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谎仪的真相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xinl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在美国的俄亥俄州,一名百货店员工遭蒙面歹徒枪杀,警察根据线索很快抓捕了嫌疑犯费伊。费伊直呼冤枉,但警察不相信他,并用测谎仪对他测试。费伊两次测试均未通过,于是他被判有罪。直到两年半后,真凶的母亲来坦白,费伊才得以洗脱冤屈。
  那么,假如你被捕了,而实际上你根本没犯过罪,但是当所有证据都指向你,百口莫辩之时,检察官给你最后一个机会,用测谎仪来检测你是否清白,如果没有撒谎,就无罪释放。这时你会选择测谎仪吗?
  测谎仪的由来及盛行
  其实纵观全球,这种假设并非假设,而是经常发生的真实事情。这是因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测谎仪在人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马斯顿发现人体血管的收缩压(又称高压)与撒谎存在相关性。1921年,美国伯克利警官拉尔森根据这一理论发明了测谎仪,当时主要用来测量血压和呼吸频率,试图根据相关关系计算撒谎的可能性。后来,拉尔森的门生基勒对测谎仪做了改进,使之方便携带,另外新增一个功能,即检测皮肤电信号活动。这种改进,便成了现代测谎仪的雏形。
  这种测谎仪的原理就是:当撒谎时人们会表现出某些情绪、生理反应(如紧张、心跳加快),因此如果能检测到这些反应,就能说明受测者在撒谎。随后测谎仪就派上了用场,旧金山警察局邀请拉尔森为一桩谋杀案的嫌犯做测试,拉尔森检测后认定嫌犯在撒谎。随后,其他证据也证明了嫌犯确实在撒谎。
  于是,媒体开始大力宣传这件事,冠以大幅标题:“科学证明嫌犯之罪行。”旧金山警察局长也向公众极力推荐测谎仪,还提升到道德高度,声明借此可以终结所谓“刑讯逼供”。
  除了警察,还有司法系统的官员,他们都主张使用测谎仪,相信这台机器能解决一些单靠人力无法解决的难题,于是,一时之间测谎仪名声大噪。由测谎仪而出名的基勒,还出演了1948年美国电影《反案记》,而且是以本人演本人的真实角色上演。今天测谎仪的知名度依然很高,经常出现在好莱坞电影的关键情节中。
  测谎仪一定能测出谎言吗?
  从测谎仪发明、应用,直到今天,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它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呢?答案很悲观。纵观历史,测谎仪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鉴别真假的作用,相反几乎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不论审讯凶案嫌犯,还是鉴别国家间谍,抑或是国家安全部门的员工例行考核,这些领域都有测谎仪的身影,但结果却经常是错漏百出。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起案件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
  美国西雅图南郊有一条绿河,1982年开始,警察陆续在河里发现很多尸體,有的已经变成骨架。随后警察逮捕了里奇韦,将其列为嫌疑犯。但是里奇韦直呼冤枉,并最后轻松通过了测谎仪的测试(表明没有撒谎),洗刷嫌疑被无罪释放。当时DNA技术尚不成熟,无法成为定罪证据,但警察释放他时,保留了他的头发、唾液样本。直到2001年技术成熟,DNA分析可以作为呈堂证供了,警察又一次逮捕里奇韦。这一次铁证如山,里奇韦不得不低头认罪,他最后供认自己杀害了48名妇女,并抛尸于西雅图的绿河(这件事被改拍成电影《绿河杀手》,于2005年上映)。
  事后,里奇韦解释自己当年怎么通过测谎仪的测试,就是由于身心放松,心中毫无顾虑,“简单如实”地回答问题而已。当真凶还处在嫌疑犯阶段时,测谎仪为其洗脱了嫌疑(释放后十几年里他又杀害很多人),这实在让人无地自容!这种情况,如果说对少数人是一种悲剧的话,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悲剧。
  测谎仪不仅用在刑事犯罪场合,还经常用在情报工作场合,但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有一位员工埃姆斯,他父亲也是情报局官员。埃姆斯大学未毕业就在情报局兼职,毕业后留任,一直在情报局工作长达30多年。1994年被发现从事间谍工作时,他已经秘密地向俄罗斯(苏联)传送情报达9年之久。在这期间,中央情报局不间断地开展例行测试,用测谎仪检测员工的忠心,可是埃姆斯每次都能轻松通过测谎仪的测试。这9年间他传送的机密情报,给美国造成了巨大损失。
  测谎仪为什么测不准?
  从严格意义上讲,测谎仪并不是检测谎言,而是检测血压、心跳、呼吸等生理反应,然后由此推论出受测者是否在撒谎。特定条件下,撒谎的确可以导致血压升高、心跳与呼吸加快、皮肤(如手心)出汗等生理反应,但是反过来,人们出现这些生理反应,却不一定都是由撒谎引起的。
  首先,科学研究表明,由撒谎引起紧张而导致这些生理反应,其概率大约只有50%。其他的心理紧张、尴尬情绪也会引起类似的生理反应,甚至有时候审讯官的语气语调也会使受测者引起类似反应。如果嫌疑人是无辜的,这时就会被测谎仪“误判”为撒谎,从而加重嫌疑,甚至被定罪。
  第二,社会学研究表明,某些群体如果遭到社会歧视,常被泼以污名(如“贼的儿子永远是贼”),那么这些群体中的一员一旦被当作嫌疑犯,即使他是一位正直诚实的人,在面临审讯和测谎时,也会出现紧张情绪和特定生理反应,这种反应与测谎仪要检测的标准很类似。
  第三,有些人天生冷静,根本就没有正常人所拥有的紧张情绪,这也是一种精神问题。典型的例子就是里奇韦,与正常人相比,他明显缺乏正常的焦虑水平。也就是说,这种类型的人几乎不会焦虑,更不会因紧张而产生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那么他当然不会引起测谎仪的“瞩目”了。
  另外,只要明白测谎仪的原理,再稍加培训掌握一些技巧,一般人都能“对付”测谎仪,轻松通过测试。比如持续均匀地呼吸,不论面对什么问题,始终保持呼吸频率一致,每分钟15~30次,等等。
  测谎仪为什么能长期盛行?
  虽然有这么多弊端,可是直到现在测谎仪仍在长期“服役”。它普遍用于美国政府机构里,目的是为了考核、遴选员工,而联邦执法机构则基本上把它作为一种审讯工具。另外,在以色列和加拿大,测谎仪也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首先是制度化的原因。毕竟从诞生起,测谎仪就得到了官方(警察)的大力支持,并且极力向公众游说,这已近100年的时间了。在警察和司法部门里,测谎仪已经渗入到审讯制度,形成了一种审讯文化,根深蒂固。而制度化一经形成,是很难改变的。
  这与美国警察经常使用的“九步审讯法”很类似。九步审讯法开发于20世纪40年代,就是审讯人员采用九个步骤进行讯问以获取口供的方法,该方法对每一个审讯环节都考虑得十分详细,旨在使犯罪嫌疑人在特定的聊天场合下,无意识地聊起犯罪事实,从而帮助警察获得供词。但这项技巧也有缺陷,它容易产生诱供,间接地屈枉好人。美国最高法院为警戒这种技巧,出台了一项司法解释,但仍挡不住警察使用它的趋势。
  第二个原因是流行文化的推波助澜。在娱乐界,从1948年电影《反案记》开始,测谎仪就频频上镜,与此有关的话题至今都没有断过。电影里使用测谎仪,可以使人物命运出现极大悬念,并使剧情发展更加跌宕起伏,这很吸引观众。因此电影制作公司、传媒就不断推出测谎仪的情节,提升电影卖座率。
  于是测谎仪大量出现在人们视野,这间接地提升了它的声誉。电影、媒体里测谎仪的话题出现越多,警方、政府机构运用得就越多。因此,流行文化对测谎仪的使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从更确切地角度来看,不如说是娱乐界的商业利益使测谎仪得到了推广。
  第三个原因是对测谎仪的定位。实际上近一个世纪以来,测谎仪从来就没达到过法庭作为证据采纳的标准。1998年美国最高法院对测谎仪的使用略有松口,但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相反,它只是在警察审讯嫌犯,情报局审讯间谍、例行考核员工,以及大众的娱乐节目里得到了广泛应用。换句话说,测谎仪从来不是取证工具,只是被当作了审讯工具,而且是强大、有效的,代表了审讯机关权威的一种工具。
其他文献
在高高的秘鲁安第斯山顶,雄踞着一座叫马丘比丘的古代城市。没有城墙,因此这座古城看上去并不不像是一座城堡。城里有石像和小水池,有寺庙和用花岗石雕凿而成的奇异圣坛,却少有线索来解释缺乏铁制工具和轮辐的当地古人是如何创建这一山顶奇迹之城的。除此之外,对于究竟谁雕凿建造了这座城市、为什么要把城市建在山顶上这类问题,一直以来也无确切答案。直到现在,新的研究才开始从曾经生活在此地的人们的骨骸中破解这种种奥秘。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能有奇葩工作。美国有记者为报纸撰写大麻评论文章,每周吸上两口谈谈感受。还有人专门守护澳大利亚大堡礁,工作逍遥好比度假。英国有家公司最近开出高薪,要找人体验下一年内只喝“奶”不吃饭。  英国一家公司生产了一种叫“Huel”的营养粉,号称可以完全替代食物,因为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所有营养。这种米黄色的营养粉,味道比较淡,据说味淡是为了不让人一次喝太多。  这种营养粉看起来不太起眼,但在
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人:人民周刊 俞:俞敏洪采访给了我提问的特权  人:这些人都是你的旧相识老朋友,聊的时候还有新鲜感吗?什么能刺激到你?  俞:其实采访交流的内容对我来说基本上都是很新鲜的。我们原来这些人在一起见面的场合就是那么两三种,一个就是开会,比如说亚布力论坛,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年会,每个人上去发言,或者说有论坛分组讨论;还有一个是家宴,企业家常常也会互相请客,基本上就是喝酒聊家常。 
赵冬梅  江南的5月黏腻闷热,雨一阵,晴一阵。抵达金陵次日,赵冬梅蹬着一双带跟的皮鞋,就去寻访王安石的半山园故居。熙宁九年(1076年),这位一心推行变法的“拗相公”被二次罢相,自此彻底远离帝国的政治中心,在六朝古都的钟山脚下筑居、读书、研习佛经,直至元祐元年四月(1086年5月21日)离世。  “王安石变法怎么就算失败了呢?神宗可是他最好的学生。”她一边强忍着脚上的疼痛,一边念叨着在故居里看到的
图/本刊记者 梁辰  初读尹学芸的《寻隐者不遇》,读者可能会感到些许茫然,她的小说总是“上来就说,不拉架势”,像地里长出来的青苗,朴实、俏拔,带着清新的土腥味,一个写惯了乡村、县城、官场、酒局的作家,怎么会想到写一部雾里看花的都市情爱小说?2021年同名小说集收录了《寻隐者不遇》《望湖楼》《喂鬼》《苹果树》《比风还快》等几部中篇,继续往后读,这部“蹊跷”的小说才渐露来历,一个让老读者熟悉的尹学芸也
福特现象这个名词,来自已故的“不可思议现象研究之父”查尔斯·福特的名字。所谓福特现象,是指从天空降下生物、物体的奇怪现象。  日本石川县天降蝌蚪  2009年6月4日下午4时35分时,在日本石川县七尾市中岛市民中心停车场突然发生天降蝌蚪的怪事。该中心42岁的职员宫本胜先生当时正在停车场,突然听到有什么掉下的声音,他转身一看,看见至少有100多只蝌蚪从天上掉在地面及汽车上。  接着,6月6日,在该县
跟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是从2017年开始关注人工智能,“阿尔法狗”连克李世石、柯洁,使得“AI”、“奇点”迅速成为热词儿,谁都能聊上几句。“人工智能會不会抢走我们的工作?”“AI如果具备了超人的智能,会不会毁灭人类?”  但很快,我们就厌倦了这样的讨论。  一方面,专业人士很不耐烦地提醒人们,AI只是一项技术,技术取得突破并不容易,那个机器胜过人类、甚至对人构成威胁的“奇点”可能百年以后才会到来。技
在秘鲁首都利马东北部约160千米,安第斯山脉约4千米的高处,在云雾之上的稀薄空气中,坐落着一处神秘的高地——马卡瓦斯,它很少被人知道,也很少被人看到,但见到的少数人却都被它的神秘震撼了。  不可思议的石雕  在上个世纪50年代,秘鲁考古学家丹尼尔·鲁兹就被此处惊呆了。  他看到那里大约5平方千米的高地上布满了很多石雕,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沧桑,但还是能显示出一定的雕刻技能和艺术技巧。有4个祭坛分别摆设
科幻电影中许多原本被认为匪夷所思的场景、技术和产品正一步步成为现实,如类人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悬浮滑板,它们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银河系漫游指南》:通用翻译机  在加斯·詹宁斯执导的科幻电影《银河系漫游指南》(改编自道格拉斯·亚当斯的同名小说)中,有一条神奇的小鱼叫“巴别鱼”。它寄生在主人的耳朵里,依靠寄主周围人群的脑电波生活,它能自动将周围人群的脑电波转换成寄主的那种类型的脑电波,于是
在右撇子占绝大多数的人类世界,个别地方竟然出现了右撇子成为“少数派”的怪异现象,而且占主导地位的左撇子还具有神奇的本领。为何会出现这种怪异现象?  神秘的左撇子部落  大约每20人当中,只有一个左撇子——这是太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个别地方,这个比例就有倒过来的情况。  苏格兰有个名叫凯恩的家族,整个家族里的左撇子和右撇子的比例正好和常见的比例相反。在这个家族中,工具和武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