、同行的对话来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首先,农村学校交通不便,学校可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建立教师与课改专家的联系,解决现实教学问题;其次,还可通过校际合作,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的方式,请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开设示范课、业务辅导讲座及参加教研活动等;同时,组织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参与城区学校的教育教研活动,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其三,学校还应建立以校为本,立足 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要,在校内进行校本培训机制。通过专题讲座、观摩教学、案例教学、说课评课等形式,促进教师教学反思,形成教学研究意识。通过建立教师乐于参加的多向、互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缓解教师在课改中因专业知识的缺乏带来的心理压力。
  
  3.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参与新课改。
  在农村,学校领导不但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新课改的社会舆论,引导社会全面、正确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还要在校内构建有利于教师未来专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新课改进行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一是因农村学校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评价不能整齐划一,应重视个性化评价,形成多元的评价目标;二是要重视过程评价,应多看到教师的业务的进步,建立尽可能使每个教师都能成功的评价机制;最后,评价要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教师是有丰富内心世界和细腻情感体验的知识分子,他们重视学校对他们的评价,当领导真正把他们当作学校主人看待时,凭自己的职业道德,“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他们会化压力为动力,理直气壮地参与新课改。
  
  4.以人为本,关心教师,增强教师参与新课改的信心。
  学校管理者要认识到新一轮课改是艰巨的、是累积的,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学校基础薄弱,课改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教师专业的成长需要时间和过程,不能期望通过几次培训就解决所有的问题,教学中的问题不应成为教师的压力。对教师要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多一分关怀,不应过多地指责教师,要允许他们犯错误,要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各种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其中“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们高层次的需求。我们的教师是一群有知识、有教养的人农村学校在用好有限的物质激励的同时。管理者应重在通过满足教师“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来促进教师的工作。首先,学校要创造条件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决策,形成开放、民主、合作的校园气氛,使教师认识到自己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的“课程传递者”,而是“课程实施者”、“课程开发者”,是课程的主人,是学校发展的主人,让教师在成功的课改实验中,树立信心。其次,学校管理者要注重管理过程中的情感因素的作用。在农村教师经济待遇较差、娱乐活动较少、教师社会交往不多的情况下,情感是领导与教师之间理解与信任的重要桥梁,是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催化剂。学校领导要信任和尊重教师,放下架子,与教师同甘共苦,共同面对课改,多与他们切磋教学,交流人生体会。其三,管理上要多一些人情味,少一些火药味;多一些引导激励,少一些批评指责,创造宽松的学校气氛,使教师对新一轮的课改情感上支持,心理上认同,行为上参与。
  
  (责任编辑 李雪虹)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也认为“应打开教室的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激发他们作文的欲望。”二者的观点都是习作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恰恰是完全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如果语文教师能因校、因地
为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力度,今年,贵定县大力实施能人“带富工程”,将返乡农民工纳入招商引资范围,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按规定享受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现代服务业、高新
8月2日上午,在第二十四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分会场贵阳孔学堂,孔学堂书局挂牌、《孔学堂》杂志创刊仪式举行.当天,由孔学堂书局首批出版的17本图书和孔学堂杂志社创办的中
《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总目标:“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和有效丰富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其次是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感知到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独立能力的阅读者,课程标准的目标无疑是正确、科学、合理的。完全靠教师讲,是讲不出学生的能力来的,能力是要靠主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引领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正面评价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能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科学素养;好奇心;亲身经历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关于科学素养,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至少包括三个方面:①对所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②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路线是党的
以库仑滴定法测定了实验电池Li/DME+EC-LiPF6/LiMn2O4的EMF曲线,有三个放电平台分别位于4.08V,3.97V及2.98V,4V区平台较宽。800℃烧结的样品初台放电容量为126mAh/g,低温样品的容量衰减较小。
叶澜教授在他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上物理习题课时同样要尽力上成一堂好课。实践证明:习题课的教学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习题课教学有且
期刊
7月18日,全省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暨全省第二次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召开之后,全省9市(州)、贵安新区纷纷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召开半年经济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和民营经济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日前印发。《意见》要求,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管理工作和个人学术工作的关系,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工作,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