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欲速则不达”不仅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警醒!当前很多的德育教育都是在技术至上、追求功效的指导思想下展开的。而事实上,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扭曲了学生发展的自然规律,人为地加深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笔者在职业高中担任了九年的班主任工作,在德育工作中同样也碰到过很多困惑。通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笔者认为德育应以“慢”为略。本文将阐述笔者“慢”德育的理念和具体措施,与大家一起分享与探讨。
【关键词】快;急功近利;慢;德育
一、中职德育工作中的误区和形成原因
从传统意义来说,中职学校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冲击,一方面他们最终未能实现夙愿,遭受挫折,成为失败者;另一方面他们由于长期压抑自我,缺少释放的机会而对学校产生不满与愤懑,习惯放纵与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复杂性与难度。同时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又要求职业学校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德育缺陷,造成了当下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四快”误区
1、社会期望要求德育“快”
众所周知,我国正处于高速的经济发展周期,需要大量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而我们职业学校正是培养技术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此类人才的重任。但事实上,技能的培养可以框定在一个具体的时间段内完成;而道德素质的培养是无法在时间上量化的,更不可能像流水线一样,开足马力超负荷“生产”。
2、家庭期望要求德育“快”
当下有的家庭,四个祖辈、两个父辈共同守着一根独苗,溺爱之情空前绝后;有的却因父母离异,孩子被疏于管理,家庭德育效果往往大打折扣。但当他们的溺爱或不顾已滋生孩子不良习惯的同时,却要求老师承担所有的教育责任,以期来改变孩子,且在“速度”上是越快越好。教师俨然成为了青少年德育工作的第一“法定责任人”。
3、学校德育管理要求德育“快”
学校每年都有很多德育活动,并会以班级为单位来进行评比。当班级在评比中处于落后时,各级分管德育的领导会从全局管理角度出发,督促班级进行限期整改。在这种情形下势必会让班主任产生压力,并带领孩子们一起义无反顾的往条条框框里钻,想法设法去改变班级的现状。
4、教师自身发展要求德育“快”
许多班主任带班过程中竞争意识十分强烈,任何活动都要求学生力争上游,有的甚至制定了苛刻的几年规划。上进的态度无可厚非,但过于片面的追求“立竿见影”,会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方式和心态。任何事物都需要尊重它的客观规律,德育“快则失态,慢则从容。快则失智,慢则灵活。
除了上述在德育教育上的“四快”误区外,目前的学生管理客观上的确也存在着困难。笔者认为学生管理上的困难主要源于以下四方面:
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其思维更敏锐,视野更开阔,更具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表达的意愿,进而弱化了原有学生管理方式的功效
②随着家长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原有的体罚、变相体罚等管理方式已成为学生管理中的禁区。在不能体罚的前提下,如何使学生遵守纪律及按照教育者预设的目标发展,成为一些教师面临的难题。
③ 由于家庭教育、心智成熟程度、个性特点等原因,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上的态度,快慢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④班主任为了更好的面对学校考核,忽视了学生自然的天性,僵化理解管理目标,教育中只看结果不重过程,背离教育的本质和一个教育者的责任。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德育工作中很多教师为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采取了多种措施和手段,以期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但同时也催生出了教师的各种极端做法。这些做法都是教师急功近利的表现,从根本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损害了教育管理者的形象,同时也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和实施。
二、“慢”德育的提出
希腊神话中,柯林斯国王西绪福斯生前犯了罪,于是神决定在他下地域后惩罚他。让他推一块巨石上山,推到山顶后巨石马上会滚下来,他只有再推上去,而巨石又会再滚下来,就这样周而复始,没完没了的作无用功。可能很多职校的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会感觉自己像神话里的西绪福斯,教育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而教育效果总是不断反复或收效甚微。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在我们教育过程中是很普遍的。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道德、价值观是无法用反复叠加的教育方式来积累的。这些介于观念和行为之间的东西在学生身上会不断迂回、反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笔者认为需要在“慢”中把学生引向人性的正道、大道,而非在“快”中把学生塑造成学校想要的“标准”样子。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耐下心来,慢下来,注重德育过程的一贯性和持续性,主张学生在“无痕”中接受道德教育。学生在自然的成长和生活过程中接受行为规范,就能避免他们产生抵触、厌恶、对立等消极情绪,从而乐于受教。因此,目前学生管理中德育工作急切呼唤“慢德育”,德育工作应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般,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心灵。
三、“慢”德育的实施策略和实践
(一)以耐心面对学生的“顽疾”
案例1:我班某徐姓男生,迟到的情况家常便饭,上课又懒懒散散,经常睡觉,被戏称为“特困生”。转眼到了三年级,我班大多数同学在三年级暑期将开始实习,他也是其中之一。我对他的实习前景非常担心,也特意给他单独制定了很多奖罚措施,但他还是在实习两周后就因经常迟到被退了回来。当他被退回来后,我并没有执行惩罚措施。而是先详细询问了情况,再耐心的跟他做了交流,并给他又安排了一个实习单位。但一个月后他再次因同样原因退了回来。当时我心里发誓这次一定要好好惩罚一下他,并扣光他所有实习学分。可当他站在我面前时,我心又“软”了。他毕竟是个未成年的孩子,他身上的毛病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让他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说:迟到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懒惰”和“自私”在作怪。你有没想过如果消防员晚到火场一分钟会有什么后果;如果警察晚到事发现场一分钟会有什么后果?每个人在社会中都要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懈怠而让别人承担损失。你马上就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了,做事还能如此自私而不顾他人吗?再说你愿意在同学中永远留下“懒”的影响吗?”他听完我说的话,沉默了好久。我适时问道:“老师愿意再给你安排一个工作,你愿意吗?”他点点头,眼圈里微微泛红。他这次被分配在黄龙饭店的绿化部。这个部门因为要在室外作业,是整个饭店最辛苦的部门。当他知道被分配在绿化部实习时,一句怨言也没有。倒是我问了他一句:“你怎么不要求老师给你安排一个轻松点的岗位啊?”他回答:“老师,辛苦点应该的,我就当免费健身。”说完憨憨的一笑。在实习中期的反馈中,他受到了实习单位的点名表扬。表扬中提到他在实习中顶住了各种恶劣天气下的高强度工作,没有请假过一天。我们负责实习的老师有一次去探班的时候,也亲眼看到他在高温下整理刚受到过台风破坏的树木。当老师和他打招呼的时候,他已经浑身汗水,身上沾满了泥土,该老师当时连说话的声音也哽咽了。实习全部结束后,当黄龙饭店的领导得知他还不是团员时,亲自发函给学校,推荐该生入团。实习单位的领导要求学校给一个学生入团,这是对他多大的肯定啊! 思考:案例1中的男生身上存在的懒散问题是长久以来养成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所以在教育时我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体会和感悟自己的行为。在问题出现反复时,要不厌其烦的劝导,而当学生的表现一有转机,我们就应该抓住教育契机,“慷慨”的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处理问题“探根求源”,切勿简单粗暴
案例2:我班某陈姓男生,该生6岁的时候父母离异,监护权判给了父亲。由于父亲平时忙于生意,很少管他,平时一直由奶奶在照顾他的生活。进入初中后,奶奶年纪大了,也渐渐管不住他了,该生的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同时还结交了一些和他一样无父母管教的少年。就这样,初中毕业后他选择直升进入了我校。正式进入我校就读后,他身上的缺点马上就暴露了出来。抽烟,打架,欺负同学,顶撞老师的事时有发生,旷课更是家常便饭。为此他在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中就受到了两次处分。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尽管他的两位班主任本着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不厌其烦的关心他,教育他,并多次联合家长耐心做工作,但始终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他在入校后的被两次留级。
我是他的第三任班主任,我接任班主任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中,他的考试成绩还是很不理想。同学的一句带有嘲讽性质的玩笑话(说他是“3+2”学生)彻底激怒了他,动手打了人。我立即与他父亲联系,告知了情况,他父亲也马上赶到了学校。在我办公室里,父子两人言辞非常激烈。在他父亲说出气话:“你这样还读什么书”时,该生即刻转身甩门而走,留下我和他父亲在办公室发呆。当时我心里想这样的孩子还能教育吗?冷静下来后,我马上意识到:他打人固然不对,但我没有和学生本人交流前就把家长叫来,对于他这样一个敏感而又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来说的确是种伤害。回到家我马上连线QQ,留言约他出来聊聊,他当天没有理我。第二天他父亲打来电话说他不肯来读书,我想先让孩子冷静一下也好,就同意让他在家待几天。在这几天中,我在QQ上不断给他留言,并诚恳的希望他能出来当面接受我的道歉。终于在第四天一早,他背着书包来学校了,并在教室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被打的同学道了歉。看到这一幕,我先是诧异,继而笑了。这天放学后我约了他一起晚餐。在吃饭时,他向我诉说了他为什么动手打人的原因。他说自己是一个个性比较倔强也很要面子的人,成绩上的一落千丈让他在人生观初步形成时期,对父母,老师,同学产生了不满情绪,认为是父母,老师,同学联手把他害成这样。这次考试的不理想再次使自己情绪低落,这时同学的一句略微带点“意思”的话就触动了本已十分脆弱的神经。他讲了很久很久,我一直在倾听,没说一句话。这时我想我不需要发表任何意见,认真倾听他的心里话可能是这时最好的一种交流方式。
期中考试后,他开始真正的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来,我和全班同学也开始打心眼里喜欢起这个特殊的学生。我特意安排了几位成绩较好的同学去跟他交朋友,在他学习上碰到困难时主动去帮他补课,并要找机会多鼓励他。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他的大部分科目基本可以达到及格水平;与同学的相处也十分融洽,同学们也非常喜欢和他交朋友。由于他的进步,学校在一年之内撤销了他之前的所有处分。当我告知他奶奶这个好消息后,奶奶对他的改变十分欣喜。还激动的告诉我,现在孩子放学就会按时回到家,不像以前喜欢往外跑了,还时常帮她干干家务,说他是个孝顺的孙子。听到这里,我真的为他感到高兴,也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欣慰。
思考:对个别在行为规范上有明显偏差的学生需要教师不断耐心地进行讲解、教育,使得德育工作慢下来,而非简单、粗暴地予以制止。案例2的男生是个有特殊经历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孩子在犯错时如果一味“用强”,效果将适得其反。如果这时我们抛开规则,放低身段,真正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去交流,孩子的“德育智商”才会慢慢开窍。
(三)运用“生生互动”的过程解决德育问题
案例3:我班里有一位王姓女生,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娇生惯养,是家里的小公主,因此不太会与人相处。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刚来的时候很不习惯,跟宿舍人关系也不太好,时常有点小矛盾,同宿舍人都嫌她娇气,轮到她值日她经常不拖地,又不爱干净,经常把自己床铺弄得乱七八糟,还爱取笑一些周边农村来的同学,不懂得谦让包容别人;学习上也很散漫,上课经常集中不了注意力。针对她的这一情况,我意识到要让她从根本上改掉坏毛病,首先就得从思想上改变她的认识,只有让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她才会乐意去改变。但如果通过我以老师的身份去说,她会认为同寝室的同学在打小报告,不光解决不了现有的问题,还会加深同学间的矛盾,可能把我也推到对立面。所以我希望她们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因此我找了和她同寝室的几个同学出来进行了交流,并把我的想法坦诚布公的告诉她们。同学们听后也十分赞同我的意见,最后我还是嘱咐了一句:大家能够做同学就是缘分,你们可要有耐心哦。说完大家都笑了。在后来的日子里,同寝室的同学不断从生活学习上去关心她,询问她上高中后有没有适应这里的生活,学习上能不能跟得上,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解决不了需要大家帮忙的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她慢慢没有了对立情绪,把大家当朋友一样地打开了话匣子,开始慢慢拉起了家常。在这种和谐、相互信任的气氛下,她们变成了朋友。上学,放学,吃饭,晚自修几乎都同进同出。同龄人间的相互交流,使她逐渐意识到同学间是平等的,没有义务为你做任何事情,无条件地迁就你,该轮到你值日的时候你就得值日,这跟家里不同;你必须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不能随便对同学大吼大叫,耍小姐脾气,要先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她开始学会换位思考,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那样很容易想不通,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行为,要学会去包容别人的缺点;更重要是让她知道了高中朋友的可贵,高中阶段交的朋友是最真诚也是最长久的。
思考:案例3中,我在做适当引导后,把问题归还给学生,自己的事自己解决。给予矛盾双方足够的时间去反省自己,让每个人都学会换位思考。在大家对于对方都有足够的了解后,可能会有更客观的结论,亲身的体会可能为以后自己踏上社会的人际交流有所帮助。教师强制性的权威是暂时的,或许只在你管理学生的几年间,但“生互教”式的德育可能更具生命力,让她们在自主中慢慢体会。
四、结语
德育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跟着学生需求的脚步走;把消极的德育转化为积极的德育,孩子成长中的错误也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应该选择学生内在的积极方面,从规定孩子应该怎么样走向唤醒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把为德育而德育转向为学生精神成长提供动力的德育;以要求说教为主的德育走向体验和自助建构的德育:德育是人与人的接触和相互理解中完成。德育浸润在学校平静的生活中。如果教师的付出能够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那么让我们来做德育教育中的“西绪福斯”,能把他们推上山,也允许他们滚下来。这样的反复并不是无用功,而是修炼了他们在人生路上的“内功”。所以请德育不要“提速“,而是让孩子们在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中慢慢长大。
参考文献:
[1]荣树云.提高班主任德育素质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J].教育科学研究,2001(6).
[2]关鸿羽.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0(6).
[3]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版
[4]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关键词】快;急功近利;慢;德育
一、中职德育工作中的误区和形成原因
从传统意义来说,中职学校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冲击,一方面他们最终未能实现夙愿,遭受挫折,成为失败者;另一方面他们由于长期压抑自我,缺少释放的机会而对学校产生不满与愤懑,习惯放纵与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复杂性与难度。同时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又要求职业学校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德育缺陷,造成了当下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四快”误区
1、社会期望要求德育“快”
众所周知,我国正处于高速的经济发展周期,需要大量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而我们职业学校正是培养技术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此类人才的重任。但事实上,技能的培养可以框定在一个具体的时间段内完成;而道德素质的培养是无法在时间上量化的,更不可能像流水线一样,开足马力超负荷“生产”。
2、家庭期望要求德育“快”
当下有的家庭,四个祖辈、两个父辈共同守着一根独苗,溺爱之情空前绝后;有的却因父母离异,孩子被疏于管理,家庭德育效果往往大打折扣。但当他们的溺爱或不顾已滋生孩子不良习惯的同时,却要求老师承担所有的教育责任,以期来改变孩子,且在“速度”上是越快越好。教师俨然成为了青少年德育工作的第一“法定责任人”。
3、学校德育管理要求德育“快”
学校每年都有很多德育活动,并会以班级为单位来进行评比。当班级在评比中处于落后时,各级分管德育的领导会从全局管理角度出发,督促班级进行限期整改。在这种情形下势必会让班主任产生压力,并带领孩子们一起义无反顾的往条条框框里钻,想法设法去改变班级的现状。
4、教师自身发展要求德育“快”
许多班主任带班过程中竞争意识十分强烈,任何活动都要求学生力争上游,有的甚至制定了苛刻的几年规划。上进的态度无可厚非,但过于片面的追求“立竿见影”,会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方式和心态。任何事物都需要尊重它的客观规律,德育“快则失态,慢则从容。快则失智,慢则灵活。
除了上述在德育教育上的“四快”误区外,目前的学生管理客观上的确也存在着困难。笔者认为学生管理上的困难主要源于以下四方面:
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其思维更敏锐,视野更开阔,更具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表达的意愿,进而弱化了原有学生管理方式的功效
②随着家长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原有的体罚、变相体罚等管理方式已成为学生管理中的禁区。在不能体罚的前提下,如何使学生遵守纪律及按照教育者预设的目标发展,成为一些教师面临的难题。
③ 由于家庭教育、心智成熟程度、个性特点等原因,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上的态度,快慢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④班主任为了更好的面对学校考核,忽视了学生自然的天性,僵化理解管理目标,教育中只看结果不重过程,背离教育的本质和一个教育者的责任。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德育工作中很多教师为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采取了多种措施和手段,以期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但同时也催生出了教师的各种极端做法。这些做法都是教师急功近利的表现,从根本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损害了教育管理者的形象,同时也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和实施。
二、“慢”德育的提出
希腊神话中,柯林斯国王西绪福斯生前犯了罪,于是神决定在他下地域后惩罚他。让他推一块巨石上山,推到山顶后巨石马上会滚下来,他只有再推上去,而巨石又会再滚下来,就这样周而复始,没完没了的作无用功。可能很多职校的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会感觉自己像神话里的西绪福斯,教育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而教育效果总是不断反复或收效甚微。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在我们教育过程中是很普遍的。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道德、价值观是无法用反复叠加的教育方式来积累的。这些介于观念和行为之间的东西在学生身上会不断迂回、反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笔者认为需要在“慢”中把学生引向人性的正道、大道,而非在“快”中把学生塑造成学校想要的“标准”样子。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耐下心来,慢下来,注重德育过程的一贯性和持续性,主张学生在“无痕”中接受道德教育。学生在自然的成长和生活过程中接受行为规范,就能避免他们产生抵触、厌恶、对立等消极情绪,从而乐于受教。因此,目前学生管理中德育工作急切呼唤“慢德育”,德育工作应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般,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心灵。
三、“慢”德育的实施策略和实践
(一)以耐心面对学生的“顽疾”
案例1:我班某徐姓男生,迟到的情况家常便饭,上课又懒懒散散,经常睡觉,被戏称为“特困生”。转眼到了三年级,我班大多数同学在三年级暑期将开始实习,他也是其中之一。我对他的实习前景非常担心,也特意给他单独制定了很多奖罚措施,但他还是在实习两周后就因经常迟到被退了回来。当他被退回来后,我并没有执行惩罚措施。而是先详细询问了情况,再耐心的跟他做了交流,并给他又安排了一个实习单位。但一个月后他再次因同样原因退了回来。当时我心里发誓这次一定要好好惩罚一下他,并扣光他所有实习学分。可当他站在我面前时,我心又“软”了。他毕竟是个未成年的孩子,他身上的毛病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让他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说:迟到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懒惰”和“自私”在作怪。你有没想过如果消防员晚到火场一分钟会有什么后果;如果警察晚到事发现场一分钟会有什么后果?每个人在社会中都要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懈怠而让别人承担损失。你马上就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了,做事还能如此自私而不顾他人吗?再说你愿意在同学中永远留下“懒”的影响吗?”他听完我说的话,沉默了好久。我适时问道:“老师愿意再给你安排一个工作,你愿意吗?”他点点头,眼圈里微微泛红。他这次被分配在黄龙饭店的绿化部。这个部门因为要在室外作业,是整个饭店最辛苦的部门。当他知道被分配在绿化部实习时,一句怨言也没有。倒是我问了他一句:“你怎么不要求老师给你安排一个轻松点的岗位啊?”他回答:“老师,辛苦点应该的,我就当免费健身。”说完憨憨的一笑。在实习中期的反馈中,他受到了实习单位的点名表扬。表扬中提到他在实习中顶住了各种恶劣天气下的高强度工作,没有请假过一天。我们负责实习的老师有一次去探班的时候,也亲眼看到他在高温下整理刚受到过台风破坏的树木。当老师和他打招呼的时候,他已经浑身汗水,身上沾满了泥土,该老师当时连说话的声音也哽咽了。实习全部结束后,当黄龙饭店的领导得知他还不是团员时,亲自发函给学校,推荐该生入团。实习单位的领导要求学校给一个学生入团,这是对他多大的肯定啊! 思考:案例1中的男生身上存在的懒散问题是长久以来养成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所以在教育时我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体会和感悟自己的行为。在问题出现反复时,要不厌其烦的劝导,而当学生的表现一有转机,我们就应该抓住教育契机,“慷慨”的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处理问题“探根求源”,切勿简单粗暴
案例2:我班某陈姓男生,该生6岁的时候父母离异,监护权判给了父亲。由于父亲平时忙于生意,很少管他,平时一直由奶奶在照顾他的生活。进入初中后,奶奶年纪大了,也渐渐管不住他了,该生的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同时还结交了一些和他一样无父母管教的少年。就这样,初中毕业后他选择直升进入了我校。正式进入我校就读后,他身上的缺点马上就暴露了出来。抽烟,打架,欺负同学,顶撞老师的事时有发生,旷课更是家常便饭。为此他在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中就受到了两次处分。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尽管他的两位班主任本着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不厌其烦的关心他,教育他,并多次联合家长耐心做工作,但始终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他在入校后的被两次留级。
我是他的第三任班主任,我接任班主任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中,他的考试成绩还是很不理想。同学的一句带有嘲讽性质的玩笑话(说他是“3+2”学生)彻底激怒了他,动手打了人。我立即与他父亲联系,告知了情况,他父亲也马上赶到了学校。在我办公室里,父子两人言辞非常激烈。在他父亲说出气话:“你这样还读什么书”时,该生即刻转身甩门而走,留下我和他父亲在办公室发呆。当时我心里想这样的孩子还能教育吗?冷静下来后,我马上意识到:他打人固然不对,但我没有和学生本人交流前就把家长叫来,对于他这样一个敏感而又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来说的确是种伤害。回到家我马上连线QQ,留言约他出来聊聊,他当天没有理我。第二天他父亲打来电话说他不肯来读书,我想先让孩子冷静一下也好,就同意让他在家待几天。在这几天中,我在QQ上不断给他留言,并诚恳的希望他能出来当面接受我的道歉。终于在第四天一早,他背着书包来学校了,并在教室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被打的同学道了歉。看到这一幕,我先是诧异,继而笑了。这天放学后我约了他一起晚餐。在吃饭时,他向我诉说了他为什么动手打人的原因。他说自己是一个个性比较倔强也很要面子的人,成绩上的一落千丈让他在人生观初步形成时期,对父母,老师,同学产生了不满情绪,认为是父母,老师,同学联手把他害成这样。这次考试的不理想再次使自己情绪低落,这时同学的一句略微带点“意思”的话就触动了本已十分脆弱的神经。他讲了很久很久,我一直在倾听,没说一句话。这时我想我不需要发表任何意见,认真倾听他的心里话可能是这时最好的一种交流方式。
期中考试后,他开始真正的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来,我和全班同学也开始打心眼里喜欢起这个特殊的学生。我特意安排了几位成绩较好的同学去跟他交朋友,在他学习上碰到困难时主动去帮他补课,并要找机会多鼓励他。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他的大部分科目基本可以达到及格水平;与同学的相处也十分融洽,同学们也非常喜欢和他交朋友。由于他的进步,学校在一年之内撤销了他之前的所有处分。当我告知他奶奶这个好消息后,奶奶对他的改变十分欣喜。还激动的告诉我,现在孩子放学就会按时回到家,不像以前喜欢往外跑了,还时常帮她干干家务,说他是个孝顺的孙子。听到这里,我真的为他感到高兴,也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欣慰。
思考:对个别在行为规范上有明显偏差的学生需要教师不断耐心地进行讲解、教育,使得德育工作慢下来,而非简单、粗暴地予以制止。案例2的男生是个有特殊经历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孩子在犯错时如果一味“用强”,效果将适得其反。如果这时我们抛开规则,放低身段,真正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去交流,孩子的“德育智商”才会慢慢开窍。
(三)运用“生生互动”的过程解决德育问题
案例3:我班里有一位王姓女生,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娇生惯养,是家里的小公主,因此不太会与人相处。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刚来的时候很不习惯,跟宿舍人关系也不太好,时常有点小矛盾,同宿舍人都嫌她娇气,轮到她值日她经常不拖地,又不爱干净,经常把自己床铺弄得乱七八糟,还爱取笑一些周边农村来的同学,不懂得谦让包容别人;学习上也很散漫,上课经常集中不了注意力。针对她的这一情况,我意识到要让她从根本上改掉坏毛病,首先就得从思想上改变她的认识,只有让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她才会乐意去改变。但如果通过我以老师的身份去说,她会认为同寝室的同学在打小报告,不光解决不了现有的问题,还会加深同学间的矛盾,可能把我也推到对立面。所以我希望她们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因此我找了和她同寝室的几个同学出来进行了交流,并把我的想法坦诚布公的告诉她们。同学们听后也十分赞同我的意见,最后我还是嘱咐了一句:大家能够做同学就是缘分,你们可要有耐心哦。说完大家都笑了。在后来的日子里,同寝室的同学不断从生活学习上去关心她,询问她上高中后有没有适应这里的生活,学习上能不能跟得上,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解决不了需要大家帮忙的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她慢慢没有了对立情绪,把大家当朋友一样地打开了话匣子,开始慢慢拉起了家常。在这种和谐、相互信任的气氛下,她们变成了朋友。上学,放学,吃饭,晚自修几乎都同进同出。同龄人间的相互交流,使她逐渐意识到同学间是平等的,没有义务为你做任何事情,无条件地迁就你,该轮到你值日的时候你就得值日,这跟家里不同;你必须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不能随便对同学大吼大叫,耍小姐脾气,要先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她开始学会换位思考,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那样很容易想不通,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行为,要学会去包容别人的缺点;更重要是让她知道了高中朋友的可贵,高中阶段交的朋友是最真诚也是最长久的。
思考:案例3中,我在做适当引导后,把问题归还给学生,自己的事自己解决。给予矛盾双方足够的时间去反省自己,让每个人都学会换位思考。在大家对于对方都有足够的了解后,可能会有更客观的结论,亲身的体会可能为以后自己踏上社会的人际交流有所帮助。教师强制性的权威是暂时的,或许只在你管理学生的几年间,但“生互教”式的德育可能更具生命力,让她们在自主中慢慢体会。
四、结语
德育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跟着学生需求的脚步走;把消极的德育转化为积极的德育,孩子成长中的错误也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应该选择学生内在的积极方面,从规定孩子应该怎么样走向唤醒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把为德育而德育转向为学生精神成长提供动力的德育;以要求说教为主的德育走向体验和自助建构的德育:德育是人与人的接触和相互理解中完成。德育浸润在学校平静的生活中。如果教师的付出能够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那么让我们来做德育教育中的“西绪福斯”,能把他们推上山,也允许他们滚下来。这样的反复并不是无用功,而是修炼了他们在人生路上的“内功”。所以请德育不要“提速“,而是让孩子们在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中慢慢长大。
参考文献:
[1]荣树云.提高班主任德育素质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J].教育科学研究,2001(6).
[2]关鸿羽.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0(6).
[3]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版
[4]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