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明确提出课堂教学活动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这是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新要求。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6-0081-01
一、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过程几乎是教师一人的“演讲”,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新课标要求有一种新型、积极的课堂环境,这种环境中学生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学习,充分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新教材模块的每节都从“问题探究”入手,联系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知识、发展能力。教材中探究活动较多,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重视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的综合训练,同时转变自己的角色,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自信地学习。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特点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先在组内讨论,后在组间交流,达成共识;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并以多种方式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敢问会问、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学习知识的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指导留“空白”,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开展各抒己见的讨论,争论,教师引导总结。例如,复习《投资的选择》时运用如下方式:
预习:存款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的特点。
讨论:存款储蓄、买债券、买股票、投商业保险各自的利弊。
总结:趋利避害,多元化投资。
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理解合理投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快乐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在学习中讨论,在讨论中交流,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使他们的思维得以完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二、合作学习
新课程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既做知识的传授者,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执行者,创造者。新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方式,分享经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学习“价值规律”这一经济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组织协作式学习。先让学生对某种商品的价格进行调查,看价格怎样变化?再引导学生分析,进行知识的梳理:价值规律的定义、内容、表现形式,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只有遵循价值规律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后进行学习心得的交流总结。师生互动,使学生获得全面,正确的知识。
互动合作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读书,教师引导学生议论和讨论,力求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学生大胆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精辟地分析,讲解和点评;还有学生的精练——对教学的反馈。互动合作的课堂使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都充分发挥,教与学有机统一,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合作品质,使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共处,与人合作,培养协调合作精神。
三、探究学习
探究式学习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答案或理解的活动或过程。探究式学习可丰富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以及良好的科学态度,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情感设置是探究活动的关键,创设情景要能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起探究的兴趣,达到探究的目的,这就要求探究情景具有实效性。如学习“经济生活重视生产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热点——“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体会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发展方向。在“适度合理消费”学习时,让学生看“改革开放三十年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讨论“奢侈性消费、高档消费”,评价“中学生名牌消费”等。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感知和领悟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参与现实生活的能力。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教师应积极进取,深刻反思教学行为,随时调整教学方式。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真正地象教育家陶行知所说:“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做他们高兴干的事情”。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6-0081-01
一、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过程几乎是教师一人的“演讲”,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新课标要求有一种新型、积极的课堂环境,这种环境中学生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学习,充分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新教材模块的每节都从“问题探究”入手,联系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知识、发展能力。教材中探究活动较多,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重视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的综合训练,同时转变自己的角色,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自信地学习。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特点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先在组内讨论,后在组间交流,达成共识;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并以多种方式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敢问会问、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学习知识的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指导留“空白”,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开展各抒己见的讨论,争论,教师引导总结。例如,复习《投资的选择》时运用如下方式:
预习:存款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的特点。
讨论:存款储蓄、买债券、买股票、投商业保险各自的利弊。
总结:趋利避害,多元化投资。
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理解合理投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快乐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在学习中讨论,在讨论中交流,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使他们的思维得以完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二、合作学习
新课程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既做知识的传授者,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执行者,创造者。新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方式,分享经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学习“价值规律”这一经济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组织协作式学习。先让学生对某种商品的价格进行调查,看价格怎样变化?再引导学生分析,进行知识的梳理:价值规律的定义、内容、表现形式,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只有遵循价值规律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后进行学习心得的交流总结。师生互动,使学生获得全面,正确的知识。
互动合作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读书,教师引导学生议论和讨论,力求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学生大胆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精辟地分析,讲解和点评;还有学生的精练——对教学的反馈。互动合作的课堂使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都充分发挥,教与学有机统一,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合作品质,使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共处,与人合作,培养协调合作精神。
三、探究学习
探究式学习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答案或理解的活动或过程。探究式学习可丰富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以及良好的科学态度,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情感设置是探究活动的关键,创设情景要能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起探究的兴趣,达到探究的目的,这就要求探究情景具有实效性。如学习“经济生活重视生产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热点——“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体会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发展方向。在“适度合理消费”学习时,让学生看“改革开放三十年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讨论“奢侈性消费、高档消费”,评价“中学生名牌消费”等。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感知和领悟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参与现实生活的能力。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教师应积极进取,深刻反思教学行为,随时调整教学方式。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真正地象教育家陶行知所说:“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做他们高兴干的事情”。