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永珍诗歌中的意象试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j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新世纪备受关注的宁夏回族诗人,单永珍是当代西北诗歌地理版图中屈指可数的高地之一(王怀凌语)。[1]诗意是诗歌的灵魂,单永珍的诗歌将词语自身成为了具有强烈生命力的意象。本文浅析了单永珍诗歌中动物意象、植物意象和佛教意象在其诗歌中的表现作用,进而解读诗人独特的内心情怀。
  关键词:单永珍;动物意象;植物意象;佛教意象
  作者简介:德吉措(1992-),女,北方民族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影视文化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01
  单永珍是一个不断行走在西北大地的精神流浪汉者,作为一个行吟诗人,单永珍将行走过的戈壁、大漠、草原、雪山融进自己的诗集《词语奔跑》和《大地行走》中。行走在西部,单永珍好观察各种事物,正是这样一种能力,他能够敏锐的感知历史,用心灵触及西北少数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他更善于通過自己的想象与情感体验来写意,以此构成了一系列意象,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最直接的感受,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情怀。
  一、动物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诗词歌赋的独特之处。情感意蕴、文化意蕴和审美意蕴共同组成了诗歌的象外之意。单永珍诗歌中“鹰”是单永珍诗歌中应用较频繁的动物意象。“鹰”作为百禽之首,自古以来有“天鸟”之誉,鹰的威武英俊与高贵气质显示了其桀骜不驯、勇猛刚毅的本性,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被赋予刚劲、自由、对人生的搏击之意。但单永珍笔下的“鹰” 不同于以往文学中的象征,诗人以自身特殊的情感赋予了“鹰”更深层次的色彩。“请吹响那支悲凉的骨箫/让高翔的鹰带走沉默的思想/让流浪的心回到故乡”( 灵之十四行--给左侧统)“鹰隼的道路来自天空,它上升、下沉/肯定有一些羽毛掩埋了脚印/我习惯了这种飞翔,并且知道鹰隼是清醒的”(《年则玉保神山:修远》)。单永珍是一只流浪之鹰,飞翔在雪山之巅、辽阔草原,咀嚼寂寞与孤独、体会苍凉与荒芜,用自由与尊严写下这些诗句,寂静而又悲壮地飞翔在异乡的天际,似乎没有什么方向,没有什么归宿,仅仅这一起一落,旋绕在空中这样一幅画,足以让人细细品味。诗人透过文字表达出的情感,是一种肉体行走在异乡的土地上,精神渴望早日回归家园的情感。
  二、植物意象
  朱光潜认为:“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2]单永珍带我们感受的是一种极具他自身独特气息的审美体验和艺术魅力。“透过泪水我看见,一只手摘下虫蚀的果子/冰凉的雨水,从四面八方而来,簇拥的人群四散而走/雨中的妹子,双手捧着青青的果子颤抖/漂泊在秋天的大地上,我满目凄怆”(《秋天的品质》)“果子”这种富有典型意义的具象,一般意味着秋天的收获与成熟,但单永珍赋予的“果子”却是“虫蚀”、“凄怆”,描绘出了一个这样的萧瑟苍凉的秋色。在经历了离乡的漂泊之苦,看着人群被冰凉的雨水驱散,只剩手捧果子的妹妹在雨水中颤抖,无奈中诗人面对荒凉的山冈上无路可走。自此可以感受到诗人还乡是苦涩的、孤独的,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来自于他的精神已经背离了乡土。
  三、佛教意象
  单永珍在“他者”文化中的感受甚至超出他的母族文化——伊斯兰文化。《一匹经幡》、《年则玉保神山:修远》、《墨尔多神山:梦中的空行母》等等,他大量的诗歌作品当中都交织着佛教文化符号:经幡、煨桑、朝拜者、六字真言、经筒……这些佛教文化符号融入在没有多加修饰的诗歌显得更加真实,让单永珍的诗歌带有一种自由与神圣,也抒发出了他虔诚的佛教情怀。“一匹飞舞的经幡,如同我破烂的衣裳/面向西风,长歌当哭的夜晚/我的诗歌已骨瘦如柴”《一匹经幡》便是在他所闻所想、亲眼目睹《白塔》之后所生发出来的“宗教思忖”。[3]单永珍行走在西部之上,虔诚是单永珍写作的原动力,怀着敬畏之心,超越母族文化去包容万事、博爱万物,像这样的诗歌精神和心灵境界,在宁夏西海固诗人当中很少见。
  结语:
  单永珍的诗歌是一杯陈酿了多年的烈酒,忧郁而又积极,沉重不失去活力,这样的诗歌语言和艺术手法时不时会为读写带来强烈的冲击和内心持久的震撼。单永珍诗歌与大多数西海固诗人乡土式的抒情而言,他有着清晰的自我表达方式,意象的大量运用使他的诗歌获得了真正的生命,“毫无疑问,西海固就是我生命的根,以此为轴心,我的目光投向周边千里的雪山、大漠、草原、村庄;倾听着蒙古长调、花儿、秦腔、信天游;吃着糌粑、手抓肉、拉条子、煮洋芋;大碗喝酒,说着刚刚学会的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土语,把爱与恨,忧伤与欢乐,洒在身后的黄昏里,在酒精里发芽,生根,结果。”[4]这是单永珍在他的博客中的自述,正是这样的性情与本真使得他与他的诗歌更关注生长的土地,关注土地上的人们,关注对生命的感受与思考,为诗而纯粹。
  注释:
  [1]《诗意坚守和自由奔走——论单永珍的诗》 李生滨 穆国虎.
  [2]《谈美》 朱光潜.
  [3]《新世纪回族诗人的佛教情怀》 刘阳鹤.
  [4]《路上的风景(随笔)》 单永珍.
  参考文献:
  [1]李生滨,穆国虎. 《诗意坚守和自由奔走——论单永珍的诗》[J].六盘山,2016,2期.
  [2]朱光潜.《谈美》[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第47页.
  [3]刘阳鹤. 《新世纪回族诗人的佛教情怀》[J]. 星星月刊,2014,6期.
  [4]单永珍.《路上的风景(随笔)》[EB/OL],2013.
  [5]单永珍.《词语奔跑》[M]. 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就黄宗英和何建明两位报告文学作家的作品进行分析,继而深入地揭示报告文学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使命与生命的底色,报告文学融合了作家使命和被写作的知识分子的双重生命底色,知识分子的写作,荣誉、使命、责任、担当等皆在字里行间得到生动的再现。  关键词:知识分子;文学写作;知识精神  作者简介:余敏(1993.9-),女,汉,江西九江瑞昌市人,南昌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
1、通过规范扫描时相、增加3D采集厚度及采用减影后处理技术,评价3D DCE MRA对显示门静脉高压患者侧支循环的作用.2、讨论3D DCE MRA所显示的门静脉高压症侧支血管的分布规律
摘 要:《雨巷》和《乌鸦》分别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和法国象征主义鼻祖爱伦·坡的成名作。两诗通过丰富的生物、人物、与环境意象传递忧伤的美感,具有强烈的象征主义色彩。本文从比较文学角度分析了两诗的意象,在对比中体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美感。  关键词:比较文学;象征派诗歌;意象;《雨巷》;《乌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
目的:以去核的MⅡ期兔卵母细胞为受体,以人类体细胞为核供体,构建异种克隆胚胎;并对供体细胞的类型、培养代数、准备方法与核移植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同时探寻简便可靠的克隆
该研究旨在评估EUS对胰腺及壶腹部周围肿瘤产生的解剖改变的诊断价值,并与已作为胰腺及壶腹部周围肿瘤诊疗常规的CT作一比较,分析影响EUS准确性的因素,探寻与术式有关的术前E
本文以两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组成的局域网为例,来讲述怎样实现多机共享打印机.我们将详细介绍在Windows98系统下共享打印机的组建方法,希望给正在踌躇的你一点帮助.在多于两
目的:该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了BARF1基因在36例鼻咽低分化鳞癌、18例头颈部其它恶性肿瘤及5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探讨BARF1基因在鼻咽癌发生发展
摘 要:文学文本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正如我们会与周围的世界建立某种关系一样,文本也会在不经意间以各种方式“学习”、“观摩”其他的文本,以此来更好地建构并完善自身。互文性理论可以为作家构建一个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文本世界,作家在其中可尽情挥洒文字表情达意。张爱玲的作品通过本人不同作品之间的文本内互文,在相互指涉和对话的过程当中,拓宽了作品的时间和空间,使作品的特质更为饱满,派生出更加丰富的内涵和价值,丰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VEGF-C、IGF-1R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结论:(1)胰腺癌组织中VEGF-CmRNA、VEGF-C蛋白和F1t4蛋白及IGF-1RmRNA、
目的 观察纳米金刚石(Nanodiamond,ND)对癫痫动物模型的作用及其对癫痫细胞模型和癫痫大鼠海马组织NF-κB亚基P65表达的影响.方法 无镁细胞外液诱导细胞癫痫模型,腹腔注射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